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5月~2006年5月35例(36眼)闭角型青光眼住院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36眼)闭角型青光眼中合并白内障的患者25例(26眼)通过单纯施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后,随访2年眼压正常,视野无变化。结论:正确选择适应证、确定手术时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安全、高效,可通过白内障手术达到既治愈白内障又治疗青光眼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何宇梅 《中外医疗》2013,32(13):46-47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伴有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39例(54眼),对其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并植入人工晶体的手术治疗,对其术后视力、视野、眼压、房角和前房深度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52眼(96.30%)于术后1个月视力≥0.5;53眼(98.15%)于术后3个月视力≥0.5,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患者术前眼压为(28~46)mmHg,平均(33.85±12.73)mmHg,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仅有1眼眼压仍然较高,给予积极处理后得到控制。术后1个月通过房角镜及UBM检查房角完全开放52眼(96.30%),另外2只眼房角有部分开放;UBM检查53眼(98.15%)前房中央深度增加超过1mm,平均加深(1.12±0.32)mm,这种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有52眼(96.30%)周边房角加深超过0.2mm,这个改变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行视野检查,50眼(92.59%)视野与术前相比扩大,1眼(1.71%)视野缩小。所有患者(100%)是敏感度均增加。术后发生继发恶性青光眼者1眼(1.71%),未发生视网膜脱离、后囊膜破裂以及严重角膜水肿等并发症。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并植入人工晶体术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患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5例(45只眼),年龄53~81岁,平均(62.35±8.7)岁,全部患者中有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18例(21只眼),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17例(24只眼),以上患者均房角粘连<180°,视野缺损<100.采用白内障超乳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5.6±3.1)个月.结果 随访患者眼压为(14.57±5.1) mm Hg,比术前控制眼压(19.23±5.25) mm Hg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患者前房加深房角加宽.术后41眼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以上,占手术患者的比例为91.11%,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符合诊断标准的37例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住院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等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3~18个月.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显著提高.术后1个月前房角镜检查房角均较术前开放角度增加.所有患者术后眼压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且不需加用抗青光眼药物.未发生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术后低眼压等并发症.结论单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切口密闭好、术中前房稳定、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一次手术即可达到提高视力,降低眼压的双重目的,方法简便易行,不需要昂贵设备,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3—8月泌阳县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7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行单切口联合手术治疗)和观察组(行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各35例。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均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视力,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31例39眼,对其手术后的视力、眼压、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1)术后视力提高两行以上36眼;(2)术后眼压正常.3周后有2眼出现眼压升高达25~30 mm Hg,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恢复正常;(3)术后2~3个月查UBM 37眼房角均开放.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7.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中,晶状体较厚、相对位置较前、眼球轴长较短、前房浅起重要作用.研究证明,闭角型青光眼单纯采用晶状体摘除术能起到良好的降压作用[1].我们2000年以来对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单纯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德崇 《当代医学》2014,(34):102-103
目的研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江苏省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n=28)。对照组(38眼)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治疗,观察组(42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眼角开放程度与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前房炎症与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白内障摘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邹争飞 《中外医疗》2011,30(26):50-51
目的探讨采用白内障摘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建议和措施。方法本研究选择2008年5月到2010年6月在我院进行白内障切除治疗原发性青光眼患者45例(45只眼)进行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采用本次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对研究对象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进行分析表明,视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主要为0.4之上,为39例,占86.7%,研究人群术后1周眼压分布情况为(14.6±3.1)mmHg,其中〈20.55mmHg手术对象为41例,占91.1%,〉20.55mmHg患者为4例,占8.89%,对研究对象手术后进行随访半年,分别记录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半年的视力和眼压情况,并与手术前进行比较分析可见,手术后各时间点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视力得到了明显的恢复和眼压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本研究显示手术后滤过泡主要分布为Ⅰ型和Ⅱ型患者为为41例,占91.1%。结论采用白内障摘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较好,应加强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王虹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3):221-222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白内障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组48例,男17例,女31例。年龄52岁~83岁,平均62岁。眼压38~69mmHg,平均48.3mmHg。经术前准备,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压眼14~20mmHg.平均眼压16.2mmHg。前房深度平均增深1.2倍,前房角增宽,视力〉0.5达39眼。无术后并发症。结论眼球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是闭角型青光眼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该术式切口小,术中前房稳定,能有效降低眼压,恢复视力。增加前房深度,减少角膜散光。术中注入粘弹剂能预防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和房角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性青光眼36例、4 2眼。结果:术后随诊3~6个月,37眼的眼压控制在15 .88±4 .0 9mmHg。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6例(60眼),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28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患者视力均显著提高,眼压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术后视力和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有效方法,且术后炎症反应少,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佛山市顺德区桂洲医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0例,118眼,将纳入患者按奇偶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50眼),观察组59例(68眼)。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6526,P跃0.05);术后1 d观察组患者的视力矫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u=2.1781,P<0.05);术后随访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视力矫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158,P<0.05)。术前,观察组前房深度及眼内压分别为(1.80±0.39)mm、(25.66±3.27)mmHg,对照组分别为(1.80±0.44)mm、(26.12±5.21)mmHg,两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跃0.05);术后,观察组前房深度及眼内压分别为(3.01±0.47)mm、(13.31±4.11)mmHg,对照组分别为(2.91±0.50)mm、(13.12±3.77)mmHg,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前房深度均明显升高,眼内压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观察组为1.4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8050,P跃0.05)。结论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性较高,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抗青光眼手术在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的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房角粘连>120°且≤270°。患者35例(45眼),随机分为A组(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组)和B组(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小梁切除手术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视野等变化。结果两组术后视力和眼压均较术前显著发生变化,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视野基本上保持原有水平,A组几乎所有纳入者术后随访前房角均有增宽,B组60%房角增宽。A组发生并发症1人,B组发生并发症4人,B组住院平均天数较A组长。结论两种联合术式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均有显著疗效。但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多于联合房角分离手术组,故优先考虑联合房角分离术。  相似文献   

15.
单纯晶状体摘除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间12例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入院急诊给予缩瞳、高渗剂等降眼压治疗,术前3天,眼压控制正常,瞳孔能缩小,房角开放1/2以上。术前局部滴用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药物。表麻下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术中针对膨胀期白内障囊膜脆性大、囊袋内压力高等特点,采取针头穿刺并抽吸部分液化皮质后行CCC,卡巴胆碱缩瞳;术毕结膜下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并在术后加用甘露醇静脉滴注。结果术后3天视力均〉0.3,眼压均在18mmHg以下;11例随访6个月,矫正视力〉0.8者10例,未用任何降眼压药物情况下,11例眼压均〈18mmHg。术中无特殊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有角膜轻中度水肿6例,前房渗出2例,经治疗后吸收。结论只要术前能控制眼压、缩小瞳孔并且房角开放,围手术期处理合理,膨胀期白内障继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单纯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不仅能很好的控制眼压,而且视力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6.
超声乳化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梅 《吉林医学》2011,(6):1064-106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2例56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并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眼压、视力、房角形态等项目。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及后遗症。术前与术后各项指标对比结果显示,术后患者的视力、眼压、眼房角开放程度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肯定。术中应注意若房角关闭<180o,只做白内障摘除术即可。切口密封要严密避免出现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10分钟复方托品酰胺散瞳,球周麻醉,透明角膜切口,粘弹剂360度钝性分离粘连的房角,环形撕囊,水分离,晶状体核超声乳化,吸除残留皮质,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吸除前房及囊袋内残留粘弹剂,密闭透明角膜切口。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周边前房深度及主要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眼压全部控制在21mmHg以下,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周边前房深度均≥1CT。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既可提高视力,又可控制眼压,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两种不同术式用于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60例(68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60例(67眼)行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眼压、前房角开放程度及视力变化等指标。结果:A组患者的术后平均眼压为(13.35±1.96)mm Hg,前房角开放程度为(64.86±6.38)°,视力(0.76±0.35),而B组患者术后眼压平均为(24.44±2.46)mmHg,前房角开放程度(87.32±8.96)°,视力(0.52±0.19),A组患者术后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96%,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18%,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预后良好(P<0.05)。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优于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与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1例(31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其中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的17例设为房角分离组,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14例设为小梁切除组。分别观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房角,同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前后组内眼压、视力、房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组间的眼压、视力、房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角分离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小梁切除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白内障囊外摘除或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继发性青光眼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随访白内障术后继发青光眼 4 2例 4~ 5 9个月 ,平均 2 6 .95个月 ;对照组 4 2例随访 2~ 6 9个月 ,平均2 4 .19个月。随访包括患者的视力 ,眼压及眼底等的变化。结果 :经抗青光眼药物治疗 ,4 0例眼压达正常、无复升 ,2例为永久性高眼压 ,其中 1例药物治疗病情稳定 ,另 1例药物治疗无效、失明。对照组继发性青光眼1例。结论 :白内障术后继发青光眼药物治疗大多有效。白内障术后须经常检测眼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