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缩短病毒检测“窗口期”的检测方法,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将经常规检测方法检测合格的献血者的血样在加样仪上进行样本汇集,用核酸提取仪提取样本核酸,用核酸扩增仪对HBV、HCV、HIV做扩增检测。结果4382份经常规检测方法检测合格的献血者血样中,发现2份HBV DNA阳性(漏检率为4.65‰),未发现HCV和HIV RNA阳性。结论经二次ELISA法检测都合格的血液,并非绝对安全,还存在HBV漏检。因此,在献血员筛查中应尽快开展NAT技术以缩短病毒检测的“窗口期”,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并行的检测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在降低输血相关感染风险中的作用进行全面评估。方法对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共计73559份献血者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谷丙转氨酶及血型),同时进行HBV DNA、HCV RNA、HIV RNA的3联检核酸定性检测。统计各项检测的检出率;将酶免检测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3项检测与核酸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检测的73559份标本中,酶免检测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三项阳性同时核酸阳性的标本共407份(0.55%);单纯核酸阳性489份,检出率为0. 67%,经鉴别,HBV DNA阳性131份,无HCV RNA和HIV RNA的检出。核酸检测阴性而酶免检测双试剂阳性的标本共有61份,其中HBsAg双阳性44份,抗-HCV双阳性17份,无HIV抗体/抗原双阳性标本。结论核酸检测对于HBsAg(-)的HBV感染献血者的检出效果比较明显,但是核酸检测不能完全代替血清学检测,两者结果不一致,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庆阳市无偿献血者HIV筛查中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核酸检测(NAT)的现状及送检确诊感染情况。方法:回顾调查庆阳市70 659人次无偿献血者HIV项目酶免检测、核酸检测及送检确证HIV感染情况。结果:70 659人份无偿献血者样本中,HIV酶免检测阳性样本133人份,HIV酶免检测阳性率为0.188%;在酶免HIV阴性的样中,未检测出核酸HIV阳性的样本,送检确证HIV阳性样本16人份,确证阳性率0.0226%,庆阳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来有逐年递增的趋势。结论:庆阳市无偿献血者HIV筛查中应用ELISA与NAT相结合,能减少潜在输血风险;对送检确证HIV感染人群的特征分析研究,为制定庆阳市艾滋病防治措施和血液质量安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PCR-微流芯片在血液HBV DNA HCV/HIV RNA筛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在血液筛查中应用PCR-微流芯片技术检测献血者HBV DNA,HCV/HIV RNA的模式及可行性。方法在常规ELISA初、复检全项测定合格基础上,将献血者的血清按5人份×200μL进行汇集,用大容量磁珠法提取样本核酸,PCR-微流芯片检测技术进行扩增和检测。将国家标准质控血清进行系列稀释考评方法的灵敏度和重复性。结果342份(69个汇集池)无偿献血标本中有3份HBsAg(-)HBV DNA( ),HBV DNA阳性率为0.89%,其中1份标本两对半结果全阴性,2份标本抗-HBs( )及抗-HBc( )。PCR-微流芯片法检测HBV DNA、HCV RNA及HIV RNA的95%的灵敏度分别为11.5IU/mL、167.7拷贝/mL和57.9IU/mL结论PCR-微流芯片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特点,可应用于血液HBV DNA HCV/HIV RNA的筛查工作,以进一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大样本、多方法调查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血清学阴性者的核酸阳性率,探讨在我国血液筛查中引进核酸扩增技术的必要性,了解和分析献血者血清学阴性核酸阳性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大样本数调查,应用ROCHE PCR-ELISA、PCR-微流芯片、实时荧光PCR方法和CHIRON TMA(转录依赖的扩增技术)多种方法对血清学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1RNA检测,对乙肝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ALT和乙肝两对半标志物,对丙肝核酸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ALT及抗-HCV及HBV DNA和HCV RNA病毒载量。结果共对141288人份血样进行了检测,检出HBsAg(-)、HBV DNA阳性28例,总阳性率为0.020%,其中21例为anti-HBc阳性,占0.015%。HIV-1RNA未检出阳性,17例HBsAg(-)、HBV DNA阳性样本追踪发现,9例发生了血清转换现象,4例呈窗口期特征,所有追踪的HBV DNA阳性献血者ALT检测结果正常。1例anti-HCV(-)、HCV RNA阳性献血者追踪发现为典型窗口期献血,ALT显著升高。结论应采用高灵敏度的核酸扩增技术筛查血液中的乙肝和丙肝病毒,可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6.
杨悦  党进  周育娟  赵海兰  陈锦瑜 《甘肃医药》2023,(12):1084-1086+1090
目的:应用核酸与酶联免疫同步检测模式分析献血者归队情况,探讨献血者归队策略。方法:通过对2016~2021年我市献血者筛查结果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单反应性和单核酸反应性但重复检测为非反应性的献血者进行常规ELISA和核酸检测(NAT)单人份归队检测,对不同项目开展补充实验。结果:经过两轮归队检测,ELISA单反应性归队献血者83.7%(36/43)允许归队,单核酸反应性献血者44.4%(12/27)允许归队,其中HCV RNA和HIV RNA允许归队率100%,而HBV DNA允许归队率仅为21.0%(4/19)。结论:初步确定的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有利于维护献血队伍,但由于HBV基因变异比较多样和复杂,为减少OBI的输血感染风险,血站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更科学更严密的单核酸反应性归队策略,以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7.
核酸检测方法在献血员肝炎筛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将核酸检测方法应用于献血员肝炎筛查,了解某地区血液安全水平和常规血液筛检中两次酶免检测方式的可靠性。方法44份Murex-abbott抗-HCV阳性标本经科华酶免试剂复检后,使用罗氏COBAS Ampliscreen单独检测HCV RNA;486份来自某地区的合格献血标本采用24份标本混合检测的方法,用罗氏COBAS AmpliScreen检测HBV DNA和HCV RNA。结果44份标本用科华酶免试剂复检,结果只有13份标本呈抗-HCV阳性;3份HCVRNA阳性标本中1份为科华试剂检测抗-HCV阴性。486份合格献血标本进行罗氏COBAS AmpliScreen 24份混合形式筛检后,发现3例HBV DNA阳性标本,阳性率为0.62%,未发现其他核酸标记物阳性的标本。结论我国血液筛查的HBsAg检测存在漏检的现象,在常规血液筛检中,NAT检测只能作为酶免抗体检测的一种补充手段,如果NAT能取代我国血液二次酶免筛检中的一次,则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酸扩增技术(NAT)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可行性。方法(1)采用2种不同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同时对无偿献血者血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进行检测;(2)采用血筛系统检测单人份 HBV DNA、HCV RNA、HIV RNA;(3)对 ELISA 检测阴性、NAT 检测阳性的标本定期进行追踪分析,观察有无血清学转换,以确定感染状态。结果共筛查2011年3月-10月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14696例,其中 ELISA 检测阳性共152例(其中2份标本 HBsAg、抗-HCV 同时阳性):HBsAg 阳性率为0.52%(76/14696),抗-HCV 阳性率为0.37%(55/14696),抗-HIV 阳性率为0.16%(23/14696);NAT 检测阳性共71例:HBV DNA 阳性率为0.22%(32/14696),HCV RNA 阳性率为0.17%(25/14696),HIV RNA 阳性率为0.10%(14/14696);14544例 ELISA 阴性标本经 NAT 检测没有检出 HCV RNA、HIV RNA 阳性标本,检出2例 HBV DNA 阳性标本,经过追踪分析,第1例发生了血清学转换,为“窗口期”感染,第2例无血清学转换,但乙肝核心抗体持续阳性,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结论ELISA 检测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是依然存在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NAT 检测可降低输血残余风险,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惠州市无偿献血者HCV的感染情况并评估经EIASA筛查抗-HCV后经血传播感染HCV的残余风险。方法采用2种抗-HCV试剂对每份献血者标本进行检测,2种试剂均无反应判阴性,任1种试剂有反应标为结果待定。待定标本进行HCV确诊实验。阴性标本进行HCV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共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103 197人份,确认阳性151份,初次献血者阳性率高于再次献血者;酶免阴性标本中核酸检出2份阳性,经抗-HCV筛选后的阴性血传播HCV的总残余危险度为1/51 600。结论结合本地区献血者的特点和HCV流行情况,有必要增加NAT方法对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筛查,减少输血传播HCV病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血清学检测为阴性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选择PCR-微流芯片、ROC HE PCR-ELISA、实时荧光PCR方法、转录依赖的扩增技术(CHIRON TMA)等多种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HCV RNA、HBV DAN、HIV-1 RAN检测,如果献血者的乙肝为阳性,则应进行乙肝两对半标志物和ALT追踪检测,如果献血者为丙肝核酸阳性,则应进行HBV DNA、HCV RNA、抗-HCV和ALT病毒载量的追踪检测。结果:共检测血液样本4521份,其中HBS AG(-)、HBV DNA阳性共2例,总阳性率为0.047%;未检出HIV-1 RNA阳性,追踪检测2例HBS AG(-)、HBV DNA阳性样本显示,1例表现为窗口期特征,1例存在血清转换现象;HBV DNA阳性者进行追踪检查发现,ALT正常。追踪检测1例ANTI-HCV(-)、HCV RNA阳性者,结果显示ALT上升明显,为典型窗口期献血。结论:在血液筛查中应用病毒核酸检测技术,能让血液安全性得以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核酸检测在血液传染病筛查[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2019年在该院住院因手术或输血需要检测乙肝五项和抗HCV、HIV抗原抗体的500例患者血清标本.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五项、抗HCV、HIV抗原抗体,提取核酸定性检测HBV DNA、HCV RNA、HIV RNA.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检测病毒载量确认最终结果.结果 检测出11例HBV化学发光与核酸定性结果不一致标本,未检出HCV和HIV化学发光与核酸定性结果不一致标本.2例HBsAg阳性HBV DNA定性阴性检测标本检测载量均小于20 IU/mL.9例HB-sAg阴性HBV DNA定性阳性样品中2例未检测到HBV DNA载量,6例标本检测到HBV DNA载量小于20 IU/mL,1例标本HBV DNA载量为23.6 IU/mL.结论 HBV、HCV、HIV病原体核酸检测有利于检测出窗口期和免疫状态异常的感染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了解本站采取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血液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6月15日~2014年6月底共计39236份献血者标本的 ELISA 检测结果(HBsAg、抗-HCV、抗-HIV)和 NAT 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9236份标本中 NAT 阳性220份,阳性率为0.56%;ELISA阳性(HBsAg、抗-HCV、抗-HIV 3项)199份,阳性率为0.51%;NAT、ELISA 阳性157份,占0.40%;ELISA 阴性 NAT 阳性63份,占0.16%,鉴别出27例 HBV -DNA 和1例 HCV -RNA;NAT 阴性 ELISA 阳性42份,占0.11%,ELISA 双试剂检测阳性与 NAT 阳性符合率为78.9%,HBsAg、抗-HCV、抗-HIV 双试剂阳性与 NAT 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0.3%、66%、100%。结论:NAT 与 ELISA 平行检测血液筛查模式既能够防漏互补,同时也可以缩短血液检测周期,保障血液的及时安全供应。  相似文献   

13.
HIV经输血传播的防范与献血跟踪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索预防窗口期献血者导致输血传播HIV的方法.方法分析HIV感染窗口期的特点;论证献血跟踪策略(即血站采血后并不立即发出,而是将血液储存起来,并跟踪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到1个窗口期之后的1次HIV检验结果,只有跟踪结果阴性才能确认所采血液合格,否则不能发出.)的优越性.结果无法通过革新检测技术来消除HIV感染窗口期;病毒灭活技术也不能完全避免HIV经输血传播;献血跟踪策略的实施需要依赖血液长期保存技术、献血者的理解支持和法规政策的许可,而且会花费更多的检测费用和血液存储成本.但是,这一策略的实施,不仅可以掐断HIV经输血传播的渠道,还可以杜绝HCV、HBV等病原体经输血传播.结论献血跟踪策略是预防窗口期献血者导致输血传播HIV的有效方法,必然会赢得献血者和政策制定部门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献血人群中的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状况,探讨TTV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sAg及抗HCV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不同献血人群血清标本进行TTV-DNA检测,并对所有标本进行了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及抗-HAV、抗-HEV、抗-HGV筛查。结果: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为7.6%(43/564),其中有偿献血者和无偿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分别为9.4%、5.9%;单-ALT异常无偿献血者的TT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ALT正常无偿献血者(10.6%、4.2%,P<0.05),HBsAg及抗HCV阳性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分别为11.1%、8.3%。结论:本文结果显示广州地区献血者中存在TTV感染,而且在有偿献血者中感染率相对较高。TTV可以单独感染也可与HBV、HCV重叠感染并与AL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一种基于PCR与化学发光技术并行检测血液中HBV/HCV/HIV的试剂盒。方法:使用自制的磁珠及试剂提取病毒核酸,利用多重PCR、特异性探针及化学发光法检测目标病毒核酸的信息,评价试剂盒的灵敏度、特异性及稳定性等。结果:本试剂盒灵敏度高,特异性和稳定性好,能够同时检测出HBV、HCV和HIV的极限值分别为2.0、3.7和166.6 U/mL,对于可能产生干扰的10种病毒和2种细菌的病原体无交叉反应,有效期约12个月。在健康献血者10 422例酶免疫分析法合格标本中,筛查出HBV DNA核酸阳性标本12例和HCV RNA核酸阳性标本2例,与国家批准的血液筛查核酸试剂平行检测结果一致。结论:该试剂盒快速、准确、高灵敏、低成本,适用于基因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尝试评价贵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开展血液病毒核酸检测(NAT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应用 Grifols Procleix Tigris 全自动 NAT 和 Procleix Ulitrio Assay HBV 、HCV 、HIV NAT 联检试剂,对72967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做HBV 、HCV 、HIV 联检,并对联检阳性标本做鉴别试验;同时对同批标本采用 ELISA 双试剂平行检测。结果 NAT 阳性检出率为0.63%(462/72967),ELISA 检测阴性标本的 NAT 阳性检出率0.16%(119/72624);单项核酸阳性标本的鉴别试验阳性率为24.3%(29/119)。结论贵阳地区核酸检测合格血液中存在的输血传播疾病风险主要是输血感染 HBV ,NAT 用于血液筛查能进一步降低输血传播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血液中心应用血清学检测联合核酸检测的价值,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降低输血感染风险。方法以我血液中心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大约共计3000份献血者血液标本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血液标本均经血清学检测包括HbsAg、HCV抗体、HIV抗原/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以下简称酶免),与谷丙转氨酶;并行HBV/HCV/HIV3联检核酸定性检测。对于单纯核酸检测反应性的标本需进行鉴别试验,其中鉴别阴性的献血者进行跟踪检测,并将HbsAg、HCV抗体、HIV抗原/抗体三项酶联免疫检测结果与核酸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大约3000份血液标本中,经酶联免疫检测单试剂不合格331份,不合格率为1.35%;其中经酶联免疫检测双试剂反应性且经核酸检测无反应性的不合格标本共31份,其中HbsAg反应性11份,HCV抗体反应性20份;单纯核酸检测反应性标本共43份,经跟踪检测确认其中HBV13例、HIV窗口期感染2例,末检出HCV献血者。结论核酸检测与血清学检测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别,核酸检测虽然对血清学阴性的HBV感染检出效果明显,但对于感染HBV但病毒载量极低者,其漏检的可能性较高;需要经跟踪检测与实验室检测以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18.
王雅波  黄建荣  邓刚  胡军路 《浙江医学》2017,39(24):2298-2300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病毒(TTV)抗体与我国献血者传染病筛检指标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的关系。方法选取自愿无偿献血者36864例,每例抽取静脉血液样本5ml用于筛检。采用速率法检测样本ALT,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TP、TTVIgG。观察献血者传染病筛检指标检测结果,TTVIgG检测结果,各传染病筛检指标不合格献血者与合格献血者TTVIgG检测结果。结果36864例献血者血液样本中检出不合格样本962例,不合格率2.61%。不合格献血者TTV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合格献血者(21.83%vs4.30%,P<0.05)。ALT、HbsAg、抗HCV、抗HIV、ALT合并HBsAg、ALT合并抗HCV不合格献血者TTVIgG阳性率(分别为18.93%、28.22%、25.93%、16.42%、25.53%、27.78%)均明显高于合格献血者(均P<0.05)。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传染病指标筛检,能一定程度上筛除TTVIgG阳性的献血者,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新疆地区核酸集中化检测"11+1"模式,对献血者结果分析及逐年变化趋势进行系统性回顾性探讨分析,探讨集中化检测在效果、检测效率的优势.方法 采用核酸血筛(HBV/HCV/HIV)检测系统,混样(6混或者8混)检测血液核酸HBV DNA、HCV RNA、HIV RNA,混样反应性样本进行拆分单检检测;分析201...  相似文献   

20.
吕蓉  盛琪琪  赵阳  刘忠 《安徽医学》2014,(5):572-575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NAT)技术用于血液筛查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转录介导扩增(TMA)两种方法分别对我站298份及6737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单人份病毒核酸检测(ID-NAT),并将两种核酸检测方法的结果与ELASA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均存在相当比例的ELASA(+)、NAT(-)结果,德国GFE核酸检测试剂HBV、HCV阳性检出率低于美国诺华的ID-TMA检测试剂。经TMA-NAT检测发现本地区2次ELASA血清学方法进行血液病毒筛查HBV的残余风险为万分之4.8。本次研究没有发现HCV和HIV的血清学漏检。诺华ID-NAT核酸检测试剂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结论核酸检测对于降低输血传播传染病的风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诺华TIGRIS核酸检测体系适用于献血者血液病毒的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