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胆汁成份预测的概念和研究概况。从血清胆汁酸预测胆汁中胆汁酸的基础是肠肝循环,它可用于胆汁酸溶石的疗效监视。临床特征不能预测胆固醇饱和度(CSI)。用血脂预测CSI未得到最后证实。胆汁酸与胆固醇分泌密切相关,血清胆汁酸很可能成为预测CSI的有效途径。胆汁CSI和脱氧胆酸的预测具有预防胆固醇结石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胆囊胆固醇结石病的遗传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囊胆固醇结石病的发生与胆汁胆固醇过饱和、成核缺陷以及胆囊收缩功能异常有关,同时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胆石病发病机制,复习近年来国内外胆石病的遗传基础研究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胆囊胆固醇结石病的遗传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囊胆固醇结石病的发生与胆汁胆固醇过饱和、成核缺陷以及胆囊收缩功能异常有关 ,同时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胆石病发病机制 ,复习近年来国内外胆石病的遗传基础研究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肥胖和减轻体重对胆石病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体重和肥胖者易患胆石病,奇怪的是在减肥时亦易发生胆石病。作者检索了1966~1992年有关胆石病与肥胖或减少饮食间关系的文献,对此进行了探讨。 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与三种物理条件有关:(1)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2)动力障碍促使胆固醇结晶核形成和在超饱和胆汁中生长;(3)胆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胆固醇结石患者胆汁ConA结合蛋白(CPs)量与质的异常,应用亲和层析等方法对胆固醇结石、色素性结石及胆囊胆固醇息肉等患者的胆汁Cps进行了定量,并对不同个体的Cps与模拟胆汁泡相结合量及成核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色素结石(n=7)及非胆石患者(n=10)胆汁CPs浓度分别为0.26±0.12g/L和0.27±0.09g/L明显低于胆固醇结石患者(n=36)的0.39±0.11g/L(P<0.01)和胆固醇息肉患者(n=9)的0.40±0.09g/L(P<0.01);色素结石(n=5)及非胆石患者(n=25)的成核活性(成核时间比)分别为0.71±0.19和0.73±0.11,也明显弱于胆固醇结石患者(n=25)的0.57±0.21(P<0.01)和胆囊胆固醇息肉患者(n=5)的0.44±0.23(P<0.01);胆固醇结石患者(n=26)的CPs与泡相结合量显著高于色素性结石患者(n=6)(2.4±0.9%比0.9±0.5%,P<0.01)。总结认为:胆汁CPs量的升高及促成核活性增强,尤其是亲泡相CPs的增加是胆固醇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胆固醇结石病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石病是常见病,患病率在10%左右.近期,胆固醇结石病与代谢综合征,肠肝轴脂质代谢异常受到关注.本文论述胆固醇结石发病机制的研究领域中有关胆汁胆固醇的主要来源,肠道吸收胆固醇,胆囊运动的调节,胆固醇的载体以及代谢综合征的进展,并提出胆囊结石病基础研究的若干任务.  相似文献   

7.
1957年起人们陆续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体内检测出高滴度的补体结合物,8年后Walker等用免疫荧光法使该物特征性显示于PBC患者富含线粒体的组织细胞内,他们发现经鼠肝线粒体预处理后可阻断这种间接免疫荧光反应,证实该物是针对线粒体的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以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对3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及其中20例肝穿刺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女性35例,确诊时平均年龄为(50.4±8.9)岁,常见临床表现多为黄疸(70.3%)、乏力(70.3%)、瘙痒(56.8%)。所有患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碱性磷酸酶均有显著升高(中位值分别为 467.50 U/L和424.00 U/L)。94.6%(35/37)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86.5%(32/37)患者血清胆固醇、86.5%(32/37)患者血清IgM有明显升高。91.9%(34/37)患者血清线粒体抗体和(或)线粒体抗体M2亚型阳性。2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穿刺病理主要表现为:纤维化85%(17/20)、小叶间胆管损伤65%(13/20)、单核细胞炎症65%(13/20)、碎屑样坏死50%(10/20)、胆色素聚集 45%(9/20)。应用非参数检验分析示 GGT升高与病理分期(Z= 3.099,P=0.002)及小叶间胆管损伤程度相关(Z=2.655,P=0.01)。结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年女性多见,临床工作中需综合临床、生物化学、免疫学及病理情况及时准确诊断。而GGT可部分反映PBC的组织学改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代谢综合征(MS)和胆石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MS导致的脂质代谢异常,可能引起胆囊胆汁胆固醇过饱和,并促进胆石的形成。此文就MS与胆固醇结石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冠状动脉支架植入(CSI)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了解其意义。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1年7月在我院行CSI术患者为研究对象(n=58),分为A组(阵旧性心肌梗死及心绞痛患者,n=43例),及B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15)。A组于CSI术前、后,B组于CSI术当日,术后1,3,8日清晨抽取空腹血进行血清CRP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测定。结果:A组:CSI术后平均血清CRP水平高于术前(P<0.01),CK-MB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B组:CSI术后CRP及CK-MB水平随时间的推移呈递减趋势。结论:CSI术后血清CRP水平升高;它与局部机械损伤引起的炎症有关,可作为CSI术损伤程度及AMI病程转归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胆固醇结石成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端  项建斌 《胃肠病学》2003,8(3):168-171
胆石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患病率已达10%~20%,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尽管目前对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机制仍不十分明了,但近10年来胆石成因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特别是胆汁综合成石因素、胆汁促/抑成核系统的平衡、胆石形成的相关基因和细菌成石等方面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胆汁热力学平衡体系 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是胆石形成的前提条件,胆汁热力学失衡是胆石形成的基础。近年来在该领域有两大进展,其一是胆汁“共同成石论”的提出和发展。除Small热力学坐标系统中的3个因素:胆固醇、磷脂、胆盐之外,胆汁中还有胆色素、微量金属元素、蛋白质和微生物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镜检胆囊胆汁对确定胆石症和区别胆固醇结石与色素性结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象与方法:两组病人,一组为胆石症77例(66例有症状,11例无症状);一组为因不同疾病剖腹探查的无胆石病人39例(11例有总胆管狭窄)。所有病例均在术中直接穿刺胆囊抽取胆汁,并接受胆囊切除术。取1~4ml 胆汁离心,上清液分别测定胆酸、胆固醇及磷脂含量,计算胆固醇饱和指致,以胆汁及其离心沉淀镜检胆固醇与胆红素盐晶体。胆石则肉眼观察并测定胆固醇及胆红素含量。胆固醇含量>40%干重且大于胆红素含量者定为胆固醇结石,余为色素性结石。  相似文献   

13.
微石症是指直径小于3mm的胆囊结石,通常腹部B超和常规胆囊造影难以发现。显微镜下观察到胆汁中存在晶体即可诊断微石症。对微石症的发病机制尚不甚明了。此研究旨在比较微石症与胆石症病人及健康志愿者胆固醇成核时间、胆固醇饱和指数(CSI)和胆囊收缩力的异同,同时观察熊去氧胆酸(UDCA)对微石症病人成核时间和胆汁脂质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姜琦  朱波  姜利 《山东医药》2010,50(4):54-55
目的研究脑状态指数(CSI)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人ICU需机械通气的5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咪哒唑仑和异丙酚维持合理镇静,每隔30min进行Ramsay评分及测定CSI数值,比较两组镇静患者的CSI评分有无差异,分析CSI结果与Ramsay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使用咪唑安定和异丙酚镇静均显示CSI指数随镇静深度的加深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SI与Ramsay镇静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SI监测与Ramsay镇静分级相关性良好,可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评估,能够连续、客观地反映患者的镇静状态。  相似文献   

15.
熊去氧胆酸对老年人胆汁成核时间及血浆载脂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老年胆固醇结石发病率日趋增高。然去氧胆酸(UDCA)作为溶石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一组老年胆囊结石患者进行胆汁胆固醇成核时间分析及血清载脂蛋白的测定,观察该药对胆石成因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对象选择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而行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31例,将手术取出的胆汁及胆石进行化学分析”·”,凡胆石中胆固醇含量大于48%以上者称为胆固醇结石,少于48%者统称非胆固醇结石。31例中胆固醇结石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6()~75岁,平均653岁。其中有7例术前服用UDCA,每日300~600mg,服用3~5个…  相似文献   

16.
血清总胆汁酸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上的应用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清总胆汁酸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上的应用及意义商宏龙,李玉成,吴晓菊胆汁酸(bileacids)是胆汁中的主要成份,是帮助机体消化,吸收功能的必要物质,也是胆固醇通过胆汁排泄的必要成份,一旦肝脏有损害,血清中的总胆汁酸(TBA)即增高,可作为肝脏实质性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胆汁中胆汁酸和胆固醇的动态变化及其在胆囊结石过程中可能的机制。方法 利用高胆固醇膳食诱发兔胆固醇结石模型,分别对进食高胆固醇膳食后1、2、3、4周组及对照组,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胆汁中胆汁酸、硫磷铁法测定胆汁中胆固醇以及^125I-LDL放免标记法测定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活性。结果 高胆固醇膳食后1周开始出现胆囊结石,2,3和4周组分别有4/10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缬草提取物对胆囊结石的治疗作用对血浆载脂蛋白、血清及胆汁类脂水平影响的关系。方法:大耳白种 家兔,手术植入人胆固醇为主的混合结石 。实验组灌喂缬草提取物,对照组灌喂等容、等渗盐水,8周后取出胆囊结石称重,取胆总管胆汁测胆固醇、磷脂、总胆汁酸浓度;取血清查载脂蛋白A1、B及胆固醇、磷脂、总胆汁酸水平。结果:实验组胆囊结石平均重量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结石消失率达75%;实验组血清胆固醇及总胆汁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载脂蛋白A1高于对照组(P<0.01),载脂蛋白B低于对照组(P<0.01),胆总管胆汁酸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草提取物对胆囊结石有明显治疗作用,其治疗作用与其对血清载脂蛋白及对血、胆汁内的类脂质水平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9.
近来研究表明,维生素D3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是通过其生物活性形式——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I)3]与T淋巴细胞上维生素D3受体(VDR)结合而发挥作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有遗传易感性、由免疫介导的、以线粒体抗体阳性、IgM升高和小叶间胆管、分隔胆管的炎症性损伤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本文旨在观察PBC患者外周血1,25-(OH)。D3水平与淋巴细胞VDR表达的变化,探讨1,25-(OH)2D3及VDR改变在PBC防治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胆汁酸(BA)是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构成胆汁的重要成分,胆汁酸的合成是体内胆固醇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对脂类吸收和胆固醇代谢平衡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胆汁酸在糖代谢平衡中也起到重要作用.2008年考来维纶(一种胆汁酸螯合剂)被批准用于控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Ⅲ期临床试验表明,考来维纶可以改善接受二甲双胍、磺酰脲类或胰岛素基础治疗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T2DM患者的血糖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