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感染性休克治疗上的若干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尚印 《中国急救医学》1991,11(6):30-33,F003
随着青霉素类及广谱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革兰阳性菌株得到了有效控制,而革兰阴性菌感染所占的比例则有上升趋势。院内感染性休克87%是由革兰阴性菌通过释放内毒素而引起的。血中内毒素浓度与病死率成正比;且伴有呼吸道感染的  相似文献   

2.
失血性休克大鼠凝血因子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研究观察SD大鼠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凝血因子的变化 ,探讨凝血连锁反应在休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制作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后 ,4 0只大鼠随机分为休克前组、休克 1、2、4、6、8、12和 2 4小时组。分别检测各组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 ,凝血因子Ⅷ (FⅧ ) ,组织因子 (TF) ,D 二聚体 (D D) ,纤维蛋白原 (FIB)的血浆浓度及观察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变化。结果表明 :与休克前比较 ,各休克组PT、APTT逐渐延长 ,于休克后 4 - 6小时显著延长 (P <0 .0 0 1) ,APTT平均 5 9.7秒 ,PT平均 30 .2秒。休克后 ,血浆D 二聚体显著增加 (P <0 .0 0 1) ,于休克 8小时达到峰值。血浆vWF、FⅧa、TF、FIB于休克早期增加 ,随着休克的发展 ,纤维蛋白原于休克 2小时开始明显下降 (P <0 .0 0 1) ,休克 12小时降至最低值。TF、vWF、FⅧa分别于休克 6小时、8小时开始明显下降 (P <0 .0 0 1或P <0 .0 5 )。凝血因子消耗比率 :FⅧ为 (86 .1± 1.8% ) ,纤维蛋白原为 (89.6± 0 .6 % ) ,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为 (5 5± 1.4 % ) ,组织因子为 (6 2± 2 .5 % ) ,其中 ,FⅧ、纤维蛋白原消耗比例较大。失血性休克时以外源性凝血途径激活为主 ,内源性凝血途径作用较小。纤维蛋白原和D 二聚体、PT、APTT可用  相似文献   

3.
出血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血性休克,无论战时还是平时均成为临床科常见急诊之一。临床医生必须熟练掌握正确诊断和合理的处理。下面准备分出血性休克的临床经过、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等三个方面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4.
一组医源性脓毒性休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一组医源性脓毒性休克病人抢救护理体会。本病特点均因静脉输入污染的液体而发生,起病急、症状重、来势凶猛,早期好出现血压下降,持续时间长,继而造成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难度大不同于普遍输液反应。一旦发生立即“建立三管”,,做“三个追踪”。即建立快速输液通道;建立供氧管;放置尿管,立足抗体克的处理,追踪输入液体估做细菌学检查,以寻找原因;追踪病人的血、痰、尿培养及血清鲎试试验以指导治疗方向;追踪病  相似文献   

5.
出血性休克手术病人液体复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80年代收治的106例出血性休克的手术病人的液体复苏资料。后5年组病人晶体液摄入量增加1倍以上,胶体液和葡萄糖液仅是前5年组的1/5,头30分钟摄入量增加1倍。后5年组麻黄素使用频度和量由66%和30mg降至26%和5.3mg。休克逆转时间则由67.32分钟缩短至30.3分钟。无1例发生脑、肺水肿。作者认为晶体液复苏能够促进休克逆转,稳定生命体征,提高病人对麻醉的手术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休克抢救20例临床分析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515031)苏玉发,林群感染性休克为内、外、儿科等急重症,其死亡率高,有报道为34.2%[1]。我院1992~1994年共收治20例感染性休克,现将抢救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年龄6...  相似文献   

7.
外科感染性休克的严重度和预后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外科感染性休克40例,其中死亡17例,病死率42.5%。存活组和死亡组在年龄、休克时间、损伤脏器数目、感染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等项指标存在明显差异,作者认为,用这些指标建立判别函数能够判定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刘彦彦  刘腊梅 《全科护理》2020,18(24):3130-3133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休克病人的临床应用中已经非常广泛,但关于液体复苏种类、目标血压控制、复苏终止时机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总结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病人的应用现状,进一步了解其具体实施方案及对病人血流动力学、机体炎症反应、器官功能障碍等预后指标的改善情况,比较其差异和特点,以期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今后临床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不同液体早期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EGDT达标、血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和28d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10-2010-10收住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溶液组(霍姆组)、3%高渗氯化钠组(高钠组)、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组(万汶组)、生理盐水组(NS组)。分别经中心静脉通路输入相应的复苏液体,配合林格液对患者进行包括6h早期液体复苏在内的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EGDT)。分别记录各组患者在液体复苏前及复苏0、1、3和6h的心率(HR)、MAP、CVP、24h血乳酸值,并计算24h血乳酸清除率。观察EGDT达标情况、升压药物使用情况、复苏前及复苏72h的APACHEⅡ评分变化以及28d病死率。结果:①共收集符合条件标准的病例51例:霍姆组12例、高钠组10例、万汶组14例、NS组15例。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MAP、CVP、HR、APACHEⅡ评分、血乳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研究液体用量在各组间比较,霍姆组与高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S组、万汶组各自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苏液体总量在各组间比较,NS组与其他3组比较,万汶组与霍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钠组与霍姆组、高钠组和万汶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林格液量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随复苏时间延长,MAP逐渐升高,HR逐渐减慢,MAP、HR在不同时间点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复苏时间延长,CVP逐渐升高,在复苏1h、3h和6h时,霍姆组CVP均高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在复苏1h时,霍姆组CVP高于万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钠组CVP显著高于NS组(P<0.05);④复苏24h血乳酸值及其清除率在各组间比较,以及复苏后72hAPACHEⅡ评分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各组患者使用升压药例数、使用升压药>3d例数及EGDT达标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整体病死率为45.10%(23/51),28d病死率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感染性休克的早期液体复苏中,应用霍姆有利于提高CVP,但对需要应用升压药时间、EGDT达标、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以及28d病死率并无无显著影响;对某些需限制性液体管理的患者,使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或高渗盐水可以减少补液总量。  相似文献   

10.
感染与休克,似乎是临床上人人都知道,人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近年来, 临床对感染、休克与感染性休克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变化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导致治疗理念和方法出现近乎天翻地覆的变化。今天的治疗方法在许多方面可能与昨天大不相同,正确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预后改善。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常见、多发、高致死率的临床综合征,但是,如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正确完成每一项临床干预措施,感染性休克是可以治愈甚至预防的。  相似文献   

11.
崔建枝 《临床医学》2001,21(6):63-64
急性失血性休克是外伤常见病症,常见于胸部闭合性损伤、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内出血、严重的多发伤和大的开放伤、大的血管损伤、颅脑开放损伤等。该病发展迅速,病情变化快,如不及时抢救,将会危及病人的生命。现将我院1998年10月~2000年10月急救的50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严重的多发损伤病情紧急,危重,复杂,大多需要及时的手术治疗。危重休克病人无论在抢救复苏过程还是手术时、麻醉都负有重要的任务。我院共遇急症危重休克病人289例行麻醉手术。经麻醉前的合理准备,麻醉方法的选择恰当,术中和术后的处理及时,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现就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用地塞米松、山莨菪碱治疗重度失血性休克家兔,观察半量联合用药防治再灌注损伤的效应。结果显示:各治疗组的平均动脉压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于再灌注后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丙二醛、Mg^2+、酸性磷酸酶和乳酸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治疗组间无差异。证实:再灌注时大量产生的氧自由基造成的生物膜损害是休克细胞发生不可逆改变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共同机制。半量地塞米松联合半量山莨菪碱能有效地防治重度失血笥休克后扩容再灌注导  相似文献   

14.
口饲乳果糖对失血性休克大鼠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阐明失血性休克预后与继发性内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直接关系,作者探讨了用口饲乳果糖清除肠道内毒素对大鼠失血性休克的保护作用。造成休克前,首先给大鼠口腔管饲20%乳果糖(5ml/d)或等容量生理盐水7天,每天给药2次。结果:休克后48h,乳果糖组大鼠存活率要明显高于盐水组(10/10与4/9,P<0.01)。休克后90min和120min,乳果糖组大鼠血浆内毒素、TNF水平均显著低于盐水组。提示:继发于失血性休克的内源性内毒素血症及肿瘤坏死因子在促使休克向不可逆性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作者认为,临床上对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患者,除作复苏外,还应针对感染,尤其是内毒素血症尽早采取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渗氯化钠对失血性休克犬器官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渗氯化钠对失血性休克犬器官血流量的影响文亮毕敏研究了7.5%氯化钠对失血性休克犬颈内动脉、肝动脉、门静脉及肾动脉血流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选健康杂种犬7只,雌雄不拘,体重10~12kg。肌注氯胺酮10mg/kg后平卧于手术台上,行气管内...  相似文献   

16.
休克是急诊中常见急危重症,本资料显示急症休克以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及心源性休克为主,过敏性休克、药物中毒性休克及其他疾病休克占有不同比例。主要病因为肺部感染、中毒型菌痢、上消化道出血、宫外孕破裂出血、急性心肌梗塞及严重心律失常。部分疾病(老年人肺炎休克,少儿肺炎休克及中毒型菌痢,宫外孕破裂出血等)临床表现不典型,应予重视。某些检查方法(肛拭子采便镜检等)不宜忽视。死亡与疾病本身(如急性心梗并心源性休克)、年龄(老年人休克)有显著关系。加强院前抢救(包括山诊抢救),提高人们防病治病知识,对降低急症休克院前死亡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院共收治严重胸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91例,经及时急救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1例,男78例,女13例,9~65岁。致伤原因为车祸、挤压撞伤、砸伤、坠伤和刺伤等。多发性伤76例,单纯性伤15例。本组创伤患者来院就诊时已超过半小时或数小时,是临  相似文献   

18.
48例外伤失血性休克的手术室救护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总结了48例外伤失血性休克的手术室急救护理经验。认为:接诊后应立即组织人力、明确分工、各负其责。输氧、输液、建立多条静脉输液通道,同时抽交叉配血,做好麻醉及手术准备。如需进行心肺复苏立即进行的胸外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伤员直接进入手术室立即通知有关科室的医生,将急救护理组分成三组:即循环组、呼吸组、手术组。外伤失血性休克是一类极常见的危急综合征,其病情凶险、变化快、抢救稍不及时或措施不得力,极易  相似文献   

19.
100例创伤性休克的抢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00例创伤性休克的抢救分析孙中进,王修文我院1986~1992年共收治创伤性休克268例,现将有完整记录的100例的抢救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本组按休克指数进行分度。轻度:指数为<1.5者(20例),中度:指数为1.5~2.O者(30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伤后不同时期的休克发生类型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间收治于多家创伤中心的多发伤患者, 入选年龄>18岁多发伤患者;排除受伤到入组时间>48 h, 及有恶性肿瘤史, 慢性消耗性、代谢性或免疫性疾病史者。伤后48 h内为伤后早期, 伤后48 h至14 d内为伤后中期。收集患者疾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损伤严重度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资料, 依据各休克类型的诊断标准, 观察多发伤后不同时期休克的发生类型及特征。通过t检验、χ2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多发伤后早期、中期休克发生率分别为73.1%、36.4%,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伤后早期、中期两组中, 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 HS)患者(83.6%vs. 28.4%)、分布性休克(distributed shock, DS)患者(13.7%vs. 80.9%)、心源性休克患者(3.5%vs. 6.6%)的占比,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梗阻性休克(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