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经输血造成感染性疾病的种类比较多,其中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爱滋病和梅毒,这四种疾病的传染性标志物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和梅毒抗体(TP—Ab)。近年来。我国住院病人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职业感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国巍  白欧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2):1763-1765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常见病因是病毒感染。我国肝炎病毒(以下指乙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病率高,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9.75%,HCV-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3.2%。本文回顾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HBsAg或HCV—Ab阳性患者4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HCV抗体(HCV—Ab)阳性标本和200例HCV—Ab阴性标本进行HCV—cAg测定,同时采用核酸扩增进行HCV—RNA对照测定。结果20例HCV—Ab检测阳性的标本中HCV—cAg阳性8例,200例HCV—Ab检测阴性的标本中HCV.cAg阳性3例;以HCV—RNA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为对照,HCV—cAg检测试剂盒的敏感性为88.3%,特异性为99.5%。结论HCV—cAgELISA检测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HCV—Ab和HCV—cAg联合检测可起到互补作用,提高阳性检出率,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产妇 手术患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婚前检查的取消,孕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等传染性指标阳性导致胎儿官内感染的趋势逐年增加。近几年,艾滋病、丙型肝炎患者也在不断增加,对手术患者和输血患者有一定的危险性,由输血造成的感染性疾病的医疗纠纷也不少。另外,对于手术患者后期的感染,由于术前未做传染性疾病检查而导致医疗纠纷,医院举证倒置出现漏洞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为了减少和避免由于输血及院内感染引发的医疗纠纷,本院在2005年起对手术、输血患者及产妇均要求做4种传染性疾病的检测(HBsAg、抗-HCV、HIV1+2、梅毒抗体),现将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手术、产妇和输血患者共计653例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梅毒患者病毒性肝炎的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246例梅毒患者(观察组)和30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两对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HCV的阳性率分别为16.26%、8.54%,均高于对照组的8.79%、2.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三阳”[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己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比例62.50%高于对照组29.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患者HBV、HCV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应加强梅毒患者的肝炎标志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地区孕产妇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四种血源性传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来本院住院的足月妊娠产妇及门诊孕检者共10985人,分别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本地区孕产妇乙型肝炎感染率在逐年下降,2006年和2007年与2004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型肝炎感染率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6年和2007年与2004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的感染率在逐年上升,2006年和2007年与2004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检测出抗-HIV阳性者。结论孕产妇是血源性疾病垂直传播的重因素,对孕产妇人群应该高度重视,以减少血源性疾病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手术前、输血前检测患者血清经血传播疾病指标的情况。[方法]对11045例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实验(RPR)、梅毒特异性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和2型抗体(抗-HIV1和抗-HIV2)的检测分析;并对前4种指标阳性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作统计分析。[结果]11045例患者中检出HBsAg阳性726例,抗-HCV阳性50例,RPR和TPPA阳性45例,单独TPPA阳性120例,并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比较;除了HbsAg、抗-HCV阳性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HIV1和抗-HIV2阳性4例。[结论]HBsAg、抗-HCV、单独TPPA阳性患者中50岁以上较高,表明中老年健康值得关注。手术前、输血前检测患者血清经血传播疾病指标可为血源性医院感染诊断提供依据,减少医疗纠纷,对医患双方均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不同年龄段男女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抗体的阳性率高低。[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液标本中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抗体。[结果]在检测的结果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阳性者:男性以40~49岁人群阳性率最高,达17.34%,女性以20~29岁人群阳性率最高,达19.13%;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者:男、女性均以40~49岁人群阳性率最高,分别为21.07%和21.94%;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者:男性以30~39岁人群阳性率最高,达22.11%,女性以50~59岁人群阳性率最高,达23.23%。[结论]不同年龄段男女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抗体的阳性率男女人群以20~59岁人群阳性率较高,可能与中年人群感染HBV的机会较多和主动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妊娠妇女产前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4项检测结果。方法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标志物、抗-HIV1/2筛查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梅毒检测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试验(RPR),RPR阳性再做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抗-HIV1/2筛查阳性反应标本送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进行免疫印迹wB确认试验。结果2187例孕妇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最高,137例,占6.26%,其次是抗-HCV阳性19例,占0.87%,RPR和TPPA阳性4例,占0.18%;未检出抗-H1V1/2阳性者,HBV-M分布模式和交叉感染各异。结论孕妇产前感染4项检测为阻断和降低上述感染性疾病的母婴传播、避免医疗纠纷、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受血者输血后罹患感染疾病引起的医疗纠纷日益增多[1,2]。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等在人群中有一定的感染率,但输血并非是感染的唯一途径[3],为此,国家卫生部要求对有输血可能的患者进行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检查,以明确在输血前是否已感染相关疾病,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保护患者、医院和采供血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作者对输血前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等4项感染指标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抗体在新生儿中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股静脉血3~5ml,分离血清分别用酶联免疫法(ELISA)作HIV抗体、HBV五项指标、HCV抗体和TP抗体检测,HIV初筛阳性送市疾控中心确认,TP-ELISA阳性用TPPA进行确认.结果 4394例新生儿中,HIV抗体初筛阳性2例(0.05%),HBV五项标志物中HBsAg阳性36例(0.82%),HCV抗体阳性20例(0.46%),TP阳性116例(2.6%).结论 抗-HIV、抗-HCV、HBsAg在新生儿中的检出率均低,而TP抗体的检出率则较高.  相似文献   

12.
3 953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953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者用AU400全自生化分析仪做肝功能检测。结果抗-HCV阳性65例,阳性率1.6%;男性及女性的阳性率分别为1.7%和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抗-HCV阳性者的肝功能异常15例。结论对HCV感染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既往有偿献血员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非感染者的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及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特点。方法 92份HIV阳性献血者及63例HIV阴性献血者的血清,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CV抗体、HBV血清学标志物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比较两组人群的HCV、HBV及梅毒螺旋体的感染情况。结果 155名有偿献血者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均阴性;92例HIV阳性献血者的HCV阳性率为96.74%,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和HBV的阳性率分别为2.17%、51.09%、2.17%、3.26%、16.30%和16.30%;63例HIV阴性献血者的HCV阳性率为66.67%,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和HBV的阳性率分别为4.76%、33.33%、3.23%、7.94%、12.70%和17.46%;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人群的HCV感染率的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HBV血清学标志物除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有较显著的差异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有偿献血者中HCV感染率较高,HIV/HCV混合感染率更高,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病毒(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明胶凝集法检测534例流浪精神障碍患者和400例非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血清样本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抗体(抗-HBe)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病毒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结果流浪精神障碍患者HBsAg、抗-HBs、抗-HCV、抗-Tp和抗-HIV的阳性率分别是12.36%、36.32%、1.49%、4.68%、0.00%;抗-HBs、抗-HBe阳性率高于非流浪精神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性别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浪精神障碍患者HBV感染率高,专科医院应加强监测,预防院内感染及职业暴露的发生并对患者保护性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98129例样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2010年至2012年福建省立医院患者四种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探讨进行术前四项检测的重要性.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对98129例样本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的检测.结果 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分别为6.43%、1.68%、0.15%、2.82%.2010-2012年期间,HBsAg、抗-HCV的阳性率呈现递减趋势,感染人群以>30岁患者为主;抗-HIV、抗-TP的阳性率呈现递增趋势,其中HIV感染人群以<60岁患者为主,而TP感染人群以>60岁患者为主.结论 进行术前四项检测,有助于及时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对制定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措施,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酶免疫法定量检测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免疫法(EtA)定量检测血清TG—Ab和TM—Ab.并对检测条件、干扰因素、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试验探讨。结果 EIA定量测定血清TG—Ab和TM—Ab分别在880IU/ml和665IU/ml以下线性良好.TG—Ab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3.2%和7.1%,TM—Ab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3.9%和7.6%。测得平均回收率为TG—Ab:92.4%、TM—Ab:101.2%.血清标本4℃存放一周内.对测定结果无影响。胆红素、血红蛋白在0.5g/L对测定无干扰.Hb浓度〉0.5g/L对TM-Ab产生正干扰.结论 EIA定量检测能较准确检测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符台临床常规使用要求.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三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继文 《临床医学》2006,26(10):65-66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梅毒血清学诊断方法为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和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这两类血清学方法埘梅毒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但对早期梅毒螺旋体感染(4周前)的硬下疳患者敏感性较差,对神经梅毒和梅毒孕妇所生新生儿是否感染梅毒的早期诊断,以及经正规抗梅治疗的判愈等尚待研究。国内广泛应用的筛查试验主要为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验(RPR),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Ab(ELISA)的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TP—PA),此法敏感度和特异度高,操作方法简单,是TPHA的升级产品,适用于潜伏梅毒及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阴性而又高度怀疑为梅毒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387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血液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非细菌性病原学感染情况与血细胞情况。方法斑点渗滤法测抗体、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查血常规加人工复检血片。结果5种病原体抗体IgM阳性检出率分别为:MP—Ab:58.2%、EB—Ab:22.5%、CPn—Ab:22.2%、Rsv—Ah:19.0%、Adv—Ab:11.1%。5种抗体阳性者血白细胞均正常或稍升高,异型淋巴细胞检出率以EB—Ab(+)最高达73.7%。结论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在应用常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及时检测相关病原体抗体,及时调整用药,并要及时检查血常规,注意有无异型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儿童中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情况,比较肺炎支原体核酸(MP—DNA)和抗体(MP—Ab)检测结果。方法收集2011年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及住院呼吸道感染患者2781例,利用实时荧光PCR和颗粒凝集法分别检测MP—DNA和MP—Ab。利用McNemarg和Kappa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利用妒检验比较不同季节和年龄段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结果①MP—Ab阳性率(19.17%)明显高于MP—DNA(5.57%)(χ2=257.0,P〈0.001),两法间的一致性较差(kappa=0.115;95%CI,0.076~0.154);②MP—Ab滴度为〈1:40、1:40、1:80、1:160及≥1:320组中MP—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2%、6.2%、9.2%、10.0%及22.2%,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99.48,P〈0.001);③儿童MP冬季的感染率(31.01%)明显高于其它三季(P〈0.001)。④不同年龄段患儿MP感染率存在差异(χ2=378.209,P〈0.001),〉16岁年龄段最高(59.66%)。结论①MP—Ab检测MP感染的阳性率高于MP—DNA,MP—DNA的阳性率随抗体滴度的增高而增加;②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季节性及年龄段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抗体(IAA)的检测对成人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和选择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方法 定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自身抗体,放免法检测胰岛素和C-肽。结果 468例成人糖尿病患者GAD—Ab阳性130例,阳性率27.8%,ICA阳性共89例,阳性率19.0%,IAA的阳性144例,阳性率30.8%,GAD—Ab、IAA、ICA三者同时阳性14例,阳性率3.1%.分别随机抽查了GAD—Ab或ICA阳性和3种抗体阴性各50例患者的空腹及给予100克葡萄糖2小时后的胰岛素和C-肽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成人糖尿患者及时检测GAD-Ab、IAA、ICA对临床糖尿病的分型和治疗方案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