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CT、MRI和经颅多普勒等现代化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对于脑梗死的定位和判断梗死体积有重要作用,目前尚缺乏更加简便易行的实验室检测手段。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100-β含量与发病后脑梗死体积及预后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山东大学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4-09/2005-08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58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年龄36~86岁,平均(67.7±14.2)岁,男37例,女21例,均于出现症状24h内入组。纳入标准:诊断符合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等神经系统扫描检查证实符合脑梗死标准。排除标准:有脑血管病病史和/或遗留残疾。对照组50例为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男32例,女18例,年龄43~89岁,平均(68±9)岁,2组间性别及年龄构成差异无显著性。方法:①病例组患者在入院当时及第1,2,3,4,6,10天各留取血液标本1次,对照组受试者仅在早晨空腹时留取血液标本1次。血清S100-β水平用ELISA方法测定。②病例组于患者脑梗死发作后第7天经CT及SimesSomatom所提供的软件测量梗死体积,神经功能于患者脑梗死发作后3个月评定,评定标准为修正的Rankin等级评分。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受试者血清S100-β浓度。②病例组患者急性脑梗死发作后第7天时脑梗死体积以及脑梗死发作3个月后神经功能的评定。结果:纳入患者58例和正常对照者50例,除病例组中6例患者出现脑干反射完全消失后2月内死亡外,其余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病例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逐渐增高,高峰在患者出现急性脑梗死症状后的第3天出现,为(0.61±0.13)μg/L,至第10天下降。经Post-hoc检验,脑梗死6天以内S100-β水平高于对照组,至第10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②病例组患者血清S100-β水平:从发病开始的第1,2,3,4,6天(第10天除外)均与最终的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在第3天相关性最密切(r=0.937,P<0.01)。③病例组患者急性脑梗死3个月情况:以改良的Rankin等级评分评定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100-β水平与Rankin等级评分有密切的正相关性(r=0.507,P<0.001)。结论: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梗死体积正相关,可以辅助预测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2.
陈景红  李娜  王建华  王天俊  郭振华  高俊淑 《临床荟萃》2011,26(23):2033-2035,203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S100—β蛋白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与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连续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n=60)发病后3、7和14天VEGF和S100—β蛋白血清浓度,头颅CT或MRI测量梗死灶的最大直径,依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结果①VEGF血清含量在脑梗死发病3天、7天和14天分别为(440±54)ng/L、(598±83)ng/L和(506±68)ng/L,均高于对照组(245±29)ng/L(P〈0.01),VEGF高峰时间在发病7天(598±83)ng/L,显著高于3天和14天(P〈0.05),并持续增高到发病后14天;S100—β蛋白发病3天血清浓度(0.76±0.15)μg/L高于对照组水平(0.10±0.03)μg/L(P〈0.01),并在发病后7天、14天恢复正常。②VEGF的血清浓度与梗死灶的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S100—β蛋白与大面积梗死灶及重型脑梗死有关。结论VEGF和S100-β蛋白血清含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明显增高,表明VEGF和S100-β蛋白在发病早期参与了脑梗死病理生理过程,并可能参与了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补体水平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补体末端复合体(TCC)含量与脑梗死体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及9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来自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病例组患者均于出现症状24h内入组。在确诊当时及第1、2、3、4、6、10天各留取血液标本1次,测定血清TCC水平。梗死体积为第7天CT经Simes Somatom所提供的软件测得。神经功能恢复评定标准为修正的Rankin等级评分。结果:(1)病例组卒中发作初期血浆TCC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48hTCC含量明显增加,到第6天达到最高,第10天仍高。(2)血清TCC含量与脑梗死体积及Rankin等级评分有相关性。结论:(1)急性脑梗死后补体激活参与了卒中后炎症反应。(2)TCC含量与梗死体积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能反映卒中时脑组织的损害程度,可以作为脑梗死患者简单易行、价廉有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S100-6蛋白在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连续测定ACI患者发病后第3、7、14天时GFAP和S100-β蛋白血清浓度,并分析其与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结果GFAP血清水平在ACl发病第3、7、14天均高于对照组,并且GFAP高峰时间在发病第7天,并持续增高到发病后第14天;S100-β蛋白高峰时间在发病后第3天,并在发病后第7、14天恢复正常。GFAP、S100-β蛋fj的血清浓度与脑梗死的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相关。结论GFAP和s100-β蛋白可参与ACI发病早期的病理、生理及修复过程,故检测两者的血清浓度对于及早诊治本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探讨血清TGF-β1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28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发病后第1、3、7、14天血清TGF-β1,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清TGF-β1水平在起病后第1、3、7天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至第14天则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血清TGF-β1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相关性(rs=-0.10,P=0.26;rs=-0.154,P=0.082).TGF-β1可能是预后独立的保护性因素(β=-0.101,OR=0.904,P=0.002).结论:血清TGF-β1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相关性,对判断脑梗死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瘦素动态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瘦索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梗死病情严重性之间的关系。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24h内入院,分别在入院后第1、3、7天抽取空腹静脉血3mL,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动态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8及瘦素的水平,采用欧洲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同时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作正常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白细胞介素-8和瘦素水平在发病后第1、3、7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ESS评分与血清IL-8水平呈正相关(r=0.286,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8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急性脑梗死存在高瘦素血症和瘦素抵抗,瘦素水平增高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标志。  相似文献   

7.
背景: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可以作为神经元损伤的生化标志物,但其预测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尚不太清楚。目的:探讨S-100b蛋白、NSE预测神经元损伤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血糖升高与神经元损伤之间的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非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2002—03/2003—03洪泽县人民医院神经科住院脑梗死患者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52~83岁,排除脑部其他疾病。对照组为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48~80岁。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S-100b,NSE血清水平,脑CT测量脑梗死体积(多田氏公式计算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制定的急性脑卒中评定量表(NIHSS)评分。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血清S-100b,NSE水平。②血清S-100b,NSE水平与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在病程各时点上血清S-100b,NSE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升高,于病后24h内即开始升高,分别为(1.64&;#177;0.41)μg/L,(8.54&;#177;2.37)μg/L;第3天达高峰[(2.15&;#177;0.42)μg/L,(11.36&;#177;3.14)μg/L];第7天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1.74&;#177;0.38)μg/L,(9.13&;#177;2.58)μg/L]。第3天S-100b与梗死体积及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4,0.49,P&;lt;0.001,0.002),NSE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39,P&;lt;0.05),而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相关(r=0.15,P&;gt;0.05)。高血糖脑梗死组血清S-100b,NSE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结论:血清S-100b,NSE升高可以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元损伤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是预测预后的敏感生化指标,血糖升高可以加重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S100β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5例为研究对象,无卒中患者100例作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S100β蛋白的水平。同时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计算脑梗死体积大小,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结果(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S100β蛋白水平1-14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S100β蛋白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925, P〈0.05)(3)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S100β蛋白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891, 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半乳糖凝集素3、S100β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其升高程度与脑梗死体积相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赵建华  王山梅  索爱琴  张杰文  韩雄 《临床荟萃》2003,18(23):1337-133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闻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并与32例脑动脉硬化和36例健康人对照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在脑梗死发生第1天明显升高,高于脑动脉硬化及正常对照组。1天至3天呈上升趋势,3天至7天呈下降趋势,14天基本降至正常水平。脑梗死患者组病情发作后1、3、7天sICAM-1水平与脑动脉硬化及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梗死体积越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其水平越高。结论 sICAM-1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参与了脑梗死缺血性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血清sICAM-1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梗死灶的大小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作为了解脑梗死病情及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变化及依达拉奉对其的影响,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观察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和治疗1周后血清NSE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并观察依达拉奉对其的影响。结果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前血清NSE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第3天时,患者血液中NSE浓度即明显下降,低于常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