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的急症,脑卒中发病后能否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是能否达到最好救治效果的关键。无论是出血性卒中还是缺血性卒中,治疗的时间都非常关键,其中缺血性卒中成功治疗的时间非常短暂(一般为3~6小时),所以提高社区全科医生及公众对脑卒中症状的认识和重视,强化及时转运患者的意识和行动,减少转运时间的延误,是脑卒中院前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对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并与仅采用西医西医卒中单元的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15d和30d时BI、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日常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患者总数的60%~70%,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脑动脉血管的狭窄或阻塞是其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抗凝和溶栓治疗,有利于预防狭窄血管的闭塞和开通闭塞的血管.但缺血性卒中治疗过程中常出现继发性脑出血,尤其在抗凝和溶栓治疗的患者更容易出现.……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卒中是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高,对人类生命与健康危害极大,同时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目前缺血性卒中治疗手段有限,如何采取有力的措施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或复发,在缺血性卒中的防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60例缺血性脑卒中在起病2.5—14h内进行溶栓治疗。结果60例经过应用溶栓治疗,54例痊愈,总有效率为90%,6h内用药物溶栓治疗者100%痊愈。结论对发病6h之内采用重组尿激酶原动脉内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徐钧  董菊霞 《淮海医药》2013,31(2):110-112
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ssen评分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以期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早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11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初次入院时的临床资料为患者进行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并记录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部位。根据量表评分,将入组患者分为低危组,高危组;根据Hcy水平分为高Hcy组与正常Hcy组;并根据缺血性脑卒中的部位分为前循环组,后循环组。分析Essen卒中复发量表评分各组患者的Hcy水平以及前后循环脑梗死患者Essen评分和血浆hcy水平的比较。结果 (1)Hcy≥15 umol/L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Essen卒中评分〈3分的为20.40%,而≥3分的为58.57%,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根据脑梗死的部位前循环为94例,后循环为25例。前后循环Essen评分分别为(2.89±1.91)、(3.68±1.81),两者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前后循环Hcy浓度分别为(16.94±12.76)、(17.60±+7.29),两者统计学上也无差异(P〉0.05)。结论血浆同型Hcy水平随着Essen评分增高而升高,其有可能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作。血浆Hcy水平和Essen评分的高低与脑卒中的部位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及瓣膜性心房颤动(VAF)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探讨NVAF缺血性脑卒中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129例NVAF及VAF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CISS分型,比较NVAF组(96例)及VAF组(33例)年龄、相关危险因素及CISS分型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NVAF组主要表现为复合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卒中(包括CS+LAA型及CS+LAA+PAD型)占60.4%,两组患者卒中CISS分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NVAF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可能是NVA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血压变化规律及减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240例非卒中患者的血压进行连续2周动态观察,并对116例伴高血压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降压治疗。结果卒中组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非卒中组,卒中组血压以发病后入院时测为最高,在无降压治疗情况下,其血压迅速下降,5d内达病前水平,以后在此水平活动。轻中度血压升高的脑卒中组降压治疗显效率及有效率较非降压治疗组低,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脑卒中组中血压较高的患者与非降压组的患者对比降压效果以及有效率,发现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轻中度血压升高不宜降压治疗,而对较高血压可采取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9.
侍茹 《家庭用药》2014,(6):20-21
救治急性脑卒中,时间是关键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关键在于发作后3小时内给予积极的溶栓治疗。由于国内长期以来急性卒中救治流程规范度不足、院前或院内延误等原因,导致绝大多数卒中患者无法在推荐的治疗“时间窗”内接受规范的rt-PA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0.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3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研究表明:卒中后致残率高,约三分之一脑卒中幸存者残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再次卒中发生率高。Geat等报道25%卒中幸存者中在2年内再次卒中,Saeco等报道5年内42%男性及24%女性患者再次发病,其中65%为缺血性卒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合并2型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尤瑞克林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不使用尤瑞克林。治疗前后两组均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量表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测日常生活能力,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结果:使用尤瑞克林的治疗组NIHSS、ADL评分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2型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使用尤瑞克林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浆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进展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血浆TXB2及6-keto—PGF1a水平,分析其在缺血性卒中组、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组与健康对照组水平的差异。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TXB2、血浆血栓素B2/血浆6-酮-前列腺素F1a(T/P)比值高于健康对照组,6-keto—PGF1a低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组血浆TXB2、T/P高于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组,6-keto—PGF1a低于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XB2、6-keto—PGF1a不仅参与缺血性卒中后急性期反应,而且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预警因子。  相似文献   

13.
姚斌 《福建医药杂志》2003,25(6):119-120
脑卒中在全世界都是一个主要的死亡和致残原因 ,在所有卒中中 ,缺血性卒中约占 85 % [1 ] ,本文就缺血性卒中引起神经元损害的分子瀑 ( Cascade)及新的治疗制剂目标作一介绍。1 神经元损害的分子瀑见附图。附图 引起神经元损害的分子瀑   * VGCC电压控制钙通道A 谷氨酸释放抑制剂 ,B 钙拮抗剂 ,C  NMDA和 AMPA受体拮抗剂 ,Mg,D  NOS抑制剂 ,E 抗氧化剂 ,F 粘附分子抗体1 .1 兴奋性氨基酸 ( EAA) :缺血脑组织中有大量 EAA释放。 EAA主要是谷氨酸 ( Glu)和天门冬氨酸 ( ASP) ,Glu正常细胞内高于细胞间隙 1 0 0 0倍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包括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7 d以内)的住院患者210例,均在入院次晨抽血,检查血清白蛋白水平,在入院、出院进行NIHSS评分,在入院、出院、发病后3个月、6个月进行BI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作为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估指标,同时进行Barthel生活指数评分,作为评价预后的主要指标。结果 21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33例(15.7%)患者进院时发现血清白蛋白低于35 g/L,入院时血清白蛋白低于正常白蛋白组的患者,入院、出院时,NIHSS高于正常组,BI低于正常组,发病后3、6个月BI都低于正常组,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导致患者神经功能差,生活能力差,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两组均进行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案,并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35%,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李春君 《药品评价》2009,6(6):218-220
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和梗死,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发病时间较非糖尿病患者早10年,发病率为正常人的4倍,且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的预后较差,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近年的研究强化了血脂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研究的焦点为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与缺血性卒中之间的关系。目前无论从一级预防(防首次事件)或者二级预防(防复发)都证实LDL与缺血性卒中相关。他汀类药物作为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药物,对于预防和减少脑卒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突然起病,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局部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可致残或死亡.脑卒中又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多为中老年患者,表现为肢体偏瘫、言语障碍等.我国脑血管病因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营养不良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营养不良与脑卒中的预后与病死率密切相关.美国心脏学会和美国卒中学会联合发布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处理指南(2005)》[1]指出与营养恶化相伴随的是肺炎、胃肠道出血和压疮等并发症的风险增高.因此加强卒中后的营养管理和制定营养不良的干预措施,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中药在脑卒中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中风)是中医“风劳鼓膈”四大顽症之一,全球每年有460万人死于脑卒中,中国每年死于脑卒中有160万。脑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二的比例为6:1,而在缺血性卒中,又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TIA)、脑血栓和脑栓塞,后两在临床上有时不易区分,故统称为脑梗死。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都认为,超早期溶栓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中医治疗认为,应从平肝熄风、豁痰开窍、活血化瘀着手。本研究对中药在治疗脑卒中临床研究中的作用进展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颖 《首都医药》2009,16(10):42-43
目的研究再发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来反映卒中二级预防的重点。方法调查366例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个人疾病史和不良生活方式,计算单个危险因素的百分比。结果在所调查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79.23%)、血脂异常(67.21%)、颈动脉狭窄(53.01%)列前3位。结论高血压是卒中预防的重中之重,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卒中预防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及其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缺血性脑卒中病例841例(病例组),根据TOAST分型标准分为5个亚型;选择同期入院的739例非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及各亚型的患病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卒中组及各亚型在年龄增大、性别(男性)、肥胖、脑卒中家族史、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入院血压、白细胞计数、血脂水平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及各亚型发病风险的危险因素不完全相同.结论对不同病因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应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