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提出了"毒瘀交阻"是胃癌前病变(PLGC)发生癌变的核心病机,气阴两虚是产生"毒瘀交阻"的体虚条件的学说。并论述了湿热蕴胃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湿热毒邪滞气凝络是产生毒瘀交阻的病理结局,以及通过临床研究验证了解毒化瘀兼益气养阴法能有效阻止PLGC癌变。  相似文献   

2.
通过细胞自噬从微观角度探讨沈舒文教授所提"毒瘀交阻"之论,揭示胃癌前病变中"毒瘀交阻"的病机及"扶正解毒祛瘀法"的微观机制,阐明中医药可通过调节自噬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为胃癌前病变的临床诊疗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胃黏膜屏障功能在胃癌前病变(PLG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胃黏膜屏障的损伤修复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增殖失衡及各种神经介质和体液调节关系密切,胃黏膜屏障损伤程度又与PLGC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脾虚络阻毒损”是PLGC胃黏膜屏障损伤的基本病机特征.其中脾胃虚弱是PLGC胃黏膜屏障损伤的发病基础,胃络瘀阻、毒损胃络是贯穿PLGC胃黏膜屏障损伤的关键病理因素.健脾通络解毒法是PLGC胃黏膜屏障损伤修复保护的重要辨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化浊解毒法治疗胃癌前病变患者6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和不典型增生(ATP)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胃癌前病变(PLGC)是胃黏膜从正常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阻断和逆转PLGC的发展,是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中医药在该领域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前景。我们从"浊毒"入手,治疗胃癌前病变患  相似文献   

5.
沈舒文教授从毒瘀交阻治疗胃癌前病变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宇文亚 《陕西中医》2005,26(11):1198-1199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度以上肠上皮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被称为胃癌前病变(PLGC)。多数医家认为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相兼。本虚以脾胃气阴两虚为主,标实有气滞、湿阻、血瘀、热毒蕴胃等。治疗标本兼治。沈舒文教授治疗本病则立足于毒瘀交阻,游刃于虚实变化。笔者有幸随师三载,对其。治疗论点心领神会之二斑,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的60例胃癌前病变患者,辨证为毒瘀交阻并/兼气阴两虚、毒瘀交阻并/兼脾胃虚弱(虚寒)两型,给予中药汤剂治疗,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1.7%。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胃癌前病变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应用中医药干预和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PLGC)对预防胃癌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病的发生发展与虚瘀痰毒关系密切,认为病因的叠加,病机的复合杂聚是发生PLGC的基础,量的积累引起质的变化是PLGC发生的必然,毒邪内损是PLGC发生的关键,健脾补气、活血化瘀、通络解毒是阻止其发展,预防胃癌发生的王道治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基于"毒瘀交阻"理论组方金果胃康胶囊对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Wnt/Lgr5信号通路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金果胃康胶囊(高、中、低剂量)治疗组、维酶素治疗组,我们使用MNNG结合饥饱失常等综合造模法复制PLGC大鼠病理模型,确定模型复制成功,连续灌胃治疗6周后,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胃粘膜组织Wnt/Lgr5信号通路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金果胃康胶囊治疗组大鼠胃黏膜上皮组织中Wnt1mRNA、β-cateninmRNA、Lgr5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金果胃康胶囊能够有效治疗PLGC,降低胃癌发生风险,可能与通过调控Wnt/Lgr5信号通路,降低大鼠胃黏膜组织Wnt1、β-catenin、Lgr5的蛋白表达及基因转录相关。  相似文献   

9.
林翠丽  黄健  陈琴  林翔英  黄铭涵  黄晓峰 《新中医》2021,53(14):108-111
脾胃湿热、虚、瘀是胃癌前病变(PLGC)的重要病机,其中,PLGC前期、中期病机以脾胃湿热为主,脾胃湿热证的形成多与外感邪毒(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个人体质、气候时令、所处地域、饮食结构、情志因素等相关,治疗以清化湿热为主,兼以理气舒络健脾;PLGC后期病机为湿热化虚、化瘀,虚瘀兼杂,故以健脾补肾、散瘀通络为主要治则,兼清湿热余邪。从脾胃湿热、虚、瘀论治PLGC对于胃癌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PLGC)属中医学"胃痞"范畴。王道坤教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技术,认为脾胃元气亏虚是PLGC发病的内因,瘀毒是PLGC的重要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并据此创制化瘀消痞汤治疗PLGC,以温补脾胃元气治其本,化瘀解毒治其标。本文对其应用该方治疗PLGC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肿瘤患者中,胃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胃癌前病变(PLGC)是胃癌发展的关键阶段,及时诊断、干预PLGC,可降低胃癌发生发展风险。PLGC的治疗,西医目前以抗幽门螺杆菌(Hp)、补充维生素、叶酸、非甾体类药物为主,同时密切随访,其疗效尚有争议。中医药治疗PLGC独具特色,且已有许多研究证实其疗效可靠,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故综述PLGC的常见信号通路及中医药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胃癌前病变与胃癌关系密切,近年来随着胃癌前病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逐步深入,众多学者发现胃癌前病变多兼有明显的血瘀证,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常常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故就近年来对胃癌前病变从瘀论治概况及实验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中医基于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思想治疗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具有一定优势。目前临床一般分为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含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6种证型论治,对不同证型PLGC患者确立相应治法,运用中药方剂治疗,可...  相似文献   

14.
国医大师南征教授提出消渴肾衰核心病机为毒损肾络、邪伏膜原。消渴肾衰之毒繁杂,风、热、水、湿、痰、瘀诸邪内外相引蕴结于肾,皆能积而化毒。然瘀毒者,久病多瘀,瘀久成毒,审毒治瘀,当以“解毒通络保肾,活血化瘀导邪”为大法。根据瘀毒所在部位与性质,总结为“痰瘀上犯者,当复其宣肃”“湿瘀困中者,当调其升降”“浊瘀下注者,当引而竭之”“气滞血瘀者,当行气化瘀”“瘀从寒化者,当温阳化瘀”“瘀与热合者,当清热化瘀”“气虚血瘀者,当补气活血”,故消渴肾衰之瘀毒应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治病求本。文章总结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衰夹瘀毒的用药经验,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癌前病变(PLGC)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胃黏膜组织CDX2基因的表达,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与CDX2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及CDX2表达与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4例健康人及120例PLGC患者分为健康对照组、脾虚气滞证组、阴虚有热证组、胃络瘀阻证组,每例取新鲜胃黏膜6块,包括胃体、胃角和胃窦各2块,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DX2基因的表达。结果 CDX2基因阳性表达在脾虚气滞证中为16.67%(6/36),阴虚有热证中为52.17%(24/46),胃络瘀阻证中为63.16%(24/38),健康对照组无表达;其在Ⅰ型肠化生表达为33.33%(18/54),Ⅱ型肠化生表达为25.93%(14/54),Ⅲ型肠化生表达为27.78%(15/54),异型增生表达为12.96%(7/54)。结论 CDX2基因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有关,在不同中医证型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可为PLGC的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沈舒文教授在治疗胃癌中强调本虚标实辨证治疗,主张分期辨证、整体调治。他将扶助正气,促进纳食进谷贯穿于治疗始终,认为胃癌早期,先滞气分,治宜理气化痰;中期毒瘀交阻、气阴亏虚,治宜益气养阴、解毒散结;晚期胃气虚败,化源告竭,治宜恢复元气,调补脏腑,注重毒瘀水湿的清除。  相似文献   

17.
胃炎消对胃癌癌前病变bcl-2癌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胃炎消对胃癌癌前病变(PLGC)的治疗作用及其对PLGC组织中bcl-2凋亡相关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40例PLGC患者分为治疗组(胃炎消治疗)25例和对照组(维酶素治疗)15例,治疗前、后胃黏膜活检标本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标记法作bcl-2癌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检测。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00%,病理疗效以中度异型增生为好,作用优于对照药(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bcl-2癌基因mRNA转录水平表达下调(P"0.05)。结论:胃炎消对PLGC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LGC组织中bcl-2癌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李俊  张云波 《世界中医药》2014,9(7):895-897
目的:探讨中药辨证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和病理学活检结果,将胃癌癌前病变患者进行中医分型的辨证治疗,总结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气滞瘀血型和胃阴不足型的总有效率为75.0%、69.0%、80.0%、62.5%和70.4%,总有效率为71.2%,胃黏膜萎缩积分、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积分均显著下降,但五组类型的总有效率和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辨证治疗PLGC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不可替代的优势,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胃癌是目前在全球范围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也是在全球医学界作为重点关注的疾病。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重阶段、多重因素的过程。大量流行病学、病理学和临床证据证实,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的胃癌罹患风险增高,CAG的患病率与胃癌死亡率高度相关。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特别是不完全型结肠化生)及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的主要阶段。对CAG患者尤其是伴有肠化和异型增生者进行病情监测,对于早期胃癌的发现意义重大。CAG与PLGC作为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重要病理阶段意义非凡,近年来与此相关的深入临床及实验研究越来越多。迄今为止,动物实验是CAG与PLGC疾病实验方向的主要研究途径,所以造模方法的探索显得尤为关键,选择一个稳定可靠的模型是研究动物实验的首要因素。鉴于两种疾病的关联性,本文总结了近年来CAG与PLGC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大致分为化学药物诱变法、物理方式刺激法、免疫造模法、幽门螺杆菌感染复制法以及手术造模法,对各种方法在之前实验中的应用分别举例,并加以笔者后续探索而且已经成功的实验造模方法,同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做简要评述,为今后CAG与PLGC实验中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