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30例,于术后24h应用瑞素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共实施7d;肠外营养组30例,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前1d、术后第1天和第8天检测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及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病人IgA、IgG、IgM、CD3^+、CD4^+、CD4^+/CD8^+比值均较术前有所下降,而术后第8天IgA、IgG、IgM、CD3^+、CD4^+、CD8^+、CD4^+/CD8^+等免疫指标迅速恢复,与完全肠外营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病人有明显的免疫增强功能,其作用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2.
胃癌术后早期瑞素肠内营养对患者机体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瑞素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机体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和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1月~8月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和完全肠外营养组,每组30例.早期肠内营养组于术后24h施行早期瑞素肠内营养,完全肠外营养组于术后24h术后给予常规完全肠外营养输液治疗.两组患者共接受7天营养支持治疗及临床观察,分别于手术前1d、术后第1d与第8d检测营养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并观察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选取我院和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1月~8月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和完全肠外营养组,每组30例.早期肠内营养组于术后24h施行早期瑞素肠内营养,完全肠外营养组于术后24h术后给予常规完全肠外营养输液治疗.两组患者共接受7d营养支持治疗及临床观察,分别于手术前1d、术后第1d与第8d检测营养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并观察肠功能恢复时间.[结论]早期瑞素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及全身机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3.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肠功能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洌,实验组采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促进术后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胃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应用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EEN+PN组)和单纯肠外营养支持(PN组)两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营养学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EEN+PN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P<0.05)。两组术后在营养支持后体重、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有效的营养支持,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可促进胃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逵艳 《当代医学》2014,(31):110-111
目的对胃癌患者在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并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200例进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100),给予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给予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并同时给予2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护理方法。对比2组术前术后的营养评定指标与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营养评定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为(33.81±10.36)、碱性磷酸酶为(96.36±4.36)、胆红素为(13.35±4.2)、凝血酶原指数为(15.05±4.6),对照组的谷丙转氨酶为(19.21±7.41)、碱性磷酸酶为(77.31±36.88)、胆红素为(18.24±8.13)、凝血酶原指数为(17.7±3.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体内的营养状况,促进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患者术后受饮食影响,营养摄入不足,影响身体的恢复并增加了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广大医者通过对部分胃癌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尝试,发现经过一段时间后,肠内营养能够取得与全肠外营养相同的支持效果.而采取肠内营养的患者在恢复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全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因此,胃癌患者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具有非常积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胃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每组38例。术后均给予营养支持7 d。观察两组腹胀、腹泻、恶心、呕吐、排便等情况,以及血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AST、ALT、肌酐水平变化。【结果】PN组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5.8 d,EN组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4.1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组平均排便时间为4.6 d,EN组平均排便时间为3.2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时,两组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较术前1 d明显下降,PN组和EZ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第4~8天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上升幅度明显高于P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两组ALT和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能够早期恢复肠道功能,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制剂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住院的胃癌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45例于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40例患者术后给予肠外营养。观察术前、术后第1、7天的2组患者营养状况(血清PAB、TRF、Alb),IgA、IgG、IgM、CD3~+、CD4~+、CD4~+/CD8~+水平,术后恢复情况(首次排气、排便、下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1d血清PAB、TRF、Alb水平均明显下降,但对照组下降程度大于观察组;术后7 d观察组各项营养指标明显上升,但对照组仍低于观察组(P<0.05);2组术后1d患者血清IgA、IgG、IgM、CD3~+、CD4~+、CD4~+/CD8~+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但对照组下降程度大于观察组,术后7 d观察组各项免疫指标明显上升接近于术前,但对照组仍明显低于术前,且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下床时间(20.3±3.1)h、首次排气时间(52.5±10.1)h、排便时间(64.1±9.0)h和平均住院时间(12.7±1.8)d,均明显早/短于对照组(31.3±2.0)h、(69.2±11.7)h、(82.5±9.1)h、(16.5±2.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早期给予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45例患者采用术后肠内营养组作为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术后肠外营养组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治疗期间均给予相应的护理,在患者术前1d,术后1d及术后7d时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第1天两组患CD3+、CD4+、CD4+/CD8+及NK各免疫细胞活性较术前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各免疫细胞活性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患者各免疫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术前,也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1.8±0.5)d,住院时间为(10.8±2.3)d,对照组分别为(2.5±0.6)d,(15.6±4.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可尽快恢复患者肠道功能,改善营养,提高免疫功能,对患者术后尽早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术后恢复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43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的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体质量(BW)、肱三头肌皮肤皱褶(TSF)和疲劳指数(Christensen’s评分),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Kamofsky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第7天的BW、TSF、ALB、TF、PA和RBP均较术前第1天出现明显降低(P〈0.01),而PN组的TF、PA和RBP水平较EEN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两组的BW、TSF和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7天的Christensen’s评分较术前第1天出现明显提高,而PN组的升高较EEN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EN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Kamofsky评分均较PN组明显缩短或者降低(P〈0.01),而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胃癌术后患者的早期康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07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术后早期24 h经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对照组(48例):行静脉输液补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日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52±18)h vs (81±35h)]、首次排便时间[(73±26) h vs (102±19) h]明显提前,术后住院时间[(9.7±4.1)d vs (13.2±6.4)d]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并发症(1/59,1.7%)显著低于对照组(7/48,14.6%)(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总发生率(6/59,10.2%)显著低于对照组(12/48,25%)(P<0.05);总体并发症比较,观察组(14/59,23.7%)稍低于对照组(13/48,27.1%),但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以显著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使用中药四君子汤联合肠内营养对T细胞亚群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将59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研究A组(n=21)和研究B组(n=18)。研究B组术后2~9d经鼻饲管给予中药四君子汤100ml,研究A、B组患者手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等热量、等氮肠内营养支持8d,对照组术后给予等热量、等氮肠外营养支持9d。术前1d,术后第1天和第10天分别检测T细胞亚群及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结果:3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CD3^+、CD4^+、CD4^-/CD8^-水平术后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第10天,应用肠内营养的A、B两研究组T细胞亚群及营养指标水平较使用肠外营养支持的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四君子汤辅助肠内营养的研究B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和T细胞亚群水平均较单纯肠内营养的研究A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健脾益气中药四君子汤辅助的肠内营养能进一步改善和优化胃癌术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廖漓漓  阳正煦 《华夏医学》2006,19(1):167-169
胃癌患者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对手术及术后的综合治疗的疗效产生一定的影响,肠内营养(En ter-a l N u trition,EN)作为其综合治疗的一种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减少术后并发症,并对患者的免疫功能的改善有极大的帮助;免疫增强型EN配方还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有营养风险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内营养对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运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标准,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60岁以上有营养风险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70例,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36例,对照组34例.EN组术前3d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术后第1、3、5、7天检测血浆总蛋白、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总数、血浆D-乳酸(D-LAC)和二胺氧化酶(DAO),观察术中肠道清洁度、术后并发症.结果 EN组术后第1、3、5、7天的血浆总蛋白、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及淋巴细胞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D-LAC、DAO水平及腹腔感染、伤口感染等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肠道清洁度、吻合口漏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营养风险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组(EPN,n=30)和肠外营养组(PN,n=30)。EPN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起肠内给予瑞素(500mL),肠外给予卡文(1440mL);PN组术后第1天起给予卡文(1920mL)。所有患者均于术前第1天和术后第8天分别检测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体液免疫指标(IgG、IgA、IgM)、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补体C3、C4浓度,并观察记录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EPN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得更早,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术后第8天,EPN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IgM与P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G、IgA、C3、C4升高明显,接近或超过术前水平;CRP水平明显下降,与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可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而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作为进展期胃癌术后的首选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三种不同的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对于胃癌患者术后营养、免疫状况等影响。 方法 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手术的122例胃癌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为一般推注组、输液泵组和等差递增推注组,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术前营养状况、术前免疫功能情况、术式、术中输血、病理分型、术前术后临床其他用药等诸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按照20~25kcal/kg.d供给能量,氮热比1:157.25~165.75,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分别占非蛋白热量的50%-60%和40%-50%左右。术后第一天全肠外营养支持,第二天开始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相结合的形式,之后逐步过渡到全肠内营养,等差递增组以等差级数增加。观察三组患者的肠内营养达到全量的天数,耐受情况,脱管天数。观察术后1天与术后10天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等营养状况指标,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等B细胞免疫状况,CD4+,CD8+,CD4+/CD8+等T细胞亚群免疫情况。结果 一般推注组有4人出现腹胀腹泻不耐受情况,输注泵组一人出现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急诊术后转院,等差递增组均耐受较好;三组肠内营养达到全量和脱管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差递增组和输注泵组均较一般推注组少;除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外,三组患者在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等营养状况指标和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CD4+T细胞数,CD8+ T细胞数,CD4+/CD8+等免疫状况方面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泵组和等差递增组均较一般推注组改善情况明显,且输注泵组与等差递增组的各指标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等差递增和输注泵输注是两种较好的肠内营养输注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患者耐受性、改善营养和免疫状况、缩短治疗和脱管天数,患者情况允许应该积极地考虑应用。并且等差递增方法在不需要设备和提高患者开支等情况下,更为方便运用,值得基层医院现状下开展肠内营养工作中运用。  相似文献   

17.
杨先智  葛华 《四川医学》2013,(9):1329-1331
目的 观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我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收治50例胃癌患者并行根治术,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观察组术后给予早期多次少量饮水、进食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术后营养情况及免疫功能.结果 观察组术后发热持续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体重消耗值及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及第7天,观察组的清蛋白、前清蛋白、CD3+、CD4+、NK细胞、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进食肠内营养制剂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恢复肠道功能,同时提升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肠道菌群、营养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于入院24 h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于术后1 d给予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于术后1 d给予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