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洁  ;马宾  ;陈天平 《医学综述》2014,(12):2143-2145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措施之一,而无复流是急诊PCI术后一类并不少见的现象,严重影响PCI术开通病变血管的效果及远期的预后。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除与遗传个体易患因素外,还与患者入院前的一般状况、有无并发症等密切相关,因此及早地判断发生无复流的可能性,并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对防止无复流的发生、改善PCI术后血管开通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再灌注治疗的有效方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能使梗死相关动脉得到快速、完全和持久的开通,从而达到缩小梗死范围,保持心室功能,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1]。但临床观察发现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最为凶险。及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急性STEMI患者最主流的再灌注策略。而部分患者在PCI术后仍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注,即出现无复流现象(NRP),与随后的不良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为了有效恢复再灌注后冠状动脉微循环的血流,防治冠状动脉NRP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回顾NRP的定义、诊断和临床表现,以病理生理机制为桥梁,提出通过相关预测因子来选择防治策略从而提高PCI疗效。  相似文献   

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目前普遍应用于临床,主要是开通梗死相关动脉,使缺血心肌得到充分再灌注,保护心脏功能.但临床上却发现,有些病例虽然冠脉造影显示心外膜血管已开通,但前向血流无或缓慢,使心肌组织无灌注或灌注不良,即为"无复流"(non-reflow).目前PCI广泛应用于冠心病(CHD)的临床治疗,尽管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仍有一部分发生"无复流",是PCI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发病在6 h以内,或12 h内仍有持
续胸痛的843名AMI患者给予急诊PCI,收集患者的临床、造影和介入治疗资料。PCI术后,根据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显色分
级两项结果将病人分为两组,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比较这两组病人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和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分析
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的原因。结果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率约为15.9%。通过单变量分析,既往MI病史、心
梗Killip分级、症状至PCI时间、术前IABP应用、术前TIMI分级、病变长度、血栓负荷程度、再灌注方法与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
流有关(P<0.05 )。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认为,症状至PCI时间(OR:1.60;95% CI:1.02~2.73)、术前TIMI血流分级(OR:1.1;
95% CI:1.04~1.16)、病变血管长度(OR:1.40; 95% CI:1.19~1.69),血栓负荷程度(OR:2.02; 95% CI:1.47~2.76)可作为急诊PCI
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症状至PCI时间、术前TIMI血流分级、病变血管长度和血栓负荷程度可作为AMI患者
急诊PCI后发生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发病在6h以内,或12 h内仍有持续胸痛的843名AMI患者给予急诊PCI,收集患者的临床、造影和介入治疗资料。PCI术后,根据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显色分级两项结果将病人分为两组,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比较这两组病人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和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分析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的原因。结果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率约为15.9%。通过单变量分析,既往MI病史、心梗Killip分级、症状至PCI时间、术前IABP应用、术前TIMl分级、病变长度、血栓负荷程度、再灌注方法与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有关(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认为,症状至PCI时间(OR:1.60;95%CI:1.02~2.73)、术前TIMI血流分级(OR:1.1;95%CI:1.04~1.16)、病变血管长度(OR:1.40;95%CI:1.19~1.69),血栓负荷程度(OR:2.02;95%CI:1.47~2.76)可作为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症状至PCI时间、术前TIMI血流分级、病变血管长度和血栓负荷程度可作为A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急,而实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及预后风险.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直接PCI治疗AMI成功率升高,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无复流,可进一步加重患者预后风险,有一定院内致死率.PCI后无复流的发生与血管内皮功能、心肌微循环障碍等机制有关,但其确切机制尚未明确.未来应对AMI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前动脉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而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lon。PCI)是迄今治疗心脑血管性疾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孔(acd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迅速而有效的方法。它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有效地开通闭塞血管,从而达到减少坏死心肌的数量、缩小梗死范围、保持心室功能、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等目的。然而经有效的PCI后早期开通了梗塞相关动脉(IRA),但仍有30%-40%的患者出现了无复流(no-reflow,NR)现象,严重影响介入治疗效果。临床观察显示这些患者从PCI中受益较少。与心肌充分复流的患者相比,NR患者再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也明显增加,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10.
宫鑫  杨军  方毅民 《医学综述》2006,12(8):480-482
心肌无复流是指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内干预(PCI)后,部分患者即使解除了心外膜血管阻塞,其所供应心肌组织仍未获得有效血流灌注的现象。其本质是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研究证实无复流可导致梗死的延展、心功能恢复障碍、左室重构等更多的合并症。尽管无复流的确切机制不明,但结果是微循环阻塞、再灌注损伤等导致微循环的破坏。无复流的诊断主要在于冠脉造影提供的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近年来心肌对比造影超声心动图(MCE)、核素心肌显像技术、多普勒导丝等广泛应用于无复流的检测及诊断,提高了无复流的检出率。本文对心肌无复流病理生理学、诊断方法、相关因素及治疗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冠脉无复流是在血管造影未发现血管存在机械性阻塞现象,但冠脉循环所支配的节段仍存在心肌灌注不足的现象。这可能介入操作、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自身情况有关。该现象会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就冠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现象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疾病是人群中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心血管疾病中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代表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一旦发生ACS,尽早恢复冠脉的血流就尤为重要,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仍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案。无复流现象是PCI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是指在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心外膜冠脉狭窄或闭塞已得到正常开通,但由于微循环水平血液仍不能完全恢复,使缺血心肌组织未得到有效再灌注的现象。当冠脉产生无复流现象时,使得再灌注治疗的有益效果减弱,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s)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导致患者的不良预后。目前冠脉无复流现象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有关,分子机制包括炎症通路的激活、缺血与再灌注所致内皮细胞损伤、血栓栓塞症有关的损伤、微血管痉挛、白细胞浸润和细胞水肿等。由于无复流现象与不良的临床结果密切相关,因此,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非常重要。近来的研究表明,术前预防应用他汀类、抗血小板类、血管扩张剂及某些抗炎药物有助于减少无复流现象的发生、重建冠状动脉血流并改善患者的预后。此外,介入器械的预防使用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几年防治冠脉无复流现象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是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然而由于冠脉无复流现象的存在,使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并不意味着心肌水平再灌注的实现.无复流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就冠脉无复流现象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Coronary No-reflow Phenom-enon,NR)指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或静脉溶栓治疗,其梗死的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ive Artery,IRA)再通后,冠状动脉造影排除病变部位因内膜撕裂、管壁夹层、血栓栓塞、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心外膜血管痉挛等因素,IRA支配区域心肌组织无灌注或灌注不良的  相似文献   

15.
苏笑赢  黄定 《中国全科医学》2013,(15):1319-1323
冠状动脉无复流是指血管造影显示无血管机械性阻塞的证据,而冠状动脉循环所支配的节段心肌出现灌注不足的一种现象。急性心肌梗死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常可出现无复流。无复流可造成病情恶化,并发症和死亡率增加。本文对无复流的定义和分类、可能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预测因素、预防及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冠脉无复流是指心外膜冠状动脉闭塞解除后,缺血心肌仍不能得到有效的血流灌注,且除外夹层、栓塞、痉挛及狭窄等。与临床情况、冠状动脉病变和介入操作有关。冠脉无复流通常产生即刻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心梗或死亡),其不良后果较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更加严重,且冠脉无复流也是远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故有效地改善心肌组织灌注,有利于提高无复流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随着一些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对于冠脉介入无复流的药物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少武 《医学文选》2004,23(6):803-806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是迄今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迅速而有效的冠脉介入治疗方法。虽然经有效的PCI后早期开通了梗塞相关动脉(IRA),但是不少患者可表现为IRA前向血流≤TIMI 2级,称之为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经研究发现此现象影响AMI的预后。本文拟就其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叶少武 《微创医学》2004,23(6):803-806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是迄今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迅速而有效的冠脉介入治疗方法.虽然经有效的PCI后早期开通了梗塞相关动脉(IRA),但是不少患者可表现为IRA前向血流≤TIMI 2级,称之为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经研究发现此现象影响AMI的预后.本文拟就其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防治现状,以更好指导临床AMI规范化救治。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发表的有关PCI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文献,对其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的现状和进展进行阐述。结果急诊PCI术中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或无复流(No-Reflow,NR)现象使心肌组织得不到有效灌注,可明显恶化心功能及增加死亡率,削弱PCI的临床疗效。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能提高急诊PCI的成功率。结论对AMI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防治现状的了解,有助于AMI严重并发症的防治,改善急诊PC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