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和常规机械通气(CMV)及其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IS)对重度蒸汽吸入性肺损伤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7只制成重度蒸汽吸入性肺损伤并呼吸衰竭模型,随机分为五组,采用四种方法进行通气治疗(CMV,HFOV,CMV+PS及HFOV+PS),分别在治疗后1,2,3及4h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治疗4h后处死动物,取右肺下叶称重后,计算湿质量/干质量比值(W/D);右肺中叶4个不同部位(依赖区和非依赖区)取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对照组不行机械通气。结果 伤后PaO2均降至60mmHg以下,各组伤前、伤后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PaCO2伤前、伤后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个治疗组的PaO2均在通气治疗1h后明显上升。通气治疗4h内PaO2维持在良好水平。HFOV组和HFOV+PS组的PaO2分别高于CMV组和CMV+PS组(P〈0.01,P〈0.05);CMV+PS组在伤后2h。HFOV+PS组在伤后2和3h,PaO2明显优于相应未加PS组(P〈0.05)。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在HFOV组和HFOV+PS组分别低于CMV组和CMV+PS组(P〈0.01,P〈0.05);CMV+PS组和HFOV+PS组在治疗2,3及4h,P(A-a)O2均分别显著低于CMV组和HFOV组(P〈0.05)。4个治疗组伤后各时点的PaCO2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伤前、伤后各时点的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也无明显变化(P均〉0.05)。肺组织W/D在HFOV和CMV组,HFOV+PS组和CMV+PS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加用PS组与相应未加PS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HFOV组的损伤程度较CMV组明显减轻,HFOV+PS组损伤最轻,CMV组损伤最重。结论 HFOV联合PS能提高蒸汽吸入性损伤兔的Pa02,减轻肺损伤。且对循环功能无不良影响,是治疗吸入性损伤并呼吸衰竭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30例新生儿,13例选用常频机械通气(CMV)的为CMV组,17例选用高频震荡通气(HFOV)的为HFOV组,比较两组使用呼吸器6h后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存活率及并发症。结果:HFOV组在治疗后6h动脉血气值尤其血PaO2较CMV组明显改善,两种通气方式所需时间相似,但HFOV组存活率明显提高,并减少了治疗过程中因通气过度及压力性肺损伤等引起的并发症。结论:HFOV是治疗生新儿尤其是早产儿呼吸衰竭有效和安全的一种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频震荡通气与常规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动物肺损伤发展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理盐水肺灌洗,建立ARDS动物模型,分别应用高频震荡通气(HFOV)和常规通气(CMV),6h后再行肺泡灌洗,灌洗液细胞分类;处死动物,肺组织分别作干湿重测定、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HFOV和CMV两组间动脉血气分析(pH、PaO2、PaCO2)无显著性差异。HFOV和CMV治疗对肺泡灌洗液中嗜中性粒细胞数目的变化无显著性影响,对反应局部水肿状况的湿/干重比值亦显著性影响。但与CMV相比,HFOV治疗不仅可显著减少肺损伤的范围,而且可降低光镜和电镜的肺损伤评分。结论:在获得同样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条件下,与CMV相比,HFOV显著减少ARDS动物肺损伤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胎粪性急性兔肺损伤模型通过高频振荡通气(HFOV)干预,观察其肺组织病理变化,探讨HFOV的应用价值和基础理论.方法28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对照组(n=6)、常频组(n=7)、高频组(n=9)和正常组(n=6),机械通气6 h后对兔肺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HFOV组的炎性细胞浸润、水肿及小气道损伤均比常频组轻,各组均未见肺透明膜形成.结论针对胎粪性急性肺损伤,HFOV比常频通气可能更有利减轻肺组织损伤,提示临床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时HFOV可能比常频通气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胎粪性急性兔肺损伤模型通过高频振荡通气(HFOV)干预,观察其肺组织病理变化,探讨HFOV的应用价值和基础理论.方法28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对照组(n=6)、常频组(n=7)、高频组(n=9)和正常组(n=6),机械通气6 h后对兔肺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HFOV组的炎性细胞浸润、水肿及小气道损伤均比常频组轻,各组均未见肺透明膜形成.结论针对胎粪性急性肺损伤,HFOV比常频通气可能更有利减轻肺组织损伤,提示临床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时HFOV可能比常频通气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1年l月住院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53例,随机分为HFOV组和CMV组。HFOV组2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HFOV治疗,CMV组2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CMV治疗,将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变化、用氧浓度、上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机械通气前相比HFOV2h后PCO2即明显下降(P〈0.05),与CMV组比较差异极为显著(P〈0.01)。8h后下降极为显著(P〈0.01),与CMV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FOV治疗8h后氧合功能明显改善,表现为FiO2、OI、MAP均明显下降(P〈0.05),与CMV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4h~48h后氧合功能进一步改善,FiO2、OI、MAP均进一步下降,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与CMV组比较HFOV治愈率高、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气胸及VAP发生率下降(P值均〈0.05),但III级以上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明显(P〉0.05)。结论 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优于传统机械通气,并发症低,可作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频震荡通气与常规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动物肺损伤发展的影响. 方法通过生理盐水肺灌洗,建立ARDS动物模型,分别应用高频震荡通气(HFOV)和常规通气(CMV),6h后再行肺泡灌洗.灌洗液细胞分类;处死动物,肺组织分别作干湿重测定、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HFOV和CMV两组间动脉血气分析(pH、PaO2、PaCO2)无显著性差异.HFOV和CMV治疗对肺泡灌洗液中嗜中性粒细胞数目的变化无显著性影响.对反应局部肺水肿状况的湿/干重比值亦无显著性影响.但与CMV相比,HFOV治疗不仅可显著减少肺损伤的范围,而且可降低光镜和电镜的肺损伤评分.结论在获得同样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条件下,与CMV相比,HFOV显著减少ARDS动物肺损伤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30例新生儿,13例选用常频机械通气(CMV)的为CMV组,17例选用高频震荡通气(HFOV)的为HFOV组,比较两组使用呼吸器6h后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存活率及并发症.结果 HFOV组在治疗后6h动脉血气值尤其血PaO2较CMV组明显改善,两种通气方式所需时间相似,但HFOV组存活率明显提高,并减少了治疗过程中因通气过度及压力性肺损伤等引起的并发症.结论 HFOV是治疗生新儿尤其是早产儿呼吸衰竭有效和安全的一种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9.
常明  卢红艳  相虹  兰厚萍 《广东医学》2016,(23):3540-3543
目的 比较高频振荡通气+肺表面活性剂(HFOV+PS)、常频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剂(CMV+PS)、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ALI)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纳入符合ALI诊断标准的新生儿73例,其中HFOV+PS组25例,CMV+PS组28例,CMV组20例.HFOV+PS组、CMV+PS组经气管插管注入1次PS 70~100 mg/kg,其余治疗同CMV组,分别检测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12、24、48、72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浓度(FiO2)、PaO2/FiO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结果 3组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12、24、48 h比较,HFOV+PS组的PaO2高于CMV+PS、CMV组,CMV+PS组高于CMV组;HFOV+PS组的PaCO2低于CMV+PS、CMV组,CMV+PS组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机械通气72 h比较,3组PaO2、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12、24、48、72 h比较,HFOV+PS组的PaO2/FiO2高于CMV+PS、CMV组,CMV+PS组高于CMV组;HFOV+PS组的OI、RI低于CMV+PS、CMV组,CMV+PS组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比较,HFOV+PS组低于CMV+PS、CMV组,CMV+PS组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气漏、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HFOV联合PS治疗新生儿ALI可及时改善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用氧时间,不增加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频振荡联合部分液体通气对蒸气吸入性损伤兔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0只制成重度蒸气吸入性损伤并急性呼吸衰竭模型,随机分为5组,其中1组作为对照组,致伤后给予吸氧治疗,4 h后经颈动脉抽血处死,另4组分别采用4种方法进行通气治疗(CMV、CMV+PLV、HFOV及HFOV+PLV).通气治疗4 h后经颈动脉抽血处死大白兔.各组大白兔处死后立即经气管插管用生理盐水8mL×3次灌洗,并收集灌洗液.计量后离心,收集沉淀的细胞进行涂片、固定和染色,然后进行细胞计数及分类,分离细胞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凋亡及坏死.上清液则进行总蛋白和丙二醛检测.结果 ①细胞计数及分类:各组BALF回收率无明显差异,CMV组BALF中中性粒细胞均分别明显高于其他3个治疗组(P<0.01),HFOV+PLV组中性粒细胞均最低,HFOV+PLV组中性粒细胞比例和CMV+PLV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治疗组肺泡巨噬细胞(AM)的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②细胞凋亡:HFOV+PLV组中性粒细胞早期凋亡率较其他3组高,HFOV组和HFOV+PLV组中性粒细胞早期凋亡率较CMV组和CMV+PLV组明显升高(P<0.01).③总蛋白、丙二醛浓度各治疗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与其他3种通气模式相比,高频振荡通气联合部分液体通气能提高吸入性损伤兔肺泡中性粒细胞早期凋亡,减少肺组织内炎性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长期服用辛伐他汀大鼠进行机械通气造成急性肺损伤,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湿/干重比(W/D)及蛋白含量的变化,探讨长期服用辛伐他汀对机械通气致急性肺损伤、肺水肿及肺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A组)不做任何处理;机械通气组(B组)行机械通气,潮气量7ml/kg;辛伐他汀组(C组)进行辛伐他汀(10mg·kg~·d^-1)灌胃处理4周;辛伐他汀+机械通气组(D组)辛伐他汀灌胃4周后行机械通气,潮气量7ml/kg。B组与D组行机械通气4h后处死大鼠,收集肺组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测定肺组织W/D比及蛋白含量。结果与A组相比,B组大鼠肺组织损伤明显,W/D与蛋白含量均明显增高(P〈0.01);C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与B组相比,D组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W/D及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长期服用辛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肺血管与肺泡的通透性,减轻机械通气所致的急性肺损伤、肺水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氧代谢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7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HFOV组(35例)和CMV组(35例)。HFOV组采用HFOV进行治疗,CMV组采用常频机械持续控制通气(continuous mandatory ventilation,CMV)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氧代谢和炎症因子水平进行对比。结果:1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心率(heart rate,HR)、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评分、氧代谢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之比(PaO2/FiO2)]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或P<0.05),HFOV组的上述指标(除PaCO2以外)较CMV组改善更显著(P<0.01或P<0.05)。2治疗35 d后,HFOV组患者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短于CMV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气压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HFOV不但能改善氧合功能,而且能更有效地减轻肺部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肺组织损伤,降低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缩短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通气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RDS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23例,分别采用HFOV治疗和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肺功能变化、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HFOV治疗组患儿在治疗2h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二氧化碳(PaCO2)出现改变,经治疗6h后,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显著下降,动肪./肺泡氧分压(a/APO2)明显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MV组在治疗6h后PaO2、PaCO2和OI等指标,与开始治疗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与CMV组治疗至同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FOV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肺气漏并发症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IVH)发生率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患儿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HFOV组比CMV组为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组能更快、更好地改善RD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通气效果、病程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明显优于CMV组,早期应用于RDS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部分液体通气对急性肺损伤家猪血气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部分液体通气治疗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家猪时,肺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方法 16只健康家猪,随机分为部分液体通气组(PLV)及机械通气组。机械通气组于急性肺损伤(ALI)后进行呼吸机常规机械通气;PLV组动物于ALI后气管内灌入氟碳化合物(perfluorocarbon,PFC,FC77,3M)30mL/kg。二组动物每小时均作动脉血气分析,观察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肺内右向左分流(Qs/Qt)和pH值,4h后处死动物。结果 部分液体通气组PaO2及SaO2显著改善,AaDO2及Qs/Qt显著降低。结论 以氟碳化合物为呼吸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可明显改善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家猪的肺气体交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机械通气(HFOV+CM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Of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治愈率等的差异。方法:治疗组15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采用HFOV+CMV治疗,对照组19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惠儿采用CMV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用氧浓度、上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对照组治愈1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6例。与机械通气前相比治疗组2h后PC02即明显下降(P〈0.05),与CMV组比较差异极为显著(P〈0.01),8h后下降极为显著(P〈0.01),与CMV组比较有显著意义(氏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治疗8h后氧舍功能即明显改善,表现为FiO2、OI、MAP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5),24h~48h后氧舍功能进一步改善,FiO2、OI、MAP均进一步下降,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愈率高、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气胸及VAP发生率下降(P值均〈0.05),但Ⅲ级以上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明显(P〉0.05)。结论:HFOv+C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优于传统机械通气,并发症低,可作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机械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临床诊断新生儿呼吸衰竭Ⅱ型患儿32例随机分为2组,2组基本治疗相同,治疗组采用HFOV,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比较2组患儿上机24 h及48 h的血气分析及上机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治愈率。结果治疗组24 h及48 h的血气分析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存活儿使用呼吸机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HFOV治疗新生儿Ⅱ型呼吸衰竭能有效地改善新生儿Ⅱ型呼吸衰竭的肺氧合功能,缩短上机时间,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及费用,且安全性好,与CMV比较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哮喘大鼠机械通气肺损伤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制备慢性哮喘模型后随机分成4组(n=10):对照组(N组),哮喘大鼠旷置8h,不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组(A组),采用容量控制机械通气模式(Vt=10ml/kg,f=30次/min)通气8h:不同剂量氯胺酮干预组(K1、K2组),机械通气前K1组静脉注射氯胺酮5mg/kg,K2组静脉注射氯胺酮10mg/kg,余同A组。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测量肺湿干重比(W/D)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白细胞(WBC)计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一氧化氮(NO)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N组比较,A组、K1组、K2组W/D增加,BALF中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TNF-α、IL-6、NO含量增高(均P〈0.05),病理损伤程度加重;与A组比较,K1组、K2组W/D降低,BALF中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TNF-α、IL-6、NO含量下降(均P〈0.05),病理损伤程度减轻;K2组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低于K1组(均P〈0.05),其余指标K1、K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胺酮可抑制TNF-α、IL-6及NO的释放,从而对哮喘大鼠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机械通气不同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将 10 6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成高频震荡通气 (HFOV)组和常规机械通气 (CMV)组。比较两组上机前及上机后 8h血气分析变化、存活率及并发症。结果 HFOV组在治疗后 8h血气分析PaO2 ,SO2 较CMV组明显升高 ,两种通气方式比较 ,HFOV通气时间短 ,气漏并发症发生率低 ,存活率明显提高。结论 HFOV是治疗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呼吸衰竭有效和安全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通气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所致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复习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MAS所致呼吸衰竭患儿58例。A组为高频振荡通气组(HFOV,n=289,B组同步间歇指令机械通气+容量目标组(SIMV+VG,n=30),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时点(0h、6h、24h、48h)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的变化、治疗过程中并发症(肺气漏、BPD、脑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同时比较两组患儿氧暴露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在机械通气6h、24h及48h时间位点,两组0I和a/A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0h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肺气漏、BPD、脑出血发生率、病死率、氧暴露及机械通气时问与SIMV+V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IMV+VG机械通气模式相比,HFOV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所致呼吸衰竭疗效无明显差异,患儿未能获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方法:将96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HFOV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CM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肺功能及病情转归。结果: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并且在施行HFOV治疗6~24h后,氧浓度、氧合指数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明显上升并高于对照组,存活患儿的肺出血停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FOV能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对治疗新生儿肺出血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