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与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涎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36 例涎腺肿瘤(腮腺26 例,下颌下腺8 例,舌下腺1 例,腭部1 例)患者,术前均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CT灌注扫描,并取得相应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表面渗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所有涎腺肿瘤术后均行病理检查.结果: 36 例患者中,最终病理确诊为涎腺恶性肿瘤者13 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恶性肿瘤检测的敏感性为84.6 %(11/13),特异性为95.7% (22/23),符合率为91.7%(33/36).CT灌注成像恶性肿瘤组BF、BV、PS值均高于良性肿瘤组(P<0.05),而2 组之间的MTT参数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2.3%(12/13),特异性为86.9%(20/23),符合率为88.9%(32/36).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假阴性的涎腺恶性肿瘤可通过CT灌注成像检查得到正确诊断.结论:CT灌注成像能提供涎腺肿瘤微循环灌注方面的信息,有利于肿瘤良恶性的鉴别,与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并联应用,能够明显提高涎腺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涎腺恶性肿瘤约占颌面部肿瘤的2.2%,由于恶性肿瘤的临床症状类似良性肿瘤和炎症,腮腺肿瘤误诊率高达60%。作者研究超声检查对于涎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检查涎腺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201例,经手术确诊,恶性肿瘤53例,良性肿瘤109例,囊肿18例,炎症21例。为了进行对照,检查健康人涎腺60例。研究结果回声图能反映腮腺和颌下腺的解剖结构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情况。增加超声辐射强度,能显示涎腺筋膜以及涎腺实质中血管、神经的回声反射。腮腺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年龄和体质的特点,但有病变的涎腺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腮腺肿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诊断和治疗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对1985~2005年间收治的112例腮腺肿瘤病例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例腮腺肿瘤男性多于女性。年龄14~80岁。良性肿瘤84例,占75%,恶性肿瘤28例,占25%。B超诊断符合率86.4%。细针吸细胞学定性诊断符合率92.9%,组织类型鉴别较困难。24例腮腺良性肿瘤直径〈2cm者行肿瘤加瘤周正常腺体切除术,获得随访18例,1例腺淋巴瘤在其它部位复发。结论:术前定性诊断应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及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疑难病例手术中冰冻活体组织检查是确诊的可靠依据。小的腮腺良性肿瘤实施瘤周正常腺体切除术,不增加复发率,并能减少腮腺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涎腺肌上皮瘤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情况。方法 复习了1985~2001年的836例涎腺肿瘤病理切片,确诊涎腺肌上皮瘤病例并复习了相应的临床资料。结果 836例涎腺肿瘤中发现19例涎腺肌上皮瘤,腮腺最常见为9例,腭部次之为7例,临床表现与多形性腺瘤相似,多误诊为多形性腺瘤,影像学检查多提示良性肿瘤,性别间无差异,发病率为2.27%。结论 涎腺肌上皮瘤并不罕见,多以病理确诊,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腮腺肿瘤301例发病情况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根据WHO 1991年修订的涎腺肿瘤组织病理学新分类标准分析腮腺肿瘤的临床发病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我科收治的 301例腮腺肿瘤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301例腮腺肿瘤中以上皮性肿瘤为主 ,占89 .7% ,良性肿瘤占绝大多数。其中腺瘤发病居首位 ,其次是腮腺癌。腺瘤中以多形性腺瘤占绝大多数 ,腮腺癌中以黏液表皮样癌最多见 ,其次是腺样囊性癌 ,腺泡细胞癌及恶性混合瘤。结论 涎腺肿瘤分类新标准对于临床及病理医师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腮腺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腮腺多形性腺瘤是腮腺良性上皮肿瘤,为涎腺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全部腮腺肿瘤的60%~70%,治疗方法首选手术。我科自1990年8月至2007年12月共手术治疗218例腮腺多形性腺瘤。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儿童涎腺肿瘤较成人少,儿重涎腺良性或恶性肿瘤均和成人一样大多数发生在腮腺。本文报告了一组15岁以下儿童腮腺肿瘤的临床资料。约10000例涎腺疾患病员中,儿童占430例,其中124例为腮腺肿瘤,包括90例良性肿瘤,34例恶性肿瘤。一、良性肿瘤: 混合瘤45例(1例在1岁以内,2例为  相似文献   

8.
涎腺肿瘤临床上常见,既往多以活组织检查确定其性质及手术范围,但不适宜对大涎腺肿块病变的诊断,针吸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简单、经济的诊断方法,现将我们应用针吸细胞学检查对65例涎腺肿瘤诊断,结合手术后组织学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65例患者。男36例,女29例,年龄5-76岁,均为门诊或住院病人,因腮腺、颌下腺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31例腮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类型和手术治疗效果,以期提高诊治水平。方法:腮腺肿物患者231例,术前常规进行B超和CT检查,术中完整切除肿瘤送冰冻活检,良性肿瘤主要采取肿瘤和腮腺浅叶切除术;恶性肿瘤采取肿瘤和腮腺全切术,部分病例附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对冰冻活检和常规石蜡切片诊断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168例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后复发5例(3.0%);63例恶性肿瘤,手术后复发11例(17.5%),术中冰冻和术后病理蜡片,良性肿瘤诊断符合率达97.0%,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8.9%。结论:B超、CT对肿瘤定位十分有益,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可减少创伤和并发症,并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涎腺肿瘤组织中P糖蛋白(P-gp)和谷胱苷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涎腺组织、16例涎腺良性肿瘤、25例涎腺恶性肿瘤组织中P-gp、GST-π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涎腺肿瘤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P-gp在正常涎腺和涎腺肿瘤组织均呈现高表达(正常涎腺80.0%、涎腺良性肿瘤100.0%、涎腺恶性肿瘤92.0%).GST-π在涎腺恶性肿瘤组织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良性肿瘤(x2=17.208,p<0.001).25例涎腺恶性肿瘤中GST-π的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有关(x2=9.818,p<0.05).结论:P-gp与涎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GST-π在涎腺恶性肿瘤耐药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涎腺恶性肿瘤的多药耐药逆转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涎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9例涎腺部肿瘤(腮腺22例,颌下腺6例,舌下腺1例;其中良性肿瘤17例,恶性肿瘤12例)行CT灌注检查,取得相应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表面渗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并均经术后病理证实。结果:所有肿瘤的BF、BV、MTT和PS值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P<0.05),恶性肿瘤组BF、BV、PS值高于良性肿瘤组(P<0.05),MTT参数则在良、恶性肿瘤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涎腺肿瘤的CT灌注成像是一种较为准确的定量分析肿瘤血流灌注状态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腮腺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涎腺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低,既往文献少有报道,而以透明细胞为主型的嗜酸细胞腺瘤病例报道更为少见。该肿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在诊疗中与涎腺其他肿瘤如嗜酸细胞癌以及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鉴别困难,易导致误诊误治。为探讨涎腺透明细胞为主型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对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的认识,现报告1例腮腺透明细胞为主型嗜酸细胞腺瘤病例,并对以往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复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青少年腮腺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为其治疗提供临床证据. 方法 对31例10~19岁青少年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与同期收治的516例成人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组织病理类型加以比较. 结果 青少年腮腺肿瘤中恶性肿瘤比例高达38. 7%(12/31),但在成人仅占17. 0%(88/516). 31例青少年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19 例,占61. 3%,其中以多形性腺瘤居多,占良性肿瘤的89. 5%(17/19);恶性肿瘤中以黏液表皮样癌居多,占恶性肿瘤的41. 7%(5/12). 31例肿瘤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例恶性肿瘤术后放疗. 结论 青少年腮腺肿瘤的肿瘤病理类型与成人有明显不同,应当引起重视. 对于青少年腮腺肿瘤,应重视手术治疗的早期性和彻底性.  相似文献   

14.
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涎腺肿瘤的发病比例较高。据统计,涎腺上皮来源的肿瘤,占口腔颌面部肿瘤的22.7%: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三对大涎腺发生的肿瘤,又占全部涎腺肿瘤的86—96%。临床上,因大涎腺肿瘤类型多,临床表现复杂、正确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困难。我科1978年至1986年间共收  相似文献   

15.
涎腺肿瘤好发于腮腺 ,腮腺肿瘤约占涎腺肿瘤的 80 %左右 [1]。在治疗方面以手术治疗为主 ,并依肿瘤性质辅以放疗及化疗。明确腮腺肿块的性质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对我科 1 985~1 999年间 90例腮腺区肿块住院的患者进行分析 ,并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90例患者中男性 58例 ,女性 32例 ,年龄最大72岁 ,最小 2个月。发病至就诊最短 1个月 ,最长达2 0年 ,部分病例为出生即有。出入院诊断符合率为82 .2 % (74/90 )。误诊 1 6例 ,占 1 7.8%。 90例中淋巴结核 4例。肿瘤 86例 ,良性肿瘤 76例 ,占总肿瘤数的 88.4% ,恶性肿瘤 1 0…  相似文献   

16.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多形性腺瘤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涎腺良性肿瘤 ,占全部涎腺肿瘤的5 3.9% ,占涎腺良性肿瘤的 93% [1] 。以腮腺发生最多 ,多位于面神经浅面和腮腺后下极[2 ] 。多形性腺瘤的治疗为手术切除 ,在未广泛实施解剖面神经之前 ,主要采取单纯肿瘤剜除术 ,因瘤细胞残存或包膜破裂后瘤细胞种植的缘故 ,术后复发率高达40 %以上[2 ] 。自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这一标准术式问世以来。复发率为 3% [1] ~ 12 .5 % [3] 。作者采用腮腺区域切除保留主导管治疗多形性腺瘤 38例 ,取得满意的效果 ,分析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在观察组 (腮腺…  相似文献   

17.
265例涎腺肿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总结分析近10多年来涎腺肿瘤临床及发病特点的一些变化.方法:对265例涎腺肿瘤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及结论:涎腺肿瘤近10多年来发病逐渐增多,其占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构成比在增加,尤其是腮腺Warthin瘤发病增多最为明显;多形性腺瘤仍是涎腺肿瘤中发病最多的肿瘤,但其构成比在降低,在腮腺肿瘤中,Warthin瘤的构成比已超过多形性腺瘤而居第一位.  相似文献   

18.
蒋勇联  杨沛蕾 《口腔医学》2010,30(2):125-126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发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2000年1月—2008年6月间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68例腮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折。结果 68例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62例(91%),术后有暂时性面瘫3例、涎瘘2例、皮下积液3例;恶性肿瘤6例(9%),术后复发2例。结论 腮腺肿瘤中以良性肿瘤居多,病史、影像学检查和术中快速冰冻活检所取得的正确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术后的并发症取决于临床适应症的掌握和手术中细节方面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从1982年~1988年,连续对110个腮腺肿块作了术前x 线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的双盲回顾性分析。x 线评定包括25个涎腺造影,162个CT 扫描及10个磁共振成像(MRI)。结果25个涎腺造影中发现病灶17例(68%),14例(56%)为腮腺内充盈缺损,另3个(12%)示导管扩张,8个(32%)无诊断性。12个所有涎腺造影CT 检查均发现病变,其中10个(83.3%)肿瘤边缘清楚,2个(16.7%)不清,未观察到导管破坏。73个肿瘤用静脉CT 增强,70(96%)查见病灶。从CT 诊断表明,受下列4个参数的影响,即肿瘤边缘,密度,均质性和增强。如边缘清楚,呈均质性,且密度高,则有力提示为良性肿瘤或低恶性肿瘤,与病理  相似文献   

20.
二维彩色多普勒对涎腺良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对涎腺良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利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的106例涎腺良性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血供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多形性腺瘤:形态不规则,结节状,边界清,内回声表现多样、暗淡及中等光点不等,后回声可增强。腺淋巴瘤:内部回声较低,呈网格状及管道状,后回声多增强。彩色血流示:多形性腺瘤以Ⅰ级~Ⅱ级血流较多,占89%,Ⅲ级以上占11%。腺淋巴瘤Ⅱ级占52%,Ⅲ级占30%。结论: 二维彩色多普勒检查对涎腺良性肿瘤可做出有效的判断,对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