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8例四肢良性骨肿瘤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术中将病灶彻底刮除,根据病损情况选择大段同种异体骨或骨颗粒联合自体骨紧密填塞骨缺损空腔;术后固定关节6周。68例术后随访1~8a,平均3a6个月。4例发生轻度病理性骨折;6例术后切口渗液较多,1个月后停止渗出,切口愈合;其余病例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病例均未见病变复发,所有骨移植体X线片显示理想的再生形态。同种异体、自体骨联合移植用于四肢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王涛  付鹏 《山东医药》2009,49(34):57-58
目的观察肿瘤切除联合骨水泥、同种异体骨、化疗药物局部填充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GCT)的疗效。方法对8例四肢GCT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局部用骨水泥、同种异体骨、化疗药物填充。结果术后随访1~5a,肿瘤均未复发,疗效评定(Mankin标准)为优6例、良2例。结论瘤切除联合骨水泥、同种异体骨、化疗药物局部填充治疗GCT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速磨切联合骨水泥充填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2例骨巨细胞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8例,采取高速磨切联合骨水泥充填手术治疗;对照组14例,采取病灶刮除植骨手术治疗,术后根据Mankin疗效判断标准评价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23,P<0.05)。结论高速磨切联合骨水泥充填术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是安全的,并可有效恢复骨巨细胞瘤术后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4.
抗生素混合自体骨治疗胫骨感染骨缺损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羽凝  郝立波 《山东医药》2010,50(20):29-30
目的探讨抗生素掺和自体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作用和疗效。方法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24例,骨缺损大小为1.5~4.5 cm,均采用一期局部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治疗感染,二期自体骨掺和抗生素植骨治疗。随访2~5 a、平均3.6 a。结果本组24例病例植骨均愈合,愈合率100%;22例感染治愈,治愈率91.7%,2例感染复发,经再次清创后治疗获得成功。结论抗生素掺和自体骨治疗胫骨小范围感染性骨缺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骨不连及骨缺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140例肱骨、胫骨骨折后骨不连及骨缺损患者随机应用自体髂骨移植治疗(A组)及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B组),并行简单有效内、外固定术。结果:A组术后1个月无骨痂形成,3个月无连续骨痂形成;B组术后1个月有骨痂形成,并行功能锻炼,3个月有连续骨痂形成,患处无压痛;平均愈合时间A组为(7.0±2.0)个月,B组为(5.0±1.5)个月(P<0.05);优良率A组为75.71%,B组为82.85%(P<0.05);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认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较传统植骨治疗骨不连及骨缺损有明显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对36例骨巨细胞瘤(GCT)行病理分析。将行刮除植骨治疗的20例介为痊愈组(11例)及复发组(9例),结果两组GCT细胞核DNA倍体数差别显著,说明GCT的侵袭力与核DNA含量密切相关。认为将测量的全部指标行多因素分析判别正确率高,对评价GCT的生物学行为和指导治疗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1998年 3月~ 2 0 0 0年 8月 ,我们对 88例术后 4~ 8周颅骨缺损患者行骨水泥早期修复治疗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70例 ,女 1 8例 ;年龄 5~ 6 9岁 ,平均 3 6 .5岁。各种去骨瓣减压 75例 ,粉碎性骨折1 3例。缺损面积 1 0~ 3 0 cm2 2 6例、3 1~ 40 cm2 2 8例 ,41~ 6 0 cm2 2 1例 ,>6 0 cm2 1 3例。术前昏迷 6例 ,不同程度失语 1 4例 ,癫痫发作 7例 ,头痛头晕 46例 ,有精神症状 1 8例 ,偏瘫 2 0例。额颞顶部 3 1例 ,额颞部 2 2例 ,颞顶部 2 0例 ,顶枕部 6例 ,额部 3例 ,顶部 3例 ,两侧颞额或颞枕部 …  相似文献   

8.
张伟  高聿同  仲江波 《山东医药》2006,46(15):44-45
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骨巨细胞瘤53例,平均随访8a3个月。认为病灶刮除术+骨水泥填充与病灶刮除术+植骨疗效相当,肿瘤大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的复发率较低,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18例恶性肌肿瘤患者采用95%酒精行为瘤段灭活后再植,并以含MTX的骨水泥填充瘤腔化疗。术后随访2-5年,除2例术后1年死于广泛转移,1例死于胃转移外,余均无局部复发。认为此手术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可节省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2月~2005年12月,我们共收治10例骨纤维结构不良(OFD)患者,均采用病灶刮除,混合自体骨、人工骨及骨膜碎片填充骨缺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特制肿瘤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复发性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6例复发性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均行特制肿瘤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结果术后随访1~7a,6例关节功能均良好,肿瘤无复发。结论特制肿瘤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复发性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马建军  王汝才 《山东医药》1999,39(18):52-53
骨形成蛋白(BMP)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各种动物骨组织中的酸性多肽,能诱导未分化间叶细胞、骨髓中的骨母细胞分化成为成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进而诱导软骨和骨的形成,是目前临床注目的同移植替代材料之一。但是,单纯的BMP在体内扩散太快,也易被蛋白酸分解,因而不能在有效时间内作用于更多的靶细胞,对于较大的骨质缺损不能发挥其支架作用〔1〕〔2〕。为此,人们积极研究将BMP与普通植骨材料复合,以求获得一种同时具备骨诱导活性和骨引导活性的新型材料。1BMP与生物活性陶瓷复合生物活性陶瓷主要包括羟基磷灰石(HA)…  相似文献   

13.
姜哲  许松日  金燕 《山东医药》2009,49(30):41-42
目的观察自体红骨髓复合骨膜碎片移植修复骨缺损的形态学变化。方法40只健康中国家兔取双侧桡骨中段制作15 mm长的骨缺损模型。随机选择20只行自体红骨髓复合骨膜碎片移植术(移植组),分别于术后第1、2、4、6、8周行X线摄片后,取出桡骨标本,大体观察、显微镜观察骨缺损区的形态学变化。另20只为对照组,桡骨骨缺损区内不移植任何组织。结果移植组:第1周移植组织增生;第2周移植组织弹性固定桡骨远近两断端;第4周在原始骨小梁间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第6周骨小梁密集,成骨细胞排列在骨小梁周围,骨细胞位于骨陷窝内;第8周可见典型内、外环骨板及哈佛系统,骨髓腔形成,腔内可见多种细胞。对照组:第1周两断端边缘有少量新生组织;第2周新生组织覆盖两断端边缘;第4周可见成骨细胞;第6周有骨小梁形成;第8周形成骨密质并封闭缺损区远近两断端。结论自体红骨髓复合骨膜碎片移植可修复桡骨骨缺损,其过程可分为细胞分化增殖期、幼稚骨形成期及骨改造塑形期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1985年4月~1999年6月,采用库存的同种异体半关节移植治疗术后骨缺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4例中,男9例,女5例;年龄16~53岁,平均28.9岁。骨巨细胞瘤9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软骨母细胞瘤1例,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病变位于肱骨上端1例,股骨上端1例,股骨下端8例,胫骨上端4例。2 方法2.1 骨库的建立 异体骨主要来源于新鲜尸体及创伤性截肢无污染者,取骨前无需做组织分型及血型鉴定。但传染病、血液病、恶性肿瘤及骨病者属禁用。取骨应争取在死亡后6~12小时之内,并在严格无菌条件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复合自体红骨髓冻干骨和单纯冻干骨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方法 制备兔双侧桡骨骨缺损(1.5cm)模型,实验侧(左侧)植入复合自体红骨髓的冻干骨、对照侧植入单纯冻干骨,术后及术后2、4、6、8w行X线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于术后6w、对照组于术后8w,骨缺损修复良好、髓腔基本相通。结论 复合自体红骨髓的冻干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优于单纯冻干骨。  相似文献   

16.
异种骨复合自体骨髓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异种骨复合自体红骨髓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方法 选健康纯系 6 月龄大耳白兔 20 只,双侧桡骨中段制成 15~18 cm 的骨缺损模型,骨蜡封闭两断端骨髓腔,均植入等长度的异种骨,左侧注射红骨髓作为实验组,右侧不注射作为实验对照组。术后 2、4、6、8 w 拍 X 线片,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 8 w 时, X 线示骨缺损修复良好、髓腔基本相通,组织学检查见皮质骨形成、骨髓腔相通。而对照组 8 w 时 X 线下仍可见未完全吸收的移植骨,光镜示缺损区有残存的坏死骨,纤维组织充填缺损区。结论 异种骨复合自体红骨髓后可明显促进骨融合,提高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应用同种异体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关节软骨缺损观察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用胶原蛋白和人血纤维蛋白混合物为载体支架在体外进行软骨细胞三维立体培养,构建人工软骨组织,利用此人工软骨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方法取2周龄兔关节软骨,经消化、分离的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培养第3周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利用培养3周的人工软骨对异体成兔的关节软骨损伤进行修复。结果培养物内软骨细胞均得到较好存活,形成软骨陷窝,出现同源性细胞簇,分泌软骨基质;DNA和糖胺多糖(GAG)在培养第24天时达到高峰,分别为(5.18±0.19)、(214.3±2.8)μg/块;对异体关节软骨损伤的移植修复结果良好,在12周时,移植物与周边正常组织结合紧密、齐高,移植的软骨细胞趋于柱状排列,为透明软骨组织。结论用胶原蛋白和人血纤维蛋白为载体支架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可构建较大的组织工程软骨,能较好地修复同种异体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四肢长骨骨不连所致骨缺损的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和适应征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6年来收治长骨缺损性骨不连79例的临床资料。采用髓内、髓外植骨、加压钢板治疗41例;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治疗25例,其中股骨4l例,胫骨19例;肱骨6例;采用Hizarov技术治疗13例,其中股骨2例。胫骨l1例,结果全部骨不连均顺利愈合.骨缺损均得到修复。植骨内固定方法骨愈合时间4-24个月,平均6个月,患肢早期负重及关节活动恢复较快。结论应将局部软组织情况作为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植骨内固定方法要求植骨充分、内固定牢靠,强调植骨方式对骨结构重建有重要意义;对有骨与软组织损、骨外露的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应采用Hizarov技术。  相似文献   

19.
将32只普通家兔随机分为6组,制成左、右桡骨15mm骨缺损模型,左侧桡骨骨缺损处用自体髂骨骨松质颗粒、骨髓及部分旋前圆肌肌肉联合移植作为实验组,右侧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任其自然生长。于术后1、2、4、6、8周后处死动物取材,标本进行X线检查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免疫组化染色和BMP2的cDNA探针原位杂交并在光镜下观察BMP在修复的长段缺损骨中表达。结果:为实验组在术后1周时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2、4、6、8周相同时间内BMP在修复长段骨缺损模型中的表达强度均强于对照组。认为BMP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20.
组织工程学技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磊  孙水  丁远景  任强 《山东医药》2007,47(6):83-84
骨性关节炎或外伤等造成的关节软骨缺损是老年人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1]。关节软骨自身修复能力十分有限,一旦发生关节软骨缺损,必须手术修复或重建。组织工程学技术是一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新技术。现将应用组织工程学技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相关问题综述如下。1种子细胞的获取种子细胞的获取是组织工程技术构建软骨的基础。理想的种子细胞应具备以下特点:1取材方便,对供体损伤小,来源充足;2体外培养增殖能力强,能持续保持细胞表型不变;3植入人体后能适应受区环境并保持或恢复原有细胞的功能。目前,最常用的种子细胞有间充质干细胞(MS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