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97年 3月~ 1999年 12月利用JX 10 0X刀系统加全脑放疗共治疗 40例脑转移瘤患者。 2 9例先行全脑常规放疗 35~ 40Gy ,而后行X刀治疗 ;11例X刀治疗后 ,再加全脑放疗。X刀治疗采用单次或分次照射 ,其中单次照射 2 8例 ,处方剂量 16~ 2 2Gy ,平均 19.2Gy ,分次照射 12例 ,分割 2~ 3次 ,处方剂量 6~ 12Gy 次 ,每周 1次 ,总剂量达 2 0~ 30Gy ,平均 2 5 4Gy。全组 40例均获 3~ 2 6个月的随访 ,中位 12个月。 40例患者生存期为 2~ 2 6个月 ,中位 11.5个月 ,其中 36例生存期超过 6个月 ,占 90 % ,2 7例超过 12个月 ,占 67.5 %。 2例超过 2 6个月 ,4例在治疗后 2~ 5个月内死亡 ;治疗后 6个月CT或MRI复查 ,32例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 ,占 80 %。 3例出现新的转移灶 ,占 7.5 %。 4例无明显变化占10 %。 4例死亡。在随访期间 ,有 2 6例死亡。死亡病例中 ,脑部肿瘤复发或出现新病灶者仅 5例 ,其余病例均因有其他脏器转移或原发肿瘤进展合并脏器衰竭而死亡。结果提示 ,X刀与常规放疗相结合治疗脑转移瘤优于单纯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2.
X刀加全脑常规放疗治疗脑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3月-1999年12月利用JX-100X刀系统加全脑放疗共治疗40例脑转移瘤患者。20例先行全脑常规放疗35-40Gy,而后行X刀治疗;11例X刀治疗后,再加全脑放疗。X刀治疗采用单次或分次照射,其中单次照射28例,处方剂量16-22Gy,平均19.2Gy,分次照射12例,分割2-3次,处方剂量6-12Gy/次,每周1次,总剂量达20-30Gy,平均25.4Gy。全组40例均获3-26个月的随访,中位12个月。40例患者生存期为2-26个月,中位11.5个月,其中36例生存期超过6个月,占90%,27例超过12个月,占67.5%。2例超过26个月,4例在治疗后2-5个月内死亡;治疗后6个月CT或MRI复查,32例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占80%。3例出现新的转移灶,占7.5%。4例无明显变化占10%。4例死亡。在随访期间,有26例死亡。死亡病例中,脑部肿瘤复发或出现新病灶者仅5例,其余病例均因有其他脏器转移或原发肿瘤进展合并脏器衰竭而死亡。结果提示,X刀与常规放疗相结合治疗脑转移瘤优于单纯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X 刀对颅内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32例颅内恶性肿瘤 (胶质瘤 2 1例 ,转移瘤11例 )行X 刀治疗 ,平均剂量 2 2Gy(18~ 32Gy) ,其中 17例X 刀治疗后继续行全脑常规体外放射治疗 ,平均剂量 2 0Gy。结果 :2 1例胶质瘤中 ,15例在治疗后 6个月肿瘤缩小 ,6例无变化 ,2例在X 刀治疗后 2个月内行开颅肿瘤切除术 ;11例脑转移瘤X 刀治疗后病灶全部消失 7例 ,明显缩小 4例 (≥5% )。全部病人中治疗后 11个月内死亡 9例。结论 :X 刀治疗颅内恶性肿瘤是有效的 ,X 刀结合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改善病人结果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颅脑X刀治疗脑转移瘤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颅脑X刀治疗恼转移瘤的疗效。方法98例有原发灶或转移灶病理报告的脑转移患者进行颅脑X刀治疗,边缘剂量8 Gy/次,共4次,隔日1次。并在颅脑X刀治疗前或后进行了全脑放疗,2 Gy/次,共20次。对其近期和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随访12~5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随访率为94%。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分别为10个月、41%。单发脑转移瘤与多发脑转移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分别为12个月、45%与7个月、38%,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1)。临床缓解率为83%,6个月的病灶控制率为82.0%。病灶体积≤14.1 cm~3和>14.1 cm~3的控制率分别为85%和60%(P=0.029),放疗前肿瘤坏死率分别为13%和60%(P=0.000)。肿瘤中心发生坏死的病灶21个,其病灶控制率为62%,低于无坏死病灶87%的结果(P=0.013)。不同病理类型脑转移病灶的局部控制率无差异。结论颅脑X刀治疗能延长所有病理类型脑转移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体积≤14.1 cm~3的脑转移病灶的局部控制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的X刀治疗效果。[方法]1996年10月至1999年12月期间对93例(95个病灶)颅底肿瘤患者实施了X刀治疗。[结果]随访11个月—68个月,93例患者中81.72%X刀治疗后获得临床症状改善,2例患者于X刀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因脑水肿而行手术治疗;1例失明,6例死于复发或转移。影像学观察病灶全部消失18个,体积缩小35个,无明显变化38个,病灶增大4个,肿瘤控制率95.79%。[结论]对经过选择的颅底肿瘤实施X刀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局部肿瘤控制效果和较低的治疗并发症及后遗症。对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采用立体定向穿刺活捡确诊后再行X刀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X刀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X刀治疗的 30例脑转移瘤患者 ( 4 1个病灶 ) ,脑转移瘤直径 ( 2 .0 7± 1.7)cm ,平均剂量 2 2Gy ,肿瘤中心剂量 ( 2 8± 8)Gy ,边缘剂量 ( 16± 4 )Gy。比较分析手术加全脑放射治疗 2 6例 ,直径 ( 3.0 7± 0 .7)cm ,平均放疗剂量 4 6Gy。结果 :X刀治疗组 1年生存率 53% ,手术加全脑放疗组 4 3% ,1年后局部肿瘤控制率分别为 83%和 75% ,1年后因神经系统疾患死亡率分别为 39%和 4 1%。结论 :X刀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微侵袭的治疗方法 ,适用于中小体积脑转移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X 刀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  1997年 11月至 2 0 0 0年 8月应用X 刀治疗垂体腺瘤 47例 ,根据肿瘤大小及形态采用多次或多等中心分隔治疗 ,中心剂量 2 0~ 3 0GY ,边缘剂量 8~ 13GY。结果 经6个月~ 3年随访依激素水平测定 (无功能腺瘤除外 ) :治愈率 69% ,好转率 2 3 % ,复发率 7% ,CT显示 :6例瘤体消失 ,3 0例体积缩小或密度减低 ,8例无变化 ,3例增大 ,肿瘤生长控制率 93 % (4 4 /4 7)。结论 临床应用及近期随访 ,结果满意 ,X 刀治疗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笔者所在医院自 1990年 1月至 2 0 0 3年 6月间共收治1389例肺癌 ,其中以脑转移为首发症状的 73例 ,现将其治疗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 :该 73例占同期原发性肺癌的 5 .3% ( 73/1389) ,占同期原发性肺癌以肺外症状为首发的 2 5 .6 % ( 73/2 85 )。男 5 1例 ,女 2 2例。年龄 30~ 39岁 4例 ,4 0~ 4 9岁 16例 ,5 0~ 5 9岁 2 1例 ,6 0~ 6 9岁 2 4例 ,70岁以上 8例。全组病例均经胸部X线片和胸部及头颅CT证实同时有肺内原发病灶和颅内转移灶。 73例肺癌中中央型 5 0例 ,周围型 2 3例。头颅CT见颅内一侧单个病灶占 2 7.4 % …  相似文献   

9.
射波刀治疗脑转移瘤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射波刀(Cyberknife)治疗脑转移瘤临床疗效.方法 搜集2007年前1年天津肿瘤医院资料完整、射波刀治疗的脑转移病例40例,其中原发灶为肺癌27例、乳腺癌4例、消化道肿瘤4例、肾癌1例、原发灶不明4例.脑转移病灶共计68个,最大直径0.4~7.5 cm,平均1.9cm.在脑转移发现时,35例患者原发病经手术或化疗达到部分缓解或者稳定状态.射波刀治疗以计划靶体积几何中心为射野等中心及剂量归一点,通过数百个方向的射线束照射,使得80%等剂量面必须包括95%以上计划靶体积.采用低分割照射5~25Gy/次,1~5次,总剂量18~36Gy.结果 失访2例,随访率为95%.射波刀治疗后1周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0%(36例),3个月后复查颅脑强化CT或MRI后的病灶治疗有效(CR+PR+SD)率为94%(64/68).3个月局部控制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78%(53/68)、68%(27例).在原病灶范围以外出现新发病灶14例(35%);新发病灶与年龄、是否行全脑放疗、肿瘤数目、肿瘤最大直径、射波刀单次治疗剂量、治疗次数和总治疗剂量等因素无关.结论 单纯射波刀作为脑转移首程治疗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X刀治疗脑转移瘤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X刀治疗的61例脑转移瘤患者(79个病灶).脑转移瘤直径(2.07±1.7)cm,平均剂量22 Gy,肿瘤中心剂量(28±8)Gy,边缘剂量(16±4)Gy.原发病灶:肺脏34例,肾脏5例,乳腺9例,消化系统13例.平均随访12个月(1~23个月),平均生存时间44周.结果患者6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68.9%和36.1%,Karnofsky评分≥70者平均生存时间46周,单一脑转移瘤体积≤8.2 cm3者平均生存时间58周.X刀治疗1年实际控制率83.0%.结论 Karnofsky评分、肿瘤体积、原发病灶的控制情况和有无颅外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病灶大小对局部控制有判断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鹏  陈晶  熊秀娥 《现代肿瘤医学》2018,(21):3452-345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中老年脑胶质瘤的诊断作用,以期为临床中老年脑胶质瘤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以自2012年6月份以来入我院治疗的确诊为中老年脑胶质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后对患者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获得并分析扫描图像中脑组织的多维多层螺旋灌注图像、CT血管成像,计算并分析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图像的病变实质部分和正常脑组织的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参数、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通过灌注分析软件获得并分析时间-密度曲线(TDC)。结果:共纳入患者43例患者,在所有病例中,多维多层螺旋灌注图像平均视觉评价分数明显高于单纯轴向灌注图(P=0.000),且对病变定位更为精确。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图中43 例患者中,有36例肿瘤发现供血大动脉,23 例肿瘤有引流静脉,29例大动脉受压,15例大动脉被肿瘤包裹,17例静脉窦受压。统计分析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图像的病变实质部分和正常脑组织的脑血流量(CBF)、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脑血容量(CBV)参数等灌注参数,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图像的病变实质部分和正常脑组织的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等灌注参数,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高级别胶质瘤的病灶关键测试参数(critical test parameter,CTP)比较,CBF、TTP等灌注参数,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种类颅内肿瘤TDC比较,高级别胶质瘤速升速降,低级别胶质瘤速升缓降型。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图像不仅可以实现对邻近大血管颅内肿瘤的全面评价,有利于颅内肿瘤的术前整体评估和精确定位;且对颅内肿瘤的诊断及评价肿瘤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对中老年脑胶质瘤的级别诊断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技术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3例手术或放疗后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根据术前计划确定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粒子针数目。粒子活度为0.4~0.8mCi,间距为0.5~1.0cm,共植入粒子10~35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并进行质量验证。术后定期复查CT。结果:按照WHO疗效评价标准,1、3和6个月时有效率分别为48.5%、67.7%和80.0%。全组中位生存期16个月,其中1~2级胶质瘤中位生存期26个月,3~4级胶质瘤中位生存期11个月;全组1年生存率为66.7%(22/33),其中1~2级胶质瘤1年生存率为85.0%(17/20),3~4级胶质瘤1年生存率为38.5%(5/13)。并发症包括针道少量出血4例,局部脑坏死5例。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病例。结论: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少和疗效肯定等优点,值得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是颅内常见肿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术后常需补充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疗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放射治疗技术。本文旨在初步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5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术后残留34例,术后放疗后复发1例,均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予4~6个野共面或非共面照射,3例脑干肿瘤DT50~54Gy/25~27F,其他部位肿瘤DT56~60Gy/28~30F,每日一次,每周5次。结果:随访6-38个月,完全缓解25.7%(9/35),部分缓解48.6%(17/35),稳定14.3%(5/35),疾病进展8.6%(3/35),缓解率为74.3%;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4.3%、78.5%、53.9%。CT或MRI显示脑水肿9例,未见严重放射反应发生。结论: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治疗脑胶质瘤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Glioma is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malignant brain tumor in adults, responsible for 75% of adult primary malignant brain tumors, yet aside from its association with ionizing radiation, its etiology is poorly understood. Sex differences in brain tumor incidence suggest that hormonal factors may play a role in the etiology of these tumors, but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is association in detail.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ole of reproductive factors in the etiology of glioma in women. METHOD: As part of 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histologically confirmed primary glioma cases (n = 341 women) diagnosed between January 1, 1995 and January 31, 1997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clinics and hospitals in four Midwest U.S. states. Controls (n = 527 wome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lists of licensed drivers and Health Care Finance Administration enrollees. In-person interviews with subjects (81%) or their proxies (19%) collected reproductive history and other exposure information. RESULTS: Glioma risk increased with older age at menarche (P for trend = 0.009) but only among postmenopausal women. Compared with women who never breast-fed, women who breast-fed >18 months over their lifetime were at increased risk of glioma (odds ratio, 1.8;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1-2.9). Women who reported using hormones for symptoms of menopause had a decreased risk of glioma compared with women who never used such hormones (odds ratio, 0.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5-1.1).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reproductive hormones play a role in the etiology of glioma among wome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16例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以及预后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6例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男5例,女11例,平均年龄46.2岁(29~ 70岁).病变位于右侧14例,左侧2例.术前无症状者9例,单纯性后腰背部疼痛5例,腰痛伴周身浮肿1例,高血压、心悸心慌、头晕等1例.16例患者均经超声或CT检查确诊,行开放或腹腔镜肾上腺及肿瘤切除术.手术均顺利,术后均有病理证实为髓质脂肪瘤.出院后随访3~36个月,原有症状消失,肿瘤无复发.结论:肾上腺髓质脂肪瘤可依靠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手段以手术切除为主,安全有效,手术方式以腹腔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我院从1995年3月到1996年5月,采用德国BrainScanX刀治疗系统治疗脑胶质瘤病人45例,经过6~12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总的治疗有效率达到75.56%,半年以上的生存率为77.78%,颅内压增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22%。作者总结了适应症选择的标准、治疗计划设计优化的原则、疗效判断标准、X刀后病理和影像变化的特声、以及与并发症发生有关因素等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我院从1995年3月到1996年5月,采用德国BrainScanX刀治疗系统治疗脑胶质瘤病人45例,经过6~12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总的治疗有效率达到75.56%,半年以上的生存率为77.78%,颅内压增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22%。作者总结了适应症选择的标准、治疗计划设计优化的原则、疗效判断标准、X刀后病理和影像变化的特声、以及与并发症发生有关因素等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The cranial computed tomograms (CT) of 36 asymptomatic children with acute lymphobiastic leukaemia (ALL) were obtained after 3 years continuous complete remission (CCR). In all these childre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in volvement had been excluded at initial assessment. All were regularly followed to monitor haematologic as well as CNS remission. Our study revealed that 22 of the 36 cases showed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changes on brain CT: subarachnoid space widening, ventricular dilatation and intracerebral hypodense areas. Significantly, intracerebral calcification was absent. In 2 cases, however, the pineal was calcified and regarded as a variant of normal. Changes on brain CT were documented as severe if more than one of the three criteria mentioned existed (6 cases). Serial cranial CT scans were available in 3 children, one of whom showed regression of a hypodense periventricular lesion. Although CNS prophylaxis ha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survival time in childhood ALL, our findings concur with those of Peylan-Ramu et al1 that treatment-induced structural changes detectable on CT do occur in a considerable pro portion of asymptomatic disease-free children in long-term remission.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颅内肿瘤的放射治疗大多是手术后的辅助治疗,高能质子束有尾部剂量快速降落现象,其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均优于光子,颅内肿瘤是质子放射治疗的最佳适应证之一,特别是对部分颅底肿瘤的疗效优于开颅手术,而无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本文通过观察质子放射治疗颅内肿瘤的近期疗效,总结和探讨质子放射治疗颅内肿瘤的剂量、分割方法和疗效。方法:2004年12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各类脑瘤66例,其中胶质瘤46例,脑膜瘤5例,脊索瘤8例,其他良恶性肿瘤7例。恶性肿瘤总剂量为54~70CGE,单次剂量1.8~3CGE;良性肿瘤总剂量为45~72CGE,单次剂量1.8~5CGE。疗效判断标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组。观察时间胶质瘤为9.8个月(1~20个月),良性肿瘤10.5个月(3~22个月)。结果:质子放射治疗66例的总有效率90.9%。胶质瘤显效13例,占27.1%,有效29例,占60.4%,其他恶性肿瘤1例显效,1例死亡。48例恶性肿瘤总有效率89.6%。良性肿瘤显效5例,占27.8%,有效12例,占66.7%,18例良性肿瘤总有效率94.4%。结论:质子因其优越的物理特性,适用于所有需放射治疗的患者,特别是对放疗后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某些不典型易与胶质瘤相混淆的颅内占位疾病 ,如囊性脑膜瘤、脑型血吸虫性肉芽肿、隐匿性脑脓肿、陈旧性颅内出血等疾病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以减少对这些疾病的误诊。方法 从临床经过 ,症状及头颅 CT表现诸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误诊病例中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囊性脑膜瘤4例 ;颅内出血 4例 ,其中 AVM出血 1例 ,血肿机化 2例 ,出血性梗塞 1例 ;血吸虫性肉芽肿 3例 ;脑脓肿 2例。结论 误诊为胶质瘤的主要原因 :脑膜瘤系肿瘤囊变 ,部位异常等。脑型血吸虫病的误诊主要原因是对本病认识不足 ,忽视流行病学资料。颅内血肿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当血肿处于囊性变期 ,血肿周围有胶质增生及软化灶形成 ,在 CT表现上为低密度 ,部分有增强效应 ,酷似胶质瘤。而脑脓肿的误诊原因系隐原性脑脓肿 ,早期缺乏全身感染症状 ,后期出现颅内高压症状及局灶性症状易误诊为胶质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