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神经分布特点,单纯颈丛阻滞或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颈肩部手术可能麻醉效果不满意,须复合局麻或全麻才能完成手术。我科于近年来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加用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部手术麻醉,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0.375%盐酸罗哌卡因;0.25%布比卡因用于颈从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甲状腺次全切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应用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B组应用0.25%布比卡因,C组应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行颈丛神经阻滞,观察各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质量和镇痛持续时间,以及麻醉后对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结果: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和术中镇痛质量及麻醉后的心血管副反应方面A、C组间未见明显的差异(P>0.05);术后镇痛维持时间A、C组与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麻醉后A、C两组发生心动过速、血压增高比例没有明显差异(P>0.05),B组明显高于A、C两组(P<0.05).结论: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和0.25%布比卡因应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具有相似的麻醉效果;镇痛时间长于布比卡因,麻醉后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轻微,心脏毒性低,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特性及安全性,评价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30例)与布比卡因组(30例),观察两组镇痛效果、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药物镇痛效果、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罗哌卡因组的镇痛持续时间短于布比卡因组(P〈0.05)。循环系统并发症少于布比卡因组(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与等剂量布比卡因相比镇痛效应相当,并发症少且恢复伙,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手术中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上干和颈浅丛神经阻滞时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ASA Ⅰ~Ⅱ级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上干和颈浅丛神经阻滞,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为0.25%罗哌卡因组,B组为0.35%罗哌卡因组。记录患者术前(T0)、手术开始5min(T1)、手术开始30min(T2)和拔除喉罩30min后(T3)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停用七氟烷至拔除喉罩时间)及阿片类镇痛药物(舒芬太尼)、七氟烷使用量,患者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及术后3、6、9、12h的疼痛VAS(visual analogue score)评分及肌力分级等指标。结果与A组相比较,B组术后6、9、12h的疼痛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并且B组PACU、术后3h的肌力分级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T0、T1、T2、T3时的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时间,舒芬太尼、七氟烷使用量,PACU、术后3h疼痛VAS评分,术后6、9、12h肌力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手术中应用0.35%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臂丛上干和颈浅丛神经阻滞,不仅能够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还能提供更长时间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5.
<正>肩部和上臂手术,过去我院常采用单纯臂丛(肌间沟)阻滞法麻醉,经常会遇到阻滞不全问题,给手术操作增加了难度,也给病人增加了痛苦。从2008年,我们依据肩区和上肢神经分布的特点,采取了颈-臂丛两点阻滞法对肩部和上臂手术的麻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手术是普外科常见手术 ,在我院约占总手术例数12 %。为提高颈丛神经阻滞效果 ,本研究分设 3组应用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用于甲状腺手术 ,对麻醉效果、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收集 1998年 6月至 2 0 0 0年 1月选择性甲状腺手术 95例 (ASAI~ 级 ) ,其中甲状腺腺瘤 75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 12例 ,原发性甲亢 8例。随机分为三组 ,各组性别、年龄、体重、病种分布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 (P>0 .0 5 ) ,患者一般情况见表 1。 组 :0 .2 5 %布比卡因 (0 .75 %布比卡因 10 m l+注射用生理盐水 2 0 ml) ; 组 :0 .3…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浓度为0.25%和0.375%的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与0.25%的布比卡因对照。方法选择ASA I~II级行上肢手术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5例),分别用0.25%罗哌卡因、0.375%罗哌卡因和0.25%布比卡因40 m l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感觉、运动阻滞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评价麻醉效果。结果B,C两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A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A组,B组与C组相当。结论与0.25%罗哌卡因相比,0.375%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效果佳、副作用亦少,更适宜于临床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颈浅丛阻滞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6例行甲状腺次全切术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0.375%布比卡因进行双侧颈浅丛阻滞,46例观察组患者应用0.375%罗哌卡因进行双侧颈浅丛阻滞,比较2组麻醉效果及麻醉后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效果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5.7%和92.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麻醉后10、30min及60min时点血压及心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0.375%罗哌卡因进行颈浅丛阻滞效果确切,且血流动力学稳定,是颈浅丛阻滞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将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分别用0.25%、0.375%和0.5%罗哌卡因各30 ml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臂丛神经各分支(腋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的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程度,术后持续镇痛时间,尺侧阻滞成功率。结果:三组的腋神经、桡神经和肌皮神经均阻滞完善,A组的感觉阻滞时间明显长于B组、C组(P<0.05),B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均出现不完善阻滞,感觉阻滞时间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的运动阻滞程度以C组最完善,B组次之,A组最差;术后持续镇痛时间A组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臂丛复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优势。方法锁骨骨折3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全身麻醉组(A组),臂丛阻滞麻醉组(B组),臂丛复合颈丛麻醉组(C组),每组12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切皮时(T1)、手术10min(T2)、上钢板时(T3)、缝合时(T4),记录血流动力学情况,观察患者术中不适次数和追加基础麻醉次数,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①B组追加基础麻醉次数和术中不适次数与A、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在T1、T2、T3、T4时与T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C组患者情况相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臂丛复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手术中,麻醉效果接近全身麻醉,但操作简单,麻醉管理方便,更适合此类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比较 0 .2 5 %罗匹卡因和 0 .2 5 %布匹卡因分别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镇痛效果。方法 ::全组 30例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5例。观察其各组神经阻滞效时间 ,术中需局麻药浸润例数 ,对病人术中舒适度和术后 1,2和 3h进行VAS疼痛评分。结果 :两组病人颈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 ,辅用局麻药浸润例数和舒适度评分均相似 ,P >0 .0 5。布匹卡因组术后 2和 3hVAS评分较低 (P <0 .0 5 )。结论 :罗匹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时不比布匹卡因作用占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在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50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研究组合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术中采用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分子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经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8%,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在氧饱和度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手术中采用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麻醉效果更好,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的痛感,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对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中颈神经丛阻滞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4例甲状腺腺瘤病人随机分为0.25%罗哌卡因组(RL,n=62)和0.25%布比卡因组(BL,n=62)分别施行颈神经丛阻滞,记录麻醉前、手术开始、手术开始后15min和30min、分离瘤体时、术后10min几个时点病人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麻醉效果(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手术开始后15min及30minBL组病人的SBP、DBP、HR升高明显(P<0.05),分离瘤体标本时2组病人的血压、心率明显升高,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罗哌卡因行颈神经丛阻滞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颈神经丛阻滞较为适应的麻醉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60例锁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为颈丛神经阻滞组,用1%利多因+0.375%罗哌卡因8 mL阻滞颈浅丛。B组为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用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20 mL阻滞臂丛,颈丛阻滞方法同A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B组明显好于A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是一种比较完善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60例锁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为颈丛神经阻滞组,用1%利多因+0.375%罗哌卡因8mL阻滞颈浅丛.B组为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用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20mL阻滞臂丛,颈丛阻滞方法同A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B组明显好于A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是一种比较完善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前瞻随机单盲方法比较超声引导下颈横突旁阻滞与颈浅丛复合肌间沟臂丛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神经阻滞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56例拟行锁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颈浅臂丛组和颈横突旁组:颈浅臂丛组肌间沟臂丛神经和颈浅丛各给予0.5%罗哌卡因5?7 mL;颈横突旁组颈3?颈4和颈5横突旁各给予0.5%罗哌卡因1?2?2 mL?比较两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镇痛时间?神经阻滞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颈横突旁组阻滞起效时间显著短于颈浅臂丛组(P < 0.01),神经阻滞效果也显著优于颈浅臂丛组(P < 0.05),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在锁骨手术中,超声引导下使用小剂量0.5%罗哌卡因行C3?C4和C5横突旁阻滞,神经阻滞效果及起效时间明显优于超声引导下颈浅丛复合肌间沟臂丛阻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试验组应用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结果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效果及效果维持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方面,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未见明显的差异。结论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应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具有相似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8.
耳的0.5%、0.75%罗哌卡因与0.3%布比卡因对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 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标准Ⅰ~Ⅱ级,将60例预施臂丛神经组滞麻醉的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30 mL 0.5%、0.75%罗哌卡因和0.3%布比卡因实施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麻醉效果等.结果 麻醉药平均起效时间0.5%、0.75%罗哌卡因组小于0.3%布比卡因组(P<0.05);外科手术的等待时间0.5%、0.75%罗哌卡因组比0.3%布比卡因组显著缩短(P<0.05、P<0.01).结论 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布比卡因起效迅速、镇痛持续时间长,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同等浓度左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相同浓度左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50例甲状腺肿物切除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即布比卡因组(B组)和左布比卡因(LB组),每组25例,分别用0.25%布比卡因和0.25%左布比卡因行双侧颈丛阻滞,15ml/侧(深丛8ml,浅丛7ml),共30ml。记录麻醉效果及所产生的并发症,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的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及手术结束(T5)时的SBP、DBP、HR、RR、SpO2、MV、VT。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产生的并发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布比卡因对抬头肌力的影响显著弱于布比卡因(P﹤0.05)。两组HR麻醉后均有显著升高(P﹤0.05),SBP、DBP在T1~T4时有显著升高(P﹤0.05)。在T5时与T0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与T0比较两组RR、SpO2、MV和VT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0.25%左布比卡因与0.25%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均产生较好的麻醉效果,左布比卡因对运动神经阻滞较弱,更适用于颈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选择 0 .2 5 %、0 .375 %、0 .5 %罗比卡因作颈丛神经阻滞 ,与 0 .2 5 %布比卡因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时进行临床效果的观察。方法 :ASAI Ⅱ级甲状腺疾病需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病人 60例 ,随机分成三组 ,每组 2 0例 ,均行双侧肌间沟一点法作深丛及浅丛神经阻滞 ,常规辅以神经安定镇痛 ,根据镇痛效果增加静脉用药。A组左侧 0 .2 5 %布比卡因 1 4ml,右侧 0 .2 5 %罗比卡因 1 4ml;B组左侧 0 .2 5 %布比卡因 1 4ml,右侧用药 0 .375 %罗比卡因 1 4ml;C组左侧 0 .2 5 %布比卡因 1 4ml,右侧 0 .5 %罗比卡因 1 4ml。术中监测HR、ECG、R、BP等生命征变化情况。记录镇痛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效果C组最好 ,B组次之 ,A组最差 (P <0 .0 5)。结论 :相同浓度的罗比卡因较布比卡因镇痛效果差 ,用于颈丛神丛阻滞时 ,应适当提高浓度至 0 .375 %~ 0 .5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