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学生网络成瘾预防性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尝试根据网络成瘾的认知行为模型,针对中学生进行预防性干预,为网络成瘾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自尊、自信与人际关系”、“中学生压力应对”、“健康的使用电脑和网络”为主题,对某中学初一学生47人进行干预,并取该中学初一学生48人作为对照,使用自编问卷、自尊量表、网络成瘾量表进行前后测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网络成瘾、网络使用相关知识、自编问卷的得分有显著性改善从(14.09±1.58)分提高至(15.54±3.15)分(t=0.923,P<0.01),其趋向网络成瘾的不适当行为也有所减少。结论在中学生这一网络成瘾高危人群中进行预防性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中学生对网络成瘾这一问题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其对网络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尝试根据网络成瘾的认知行为模型,针对中学生进行预防性干预,为网络成瘾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自尊、自信与人际关系"、"中学生压力应对"、"健康的使用电脑和网络"为主题,对某中学初一学生47人进行干预,并取该中学初一学生48人作为对照,使用自编问卷、自尊量表、网络成瘾量表进行前后测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网络成瘾、网络使用相关知识、自编问卷的得分有显著性改善从(14.09±1.58)分提高至(15.54±3.15)分(t=0.923,P<0.01),其趋向网络成瘾的不适当行为也有所减少.结论 在中学生这一网络成瘾高危人群中进行预防性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中学生对网络成瘾这一问题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其对网络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3.
网络成瘾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互联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一些用户出现了某些心理行为问题。自美国精神病学家Ivan Goldberg开始研究这些问题并首次提出网络成瘾症的定义后,引起了国内外心理学界的关注,并从病理学、行为学或医学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名称或定义。本文主要回顾了国外心理学者的认知行为治疗和团体咨询以及国内心理学家对网络成瘾的行为干预、心理疏导、团体咨询和"五位一体"的综合干预研究,并对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提出展望,以期为以后的网络成瘾心理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合肥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危害性调查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对中学生的危害。方法系统分层随机抽取合肥市6所中学36个班级201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网络成瘾测验”、“自尊量表”和自行设计的“背景调查表”为工具,对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和危害等进行调查。结果可能有网络成瘾的中学生平均每周上网(8.94±2.43)次,平均每次上网(2.50±0.15)h,平均1次上网最长(12.30±1.21)h;上网主要地点是网吧,主要目的是玩游戏;绝大多数因上网导致成绩下降,并有较多逃学、离家出走现象;常导致父母吵架和自身受体罚;正常上网组的学生自尊水平高于网络可能成瘾组和无上网经历组。结论网络成瘾对中学生有诸多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对中学生的危害.方法系统分层随机抽取合肥市6所中学36个班级201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网络成瘾测验"、"自尊量表"和自行设计的"背景调查表"为工具,对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和危害等进行调查.结果可能有网络成瘾的中学生平均每周上网(8.94±2.43)次,平均每次上网(2.50±0.15)h,平均1次上网最长(12.30±1.21)h;上网主要地点是网吧,主要目的是玩游戏;绝大多数因上网导致成绩下降,并有较多逃学、离家出走现象;常导致父母吵架和自身受体罚;正常上网组的学生自尊水平高于网络可能成瘾组和无上网经历组.结论网络成瘾对中学生有诸多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黎国勤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1):1366-1368
1一般资料与主诉求助者,男性,16岁,宜昌市某重点高中二年级学生。出生足月顺产,性格较外向,从小学习成绩优秀,既往体健,无躯体疾病,无精神病家族史,无重大疾病史,体检未见阳性体征。父母亲均为某单位领导,家里经济条件好,家里现金小孩可随便使用,从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上网人数的骤增,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1]。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网络成瘾率也在不断上升。研究发现[2],网络成瘾高发人群多处在20~30岁,且大多受过良好教育,大学生尤易成为网络成瘾易感人群。因此大学生网络成瘾已成为近年来心理学、临床医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特点的基础上,对网络成瘾的干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社会心理因素对网络成瘾的综合影响,为网络成瘾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网络使用评价问卷、长处与困难量表、青少年生活质量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128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技术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进行路径分析。结果:网络成瘾者检出率为14.4%;男生在网络成瘾方面明显高于女生(x^2=14.75,P〈0.001);多动注意力缺陷、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对网络成瘾有直接与间接影响;品行障碍只对网络成瘾有直接影响;情绪障碍、同伴问题、亲社会行为则通过青少年生活质量对网络成瘾有间接影响,其中亲社会行为对网络成瘾起负向作用。结论: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多个社会心理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学生亚健康和网络成瘾的状况,探讨亚健康症状与网络成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蚌埠地区6所中学的2 910名中学生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中学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和Young网络成瘾自评量表。结果:中学生躯体、心理和身心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13.6%、55.4%和64.0%,不同年级中学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均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升高;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9.3%,男生(11.2%)高于女生(6.9%)(P<0.01),城市(10.7%)高于农村(6.8%)(P<0.01);网络成瘾组中学生躯体、心理和身心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均高于非成瘾组和不上网组(P<0.01)。结论:网络成瘾促进了中学生亚健康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广州市在校中学生网络成瘾情况,探讨影响网络成瘾的相关冈素,为预防网络成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选取广州市城区完全中学一所,农村初中、高中各一所,以应激性生活事件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网络成瘾测试问卷为工具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中1392例(89.2%)为互联网的正常使用者,158例(10.2%)为中度网络成瘾者,10例(0.6%)为重度网络成瘾者,58例为从未使用过网络.网络成瘾高危组与正常对照组在性别、父亲的文化程度、应激性生活事件问卷的四个维度和总分及应对方式比较中均有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消极应对方式、男性及在家庭及人际交往中所遭遇的应激事件容易导致网络成瘾发生.结论 广州市在校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高;男性、父亲的文化程度低、经常使用消极应对方式处理各种问题的个体,当他们遭遇与家庭、人际交往有关的应激事件时,容易出现网络成瘾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刘杰  罗彬  杨超  汤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2551-2552
目的:了解某市中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分析与网络成瘾相关因素。方法:利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00名中学生,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及自制的网络使用情况问卷分校进行现况调查。结果:某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率为59.66%,其中高中学生网络成瘾率为86.02%,明显高于初中学生(4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网络成瘾男生为69.09%,明显高于女生(51.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有文化程度、玩网络游戏、家庭和谐程度、对生活的自信程度、焦虑、忧郁情绪。结论:某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且文化程度、玩网络游戏、家庭和谐程度、对生活的自信程度、焦虑、忧郁情绪是某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延安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心理。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延安市宝塔区某重点中学750名高中生为调查对象,进行Young网络成瘾量表、安全与不安全量表、自信心测量量表调查评估。结果延安市中学生上网率91.5%,网络成瘾率32.49%;中学生中有一定比例的缺乏安全感学生,其中,网络成瘾者为21.3%,未成瘾者为14.02%;网络成瘾者中自信心不足占7.83%,未成瘾者占3.77%。结论延安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未成瘾者,应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避免网络成瘾带给学生生理、心理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医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医学生网络成瘾实施有效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金伯利.S.杨(Kimberly.S.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和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青海大学医学院2005级至2009级本科各专业医学生进行匿名调查.结果 在545名被调查的医学生中,48人网络成瘾,成瘾检出率为8.8%.其中,男生与女生的网络成瘾检出率分别为14.0%和5.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医学生的网络成瘾检出率由高至低分别为:藏医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专业、公共卫生专业、药学专业,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生网络成瘾与年龄、民族、居住地等无明显关系,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网络成瘾对部分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当高度重视,从心理和行为等多方面个体化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4.
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心理动力理论、人格理论、认知和行为理论等,探讨了网络成瘾的心理根源,并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角度,提出了网络成瘾的社会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少年家庭关怀度并有针对性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89例住院网络成瘾少年进行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调查,并与普通在校学生进行对照。有针对性地运用认知行为治疗理论,利用“戒网课堂”、“戒网网吧”、“戒网同盟”、“戒网日记”、“戒网军训课”、“戒网旅游”等进行干预。结果95%的家长表示能与孩子面对面地进行有效沟通,孩子能主动面对父母讲出自己对父母的愧疚,向父母谈起自己的过去,并对父母表示感恩之心,与父母谈论有关网络方面的知识。结论家庭关怀及干预能提高住院网瘾少年家庭关怀度,提高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网络的产生和迅猛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便是其中危害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也相继展开。有研究[1]表明,IAD高发人群为20~30岁,且大多受过良好教育,大学生尤  相似文献   

17.
"网络成瘾"一词从提出至今已经有十余年,这一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07年6月美国医学会已就是否将电子游戏成瘾正式列为精神障碍而纳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进行过讨论,这种讨论逐渐增多并且存在将其纳入DSM-V及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1)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正由于网络的普及,电脑、手机的大众化,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沉迷于网络与游戏中不可自拔而导致了种种悲剧的发生。长时间上网、玩游戏会导致孤僻、抑郁、封闭、暴力等不良心理和行为,使他们正常的生活受到极大的冲击,更有甚者患上"电脑自闭症",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障  相似文献   

19.
医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干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大学生的学习和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互联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信息来源和与人沟通的主要渠道和交流平台。同时,过度和不恰当地使用网络信息资源使不少大学生对网络出现了过度依赖的问题,并由此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塑造也带来了很多负面作用,进而对家庭和社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医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大学生群体,今后将从事救死扶伤的职业,其网络成瘾危害更大。本文综述了国内医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现状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随州城区网络成瘾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为家庭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2 00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测试调查,筛选出达到网络成瘾标准者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进行父母教养方式比较。结果:2 000名中学生共收回有效、完整问卷1 582份,其中符合网络成瘾标准61例,将其作为研究组,网络成瘾发生率3.85%。研究组父亲项目中,惩罚严厉、否认拒绝、过度保护3个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母亲组项目中,惩罚严厉、过度干涉与保护2个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学生网络成瘾者父亲教养方式中存在惩罚严厉、否认拒绝、过度保护等不良教育方式倾向,母亲教养方式中则存在惩罚与严厉、否认与拒绝、过度保护等不良教育方式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