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外伤后弥漫性脑肿胀相关预后因素。GCS评分,瞳孔改变,CT及血压改变是判断其预后因素的重要指标,对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肿PADBS患者手术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多有严重的原发性脑干损伤,在临床上,肿清除后脑组织开始疝出手术窗口,造成手术极大的困难.本文就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62例弥漫性脑肿胀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62例弥漫性脑肿胀临床分析唐志放朱万祥庞炳坤陆华周建宏我院自1993年10月~1996年10月共收治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62例。其中保守治疗41例,手术治疗21例。死亡37例,死亡率为59.60%。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7例,女15例...  相似文献   

4.
外伤后急性脑肿胀的临床分型与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外伤后急性脑肿胀 (BS)的临床分型及防治措施。 方法 对本院 6 6例脑外伤后脑肿胀患者依据头颅CT分三组 :一侧半球弥漫性肿胀但中线移位≤ 5mm为A组 ,一侧半球弥漫性肿胀且中线移位 >5mm为B组 ,双侧半球弥漫性肿胀为C组 ,同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 1)外伤后急性脑肿胀在脑外伤后比较常见 ,临床需及时诊断 ,并注意意识、瞳孔和头颅CT变化 ,掌握急诊手术时机 ;( 2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生存率 (分别为 5 2 .5 %、46 .2 %)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A、B、C三组手术治疗生存率分别为 80 .0 %、6 8.4%和 2 5 .0 %(P <0 .0 1) ,A组良好率、死亡率 (分别为 47.8%、39.1%)与C组 (分别为 8.7%、78.3 %)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提示疗效与临床分型有关 ;( 3)加强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内环境稳定、充分给氧、脱水、选择性亚低温治疗、纳洛酮和尼莫地平应用、支持对症等综合措施 ,生存率为 5 0 .0 %。 结论 依据临床分型进行选择性综合治疗是提高急性脑肿胀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外伤后急性半球脑肿胀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外伤后急性半球脑肿胀 (acutecere bralhemisphericswelling ,ACHS)仍是目前颅脑损伤治疗的难题之一。我科自 1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手术治疗ACHS 5 4例 ,通过积极的围手术期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 5 4例 ,男 38例 ,女 16例 ;年龄 9~ 6 9岁 ,平均 32 .3岁。受伤至入院时间 1~ 2 0h ,平均 6h。致伤原因 :交通伤 4 9例 ,坠落伤 4例 ,打击伤 2例 ,跌伤 1例。ACHS的分类和诊断参照Lobato等[1 ] 制订的标准。2 .临床表现 :入院时GCS评分 3~ …  相似文献   

6.
郑文济 《人民军医》1998,41(8):457-458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与弥漫性脑肿胀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发现率逐渐增加,病死率高。然而,近年来不断发现一些文章将两者混为一谈。为说明两者的关系,综述如下。1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过去只能在尸检时发现。直到CT与MRI应用后,DAI方可能在临床作出诊断。1982年Adams等提出DAI这一术语〔1~3〕。他认为,脑内各种组织的质量不同,因此其运动的加速度及惯性也不同;又由于脑组织的不易屈性,突然的加、减速运动可使各种组织间产生相对位移,形成一种剪切力,造成脑损伤。他指出DAI在外伤时即刻发生,…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急性脑肿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外伤性急性脑肿胀死亡率很高,文献报道高达87.2%[1],大部分合并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或硬脑膜外血肿或脑挫伤,部分则以大脑半球肿胀单独存在,临床过程发展迅速,手术治疗很少能改善预后。随着CT的广泛应用,在重型颅脑外伤病人中,脑肿胀的发现率逐渐增加,对C...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CT检查,其中35例CT复查,3例临床诊断证实的弥漫性服肿胀的CT征象和临床资料。结果:38例中,外侧裂消失38例,四叠体池消失6例,鞍上池消失20例,环池消失4例,第三脑室消失23例,两侧侧脑室或伴有第四服室消失或大部分闭塞9例,脑实质密度增高10例,减低4例,合并颅内小血肿8例,其中,硬膜下血肿3例,脑内血肿5例,颅骨骨折6例,头皮血肿19例,迟发性脑内血肿3例,伴胸腹部创伤7例。结论:两侧外侧裂和第三脑室消失是诊断弥漫性服肿胀的可靠征象。脑沟、脑裂及脑室 均消失是病情严重的征象。  相似文献   

9.
外伤后迟发性脑内血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后迟发性脑内血肿的诊断、治疗要点。方法 对28例典型外伤后迟发性脑内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诊断依据、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随着CT、MRI的临床应用,迟发性脑内血肿诊断较易,关键在于提高警惕。治疗上除手术清除血肿外,应注意改善缺氧、缺血,改善微循环。结论 外伤后脑内血肿是脑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如果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救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坪医院自1997年7月-2007年1月37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T复查示迟发性颅内血肿26例,弥漫性脑肿胀7例,挫裂伤脑水肿2例;另2例未行CT复查原因不清。对侧钻孔确认后直接开颅7例,手术过程中复查CT后手术5例,关颅后复查CT再手术20例,未复查切除脑叶者2例。死亡7例,包括4例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伤后半年GOS评估,植物生存1例,重残3例,中残6例,良好20例。结论术中出现脑膨出时,首先考虑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可能,对侧可疑部位钻孔探查手术,或快速CT复查,明确诊断后再次手术。梯度减压开颅、异丙酚麻醉、控制性低血压及去骨瓣减压是防治弥漫性脑肿胀的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脑肿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外伤性脑肿胀的临床特征、临床分类和病理生理基础。将34例此类患者分为致死组和非致死组,并进行CT、颅内压、动脉血压、脑灌注压、脑血流、脑氧代谢率和脑动静脉氧差检查和测定。结果显示致死组患者有明显脑受压,中线移位,CT值低,ICP升高,CPP、CBF、CMRO2、AVDO2降低,与非致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脑血容量和脑水含量增加引起的严重脑缺血可能是致死性脑肿胀的主要病理生  相似文献   

12.
分析52例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预后相关情况.认为治疗关键在于争取时间,早期控制高颅压;采用综合治疗,同时注意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 其短时间内可以导致颅内压急剧增高, 病情急且危重, 致残率与致死率高。目前, PADBS的发生机制仍不明确, 所涉及的学说包括急性脑血管扩张、脑水肿和颅内静脉循环障碍等。且PADBS尚缺少统一的诊断标准, 主要依靠CT等影像学检查, 其去骨瓣减压手术的指征与时机仍存在争议。为此, 笔者就PADBS的发生机制、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PADBS的救治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15.
颅脑创伤规范化诊治的意义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在今天的疾病谱中 ,颅脑创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严重疾病之一。据国外文献报道 ,有些地区的年发生率高达总人口的 5‰ ,我国约为 1‰ ,其中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占 18%~ 2 0 %。在所有致伤原因中 ,道路交通伤 (roadtrafficinjury ,RTI)占 5 0 %~ 60 % ,至今仍呈上升趋势。在因RTI而致死的患者中有 5 0 %~ 70 %为颅脑创伤 ,我国每年因RTI致死的患者至今已高达 9万人。因此 ,RTI已被认为是“社会第一公害”或称之为“发达社会病”。2 0世纪 60年代 ,一些先进国家即已开始建立颅脑创伤专门研究机构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肿胀的CT表现。方法:对32例外伤性脑肿胀的CT表现进行总结观察,对其中28例复查2-6次脑肿胀病例对比分析。结果:全部病例中均表现外侧裂变窄,闭塞。鞍上池变形消失15例,环池,四叠体池变窄、闭塞17例,第三脑室变窄,消失12例,脑沟模糊,变窄,闭塞32例,两侧侧脑室变窄6例,合并:硬膜下,硬膜外血肿14例,颅内出血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颅骨骨折15例,颅内广泛积气9例。25例合并胸腹,四肢损伤。结论:脑池、脑裂、脑沟变窄,闭塞是脑肿胀的直接征象,脑室变窄闭塞是病情危重的征象。  相似文献   

17.
严重颅脑创伤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严重颅脑创伤死残率高,是神经外科面临的迫切问题。为提高其救治水平,我们分析1993年6月~1995年6月本科收治112例严重颅脑创伤的有关预后因素,以期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112例,男81例,女31例;年龄3~70岁。...  相似文献   

18.
现将我院1995年3月以来收治的86倒闭合性脑外伤者的脑地形图(BEAM)表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86例均有明显的头部外伤史。男性56例,女性30例;年龄11~63岁,平均37岁;自诉或代诉伤后有短暂意识障碍者65例,受检时觉头晕、头痛者76例,伴呕吐者12例。体检发现失语、偏瘫等神经功能障碍者4例。受检时距外伤发生时间为数小时至15天。所有患者伤前均无明显的神经系统疾病史。1.2方法采用国产ND—82B型脑电图机与北京太阳电子科技公司产NDC—200型脑电地形图仪.头皮电极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作常规脑电图(EEG)描记…  相似文献   

19.
我院近几年收治了976例脑外伤手术患者,其中28例术中见急性脑肿胀,死亡20例,植物生存2例,康复治愈6例。本组病例强调的是在6例康复患者中5例术中出现继发硬膜外血肿,及时处置后患者很快康复。1临床资料1.五一般资料:28例中,男24例,女略例。年龄五小@岁,最大56岁,0一20岁5例,21~40岁19例,40岁以上公例。受伤机制:车祸18例,自行车跌下结例,坠落伤2例,钝器伤3例,脑血管畸形出血1例。1.2伤后意识状态,GCS评分及神经反射伤后即昏迷持续加重19例,伤后有短暂中间清醒期@例,其中伤后一例瞳孔散大10例,双侧瞳孔做大3例,…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损伤后继发性脑肿胀和脑水肿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研究脑损伤后脑继发性损害中,脑肿胀和脑水肿的病理改变,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通过脑损伤动物模型,按时间顺序分成4个时相观察组(即6、24、72小时和7天),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脑损伤后不同时相的病理变化,同时测定脑含水量。结果发现脑肿胀在伤后6小时已出现、24小时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而脑水肿在伤后24小时明显、72小时达高峰、1周后开始下降。结论脑损伤后脑继发性损害是先出现脑肿胀而后出现脑水肿,而并非只出现脑水肿一种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