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泥、胆铸型和胆道结石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2月~2004年1月开展81例次全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对9例胆道胆泥、胆铸型和胆道结石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讨论胆泥、胆铸型和胆道结石的诊断和治疗。结果:发生胆道胆泥、胆铸型和胆道结石9例,发生率为11.1%(9/81),其中坏死絮状物2例、胆泥和胆铸型5例、胆结石2例。该组胆泥、胆铸型和胆道结石7例经T管冲洗、ERCP等非手术治疗,3例好转,其余4例治疗后效果不明显,行手术治疗,4例胆道取出胆泥、胆铸型、胆石,放置T管其中2例好转,2例疗效不佳而死亡。3例肝动脉栓塞伴胆泥患者中2例行再次肝移植后现存活,另外1例患者反复经ERCP下置鼻胆管冲洗治疗,现存活。结论:肝移植术后胆泥、胆铸型和胆结石的形成重要原因有缺血再灌注损伤、排斥反应、感染和胆汁动力学的改变。B超、胆道造影能及时诊断。T管冲洗、ERCP术及外科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手段。缩短缺血时间,保护胆道血供,积极防治感染和排斥反应是减少或者避免胆道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铸型综合征的病因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至2005年12月完成的325例次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发生胆管铸型综合征6例.MRCP/ERCP诊断准确率为100%.通过内镜介入手段取出胆管内铸型物2例,再次肝移植手术4例.结论 肝移植术后发生胆管铸型综合征主要与缺血-灌注损伤、胆道缺血等因素有关.胆道成像技术有助于诊断肝移植术后的胆道胆管铸型综合征.内镜治疗是首选方法,手术应在介入治疗无效后考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铸型的风险因素,回顾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自2005年1月~2005年12月肝脏移植受体中发生胆道铸型的患者的材料?结果:112例肝移植受体中发生胆道铸型共15例?结论:供肝缺血时间过长和胆道狭窄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胆道铸型,在外科手术之前可以进行内镜治疗并能够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及胆漏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及胆漏微创治疗的价值.方法对17例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及胆漏的患者,应用十二指肠镜逆行胆道造影(ERCP)、胆管狭窄部扩张、塑料内支架置入、经皮经肝胆管内外引流或联合经皮腹腔胆汁湖引流等微创方法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17例肝移植术后黄疸患者经造影证实:胆管吻合口狭窄9例,其中合并胆漏3例;肝门部胆管狭窄4例,其中合并胆漏1例;移植肝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4例;行ERCP加胆管扩张及塑料内支架置入8例,经皮经肝胆管造影、胆管内外引流管置入9例,对合并胆漏的4例联合进行了经皮腹腔胆汁湖引流,13例非胆管弥漫性狭窄的患者治疗有效、黄疸消退,胆漏愈合,4例移植肝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患者治疗无效.结论肝移植术后胆管非弥漫性狭窄及胆漏的微创治疗安全、有效,但对于移植肝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尚无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术后仍有10%~40%患者出现胆道并发症(biliary complications,BC),其中6%~13%需再次肝移植,病死率近19%。BC的发生及诊治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本文就肝移植术后BC的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泥形成的原因。[方法]对9例肝移植术后发生胆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发生胆泥的时间为1.5-11个月,平均(4.8±2.69)个月,供肝热缺血时间为3-8 min,平均(4.5±1.36)min,冷缺血时间为5-16 h,平均(9.5±4.3)h;胆道冲洗时间在热缺血后8-12 min,平均(9.5±1.21)min;开放血流后0.5-4 min,平均(1.6±1.04)min供肝胆总管有胆汁排出。3例术后1个月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结论]肝移植术后发生胆泥有多种原因,其中主要是缺血/再灌注损伤、肝动脉供血不足、胆道冲洗不充分及急性排斥反应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7月-2005年1月该组肝脏移植32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32例肝脏移植受体中有6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其中3例术后3d内出现单纯胆漏,给予小号导管置入T管周边引流,均在8d后未见胆漏。1例经影像学诊断肝动脉吻合口狭窄经介入置入支架扩张后,胆道并发症好转,肝功能恢复。1例术后1周出现霉菌感染,给予相应治疗,因出现肝昏迷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第3天出现无胆汁,B超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行T管造影术。发现T管胆管内的上支行成活瓣,随在介入下置入超滑导丝效果欠佳,第2天在超滑导丝的基础上置入4F管,引流通畅,肝功能快速恢复。结论手术技术不佳、移植物冷热缺血的时间不宜过长及胆管的血液供应不良是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联合应用胆道造影术和核磁共振胆管成像能了解胆道今新.有助干胆省犊窑与胆漏的论断.及时采用放射介入技术处理胆道并发症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分析3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的时间为1~3个月,供肝冷缺血时间平均为8.5h,热缺血时间为3min;其中1例术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是多种因素的结果,其中肝动脉供血不足、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术后病毒感染及排斥反应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8月至2008年11月施行的15例原位肝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病人术后共发生胆道并发症4例(26.7%)。其中迟发性弥漫性肝内胆管损伤2例,单纯胆瘘1例,胆道狭窄合并胆泥形成1例。结论对供者动脉充分灌注、胆道充分冲洗,尽量减少对供者胆管血供的损害是预防胆道并发症的关键,而术后胆道并发症大多可经非手术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作为单一影像学手段在诊断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4例肝移植术后怀疑有胆道并发症患者的MRCP图像,并与手术、胆道造影、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所有病例均在高场强1.5T磁共振上进行.MRCP采用两种不同的成像方法:厚层块T2加权成像和薄层块多层T2加权成像.结果:54例中最终经手术、胆道造影、临床随访确实存在胆道并发症的有36例.MRCP诊断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敏感性为100%(36/36),阳性预测值91.7%(33/36),假阳性率为5.56%(2/36),诊断准确率为94.4%(51/54).MRCP作为单一的诊断方法能为96.3%(52/54)的患者提供特异性诊断结果,仅2例患者需要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H)检查.直接胆道造影仅作为一项治疗手段应用于25.9%(14/54)的患者中. 结论:MRCP是评价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有效影像学方法;直接胆道造影可被保留作为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技术已成为临床治疗终末期肝胆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常发生胆道并发症,严重影响移植疗效。经内镜处理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已成为临床一线的治疗手段,但操作较为困难且繁复。近年来我科采用内镜技术处理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千余例次,取得一些有益的经验。本文回顾总结了肝移植术后各型胆道并发症的内镜治疗策略、处理方法和技巧,可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并提高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对19例肝移植患者术后移植肝进行超声检查,观察移植肝及其胆道二维和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并与手术病理、肝组织活检、经内镜逆行胆胰管成像(ERCP)、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9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超声检查显示胆管弥漫性病变9例,胆管扩张的6例中有胆泥4例(2例伴胆管结石);将急性排斥反应误诊为胆泥1例;伴肝内胆汁脓肿2例.超声诊断胆管扩张、胆管结石、胆汁脓肿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为100%;超声诊断胆泥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3.33%.结论: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中,超声成像操作简便、无创、可重复性强、诊断准确性高,可对肝内胆汁脓肿适时引导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肝移植病人,无1例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共19例次。腹腔出血3例,肺部感染5例,腹腔感染3例,胆道感染1例,肠道感染1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1例,胆漏1例,胆道狭窄3例,急性左心衰竭1例。术后随访4~13个月,存活6例,其中最长1例存活期已超过1a。后期死亡1例,死因为胆道梗阻。结论积极预防,及时确诊,正确处理是减少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及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Pittsburgh移植中心 96例肝移植病人。结果  94例 ( 97次移植 )存活 2天以上的病人 ,92例为端端 +T管的胆道吻合。随访时间为 5 8月 ( 0 3 1 0 2 )。分析发现 92例病人中 8例有胆道并发症 ( 8 5% ) :T管拔除时胆漏 2例 ,术后早期胆漏 2例 ,胆漏和狭窄 2例 ,狭窄 2例。 75%胆道并发症有诱因 ,诱因 :肝动脉狭窄 2例 ,其中 1例合并严重排斥反应 ;肝动脉血栓 3例 ;供 受体胆管直径不匹配 1例。冷缺血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5例有肝动脉血栓和 /或狭窄 >50 %行再移植 ,另 3例无肝动脉血栓和 /或狭窄 <50 %经皮穿刺和内窥镜 +支架或行气囊扩张。所有病人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 8 5% (胆 胆端端吻合 +T管 ) ,胆道狭窄晚于胆漏 ,肝动脉栓塞和 /或狭窄是最重要的相关因素 ;无肝动脉栓塞和 /或狭窄 ,则无需手术治疗 ,若有肝动脉栓塞和 /或狭窄 ,应尽早作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15.
李延钧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2):1900-1901,1908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比两种不同的胆道吻合方法的临床结果及通过X光下经T管窦道对狭窄的吻合口进行球囊扩张治疗的效果。同时介绍术中胆道吻合的处理方法。结果 胆道后壁连续吻合组有4例术后出现影像上吻合口狭窄。分别经1-3次由T管窦道球囊扩张后狭窄部显著改善。胆道前后壁间断吻合组无狭窄出现。结论 肝移植术中要最大程度地保留供受体胆道血运,胆道吻合以间断结节缝合为宜。术中应留置T管作为术后观察和处理胆道并发症的通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的病因、预防和治疗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间的326例次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对23例缺血性胆道病变的治疗经验的总结分析.结果 肝移植术后共发生缺血性胆道病变23例(7.05%),其中肝内胆管病变9例,肝外胆管病变12例,肝内外多发胆管病变2例.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重症肝炎(RR:3.204;P=0.014)和冷缺血时间超过11.5 h(RR:4.895;P=0.000)是与移植术后发生缺血性胆病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对23例缺血型胆道病变患者依各自特点采用药物、经内镜和放射介入(10例)、外科手术(6例)及再次肝移植(7例)等方法治疗,有效率为73.9%(17/23).结论 针对胆管病变特点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是原位肝移植术后ITBL患者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尽量缩短供肝冷缺血时间和对受体术前仔细评估是预防肝移植术后发生缺血型胆道病变的重要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auses, diagnosis,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ischemictype biliary lesions (ITBLs) following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or 326 OLT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02 to January 2009. The post-OLT etiological factors and treatment of ITBL cas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ITBL occurred in 23 patients (7. 05% ). It included intrahepatic biliary lesions ( n = 9 ), extrahepatic lesions ( n = 12 ) and diffuse extrahepatic and intrahepatic biliary lesions ( n = 2 ). Through a COX regression, the risk factors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ITBL serious hepatitis as the primary disease( RR:3. 204; P = 0.014)and cold donor ischemic time beyond 11.5 hours ( RR: 4. 895; P = 0. 000). All ITBL patients underwent drug therapy,endoscopy(n = 10), operation (n = 6) or re-OLT(n = 7). And improvement was found in 17 patients. Conclusion Avoiding too long old ischemic time of donor liver and carefully evaluating the indications of recipients are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of ITBL. It is crucial to select a proper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s of each individual patient.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预处理供肝对受体大鼠肝移植术后胆道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供体肝脏保存方法,受体大鼠随机分为UW液组、丹参多酚酸盐预处理组(UW液+0.4 mg/ml丹参多酚酸盐)、生理盐水对照组(UW液+等量生理盐水)。大鼠行胆道持续外引流肝动脉化原位肝移植,观察移植术后1、6、24 h胆汁流量及胆汁酸盐分泌量。大鼠行肝动脉化大鼠原位肝移植,移植术后2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胆汁酸盐及总胆红素水平,观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肝脏移植物内胆汁酸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UW液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丹参多酚酸盐预处理组大鼠术后早期胆汁流量及胆汁酸盐分泌量明显增加(P<0.05);术后2周血清碱性磷酸酶、胆汁酸盐及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胆汁淤积等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肝脏移植物内BSEP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UW液内加入丹参多酚酸盐保存供肝可明显减轻受体大鼠肝移植术后胆道损伤,降低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其促进移植肝内B...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在肝移植拔除T管后胆漏中的价值,并与其他处理方法作比较。方法2001年8月至2005年3月肝移植行胆管端端吻合或胆肠吻合放置T管患者76例,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9例,其中8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22-59岁,平均46.7岁。穿刺置管引流术方法为确定穿刺点,在超声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法徒手操作,18G穿刺针穿入积液内,观察到针尖进入积液区后拔出针芯,见液体流出或抽出液体后放入导丝,退出穿刺针放置带内套针的7F直通管,导管进入积液内退出内套针和导丝,局部固定包敷引流管。结果8例患者拔除T管后分别出现剧烈腹痛、发烧、大汗淋漓等症状,超声检查发现均有盆腔积液,积液最大深度范围为3~7cm。8例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均一次成功,引流出淡黄色或金黄色胆汁,1d内症状均迅速改善或消失。5~10d后见管内无引流液后拔管,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对肝移植拔除T管后胆漏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承宏  陶宗元  周光文  李宏为 《上海医学》2004,27(11):814-816,F003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总结 2 0 0 2~ 2 0 0 4年在我院接受原位肝移植的 10 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5 % ,平均随访 (14 .0± 13.2 )个月 (1~ 2 7个月 )。发生胆道并发症 10例 (10 % ) ,其中T管拔除后胆瘘 1例、肝断面胆漏 2例 (劈离式肝移植患者 )、胆管狭窄 2例、胆管吻合口梗阻 2例、胆泥淤积或结石 3例 ,经相应处理后 ,除1例行再移植外 ,余均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 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经妥善处理后并不影响移植患者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