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贵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3):3014-3014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因素,针对性干预治疗,更有效地减少跌倒事件发生。方法:采用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照护者。护士及患者家属综合干预的方法,对2008年13例发生跌倒的老年精神病患者与2007年同期跌倒的14例老年住院患者比较。结果:干预组发生跌倒事件13件,年平均每天住院160人(8.13%),对照组14件,年平均每天住院107.5人(13.02%)。结论:对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综合干预,可以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196例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香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303-2303,F0003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跌倒的发生率。方法:对196例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中发生过跌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针对跌倒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为11.2%(22例),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跌倒(27.3%),跌倒原因自身和环境因素(32.1%),其次为药物不良反应(40.6%)。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以预防跌倒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住院发生过跌倒的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跌倒的危险因素,针对跌倒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14例(17.07%),其中,以体位性低血压跌倒为最多(5例,35.71%);其次是自身病情和环境因素等。发生骨折2例,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挫伤或皮下血肿。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预防跌倒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李爱凤 《中外医疗》2011,30(18):147-147
目的探讨影响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科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1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为1.12%,其中发生幻觉跌倒(27.1%)、妄想(20.3%)、冲动(13.6%)、药物反应(30.0%)、环境因素(9.0%)。结论综合干预可以减少住院期间跌倒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张丽  甄秀红  张佩燕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999-3001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06年-2009年我院所有出院精神病患者共4 359例,对其中发生跌倒的27例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高龄及自主活动障碍、疾病因素、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环境设施等是导致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护理人员要加强对高危跌倒人群的评估、管理,降低跌倒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关于跌倒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跌倒的发生率.方法 对82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一年内发生过跌倒的临床资料分析,针对跌倒原因从而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为10%(8例),其中跌倒原因为自身和环境因素(31%),其次为药物不良反应(41%).结论 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制定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永慧 《中外医疗》2013,(31):45-46
目的具体调查分析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镇静催眠药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精神科服用镇静催眠药的26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总体信息资料,具体分析老年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镇静催眠药物使用种类以及用药依赖性等情况。结果服用镇静催眠药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占同年门诊总数的33%(260/780)。260例患者中存在90例(34.6%)药物不良反应者;发生药物依赖者28例(31%);发生认知功能损害、过度镇静患者30例(33%);停药阶段发生失眠、皮肤过敏以及反跳等不良反应患者32例(36%)。结论精神科门诊中使用镇静催眠药较为频繁,易发生药物性依赖现象。同时,在用药中还存在着滥用局面,必须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厦门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可能因素,并且分〈50岁组和≥50岁组进行比较。结果:①.3年间跌倒患者55例,跌倒发生率4.93%0,其中跌倒中男性30例(54.5%),女性25例(45.5%),平均年龄(51.07--.13.04)岁。②.55例跌倒患者中45例(81.8%)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同时服用2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20例(36.4%),合并服用苯二氮革类药物23例(41.8%)。③.跌倒发生的地点以病床旁比例最高22例(40.0%),发生时间日间35例(63.6%)多于夜间20例(36.4%)。④.与〈50岁组相比,I〉50岁精神障碍患者服药种类多(3.24±0.97vs2.19±0.60)、合并高血压(35.3%vs9.5%)、服用苯二氮革类(52.9%vs23.8%)、有跌倒史(32.4%vs4。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与苯二氮革类药物、起床动作过快可能是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汤琰  刘大荣 《中国民康医学》2012,(21):2677-2678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女性精神病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跌倒的发生率。方法:对2005年至2011年期间在院的35例发生过跌倒的女性精神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发生跌倒的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住院老年女性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为40.2%,比同龄男性患者高出18%,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跌倒20%,跌倒原因自身和环境因素74.3%,药物不良反应5.7%。结论:对老年女性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的方法,总结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精神科住院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亨得利2跌倒风险模型评估方式和结合老年精神科特点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方式将其分为观察与对照组,各100例,根据评估结果实施不同干预措施,统计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2%,对照组为46%。结论在亨得利2跌倒风险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专科特点,改良及完善跌倒风险评估表能够提升护理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提升精神科患者住院安全,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镇静催眠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利用 H IS系统,采用一日法,以2012年12月3日为时间节点,用自制调查表,对我院七个病区639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有181例(28.33%)使用镇静催眠药物,以≥66岁患者应用最多,占43.09%;药物使用品种仍以苯二氮卓类药物为主,使用频度为24.40%,构成比81.67%,其中以氯硝西泮和阿普唑仑最为常见,用药频度分别为8.92%、7.98%,构成比分别为29.84%、26.70%;使用镇静催眠药物者又以精神分裂症为多,主要用于情感障碍(44.44%)及精神分裂症(23.03%);时间<4周106例(58.56%),4周~2个月66例(36.46%),>2个月19例(10.50%)。结论:我院镇静催眠药物使用情况总体比较合理,但仍存在连续使用问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避免滥用及成瘾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夏芳 《当代医学》2013,(7):120-121
目的分析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高危因素,并针对性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64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并针对跌倒原因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率7.7%,跌倒高危因素包括生理与疾病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及夜间看护不周等。结论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跌倒的高危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应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积极改善住院环境,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加强夜间护理,采取合理锻炼和饮食,以降低跌倒发生率,保证患者住院安全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高燕 《大家健康》2016,(3):268-26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在该院住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病患者进行了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评估,对其中高风险跌倒人群进行了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跌倒发生率.结果:在所有与精神病患者跌倒相关的因素中药物因素所占比例最大,占30.77%;其次是疾病因素,占26.92%.在护理干预后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跌倒发生率(0.61%)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1.6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67,P <0.05).结论:通过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跌倒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后,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跌倒发生率,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14.
袁薇 《中国民康医学》2014,(16):116-117
目的:分析导致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对策,最大限度保护住院患者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350例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相关资料,统计跌倒人数,疾病类型、服药情况、发生时间及原因等因素。结果: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发生跌倒122例,占34.9%。随着入院时间的延长,跌倒几率逐渐降低,其中入院后1周内跌倒发生几率45.9%,显著高于入院1周以后(P<0.05);性别、年龄、精神疾病种类、肢体乏力以及药物种类等均会是造成患者跌倒的重要因素。患者跌倒的时间主要集中于凌晨(6:008:00)和夜间(18:008:00)和夜间(18:0023:00)。结论:住院1周内应当警惕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问题,加强病情观察,做好护理安全评估和强化安全检查,减少精神病患者跌倒意外的发生,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对跌倒高危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实施预防跌倒的临床干预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老年科入院且年龄≥70岁的老年患者2442名,在入院时均使用《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措施表》进行评估,根据结果纳入1796例跌倒高危患者,按照预防跌倒的临床干预路径对其进行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及时记录评估结果;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和设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加强对跌倒高危患者的护理及关注,做好交接班;合理用药等。结果 1796例跌倒高危患者中仅有4例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跌倒发生率为0.22%。造成院内跌倒的危险因素是: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心理因素、服装;医院环境、设施、药物副作用、跌倒史等。结论通过加强对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并针对危险因素及时实施预防跌倒的临床干预路径,可有效的防止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发生跌倒原因及给予干预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20例老年患者跌倒的个案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对老年患者进行跌倒危机评估表进行评估,对有跌倒危险者采取相应干预护理措施.结果 跌倒风险评估实施前跌倒发生率13.3%,实施后发生率1.25%,统计学检验p<0.01,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为预防跌倒事件的发生,及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实施跌倒危机评估表进行评估对有跌倒危险者采取相应干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跌倒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科住院精神病人发生跌倒的原因。方法回顾迁入新医院(2010.10—2013.4)期间我科住院92例患者在2年半内发生跌倒情况的调查。结果①92例患者中跌倒25例。②跌倒原因:地板湿滑占9例,癫痫发作占5例,夜间下床上厕所7例,药物副反应引起体力不支4例,③年龄因素:老年患者17例,中年患者8例。④跌倒不良后果:骨折5例,软组织损伤20例。结论正确评估,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跌倒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镇静催眠药在精神科门诊的使用情况。方法:对精神科门诊服用镇静催眠药589例患者的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在性别、年龄、病种、病程、所服药物种类,依赖性等方面的临床分布特点。结果:服用镇静催眠药患者589例,占全年门诊总数1997例的29.49%;女性360例(61.12%),男性229例(38.88%);年龄以40~69岁者居多392例(66.55%);病种以原发性失眠症最多,其次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分别为:157例(26.66%)、138例(23.43%)、131例(22.24%);病程最短的2个月,最长的41年;所服药物均为苯二氮[艹卓]类镇静催眠药,各种安定药物均有不同程度依赖性,药物依赖者共计174例(29.54%);依赖者服药时间至少连续2年以上。结论:精神科门诊镇静催眠药物使用十分普遍,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易形成药物依赖。应加强认知行为治疗或给予依赖性小的非苯二氮草类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原因,总结护理对策,达到预防或降低跌倒事件发生率的目的。方法:收集不良事件中关于跌倒的报告32例,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原因及总结护理对策。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原因较多,以药物所致、疾病因素、年龄因素(如年老体弱)居多,逐渐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减少,降低了跌倒事件发生率。结论:进行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原因分析,有针对性的护理,可降低跌倒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杨瑛  孙艳格  闫岩  李超  吕凯敏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3):1613-1617
背景 使用精神类药物,尤其是镇静催眠药,可增加老年人的跌倒风险。目的 了解社区规范化管理老年慢性病患者的镇静催眠药使用情况。方法 于2018年1-3月,采用系统抽样法,在北京市西城区月坛社区已接受规范化管理的老年(60~80岁)慢性病患者中选取581例进行调查,其中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患者分别为512、277、50、190例。通过查阅2017年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镇静催眠药使用情况。结果 193例(33.2%)老年慢性病患者确诊为失眠症且使用了镇静催眠药。随着年龄、患慢性病种数的增加,患者的镇静催眠药使用率升高(P<0.05);患2种慢性病者的镇静催眠药使用率高于患1种慢性病者(P<0.05)。使用率排在前3位的镇静催眠药为艾司唑仑(63.2%,122/193)、唑吡坦(18.7%,36/193)、佐匹克隆(15.5%,30/193)。95.9%(185/193)的患者采用常规剂量,4.1%(8/193)的患者采用加大剂量。31.6%(61/193)的患者有6个月以上需要间断使用镇静催眠药,68.4%(132/193)患者的服药时间为1~2个月。结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镇静催眠药使用率较高,且随着年龄和慢性病患病种数的增加而增加,但长期用药率不高。应关注高龄患者及合并多种慢性病患者的用药情况并给予其健康指导,以减少跌倒等不良健康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