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宏伟  闫国立 《中外医疗》2008,27(19):31-32
目的 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志儿脑脊液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5例乙脑患儿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脑脊液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2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而需外科手术的腰麻惠儿为对照组.结果 乙脑惠儿极期轻型、普通型、重型脑脊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分别为(4.78±0.74)ng/L.(6.42±0.84)ng/ng/L、(9.12±0.75)ng/L,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分别为(432.47±124.32)ng/L.(687.43±154.85)ng/L.(952.64±187.54)ng/L,对照组脑脊液可溶性细胞间附分子-1为(2.43±0.31)ng/L,J.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一l为(235.31±55.26)ng/L,乙脑患儿极期脑脊液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乙脑患儿脑脊液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随临床分型加重而增高(JD<0.01).乙脑患儿恢复期血清可溶性细胞同黏附分子-1为(394.76±142.76)ng/L,较极期下降(P<0.01).结论 乙脑患儿脑脊液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呈正相关,且与临床分型相关,检测乙脑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判定脑组织受损的严重程度及评估惠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章顺荣  徐力辛  高秋琦 《医学综述》2005,11(10):893-895
近年来炎症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动脉粥样硬化已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的过程。冠心病发病过程的早期就有炎症细胞黏附内皮细胞并穿过内皮进入血管壁。细胞间黏附分子-l(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CD54)在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进入血管壁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很多研究表明,ICAM-1基因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细胞黏附分子(CAMs)是位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它通过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参与多细胞生物的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是其中重要的细胞黏附分子,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关系十分密切,近年来正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现就ICAM-1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现状特别是其与肿瘤的侵袭、浸润与转移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史雪梅  黄亮 《医学综述》2004,10(7):391-394
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病涉及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等一系列炎症因子。白细胞的黏附、聚集、激活、脱颗粒和呼吸爆发可启动和加剧ALI的炎症损伤,而白细胞的一系列活动与黏附分子密切相关。黏附分子有5个家族: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钙依赖黏附素和H-细胞黏附分子超家族(CD44)。其中整合素家族中的成员——β2-整合素(CD11/CD18)与自细胞的功能变化和ALI的炎症损伤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无先兆偏头痛(M W oA)患者发作时的颈内静脉血系列样本中可溶性黏附分子sL和s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以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水平,并评价颈静脉血中淋巴细胞的白细胞功能抗原(LFA)-1和极迟活化抗原(VLA)-4的表达。研究同时确定了某些促炎细胞因  相似文献   

6.
IL-6和ICAM-1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冠心病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对IL—6、ICAM—1在冠心病中的表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其对AMI后心肌损伤的影响进行分析,查阅文献资料,综合观点。结果:IL—6作为一种前炎症细胞因子,它通过直接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间接影响C反应蛋白(CRP)及基质降解酶的合成等方式,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同时,IL—6又介导了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损伤中的炎症反应;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则通过介导白细胞间及白细胞与内皮细胞、心肌细胞间的黏附,从而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结论:对IL—6、ICAM—1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为冠心病防治开辟新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7.
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莹  李竞 《医学综述》2006,12(17):1031-1033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是在细胞表面表达的具有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糖蛋白,它可增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黏附,促进炎症的发生和发展。ICAM-1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已得到认识,在微血管损害中的作用也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近年研究发现ICAM-1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对ICAM-1的研究将为糖尿病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β2-整合素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黏附的重要的细胞黏附分子。在炎症发生过程中,β2-整合素通过与其配体的相互作用,对于白细胞稳定粘附到血管内皮细胞具有重要作用,为白细胞穿越血管内皮提供了条件。本文就β2-整合素与炎症反应中白细胞的稳定黏附的关系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在冠心病中的发病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92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组44例和稳定型冠心病组48例,对照组患者30例,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冠脉造影术对冠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并了解其与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在冠心病组内,急性冠脉综合症组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炎性标志,其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并可以促进斑块不稳定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在慢性鼻窦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两型慢性鼻窦炎患者上颌窦黏膜内白细胞介素 - 1(IL - 1)、IL - 8、干扰素 -γ(IFN -γ)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 - 1(ICAM - 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 1(VCAM - 1)。结果 :在慢性单纯性鼻窦炎Ⅰ型组中IL - 1,IL - 8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Ⅱ型组中IL - 8,IFN -γ和GM -CS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Ⅰ型组IL - 1明显高于Ⅱ型组 (P <0 .0 1)。ICAM - 1的表达两组鼻窦炎无明显差异 ,而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VCAM - 1各组表达均较少 ,无明显差异。结论 :细胞因子及ICAM - 1在慢性鼻窦炎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通过对不同细胞因子类型及黏附分子的研究可进一步了解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炎性学说已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且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局部和全身炎症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斑块的稳定性和自然进程。而黏附分子在其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1]。本文就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与冠心病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ICAM和VCAM的生物学特性黏附分子(AdhesionMolecules,Ams)是在细胞表面表达的具有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糖蛋白,能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如血小板和白细胞)易…  相似文献   

12.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近年来,国外学者报道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浆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增高.现将有关突发性耳聋与ICAM-1和VCAM-1关系作一综述,为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斌  邵福源  赵忠新  李莉 《上海医学》2002,25(5):308-309
脑缺血性损害中,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起重要作用,它通过与整合素家族的结合,介导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白细胞黏附外渗,阻塞微血管,产生氧自由基对脑组织造成损伤,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主要的2种.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病人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①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 (CHD)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 ,探讨其在CHD发病机制、病情监测中的意义。②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测定白细胞CD18表达、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 1(sVCAM 1)浓度。③结果 CHD病人白细胞CD18表达、sICAM 1和sVCAM 1浓度明显增高 ,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F =6 .32~ 12 .6 6 ,q =5 .4 0~7.76 ,P <0 .0 1)。CHD病人白细胞CD18表达与sICAM 1和sVCAM 1均呈正相关 (r =0 .72 6 ,0 .5 86 ,P <0 .0 1)。④结论 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异常与CHD发病及病变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CD18及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8例,采用ELISA法检测其外周血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ICAM-1和sVCAM-1及CD18水平。以年龄相当而无重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清sICAM-1、sVCAM-1、CD18及P选择素水平升高,且AMI组各指标水平高于UA组,UA组高于SA组(P均〈0.05)。结论:ICAM-1、VCAM-1、CD18及P选择素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监测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王凯旋  韦翊  胡轶  徐敏慧 《浙江医学》2006,28(11):916-917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其发病过程涉及黏附分子及多种细胞因子。为此,我们对55例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进行脑脊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水平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腺瘤性结肠息肉(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蛋白截短突变对MDCK细胞中细胞-细胞和细胞-基质之间黏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应用细胞黏附测定实验检验MDCK-N2-APC及MDCK-GFP稳定表达株系的黏附率。相对于对照细胞MDCK-GFP,MDCK-N2-APC 细胞为稳定突变株,表达APC蛋白N端449-781氨基酸片段。免疫荧光染色、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 测定在细胞黏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黏附分子(CD29、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细胞相比,N2细胞 基质之间黏附率增加,平均升高约180%,而细胞-细胞间黏附率约下降30%。在MDCK-N2-APC 细胞中CD29的表达水平增加,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降低。      结论    APC蛋白在细胞-基质及细胞-细胞间黏附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截短突变片段N2可能通过改变CD29和E-cadherin等黏附分子的表达量来影响细胞黏附,进而影响细胞的侵袭和浸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1,12-epoxyeicosatrienoic acids,11,12-EET)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以及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了解环氧二十碳三烯酸发挥血管保护作用的可能途径,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1,12-EET对照组、缺氧/复氧组和11,12-EET缺氧/复氧组。通过向培养瓶内通入混合气体(2%O2,5%CO2,93%N2)3h,复氧1h,复制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变化,用RT-PCR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mRNA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结果11,12-EET在常氧条件下可对细胞造成轻度损伤,在缺氧/复氧条件下能显著提高内皮细胞的存活率,提高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提高Akt的表达。结论11,12-EET具有减轻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作用,这可能与其能提高缺氧/复氧条件下内皮细胞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和促进Akt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肿瘤组织的浸润和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与细胞骨架和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改变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功能障碍有关。细胞黏附分子是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黏附和相互作用的重要结构,黏附分子除维持正常组织结构和功能外,在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也起重要作用。β-连接素(G-cat)是一种直接与作为黏附分子的E钙蛋白连接的连接蛋白,并与α-连接素、γ-连接素共同构成黏附连接的E-cad/cats复合体,对维持上皮极性、完整性起重要作用,连接素的异常将导致E-cad/cad复合体异常,并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我们应用SR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胃癌组织中的β-连接素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组织的分化、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其重要生物学功能是与膜型ICAM-1竞争性地结合白细胞膜表面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 associated antigen-1,LFA-1)、Mac-1等分子,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从而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密切相关。目前研究发现sICAM-1可能还具有促血管活性。文中对sICAM-1的来源、结构、功能及其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上的价值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