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单病种质量管理对医院医疗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统计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至2022年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病例,并收集单病种管理前后的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梗死、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首次住院)、感染性休克早期治疗、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和剖宫产共8个病种住院病例资料,分析单病种管理对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和次均药费的影响。结果:自2021年实行单病种质量管理后,8个病种次均费用较实施前均有减少;除感染性休克早期治疗外,其余7个病种平均住院日均小于实施前;对于次均药费,除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首次住院)外,其余病种实施后次均药费均小于实施前。结论:开展单病种管理有助于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水平,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方法在乡镇医院中的应用效果 ,为同类医院不断改进医疗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药费、治愈好转率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对比分析四种单病种(社区获得性肺炎、腹股沟斜疝、臀肌挛缩、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前后的效果。结果 四种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前后在平均住院日、平均药费方面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病种在平均住院费用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种病种在术前平均住院日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乡镇医院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效果是显著的,不仅可以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而且可以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我们应该鼓励这一管理模式在乡镇医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单病种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探讨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原因,为医疗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内4个病种(慢性肺心病、脑梗塞、老年白内障、急性阑尾炎)2002~2004 3年中全部住院病人作为调查对象.用Excel和SPSS进行整理、描述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4个病种中,除老年性白内障(药费比例占11%),慢性肺心病、急性阑尾炎和脑梗塞的药费比例均超过35%.住院天数、付款方式和转归对住院费用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提出调整医院收入结构,缩短平均住院日,执行DRGs-PPS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前后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住院费用进行分析,对单病种质量管理在缩短住院日和控制医疗费用方面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方法对该医院2007年至2013年髋关节置换术出院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摘录病历首页的人口社会信息、疾病诊疗信息和费用信息。对住院日和各项费用在质控实施前后进行比较分析,对住院总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实施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前住院日和住院日显著缩短;住院总费用有所上升、药费和其他费用显著降低,而检查费和治疗费有所增加;对住院总费用变异影响显著的变量主要有手术类型、年龄、是否在质量管理实施后入院、住院日、主要诊断以及是否输血。结论单病种质量管理后,低效和无效住院日有所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结构渐趋合理,但总费用有所增加。在将来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应继续考察住院日延长的原因,减少低效和无效住院日;科学测算单病种成本费用,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疗服务技术和费用管理水平,从长远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管理对医疗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95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7个病种病例作为路径组,将2009年入院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7个病种1284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7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后,组平均住院日、平均术前住院日缩短,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天数和内科抗生素费用比显著降低,其中6个病种的药占比降低,平均住院费用有下降趋势,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临床路径管理能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周转率,规范抗生素使用,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的具体做法及效果。方法对计划性剖宫产、胃十二指肠溃疡、乳腺癌、子宫平滑肌瘤四个病种,按照病例对照的方法对平均住院天数、治疗有效率、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药品费用等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后,平均住院日下降,床位周转加快,控制了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既有利于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又促进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卵巢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变化趋势,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兰州市两家省级医院1996~2006年间确诊为卵巢癌患者的病历资料,获取住院费用信息并分析其构成和变化情况.[结果]11年间,卵巢癌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速度为3.75%,而例均住院费用、日均住院费用则分别以年均2.80%、6.91%的速度增长.单项费用构成中,药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51.29%,药费与住院费用呈正相关;手术费年均增长速度最快,为33.35%.[结论]卵巢癌患者的经济负担较重,应通过降低药费,加强医院管理,建立单病种诊疗规范和费用控制标准,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在某院泌尿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通过同期对照研究,对泌尿外科实施与未实施临床路径的5个病种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药费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临床路径后缩短了输尿管结石、肾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平均住院日;降低了输尿管结石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和平均药费,提高了膀胱肿瘤患者的平均药费。结论通过实施临床路径,可以缩短部分病种的平均住院日,降低平均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医疗保险患者三个病种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影响医疗保险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为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某市两所医院3年中3个病种的所有医疗保险病例,共647例,对于可能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医院、住院天数、是否手术、药费比例及全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是医疗保险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缩短住院天数、降低药费比例是控制费用的关键。结论 应制定科学的单病种诊疗常规和费用标准,加快和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试行某些单病种付费的基础上,实行按病种付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按单病种限(定)额付费和按项目付费方式下4种疾病的住院总费用及费用结构情况,探讨医疗费用控制方法.方法 从武汉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系统中抽取2009-2012年4家医院胆囊结石、急性阑尾炎、慢性支气管炎和剖宫产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出院病人费用资料,将资料按照单病种限(定)额付费和按项目付费分为A、B两组,分析比较两组医疗费用情况,主要统计方法为描述性统计和秩和检验.结果 A、B两组4种疾病各自的平均住院总费用和日平均住院费用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胆囊结石、急性阑尾炎和剖宫产的药品费、检查费和手术费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4个病种4年的平均住院费用增幅分别相差0.9%、2.1%、8.6%和0.7%.结论 A组4种疾病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B组,且前者各病种平均住院费用的增幅小于后者;有3种疾病的药费占总费用的比例最高,另外手术费和检查费所占比例也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费用,为合理控制住院费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2006-2010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相关信息,了解其住院费用基本及构成情况,并采用灰色关联性分析判断各分项费用与住院总费用的相关程度.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老年男性居多;手术组人均住院总费用呈下降趋势,材料费、药费及手术费所占的比例较大但对住院总费用影响较小;非手术组人均住院总费用呈上升趋势,药费及检查费在住院总费用中所占比例较大但对住院总费用影响较小.结论 合理控制材料费用,做到合理检查、规范用药,同时减少无价值住院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北京市2007—2009年收治的缺血性心脏病的3个病种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以期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用SPSS18.0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医院级别、付费方式、性别、年龄和治疗方式对平均住院日和例均住院费用有影响,2007—2009年缺血性心脏病的3个病种平均住院日呈下降趋势,手术费、治疗费和药费增长幅度较大。结论通过加强医院管理,完善双向转诊制度,推行DRGs,实施临床路径,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等措施,可实现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降低患者自付比例,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某一单病种实施临床路径与DRGs成本控制前后的对比分析,评价单病种临床路径和DRGs成本控制应用于临床管理的效果。结果显示,应用临床路径和DRGs成本控制可以明显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平均住院费用和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医疗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单侧)、老年性白内障(单眼)和腹股沟疝(单侧)3个病种共计977例出院患者作为路径组,将2010年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相同治疗方式的3个相同病种1043例出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相同病种进行比较;选择老年性白内障路径组124例变异病例进行变异分析.结果 3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后,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和住院药费占比3项评价指标较未实施时呈不同程度降低;患者满意度较前提高;腹股沟疝和结节性甲状腺肿2个病种的抗茵药物合理应用各项指标有明显提高,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性白内障路径组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是合并其它疾病、患者双眼手术和部门休假致延迟.结论 临床路径管理能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合理用药;对变异发生情况进行分析,采取改进措施,可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提出建议。方法:收集2007—2009年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急性心肌梗死病例485例,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研究住院费用的变化趋势和构成情况,采用相关分析、秩和检验和多重线性回归等方法研究患者性别、年龄、支付方式、住院天数等对住院费用的影响。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费用逐年上升,治疗费构成比最高;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是手术情况、住院天数、支付方式、特级护理、年龄和疗效。结论: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优化医院内部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实行按病种限价付费,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单眼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单病种平均成本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眼科1年的成本、收入及患者住院费用,试构建单眼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的单病种平均成本。在合理诊疗的前提下,控制住院过程的每个诊疗环节,可以降低单病种的平均成本,增加科室收益。药品和材料消耗是住院费用的主要部分,合理地降低药费和材料比例是控制医疗费用的关键。按病种付费和适合我国国情的按疾病诊断分类定额预付制是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的付费方式。  相似文献   

17.
单病种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医院以单病种质量作为医疗质量管理评价指标在我国已得到普遍的重视,既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又能相对客观地衡量医院医疗质量的高低,有力地推动了医疗卫生改革工作的深入与发展。 卫生部于1992年制定了《102种病种质量控制标准》,海南省卫生厅1993年推出了20种单病种质量控制报表,分别从诊断标准、入院指征、疗效判定标准、质控标准、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单病种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代表性,对提高医疗质量、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治愈率、降低治疗费用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在单病种质量管理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和难点。1 单病种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1.1 病种诊断标准的制定及覆盖面问题 为使同一个病种的标准统一,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可比性,诊断标准必须统一按ICD—9编码,如急性阑尾炎、急性心肌梗塞、小儿肠炎等,不可有其他合并症,但实际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单病种住院费用的构成比例,探索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方法 以结直肠癌手术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上海某三甲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主诊断为结直肠癌并行手术的出院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元回归对住院总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单病种住院费用的构成中,医用耗材费占比最高,其次为药费、治疗费,护理费占比较低;影响单病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有住院天数、手术方式和疾病转归情况.结论 单病种住院费用构成不合理,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对南京市城镇职工实施单病种限额与同病种未实施限额两种付费方式的2015年12月-2016年5月1 15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单病种限额患者的住院总费用、药费、手术麻醉费、治疗费均低于未实施限额的患者,并显著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对提高医院运行效率,降低成本起到明显影响.由此可见,单病种可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医疗保险病人的医疗费用分析,为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005年全年医疗保险病人与公费、自费病人的门诊、住院费用及其费用构成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逐步回归法寻找影响医疗保险病人住院费用高低的主要因素。结果:医疗保险病人门诊和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公费和自费病人,且医保病人各项费用中以药费所占比例最高;影响医保病人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住院日和手术次数。结论:医院应在有效控制病人住院日的同时,控制药费的增长,以达到控制医疗费用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