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及疗效探讨(附3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最佳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0例经病原学证实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入院前有20例被误诊,其中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14例。采用涂片墨汁染色法,脑脊液细胞学MGG染色法,阿利新兰染色法检出隐球菌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84.00%,81.82%。单一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12例,好转4例,恶化2例,死亡6例。应用大扶康或氟康唑静脉注射18例,其中对于较重的辅以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和(或)氟美松,好转14例,恶化2例,死亡2例。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误诊率很高。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多次反复送检,可以提高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率。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好,首选大扶康或氟康唑,辅以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检测抗新型隐球菌抗体IgG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血液中的抗新型隐球菌IgG,与34例正常人、92例脑囊虫患者对比。结果:34例正常对照阴性,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全部阳性,与92例脑囊虫患者(2例阳性,1.1%)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间接ELISA法可用于检测抗新型隐球菌抗体IgG,特异性96.7%,方法简便快速,对隐脑的诊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作者在援非医疗队期间中非友谊医院于 1998年8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3 1例HIV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HIV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以头痛、高热最为常见 ,脑脊液检查 ,墨汁染色见新型隐球菌 2 6例 (83 9% ) ,隐球菌多糖荚膜抗原 (ELISA法 )阳性 2 9例 (93 5 % )。治疗采用两性霉素B与 5氟胞嘧啶 (5 FC)或与咪唑类药联合治疗。结论 :讨论了HIV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2014年第8期报道专题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重点内容包括:对当前结核性脑膜炎病因诊断的几点建议;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研究现状;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发展简史;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研究进展;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子机制及应对策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诊断与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分析与脑脊液Th1-Th2细胞因子检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102例诊断与治疗经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26例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5.
隐球菌性脑模炎的脑脊液检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进行了研究,结果为:(1)从血球计数板上直接找隐球,菌以及从墨汗涂片和细胞学染色片上找稳球菌的阳性率均很高,(2)对脑脊液中隐球菌的形态学及炎症细胞反应进行了动态观察。(3)二性霉素B只达到治疗量时,脑脊液中隐球菌的生长才被抑制。  相似文献   

6.
格特型隐球菌是隐球菌的一种主要类型, 其通过孢子或小酵母细胞等感染性颗粒的吸入而感染肺和脑。格特型隐球菌感染疾病的发展可能由宿主的性别、免疫及遗传等因素决定, 其中免疫因素在宿主患病中至关重要。格特型隐球菌主要感染免疫正常人群, 免疫抑制人群的感染较为少见。两种人群的格特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相关机制、病原菌的分子类型、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均有不同。文中对不同免疫功能状态格特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主要区别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及脑脊液改变特点。方法 对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病人均有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突出特点是颅内压力显著增高,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1例在入院后首次检查发现新型隐球菌,另1例反复多次检查才发现新型隐球菌。死亡1例,痊愈1例。结论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除脑膜炎的表现外,突出特点是颅内压力显著增高,脑脊液墨汁染色查见新型隐球菌是确诊的依据,但需多次检查才能发现新型隐球菌,导致诊断困难,不能及时抗真菌治疗,本病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8.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41例患者的临床与CT、MRI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4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及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资料.结果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脑膜刺激征和颅内高压,影像学表现为脑积水、脑室扩大、脑膜强化、血管周围间隙扩张等.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帮助早期诊断,确诊仍依靠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在临床上并非少见,而一般医师对隐脑的警惕性不够高,常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本文对1981~1987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的隐脑15例进行分析。 临床资料 15例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8~57岁,其中7例在18~30岁。基础病有原发性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脑脊液酪氨酸3-加单氧酶/色氨酸5-加单氧酶激活蛋白(14-3-3蛋白)含量的变化与隐球菌性脑膜炎(CM)患者病情及预后之间的联系。方法从1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和18例对照组中获取脑脊液标本,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并用ELISA法检测脑脊液中14-3-3蛋白含量。结果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14-3-3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增高,P<0.05。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有7例患者经过抗真菌治疗症状好转,脑脊液中的隐球菌被清除,但14-3-3蛋白并没有随着治疗的好转及隐球菌的清除有显著下降。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14-3-3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不会在短期内随着治疗的进行和临床症状的改善而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osisMeningi—tis,CM)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脑实质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同时也是误诊率较高的一种慢性脑膜炎。现将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为焦虑症患者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多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过程,并常致深部感染。其中新型隐球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也可侵犯骨髓、皮肤、粘膜和其他内脏,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最常见,也最为严重。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艾滋病(AIDS)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之一,也是艾滋病常见死亡原因。近年随着艾滋病患者增加,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呈上升趋势,临床上对此缺乏应有的警惕性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6例临床分析金辉,黄星火,王敏新为了提高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早期确诊率,现将我院收治的6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1例,均为青壮年。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精神症状、视力障碍、步态...  相似文献   

14.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目前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格特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膜炎,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预后和实验室检查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均有不同,临床对其认识不足。文中主要就格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和实验室检查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国内艾滋病(AIDS)病例逐年增加,但神经科诊断的病例很少,分析艾滋病的神经系统特征以期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5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脑脊液特征,结果:本组AIDS患者分别占同期神经科出院总人数、各种脑膜脑炎和隐球菌脑膜脑炎的0.55%、25%与100%,其病史及脑海脊液有其特征性。结论:艾滋病在神经科并非少见,对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等高危人群进行HIV筛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进展。方法对2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其治疗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头痛、发热,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阳性,其中21例脑脊液墨汁染色可见新型隐球菌生长。经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氟康唑治疗,总有效率达76.92%(20/26);4例早期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率高,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可减少误诊率。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均为一线抗真菌药物,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5年来我区收治8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26例是假脑瘤型,占隐脑发病率30.9%,男与女之比为1.6:1,年龄17~68岁。脑脊液中均找到隐球菌,头颅CT显示占位效应。通过文献复习,对本型隐球菌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对47例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提高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对本院2000-08~2007-12收治的47例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均为AIDS晚期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31例,CD4<50/mm321例,CD4 51~100/mm38例,CD4101~200/mm32例,CD4<100/mm3者占93.5%,平均CD4 35.3/mm3;在确诊时已合并多种机会感染,47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中,好转25例,恶化8例,因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死亡14例,总病死率为29.8%.结论 AIDS患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情重,预后差,免疫力低下是引发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因素,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结果是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作者医院治疗的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采用同时鞘内注射和静脉注射AMB并联合应用氟康唑或氟胞嘧啶治疗。结果痊愈4例,好转3例,死亡1例;鞘内注射后均有头疼、恶心呕吐及下肢麻痛等症状,并出现短暂性双下肢截瘫2例,尿潴留1例,意识障碍2例。结论反复行腰穿放脑脊液控制颅压并联合鞘内注射AM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肯定,但患者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