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敏感性编码技术在腹部磁共振快速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研究敏感性编码 (SENSE)技术在腹部快速MRI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 15例患者的腹部进行常规快速自旋回波 (TSE)序列T2 加权成像 (T2 WI)、选择性部分反转恢复 (SPIR)序列T2 WI、快速场回波 (FFE)序列T1加权成像 (T1WI)以及在保持参数不变时联合应用SENSE成像。观察应用SENSE后 ,扫描时间的缩短情况以及图像的对比度变化情况。结果 应用SENSE成像当缩减因子为 2 .0时 ,腹部每个序列扫描时间缩短约 43 %~ 5 0 % ,而图像的对比度不变。结论 联合应用SENSE技术能显著缩短扫描时间 ,而保持图像对比度基本不变。SENSE技术在磁共振快速成像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成像SENSE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SENSE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NSE技术对腹部及心脏成像序列在不同增速因子下对73例患者实施MRI扫描,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SENSE技术可应用于大多数腹部及心脏成像序列,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大大提高扫描速度,尤其对屏气扫描及实时成像更有意义。通过缩短TSE及TFE序列的回波链长度,减少运动及敏感性伪影。结论:SENSE技术为MRI提供了一个新的自由度,临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MRI速度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3D成像技术在眼眶部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我院奥泰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在2013年8月份-12月份期间对30例志愿者的眼眶部分别进行2D成像技术与3D成像技术扫描并进行对比。并比较2D成像技术与3D成像技术扫描前后对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应用3D成像技术与2D成像技术相比较:(1)扫描时间:3D成像技术扫描时间明显缩短;(2)两种技术所做图像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比较:3D成像技术图像明显高于2D成像技术图像;(3)两种成像技术MR图像质量情况:3D成像技术图像质量明显好于2D成像技术。结论:磁共振3D成像扫描技术能更清楚的显示眼眶部的解剖结构、提高病变的诊断价值,减小运动伪影。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MRI成像过程中,梯度磁场的空间编码、K空间填充及信号采集方式。重点讨论了螺旋桨扫描技术(PEOPELLER)及灵敏度编码技术(SENSE)两种成像方法的原理及特征。SENSE技术利用阵列线圈并行采集信号,可在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不变的情况下,缩短扫描时间,加快成像速度。PEOPELLER技术利用其独特的K空间填充方式,在头部扫描中通过各种校正,消除患者因头部运动产生的伪影,得到具有诊断意义的T2WI、DWI图像。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作为一种功能成像已经成为常规磁共振成像诊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目前的临床应用中较为广泛使用的全视野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其图像质量较差,解剖结构分辨率较低,容易产生比较严重的伪影,图像的变形和失真等问题。随着技术的进展,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技术通过在相位编码方向上缩减视野大小等方法显著提高了图像质量及组织结构分辨能力,减轻图像伪影、变形、失真等情况,这对于体积较小、结构精细、解剖部位附近磁化率变化较大或易受不自主生理性运动影响的器官及部位尤为重要。作者对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的成像原理及其在各器官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MRA(3D CEMRA)技术在肝脏磁共振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行肝脏磁共振血管成像患者及30例对照组病人,利用自动透视触发技术进行肝脏血管成像,造影剂到达降主动脉起始段时启动3D扫描,扫描时相包括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及腔静脉期,分离各组图像并与蒙片剪影,再进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及多平面图像重建(MPR),评价各期图像质量。结果:采用3DCEMRA技术所获肝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图像质量满意;造影剂到达降主动脉起始段时间与造影剂流速、总量之间呈线性相关;造影剂总量和流速与肝血管信号强度呈正相关。结论:3DCEMRA技术可准确把握造影剂到达靶血管时间,结合最佳的造影剂总量和注射速度,明显提高肝脏磁共振血管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50例进行3.0T磁共振心脏成像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护理配合,总结了3.0T磁共振心脏成像检查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操作规范及临床应用价值,认为检查前的呼吸训练和心率控制、检查中的心理护理以及正确实施高压静脉注射的速度有助于提高磁共振心脏成像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杨婧  苗延巍 《磁共振成像》2022,(9):144-147+159
MRI是临床常用的影像技术手段,由于其扫描时间过长,使患者的舒适度和依从性降低,产生不可逆的运动伪影,导致图像质量受损,对临床诊断和工作效率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缩短MRI扫描时间的需求非常迫切。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技术就是采用远低于传统采样定律要求的采样点进行重建并加以恢复,可缩短信号采集时间。该技术可以明显缩短扫描时间,且不会影响MRI的图像质量,甚至可以提高图像分辨率和信噪比。本文就CS技术在颅脑MRI的应用作一综述,探讨其在多种常规MRI扫描序列上的应用进展,为临床扫描实践及CS技术的完善和未来科研热点提供多角度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肺动脉成像在临床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9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均给予入选者MSCT肺动脉成像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肺动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SCT肺动脉成像及MRI对栓塞部位、间接征象的检出率及上述两种检查方法图像质量等级评分与扫描时间。结果 MSCT肺动脉成像对肺动脉栓塞发生部位总检出率为96. 10%(74/77),高于MRI检出率[87. 01%(67/77)]经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种检查方法对心包积液、肺动脉高压及胸腔积液检出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 MSCT肺动脉成像对肺段梗死检出率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MSCT肺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等级评分高于MRI,且扫描时间短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与MRI检查相较而言,MSCT肺动脉成像可准确判断肺栓塞的发生部位,图像清晰,且扫描时间较短,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在主动脉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9例采用不同触发扫描技术的主动脉3D-CE-MRA的图像资料,对比其图像质量及扫描成功率。结果:采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能获得高质量的图像质量,失败率0%。其他触发技术扫描的图像质量一般。结论:获得高质量的3D-CE-MRA图像,扫描技术和方法的选择很关键,利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能获得高的图像质量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