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胸筋膜皮瓣修复面颈部 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应用颈胸筋膜皮瓣修复面颈部 度烧伤创面 11例 ,皮瓣最大 18cm× 8cm,最小 13cm× 5 cm。供瓣区经 Z字整形术后直接缝合 ,或移植中厚皮片覆盖。 结果  11例颈胸筋膜皮瓣移位 ,除 1例皮瓣远端有小面积坏死 ,经换药愈合 ,余 10例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 3个月~ 3年 ,移位皮瓣质地柔韧 ,挛缩轻 ,色泽正常 ,外形满意 ,能满足受区功能要求。供瓣区易于封闭 ,对供区功能影响小。结论 颈胸筋膜皮瓣血运丰富 ,抗感染力强 ,切取简便 ,易于操作 ,是修复面颈部较大创面 ,特别是合并感染、血供不良或血管、神经、肌腱裸露创面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将血管移植皮瓣预制技术应用于常规的面颈部组织扩张术中,从而提高扩张皮瓣转移的灵活性和利用率.方法 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手术,以颞浅动静脉为蒂,掀起颞浅筋膜瓣,同时,在面颈部剥离,形成适当大小的组织腔隙,将颞浅筋膜瓣转移至组织腔隙内,适当固定,在筋膜瓣下放置皮肤扩张器;Ⅱ期手术,扩张完毕后,取出扩张器,以颞浅动静脉为蒂,将传统的面颈部扩张皮瓣,转化为可以带蒂转移的岛状皮瓣,用于颜面部组织缺损的修复.结果 临床应用11例,分别用于面部黑痣、血管瘤和面部瘢痕切除后遗留创面的修复.颞浅筋膜岛状瓣血管蒂长6.5~10.0 cm,筋膜瓣面积5.0 cm×5.0 cm~6.0 cm× 8.0 cm,面颈部扩张岛状皮瓣的面积为6.0 cm×8.0 cm~7.0 cm×17.0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者7例,另行植皮修复者4例.结论 血管移植技术和常规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相结合,可以将传统的扩张皮瓣转化为可以带蒂转移的岛状皮瓣,提高了扩张皮瓣转移时的灵活性和皮瓣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易位筋膜皮瓣修复儿童腹股沟区瘢痕挛缩畸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介绍股前内侧易位筋膜皮瓣修复儿童腹股沟区烧伤愈合后瘢痕挛缩畸形。方法  1989年8月~ 1999年 8月 ,收治 33例腹股沟区瘢痕挛缩病人 ,年龄 3~ 11岁。手术在股前内侧设计一个由大的舌形主皮瓣和蒂在对侧的三角皮瓣 ,缺损缘与主皮瓣的夹角三部分组成的易位筋膜皮瓣修复腹股沟区缺损 ,切取皮瓣最大为18cm× 10 cm,最小为 13cm× 8cm,易位夹角 6 0°~ 80°,主皮瓣修复腹股沟缺损区 ,三角形皮瓣修复供瓣区 ,手术一期完成。结果  33例 5 1个移位皮瓣均成活 ,术后下肢、会阴部功能及外观满意。结论 股前内侧易位筋膜皮瓣适用于儿童腹股沟烧伤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 ,且不需植皮修复供瓣区  相似文献   

4.
介绍面颈部严重皮肤缺损依据创面部位、形状和大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Ⅲ~Ⅳ度颏颈粘连,在切除瘢痕的同时颏部掀起皮下组织筋膜瓣,翻转缝合加长颏突,颌颈角加深,再选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或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肿瘤切除或Ⅲ度烧伤创面修复时,采用组织量较多的股前外侧皮瓣或胸大肌皮瓣移植,面部的游离皮瓣移植均以颈外动脉或甲状腺上动脉为供血动脉,并采用横切口端侧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5.
介绍面颈部严重皮肤缺损依据创面部位、形状和大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Ⅲ-Ⅳ度颌颈粘连,在切除瘢痕的同时颏部掀起皮下组织筋膜瓣,翻转缝合加长颏突,颌颈角加再选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或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肿瘤切除或Ⅲ度烧作创面修复时,采用组织量较多的股前外侧皮瓣或胸大肌皮瓣移植,面部的游离皮瓣移植均以颈外动呈甲状腺上动供血动脉甲太腺动脉供血动脉,并采用横切口端侧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道应用胸大肌皮瓣修复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胸骨切口感染裂开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先作伤口扩创,清除坏死软组织及坏死胸骨、肋骨后,创面3 cm×10 cm~5 cm×15 cm.切取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或单纯胸大肌瓣转移填塞死腔,皮瓣及肌瓣大小4 cm×11 cm~6 cm×16 cm,临床应用4例.结果 4例伤口均Ⅰ期愈合,经术后3~11个月随访,伤口无炎性表现,呼吸正常,上肢功能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出现,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既能提供足够量的肌肉填塞死腔,又能保证有大面积的皮肤覆盖创面,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应用胸大肌皮瓣修复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胸骨切口感染裂开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先作伤口扩创,清除坏死软组织及坏死胸骨、肋骨后,创面3 cm×10 cm~5 cm×15 cm.切取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或单纯胸大肌瓣转移填塞死腔,皮瓣及肌瓣大小4 cm×11 cm~6 cm×16 cm,临床应用4例.结果 4例伤口均Ⅰ期愈合,经术后3~11个月随访,伤口无炎性表现,呼吸正常,上肢功能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出现,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既能提供足够量的肌肉填塞死腔,又能保证有大面积的皮肤覆盖创面,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道应用胸大肌皮瓣修复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胸骨切口感染裂开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先作伤口扩创,清除坏死软组织及坏死胸骨、肋骨后,创面3 cm×10 cm~5 cm×15 cm.切取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或单纯胸大肌瓣转移填塞死腔,皮瓣及肌瓣大小4 cm×11 cm~6 cm×16 cm,临床应用4例.结果 4例伤口均Ⅰ期愈合,经术后3~11个月随访,伤口无炎性表现,呼吸正常,上肢功能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出现,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既能提供足够量的肌肉填塞死腔,又能保证有大面积的皮肤覆盖创面,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道应用胸大肌皮瓣修复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胸骨切口感染裂开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先作伤口扩创,清除坏死软组织及坏死胸骨、肋骨后,创面3 cm×10 cm~5 cm×15 cm.切取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或单纯胸大肌瓣转移填塞死腔,皮瓣及肌瓣大小4 cm×11 cm~6 cm×16 cm,临床应用4例.结果 4例伤口均Ⅰ期愈合,经术后3~11个月随访,伤口无炎性表现,呼吸正常,上肢功能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出现,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既能提供足够量的肌肉填塞死腔,又能保证有大面积的皮肤覆盖创面,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道应用胸大肌皮瓣修复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胸骨切口感染裂开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先作伤口扩创,清除坏死软组织及坏死胸骨、肋骨后,创面3 cm×10 cm~5 cm×15 cm.切取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或单纯胸大肌瓣转移填塞死腔,皮瓣及肌瓣大小4 cm×11 cm~6 cm×16 cm,临床应用4例.结果 4例伤口均Ⅰ期愈合,经术后3~11个月随访,伤口无炎性表现,呼吸正常,上肢功能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出现,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既能提供足够量的肌肉填塞死腔,又能保证有大面积的皮肤覆盖创面,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报道应用胸大肌皮瓣修复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胸骨切口感染裂开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先作伤口扩创,清除坏死软组织及坏死胸骨、肋骨后,创面3 cm×10 cm~5 cm×15 cm.切取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或单纯胸大肌瓣转移填塞死腔,皮瓣及肌瓣大小4 cm×11 cm~6 cm×16 cm,临床应用4例.结果 4例伤口均Ⅰ期愈合,经术后3~11个月随访,伤口无炎性表现,呼吸正常,上肢功能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出现,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既能提供足够量的肌肉填塞死腔,又能保证有大面积的皮肤覆盖创面,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道应用胸大肌皮瓣修复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胸骨切口感染裂开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先作伤口扩创,清除坏死软组织及坏死胸骨、肋骨后,创面3 cm×10 cm~5 cm×15 cm.切取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或单纯胸大肌瓣转移填塞死腔,皮瓣及肌瓣大小4 cm×11 cm~6 cm×16 cm,临床应用4例.结果 4例伤口均Ⅰ期愈合,经术后3~11个月随访,伤口无炎性表现,呼吸正常,上肢功能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出现,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既能提供足够量的肌肉填塞死腔,又能保证有大面积的皮肤覆盖创面,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道应用胸大肌皮瓣修复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胸骨切口感染裂开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先作伤口扩创,清除坏死软组织及坏死胸骨、肋骨后,创面3 cm×10 cm~5 cm×15 cm.切取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或单纯胸大肌瓣转移填塞死腔,皮瓣及肌瓣大小4 cm×11 cm~6 cm×16 cm,临床应用4例.结果 4例伤口均Ⅰ期愈合,经术后3~11个月随访,伤口无炎性表现,呼吸正常,上肢功能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出现,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既能提供足够量的肌肉填塞死腔,又能保证有大面积的皮肤覆盖创面,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报道应用胸大肌皮瓣修复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胸骨切口感染裂开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先作伤口扩创,清除坏死软组织及坏死胸骨、肋骨后,创面3 cm×10 cm~5 cm×15 cm.切取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或单纯胸大肌瓣转移填塞死腔,皮瓣及肌瓣大小4 cm×11 cm~6 cm×16 cm,临床应用4例.结果 4例伤口均Ⅰ期愈合,经术后3~11个月随访,伤口无炎性表现,呼吸正常,上肢功能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出现,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既能提供足够量的肌肉填塞死腔,又能保证有大面积的皮肤覆盖创面,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道应用胸大肌皮瓣修复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胸骨切口感染裂开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先作伤口扩创,清除坏死软组织及坏死胸骨、肋骨后,创面3 cm×10 cm~5 cm×15 cm.切取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或单纯胸大肌瓣转移填塞死腔,皮瓣及肌瓣大小4 cm×11 cm~6 cm×16 cm,临床应用4例.结果 4例伤口均Ⅰ期愈合,经术后3~11个月随访,伤口无炎性表现,呼吸正常,上肢功能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出现,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既能提供足够量的肌肉填塞死腔,又能保证有大面积的皮肤覆盖创面,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颈胸部预构扩张皮瓣在颜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建立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为蒂,以颈胸区皮肤为扩张对象的预构皮瓣技术用于重建颜面.方法 选择严重颜面部烧伤的患者为治疗对象.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时,切取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筋膜瓣,与面动脉或甲状腺上动脉吻合,植入颈胸部皮下,于筋膜瓣下放置皮肤扩张器.扩张完毕后,形成以植入血管为蒂的预构岛状超薄皮瓣,用于面颈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术后随访重建颜面的肤色、质地、表情恢复情况.结果 临床治疗9例患者.术中切取筋膜瓣的面积平均为6.3×11.2 cm,经过平均16.7周扩张后,扩张器平均注液1670 ml,预构皮瓣的面积为12 cm x 15 cm~15×32 cm.所有病例面颈部创面均有效覆盖,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二期术后皮瓣出现不同的程度静脉回流障碍,2例发生皮瓣远端边缘小部分坏死,3例行蒂部修整.术后随访,转移皮瓣与修复部位周围的皮肤色泽、质地接近,面部表情、形态恢复自然.供区大腿未出现肌力减弱或感觉异常现象.结论 以含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筋膜瓣为血管载体,结合组织扩张技术,于颈胸部形成的预构皮瓣是修复颜面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求在颈部瘢痕挛缩修复中,优于传统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采用大容量扩张器置入肩部进行常规扩张,扩张6~8周后,行颈肩部皮瓣转移一次性手术完成修复治疗.移植皮瓣的面积为6 cm×11 cm~12 cm×21 cm .结果共治疗15例患者,移植皮瓣全部存活.术区的外观、质地佳.结论扩张后颈肩皮瓣血运丰富,供瓣面积大,皮瓣质地佳,供区隐蔽可直接缝合,易为女性及青年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侧扩张颈横动脉浅支皮瓣联合应用局部颈部筋膜瓣行颌颈角成形对严重颈部挛缩性瘢痕的修复效果。方法:对12例颈部烧伤后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一期双侧前胸壁置入皮肤扩张器并注水,注水量约800~1 000ml,注水完成后行皮瓣延迟术。二期行颈部瘢痕切除,局部形成5cm×3cm筋膜瓣并向上折叠加深颌颈角,扩张皮瓣转位修复瘢痕切除后创面。供区扩张皮瓣或皮片修复。结果:12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良好,仅2例皮瓣远端出现少许坏死,后期予以换药或植皮修复,随访3个月~2年患者面颈部外形、功能均得明显改善。结论:扩张颈横动脉浅支皮瓣联合局部筋膜瓣颌颈角成形能较好地改善颈部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患者面颈部外观及功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胸脐皮瓣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胸脐皮瓣早期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笔者应用胸脐皮瓣(分别采用带蒂转移、岛状转移、游离移植以及与多种皮瓣联合转移的方式)修复39例深度烧伤患者创面,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色泽、弹性,有无瘢痕挛缩导致的功能障碍及供瓣区愈合情况。结果创面彻底清创后未发生明显感染。胸脐皮瓣面积最大为55 cm×27 cm,最远达到同侧腋中线,且皮瓣可跨越腹中线,最远达对侧10 cm,皮瓣全部成活。33例患者随访1-46个月,皮瓣色泽及弹性良好,无瘢痕挛缩导致的功能障碍,供瓣区部位隐蔽,无明显瘢痕形成。结论胸脐皮瓣根据创面大小及部位采用不同的转移方式,是早期修复深度烧伤创面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颈浅动脉皮瓣修复颈部放射性溃疡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采用颈浅动脉皮瓣修复颈部放射溃疡11例。溃疡发生距放疗平均13.4年,面积1 cm×2 cm~3 cm×7 cm,广泛纤维化。术前取材病理检查,清创宽度包括溃疡及周围纤维化组织,控制深度,避免损伤颈部大血管。清创后创面大小6 cm×9 cm~8 cm×13 cm。以肩峰水平脊柱旁4~5 cm处为皮瓣旋转点,以术前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的颈浅动脉筋膜皮支血管走行方向为长轴设计皮瓣,旋转点到皮瓣近侧缘的距离大于其到创面近侧缘距离约2 cm,皮瓣大小超出创面大小约2 cm。分离出蒂部血管后顺行切取皮瓣,转移到颈部修复放射性溃疡切除后缺损。供区边缘适当游离2~3 cm,如缝合张力较小可行真皮层远位减张直接缝合,如张力较大则采用部分缝合,缩小创面后以中厚皮片移植修复。观察患者术后情况。结果本组11例患者的溃疡组织病理检查均提示明显纤维组织增生胶原化并小灶状钙化,局部区域坏死,间质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慢性炎性细胞并少量中性粒细胞等急性炎性细胞浸润,排除肿瘤复发。11例患者中4例行供瓣区预扩张,其余7例均为皮瓣一期切取后转移,皮瓣大小8 cm×11 cm~10 cm×15 cm。8例采用颈肩胛皮瓣修复,3例采用颈背皮瓣修复。供瓣区8例真皮层远位减张后直接缝合,3例缩小创面后中厚皮片移植修复。其中10例皮瓣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1例皮瓣远端小范围坏死,通过创面换药和二期植皮后痊愈。随访6~24个月,溃疡无复发。所有患者放射性溃疡均得到有效修复,术区外观、功能良好。结论颈部放射性溃疡是颈部放疗后较严重的远期并发症,颈浅动脉皮瓣靠近颈部、血运丰富、解剖恒定、供区隐蔽,是治疗颈部放射性溃疡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