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地域二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同工酶及蛋白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观察不同地域的二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的生化特点。方法应用浓度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状电泳(CG-PAGSE)和美国Bio—Red Gel Doc 2000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对湖南、江西两地卫氏并殖吸虫成虫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和蛋白质(PT)进行检测。结果两地虫株的EST几乎一致,MDH、LDH的酶带数、相对迁移率接近一致,仅见酶带蛋白含量及等级区带存在一定差异;ALP的酶带数、相对迁移率稍有差异,而酶带蛋白含量及等级区带的差别较明显;PT的蛋白带数目、相对迁移率、等级区带基本一致,而区带蛋白含量存在较明显差别。结论湖南、江西两地二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的同工酶及蛋白质呈多态特征,提示存在型内分化及不同生物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3.
4.
采用等电点聚焦电泳对我国东北地区二倍体型和三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9种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酶蛋白分子存在明显的同源性。G-6-PDH、DIA、PO、TO 和 ACP 5种酶在两型所有受检个体中均表现一致。PGM 和 MDH 呈现多态性,分别可见3种表现型。HK 和 ME 在二倍体型中出现个别酶变异体。依据上述各酶谱均不能对两型加以区分。结果提示它们的亲缘关系十分相近,目前尚未出现很明显的分化。  相似文献   

5.
卫氏并殖吸虫是人体并殖吸虫病的主要病原体,迄今发现其可分为二倍体和三倍体两种类型。本文从形态、蛋白、同工酶、染色体等几个方面,比较两种类型之间的差异,为两型分类地位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型)寄生人体肺脏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郑××,男,66岁,系福建省政和县良种场职工。1988年3月,在当地劳动时生吃溪蟹1只,2个月后出现咳嗽、胸闷、胸痛等症状。咳出物带血丝,偶有血块,当地医院按肺部感染治疗3个月后,未见好转,且咳出“烂桃样”血痰。体重由55公斤降至43公斤,血象检查结果WBC9.8×10~9/L,嗜酸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7.
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型与三倍体型染色体C显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二倍体型及三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为材料,用BSG法对两者进行了染色体C显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者C带带型基本相同,并且具有基本一致的2、4~7号染色体的C带多态性。因而认为三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是二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的同源三倍体。本文系国内首次报告二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染色体的C带多态性及三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具有C带多态性的同源染色体的多种组合。  相似文献   

8.
应用免疫印渍试验分析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型和三倍体型的成虫、童虫抗原,结果显示两型间既有广泛共同的多肽抗原,各自又有特异的多肽抗原成分。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将抗原分别定位于两类型成虫、童虫的表皮、肠管上皮细胞及后尾蚴的排泄囊和表皮上。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二倍体型(2n)、三倍体型(3n)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滞育童虫人工感染小鼠。结果少数两型囊蚴、滞育童虫在小鼠体内均可发育为大型童虫,但3n囊蚴及滞育童虫发育为大型童虫的百分比都明显高于2n。说明小鼠为两型卫氏并殖吸虫非适宜宿主,但3n较2n卫氏并殖吸虫更适宜。  相似文献   

10.
11.
从东北地区获得两类型卫氏并殖吸虫,提取其基因组DNA。用5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观察两类型成虫基因组DNA的酶切片段。又用Southern印渍技术对两类型7种酶消化物的结果做了比较。显示两类型Bam HI、Hind Ⅲ及Eco RI的酶切结果基本相同,但Pst Ⅰ、DdeⅠ、HaeⅢ及HpaⅡ的结果却显示两类型的DNA重复顺序有明显差别。此结果在单个虫体DNA的杂交技术检测中也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2.
对黑龙江省二倍体型和辽宁省三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进行了17种氨基酸测定。囊蚴中二倍体型检出11种,三倍体型检出15种氨基酸。童虫中二倍体型检出15种,三倍体型检出16种氨基酸。童虫中氨基酸种类均多于囊蚴,三倍体型均多于二倍体型。含量最多的前两种氨基酸均为胱氨酸和谷氨酸。  相似文献   

13.
卫氏并殖吸虫后尾蚴的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透射电镜首次观察了卫氏并殖吸虫后尾蚴的超微结构。虫体由体被、实质组织、肠腔及排泄囊所构成。体被由皮层、肌层、皮层细胞组成。皮层为一合体层,包括外质膜、皮层细胞质和基质膜。皮层表面见许多指状突起,突起有多级分枝。皮层基质内有皮棘,其根部位于基质膜,顶端突出于皮层表面但被外质膜覆盖,横切面上可见网格样结晶,基质内遍布球形、杆状两型分泌小体。皮层细胞位于肌层深部,细胞核位于其内,浆内可见两型特征性分泌小体,皮层细胞发生多条胞质小管穿过肌层及基底膜与皮层相连。结果提示皮层是后尾蚴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和成虫可溶性抗原(PwM和PwA)SDS-PAGE后银染色及相应单克隆抗体(McAb)识别免疫酶染色的结果。银染色显示PwM有22条蛋白带,其中主带有10条,分子量分别为12~13、14、40、41、42、48、56、57、63和80kD。PwA有41条带,其中主带有21条,分子量分别为11~12、14、16~17、18、19、21~23、24~26、33、39、40、41、42、43~47、48、51、56、87、97和160~164kD,另外2条主带分子量在200kD以上。针对PwM的McAbG2B3与PwM反应出现3条蛋白带,分子量分别为42、48、63kD。针对PwA的McAbA3D3与PwA反应出现12条蛋白带,分子量分别为21~23、56、70、87、97、98、104、120、125、160~164kD,另外2条带分子量在200kD以上。  相似文献   

15.
对辽宁、吉林及浙江省两种染色体类型卫氏并殖吸虫的5个地理群的基因组DNA进行了重复顺序的比较。3个2n型地理群成虫DNA的PstⅠ消化物皆有6.6kb片段,未见个体差异。未知染色体类型的永嘉的卫氏并殖吸虫也见到此特异片段,经生殖细胞染色体验证,n=22。用双酶切消化两型成虫DNA,经分子杂交技术强化,使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差异(RFLDs)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卫氏并殖吸虫童虫经含吡喹酮的介质体外培养后,虫体表面可出现空泡。高渗试验证明,此空泡非脂肪性小滴,而是由一层半透膜包裹的水溶性物质组成。结合虫体受压后可产生相似的体表空泡,推测空泡形成系因虫体接触吡喹酮后发生挛缩,虫体内压力增高引起体液成分外漏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氯苯达唑在家犬体内及体外培养中对卫氏并殖吸虫的杀虫效果 ,并取得大量死虫。探讨该药对虫体蛋白质、糖原及DNA含量的影响 ,为研究该药的杀虫机理奠定基础。方法 用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家犬 ,至粪检查到虫卵后 ,用三氯苯达唑口服治疗观察疗效。将从对照犬获得的活虫培养于BME培养液内 ,观察体外杀虫效果。用Lowry法测定虫体蛋白质含量 ;用Johnson法测定还原糖含量 ;用二苯胺显色法测定DNA含量。结果 治疗犬于服药后 3天及 5天解剖 ,均可获得大量死虫 ,杀虫率达 10 0 %。在体外培养中 ,加入药物后虫体的平均存活时间为 2 39天 ,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体内杀虫所取得的死虫较对照组的活虫 ,虫体显著缩小 ,重量减轻 ;体外培养中杀死的虫体 ,体积无明显缩小 ,但重量显著减轻。经测定体内外杀虫组与对照组之间 ,虫体蛋白质含量及DNA含量均有非常显著的减少 ;而虫体糖原的含量 ,体内杀虫组有非常显著的减少 ,而体外杀虫组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三氯苯达唑在体内外对卫氏并殖吸虫有良好的杀虫效果。药物主要作用于虫体的蛋白质及核酸的合成或代谢 ,而对虫体糖原的合成与代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卫氏并殖吸虫童虫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从锯齿华溪蟹分离卫氏并殖吸虫囊蚴, 以每鼠80~150 个囊蚴感染小鼠和大鼠, 分别于感染后10~30 d 和80~580 d 分期解剖小鼠和大鼠, 检查虫体。观察童虫的寿命、在死亡宿主或5~8 ℃生理盐水中, 存活的时间及对新宿主的侵袭力。结果: 童虫的寿命较长, 大鼠于感染囊蚴580 d 死亡后检出的童虫仍可转种其它大鼠; 同样, 小鼠体内的童虫也可转种其它小鼠, 童虫寿命不受某一个体宿主寿命限制。在转续宿主间转换, 可延长童虫的寿命, 并保持其活力和侵袭力。死亡小鼠体内的童虫及低温保存的童虫, 仍有较强的活力与侵袭力。结论: 童虫具有较强的活力与侵袭力, 为卫氏并殖吸虫的感染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