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4例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治愈39例(72.2%),好转15例(27.8%)。术后随访3~10个月,行鼻内镜检查无鼻腔粘连、鼻中隔脓肿形成、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成形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效果好等优点,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
吴健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6):925-925,92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鼻中隔偏曲病人,随机分为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组和鼻中隔粘软骨膜下部分切除术组,比较两组的鼻腔通气效果改善情况和影像学内镜检查结果.结果术后随访6月,鼻内镜组的鼻腔通气效果改善率和影像学内镜检查结果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能够更好的改善鼻中隔偏曲造成的鼻塞等症状,提高鼻中隔手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宋永生 《中外医疗》2011,30(19):110-1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7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60例青少年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成形术,随访患者4~6年,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60例患者鼻中隔偏曲均得到矫正,有2例患者并发鼻腔粘连,对症处理后治愈,随访4~6年,患者恢复效果好,鼻部及面部发育正常。结论鼻中隔偏曲青少年患者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成形术,手术损伤小、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式大致分黏膜下切除术、改良黏膜下切除术、鼻中隔成形术,其中鼻中隔成形术是最符合鼻腔生理功能的术式。近年来鼻内镜在鼻中隔手术中的广泛使用,扩大了鼻中隔成形这一术式的适用范围,外形复杂的偏曲、高位偏曲、后位偏曲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2004-2006年共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18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兰妮 《医学综述》2013,19(18):3424-3426
目的 比较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与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两种术式的术后并发症.方法 将陕西电子四○九医院2006年8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36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双盲分为两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组(176例)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改良鼻中隔成形术组(187例)行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术后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并发征情况.结果 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组术后发生鼻中隔穿孔8例,鼻中隔摆动23例,鼻梁塌陷7例,鼻小柱退缩5例;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组除1例鼻中隔粉碎性骨折合并偏曲患者术后发生鼻中隔摆动、1例糖尿病患者因术后合并感染造成鼻中隔穿孔外,其他均无鼻梁塌陷、鼻小柱退缩、鼻中隔穿孔、鼻中隔摆动等术后并发症发生,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较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少,从现代微创及功能性手术角度来看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2009年6月=2012年12月53例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该组治愈39例(73.6%),好转14例(26.4%)。术后随访行常规及鼻内镜检查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成形术是值得推广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慢性肥厚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选择l21例鼻中隔偏曲、慢性肥厚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患者,根据患者鼻腔情况采取不同的术式,如鼻中隔偏曲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或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慢性肥厚性鼻炎行鼻内镜下下鼻甲外移术酌情联合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或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慢性鼻窦炎行鼻内镜下双侧鼻窦对称性开放。结果:术后随访3-l2个月,有效率为97.5%,无一例出现鼻腔干燥、头痛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处理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成形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2月~2008年11月对8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成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85例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成形术,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地获得完全矫正,术后鼻腔通气良好。随访6~12月无出现鼻梁塌陷现象;鼻中隔偏曲诱发的鼻塞、头痛、流涕等症状均消失。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成形术具有视野清晰、操作仔细、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鼻中隔偏曲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它与鼻部的许多疾病有关,如鼻窦炎、鼻息肉、真菌性鼻窦炎等,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病,鼻中隔黏骨膜下矫正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随着当今鼻内镜技术在临床的不断普及和鼻内镜外科技术的延伸,已逐渐证明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改良成形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本文通过对本院近3年的125例不同部位的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改良成行术,旨在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改良成形术的方法和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成形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2月~2008年11月对8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成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85例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成形术,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地获得完全矫正,术后鼻腔通气良好.随访6~12月无出现鼻梁塌陷现象;鼻中隔偏曲诱发的鼻塞、头痛、流涕等症状均消失.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成形术具有视野清晰、操作仔细、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998年1月-2003年12月完成随访的120例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进行临床分析。1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均属中、重度,全部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24个月。结果 1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均得到彻底矫正,满意改善鼻腔通气、嗅觉功能,有效控制鼻中隔穿孔的发生和减少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理想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安全、疗效持久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及吸引剥离器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0月就诊的53例鼻中隔偏曲的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术中用吸引剥离器行剥离,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鼻中隔偏曲矫正,无1例鼻中隔穿孔发生.结论:在鼻中隔成形术中应用鼻内镜及吸引剥离器提高了手术安全性,缩短了手术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鼻中隔偏曲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方法:通过对3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成功施行了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总结分析该术式的先进性所在。结果:320例患者鼻中隔均得到满意的矫正效果,术后患者鼻塞、头痛、鼻出血等主诉症状消失,所有患者随访均无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外鼻畸形等并发症出现。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系在内镜直视下手术,视野清晰,手术切口灵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其主要侧重的是偏曲部分的"塑形改造"而不是"切除弃之",因而更加注重鼻中隔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是鼻中隔偏曲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对4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结果:随访3~6个月,42例治愈,4例好转;无鼻中隔穿孔或鼻腔粘连发生。结论: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操作精细准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耳鼻喉科常见的鼻中隔偏曲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疾病,而传统的鼻中隔成形术的手术操作存在较多不足.目前,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促使鼻中隔偏曲和多种鼻部疾病治疗水平进一步提升.诸多研究旧蜘结果表明,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能提高其临床疗效和治愈率.本观察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接受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了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旨在为提高临床疗效和治愈率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1年5月就诊的50例鼻中隔偏曲的患者采用鼻内窥镜进行鼻中隔成形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都鼻中隔偏曲矫正,鼻中隔无穿孔发生.结论:经鼻内镜鼻中隔成形术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而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可保留患者鼻中隔骨和软骨,术后恢复块,复发率低,治疗效果好,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寻一种安全可靠、矫正满意的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法。方法 通过对215例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临床资料的复习,探讨鼻内镜在鼻中隔矫正术中的应用价值.并对这种术式的安全和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对215例患者术后6~24个月的疗效观察表明.该方法可安全、彻底地矫正的鼻中隔偏曲,满意地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有效地控制鼻腔粘连的发生和减少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结论 经鼻内镜治疗鼻中隔偏曲安全、有效,是替代传统手术方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的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行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治疗23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优缺点。结果:23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随访疗效好,中隔偏曲矫正满意,手术并发症少。结论:鼻内镜下行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在显示系统直视下手术,照明好,术野清晰,术中损伤少,基本保留了鼻的基本支架,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学勤  束维龙  程学仕 《安徽医学》2014,(10):1359-136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I期手术治疗外伤性鼻中隔骨折偏曲和鼻骨骨折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鼻骨CT扫描诊断为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偏曲并排除颅底骨折患者68例,34例鼻内镜下I期行鼻中隔成形术加鼻骨骨折闭合性复位术为治疗组,34例行单纯鼻骨骨折闭合性复位术(拒绝鼻内镜下开放手术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34例,术后鼻外形矫正满意,鼻中隔基本居中,双侧鼻腔通气较好,随访1~12个月无鼻中隔血肿、穿孔,无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对照组术后有14例患者鼻腔通气欠佳,检查可见鼻中隔仍有骨折偏曲。结论鼻内镜下I期手术治疗外伤性鼻中隔骨折偏曲和鼻骨骨折安全有效,不会增加手术危险性和手术并发症,且同时解决鼻中隔矫正和鼻骨复位,避免了鼻中隔Ⅱ期手术,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鼻内镜下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联合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和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鼻中隔偏曲和鼻窦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鼻中隔偏曲整形术和鼻窦术分两次进行,观察组患者给予鼻内镜下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联合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值、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联合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进行手术,患者疗效不变,可降低术中出血量,且不增加术后疼痛感和并发症发生率。因此,鼻内镜下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联合手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