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临床操作的可行性,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基础治疗相同,观察组实施早期微量喂养干预策略,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喂养,观察两组达完全胃肠喂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观察胃肠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及例数、每日摄入热卡、第10天胆红素值及肠外营养达足量水平的例数;记录每日体重,计算其平均增长速度.结果 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过渡到全胃肠喂养所需时间、恢复至出生时体重所需时间、第10天胆红素值及肠外营养达足量水平的比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体重增长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策略的重要内容,可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缩短静脉营养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时极低出生体重儿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方法28例接收机械通气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早期微量鼻胃管喂养联合外周静脉营养,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静脉营养,对两组患儿体重开始增长日龄,恢复出生体重日龄,达到足量喂养日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用早期微量鼻胃管喂养联合外周静脉营养组的患儿体重开始增长日龄、恢复出生体重日龄、达到足量喂养的日龄缩短比单纯静脉营养组相应指标明显缩短(P<0.001)。结论早期微量鼻胃管喂养联合外周静脉营养是供给机械通气中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较理想途径,使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开始增长、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缩短,并尽快达到完全胃肠道营养。  相似文献   

3.
王妍琦 《吉林医学》2013,(30):6248-624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患儿应用早期喂养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极低体重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传统方法喂养(对照组)及早期微量喂养(观察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儿恢复至正常出生体重的时间,能进行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出现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胎粪排出的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恢复至正常出生体重时间、能进行全肠道喂养的时间以及胎粪排除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早期微量喂养能有效减少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可促进患儿肠道发育,有利于改善患儿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7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36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益生菌,0.5 g、3次/d,连用21 d.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但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益生菌可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缩短其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且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肺炎的疗效.方法 入选病例为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肺炎30例,另选择同期行常规治疗的2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及两组患儿住院期间临床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如喂养不耐受、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胎粪排空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发症(消化道出血、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窒息、贫血、呼吸暂停、休克).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达40.0%,无效率23.3%,总有效率达76.7%;对照组显效率34.6%,无效率42.3%,总有效率达57.7%,明显低于观察组,说明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率25%,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胎粪排空时间均分别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出现窒息、贫血、呼吸暂停、休克、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0%,观察组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肺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实行早期微量喂养的耐受性、体重增长情况。方法:极低出生体重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静脉营养基础上治疗组25例生后24~72小时内予以微量喂养,对照组15例于生后1周内予以喂养。对照喂养中胃肠不耐受发生率、体重达到或超过出生体重。结果:两组相比,早期微量喂养组缩短了达到全胃肠道喂养的时间,体重增长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微量喂养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最理想的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医学》2017,(7):630-632
目的探讨早期经口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状况、喂养并发症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75例揭阳市妇幼保健计划服务中心及普宁华侨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随机编号分为:早期经口微量喂养组25例,胃管组25例,全静脉营养组25例。比较3组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平均日增长克数、全肠道营养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经口微量喂养组患儿全肠道营养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率、NEC率、口腔炎发生率以及光疗时间均要显著优于胃管组与全静脉营养组(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宜提倡早吸吮、及早微量喂养,能够明显降低喂养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和避免后遗症的产生,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8.
郝香兰 《实用全科医学》2007,5(12):1117-111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对疾病恢复的效果。方法对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27例,采用早期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照组21例,采用静脉高营养。观察2组患儿体重增加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情况。结果早期喂养患儿体重增加较明显,可缩短静脉营养时间,较快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缩短住院时间。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安全有效,可大大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及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自生后1~3天开始微量喂养,对照组采用静脉补充能量.生后3天再喂养经口喂养.根据肠道耐受情况渐增奶量,期间能量不足部分由静脉营养补充.观察两组体重增长、呕吐、腹胀、胃内潴留发生情况及达到全程喂养时间.结果 观察组体重增长优干对照组,达到完全胃肠喂养需要时间短,呕吐、腹胀、胃内潴留发生情况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能提高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对喂养的耐受性改善胃肠道动力,能尽早适应胃肠喂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生长发育及喂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76例VLBWI患儿随机分成2组,A组:36例早期经口微量喂养组;B组:40例早期予以胃管喂养组。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口喂养时间、平均日增长克数、黄疸持续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等。结果与B组比较,A组达全口喂养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喂养不耐受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平均日增长克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宜提倡早吸吮、早期微量喂养,以减少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从而减轻患儿家属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远凤  梁高莲  田岚 《右江医学》2010,38(2):173-174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VLBWI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照组35例给予全静脉营养。对比观察两组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及住院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炎、吸入性肺炎、胆汁淤积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血糖与血脂等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的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高血脂、胆汁淤积性肝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均无坏死性小肠炎发生,喂养不耐受、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可明显缩短静脉营养时间,尽早建立经口喂养,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邹菊梅  陈小红  李岸群 《西部医学》2014,26(10):1399-1401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NS)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儿科NICU住院的98例VLBWI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研究组联合鼻胃管喂养和NNS,对照组仅用鼻胃管喂养,比较两组患儿喂养、喂养不耐受、生长发育情况与胃肠功能及血生化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儿较对照组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达到全胃肠营养时间均明显短,腹胀、胃潴留、呼吸暂停及心动过缓等喂养不对受情况明显少(喂养情况),体重增加明显快,恢复出生体重及体重到2000g时间明显短(生长发育情况),Mot、Gas水平明显高,TBIL水平明显低,ALB水平明显高(血生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VLBWI鼻胃管喂养中,联合NNS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喂养不耐受情况,促进生长及胃肠功能发育,且无相关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3.
陈翠卿 《广西医学》2012,34(8):1098-1099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78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喂养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抚触、鸟巢式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结果 干预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15.4%(6/39)低于对照组的38.5%(15/39)(P<0.05),干预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及达全胃肠喂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缩短达全胃肠喂养时间,有利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生长发育和胃肠道功能完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影响早产儿喂养的各种因素,造成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原因,探讨开展早期微量胃肠喂养问题,为解决早产儿特别是极低体重儿喂养问题提供依据。方法以2010年8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共163例,排除了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吸入性肺炎,NRDS,呼吸衰竭、畸形等疾患。随机分为二组,早期微量胃肠喂养83例为观察组,常规喂养80例为对照组,二组患儿均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二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及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例数较对照组少,各分项比较均P<0.01;二组在治疗10d内体重恢复到出生体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早期微量胃肠喂养有助于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缩短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减少住院天数,提高基层医院的喂养成功率,增强患者的整体营养健康状况,改善生长和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易于掌握的适宜喂养方式,对提高基层医院早产儿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低体重儿应用泵注法持续口饲喂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将2005-04—2010-05入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05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35例,采用泵注法,使用微量输液泵持续口饲输注;B组:35例,采用灌注法,使用注射器间歇口饲注入喂养;C组:35例,采用滴注法,使用吊瓶持续口饲滴注。观察三组患儿喂养过程中体重增长、喂养耐受、胃食道返流情况及达全胃肠营养时间;所有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均同时进行部分静脉营养,直至达全胃肠营养。结果泵注法持续口饲喂养所致的食物反流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均〈0.05),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及完全肠道内喂养时间较其他两组明显缩短(P均〈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泵注法持续口饲喂养安全、可靠,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达全胃肠营养时间短,有利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和胃肠功能完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静脉营养方法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疗效。方法:按静脉营养方式不同,将不能耐受全胃肠道喂养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早期静脉营养(early parenteral nutrition,EPN),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营养(tradition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比较两组患儿2周内体重增长情况,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的时间,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结果:实验组2周内体重增长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采用早期静脉营养比传统静脉营养体重增长快,可以避免早期营养不良的发生,对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的时间没有影响,不会增加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的耐受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临床疗效做出评价。方法:从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中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碳酸氢盐、血肌酐、尿素氮及血清胆红素等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平均静脉血糖比较,虽都在正常范围,但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1周后实验组患儿体质量仅降低7.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恢复完全胃肠道营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不仅可以耐受早期足量的静脉营养,还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乳口腔滴注应用于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2例超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口腔滴注,观察组以初乳口腔滴注,观察两组患儿喂养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开始肠内营养时胎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开始经口喂养时胎龄、达到胃肠道营养时胎龄、完全不潴留时胎龄均较对照组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1.74%,医院感染率为13.04%,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初乳口腔滴注可缩短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进程,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与医院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部分胃肠外营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喂养的影响.方法 对70例早产儿应用信封抽签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出生后除外肠内喂养禁忌症后尽早肠内喂养,同时辅以非营养性吸吮,每次3~5min,每天8次,所有患儿根据体重计算每日所需能量,胃肠喂养不足部分由胃肠外营养补充,采用全合一法周围静脉16~24h内均匀输入;对照组尽早肠内喂养的同时仅静滴葡萄糖、电解质以维持机体水及电解质平衡.观察平均每日增加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胎粪排尽时间、完全肠道内喂养时间、治愈时间及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 研究期间观察组40例体重均增加,对照组仅20例体重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对胎粪排尽时间、完全肠道内喂养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喂养不耐受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40例在实施静脉营养过程中经严格观察和监测下,未发现穿刺部位感染、静脉炎等合并症.结论 部分胃肠外营养与非营养性吸吮均有利于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建立、完善和体重增长,有助于早产儿从静脉营养过渡到全胃肠道营养,缩短胃管喂养到经口喂养的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发生,促进生长发育,在早产儿临床中可作为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顾洁  王亦露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0):762-764
目的观察静脉高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在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1例低出生体重儿中41例给予静脉高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为试验组,另外40例给予单纯经静脉高营养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体重、头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治愈率等,同时对相关指标进行监测。结果(1)试验组胎粪完全排出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体重、头围地增加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试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静脉高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使低出生体重儿尽早适应胃肠道喂养,有利于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