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涤纶毡片修补巨大切口疝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 采用涤纶毡片修补巨大腹壁缺损 11例 ,腹壁缺损直径 7~ 14cm,平均 (10 .7± 2 .3) cm。修补时经原切口切开假性疝囊进腹 ,游离疝环 ,先将大网膜衬垫于腹壁缺损处 ,再用不吸收缝线将适当大小的涤纶毡片与腹壁缺损边缘作全层间断缝合。结果 术后随访 2~ 4年 ,术后半年曾有 1例复发。所有病人未见感染、腹腔内严重粘连以及修补材料外露等并发症发生 ,效果满意。结论 涤纶毡片的组织相容性好 ,弹性佳 ,牢固可靠 ,价格低廉 ,适于作巨大切口疝的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涤纶毡片修补巨大切口疝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涤纶毡片修补巨大腹壁缺损11例,腹壁缺损直径7~14cm,平均(10.7±2.3)cm。修补时经原切口切开假性疝囊进腹,游离疝环,先将大网膜衬垫于腹壁缺损处,再用不吸收缝线将适当大小的涤纶毡片与腹壁缺损边缘作全层间断缝合。结果术后随访2~4年,术后半年曾有1例复发。所有病人未见感染、腹腔内严重粘连以及修补材料外露等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涤纶毡片的组织相容性好,弹性佳,牢固可靠,价格低廉,适于作巨大切口疝的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3.
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我们将改良褥式缝合应用于剖宫产腹壁横切口缝合中,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用腹壁横切口行剖宫产术者276例,24岁~32岁,平均27岁,对手术指征无选择性。1.2方法开腹:取耻上3cm~4cm横切口,以腹中线居中左右对称,长11cm~13cm,仅切开皮肤,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前鞘均于中间切开2cm后横行撕开与皮肤切口等长,以后步骤同常规剖宫产术。关腹:腹膜及腹直肌前鞘常规缝合后,盐水冲洗伤口,酒精消毒刀口周围皮肤,以大号三角针7号丝线1次性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共3针。自切口下缘下方2.5cm处进针,达前鞘上方,然后平…  相似文献   

4.
女孩,13岁,产后见脐部有鸡蛋大粉红色肿物,潮湿,其旁侧有脐带相连,一周后脱落,局部糜烂,外用红汞液及白药粉,并用白布环身紧紧包扎。1周后囊壁结痂愈合。近年肿物渐渐增大,约16×27×5厘米。诊断:巨大腹壁疝。将肿物还纳用宽胶布及腹带加压包扎腹部1周,于乙醚麻醉下手术,纵棱形切口,两侧距正常皮肤各1厘米切除囊壁后见突出内脏有肝脏、胆囊、胃、结肠和小肠大网膜、囊壁粘连,并有大量血管伸入囊壁。(1)自皮肤与囊膜之间向两侧剥离,至显示双侧腹直肌外侧缘止。(2)缝合腹膜,并将腹直肌前鞘外侧缘切开,其长度与腹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补片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采取腹膜前腹直肌后鞘下置入术,3例采取腹直肌前鞘上补片置入术,9例置于腹膜下补片置入术,随访1~36个月。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4例复发,经再次修补后治愈。结论应用补片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效果良好,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邓洪强  王盛 《右江医学》2005,33(2):169-170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11%[1]。传统方法采用拉拢张力缝合,缺损较大者修补后复发率高。1999 年 12 月至 2004 年 6 月我院利用聚丙烯网片施行腹壁大切口疝(疝环直径≥5cm)修补术 20 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性8 例,女性 12 例,年龄 33~78岁,平均62.5岁,其中上腹正中切口疝 2 例,下腹正中切口疝5例,右下腹直肌旁切口疝 8 例,左下腹直肌旁切口疝5例;4例为复发疝,其中2例为2次复发。疝环最小直径为5 cm,最大直径为 18 cm,平均 8.5 cm。按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发生原因及总结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27例腹壁切口疝的发生部位、年龄、基础痰病及初次手术情况发生时间等总结其发生原因及据腹壁切口疝疝环大小采取传统手术(直接缝合)或使用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的手术方式.结果 23例发生于纵切口占85.2%.10例为右上腹直肌切口占37%,年龄>60岁为18例占67%,≥70岁11例占40.8%;有基础疾病:糖尿病、慢性咳嗽、低蛋白血症5例,同时合并有高血压、心肌缺血等5例,切口感染(原发病为肠破裂、阑尾穿孔腹膜炎、肠梗阻)7例,同发病有关.疝环直径<5cm,行传统手术方式直接缝合,疝环直径>5cm采用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随访12~60月均治愈,补片组仅2例有切口下策液肿及积液经引流后治愈.结论 腹壁切口疝病因同腹壁纵切口,年龄>60岁,有糖尿病、慢性咳嗽、腹压升高、低蛋白血症及切口感粢密切相关.而疝环中<5cm(缝合时无张力)采用传统方式直接缝合可治愈,价格适中;疝环直径>5cm,则需用补片修复方可治愈.用补片修复腹壁缺损操作简便、病人无腹壁紧缩感、不易复发及补片反应轻,效果满意,值得推广,但价格较贵.  相似文献   

8.
问题解答     
如何做腹壁大横切口?腹直肌切断后怎么办? 答:腹壁横切口的操作方法并没有什么特别,一般略作弧形,在上腹部凸向上,在耻骨上部凸向下即可。肌肉可以沿切口予以切断。缝合时,横肌及直肌后鞘可与腹膜一并以铬肠线连续缝合,斜肌分层间断缝合,直肌前鞘亦间断缝合,后二者一般用丝线。缝合直肌前鞘时,针可以带一些肌肉,肌肉不能单独作一层缝合,因为沿肌纹方向不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  曾玲慧 《当代医学》2011,17(12):57-5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收治的继发于剖宫产术后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32例,24例病灶位于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前鞘,6例病灶向下浸及腹直肌,2例病灶累及腹直肌后鞘及腹膜.所有患者均行局部病灶切除,切除范围达病灶外1~1.5cm正常组织,术后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剖宫产的手术质量,可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10.
由于剖宫产的增加。腹壁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也相应增加。甚至腹壁及皮肤及皮下脂肪全层裂开达腹直肌前鞘,由于手术切口相对较大。多数医师(尤其是基层)多采用保守治疗使切口逐步生长、愈合的方法。病程长。病人及家属难以接受。甚至由此引起医疗纠纷。我院自1998年以来。对腹壁切口裂开达腹直肌前鞘的22例患者。进行2次缝合。术后7日拆线,愈合2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院采用丝线编网修补获得满意效果 ,现将典型病例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例 1 ,男性患者 ,中下腹壁复发性纤维肉瘤 ,一年前因腹壁纤维肉瘤行手术切除 ,现因复发入院。手术探查发现肿瘤直径达 9cm ,浸润腹直肌前后鞘膜 ,腹膜未受累。手术将肿瘤及前后鞘膜一次性切除 ,腹壁缺损直径达 1 0cm ,我们先用 1 0号丝线纵横编网 ,每一网孔直径达 0 8cm ,网的边缘丝线缝合于两层鞘膜边缘上 ,然后缝合皮下及皮肤 ,伤口一期愈合。  例 2 ,患者女性 ,95岁 ,因股疝嵌顿急诊入院。因患者年迈体弱 ,急行松解术 ,因局部组织薄弱 ,联合腱膜萎缩…  相似文献   

12.
1病例介绍患者,女,32岁。上腹部肿物2年。查体:右上腹腹直肌处触及5cm×3cm×2cm肿物,质韧,无压痛,无活动,边界不清,腹壁紧张时触诊较明显。诊断:腹壁肿物。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见肿物位于左腹直肌前鞘,粉红色,无包膜,侵及左腹直肌,行肿物及受侵肌肉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左腹直肌前鞘韧带状瘤。术后随访4年无复发。患者,女,29岁。左下腹肿物1.5年。查体:左下腹脐与骼前上棘连线中点外触及6cm×4cm×3cm肿物,轻度压痛,质韧,活动性差,边界不清,腹壁紧张时触诊较明显。诊断:左下腹腹壁肿物。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取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至耻骨结节作平行切口约6cm,游离精索,在腹横筋膜下将疝囊游离至腹膜外脂肪处,回纳疝囊入腹腔,塞入大小合适的bard补片的伞状填充物并缝合,游离精素下方置入补片并缝合。结果手术时间45~70分钟,平均60分钟。发生阴囊积液1例(占2%),尿潴留2例(占3%),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访6~24个月无复发。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IEM)的临床诊断以及手术方法。方法:对我院从2000年1月至2006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经病理确诊为腹壁AIEM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局部病灶切除。随访中1例术后0.5a切口上缘复发,1例在切口中间和右侧复发。术前病灶>4cm的7例,1例术后并发腹壁切口疝。4例术中使用补片,伤口愈合良好。2例修剪前鞘呈锯刺状减张缝合,伤口愈合良好。病灶<4cm,愈合好。结论:剖宫产时注意腹部伤口的保护,会阴侧切时同样要保护伤口,腹腔镜巧克力囊肿剥除时囊皮的取出一定放置在标本袋或从转换器中取出,切勿直接从穿刺孔中取出。腹壁AIEM的手术前要充分了解病灶的大小与深度,要充分切除病灶,同时要对切口的缝合进行充分的判断,补片有很好的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卫  罗健 《西部医学》2010,22(5):836-836,838
目的探讨应用自身组织材料疝囊壁行疝修补的手术方法。方法33例患者术中按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要求普通外科分册游离精索不横断提睾肌,沿疝囊轴线剥开形成疝囊瓣,距疝环2cm切开疝囊腹膜层内荷包结扎疝囊颈,将疝囊瓣平铺,内侧固定于腹直肌鞘外缘,外侧固定于髂耻束上,再完成后续操作。结果本组患者均治愈,围手术期无切口感染、积血及并发症,术后随访2~4年无复发,局部无明显感觉障碍。结论疝囊壁作为修补材料应用临床符合人体解剖,操作简单,恢复快,复发率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报告腹壁横切口子宫切除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对 40例子宫切除术施行腹壁横切口 ,切开皮肤钝性拉开皮下脂肪层 ,保留腹壁浅静脉 ,横行剪开腹直肌前鞘 ,钝性分离腹直肌 ,撕开腹膜 ,常规切除子宫 ,简化关腹步骤 ,皮肤皮下一并缝合 1~ 4针。结果 :该术式简便快速、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伤口美观、深受患者欢迎。结论 :腹壁横切口子宫全切术优于腹壁纵切口子宫全切术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腹壁硬纤维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宽航  汪智民 《上海医学》1998,21(6):331-332
探讨自体阔筋膜移植或结合腹直肌前鞘翻转成形加自体阔筋膜移植,在修复硬纤维瘤切除后腹壁大缺损的作用。方法;在大腿外侧面作平行的二个皮肤纵形切口,皮下潜行分离后用切割器切除阔筋膜,并进行0.5厘米重叠的褥式缝合修补缺损。  相似文献   

18.
术式选择 一般选择改良式剖宫产,即腹壁横切口,切口在耻骨联合上3cm,皮下组织采用撕拉式,腹直肌前鞘横行剪开,钝性分离腹直肌,腹膜切开一小口后撕开,子宫全层切开,娩出胎儿后子宫切口全层缝合一道,加强一道,清理腹腔,腹膜连续缝合,前鞘连续缝合,皮肤缝合3针,或可吸收线皮内缝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补片和复合补片(composix mesh)结合肌皮瓣修复巨大腹壁缺损,预防肠粘连、切口疝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1998-06~2006-01先后应用e-PTFE和复合补片,结合肌皮瓣或皮瓣修复了4例因肿瘤切除和外伤所致的巨大腹壁缺损。腹膜缺损面积最大为10 cm×13 cm,最小6 cm×8 cm。并分别应用腹直肌肌皮瓣、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和腹股沟皮瓣覆盖人工补片。结果手术区愈合良好。随访7个月-2.5年,未出现肠粘连、切口疝和人工材料外露。患者均能正常生活,可从事一般的劳动。结论应用含e-PTFE的人工补片结合(肌)皮瓣移植修复巨大腹壁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可预防肠粘连和切口疝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6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8年 3月~ 2 0 0 2年 7月我们使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 6 7例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 6 7例 ,32~ 86岁 ,均为男性腹股沟张力性疝修补术后的复发疝 ,其中 1次复发 4 1例 ,2次复发 19例 ,3次复发 5例 ,4次复发 2例。右侧 35例 ,左侧 2 6例 ,双侧 6例 ,共 73例次 ;直疝 4 1例次 ,斜疝 32例次。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 ,沿腹股沟区瘢痕切开或切除瘢痕 ,适当游离腹外斜肌腱膜 ,游离疝囊至腹膜外脂肪处 ,将疝囊及填充物同时推入腹腔 ,填充物外层叶瓣与疝环周围坚硬的腹横筋膜间断缝合固定 ,再将补片平铺于精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