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腓肠神经的观察测量与显微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50具尸体对100例腓肠神经进行了观察测量,对10具尸体20例腓肠神经作了显微解剖研究。一、腓肠神经吻合型有91例占91.0±2.9%;非吻合型仅有9例,占9.0±2.9%;腓肠神经组成的部位以小腿下1/3为多数,有75例,占81.3±4.10%。二、腓肠神经的长度均值为12.2±0.3厘米;横径,在组成处、中间部和外踝上方均值分别为3.3±0.1毫米、2.8±0.1毫米和2.6±0.1毫米。三、腓肠神经干内可有2—5个束,与混合神经不同点是束的排列变化小。干的上、中、下三段始终没有变化的占16/20。四、腓肠神经干内恒定地出现有一个大束,位置56.7±6.4%在外侧,此位置在单独切取大束时可作定位参考。大束的横径均值为1.26±0.04毫米,此大束可提供给小神经损伤后作移植体用。五、腓神经交通支的起点投影在股骨内、外侧髁连线上方占多数,距离均值为3.55±0.33厘米。腓神经交通支的横径均值为2.4±0.08毫米。在作神经移植体手术时,若发现腓肠神经过短或过细,可改切用腓神经交通支。  相似文献   

2.
腓肠神经的血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观察了15具(30例)成年尸体的腓肠神经的血供。对腓肠神经及其根(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神经交通支)的营养动脉及其来源动脉的数目、外径及来源动脉的类别等进行了观察。吻合型腓肠神经、非吻合型腓肠神经、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神经交通支来源动脉平均支数分别为2.55±0.31支,3.31±0.39支,1.75±0.27支和2.20±0.24支;它们的外径平均数分别为0.63±0.04、0.75±0.10、0.66±0.08和0.58±0.05毫米。还讨论了吻接血管的神经移植问题,认为腓肠神经、腓神经交通支是较理想的带蒂移植供体。  相似文献   

3.
<正> 自体神经游离移植,在临床上已逐渐推广应用,主要神经损伤后缺损超过2厘米,需取分枝少的皮神经作为移植神经,如腓肠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浅支等,植入受损神经两断端之间,使其再接,以恢复受损神经的功能。有关腓肠神经的形成以及腓肠交通神经的起始已有不少报导,但对腓肠神经的长度、宽度,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肠交通神经的宽度研究很少。所以本文对这些皮神经作了必要的测量,为临床进行神经移植时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
腓肠神经腓肠浅动脉筋膜蒂逆行皮瓣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用解剖学研究基础上,根据腓肠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的特点,设计腓肠神经腓肠浅动脉筋膜蒂小腿后侧皮瓣,用于修复足跟部骨外露,临床应用3例全部成活。该皮瓣具有厚薄适宜、手术操作简单及含有感觉神经等优点,是修复足跟部缺损的较好办法。  相似文献   

5.
本对32例成人下肢标本进行了常规固定、解剖,并测定了隐神经、腓肠神经各段的(左右、前后)径和截面积;观测了隐神经、腓肠神经与大、小隐静脉及小腿后正中线的关系;探讨了隐、腓肠神经吻合的可行性,推荐了沿内踝线和外踝线向上做长3-4cm的一弧形切口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是否有发出交感纤维支配其伴行血管及腓肠神经切段后近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血流动力学会出现何种相应变化。 方法 在探明兔下肢腓肠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相应解剖后,取17只白兔,其中2只白兔直接处死,取腓肠神经血管束。其余15只(30侧后肢)随机等分入神经保留组与神经切断组。神经保留组白兔在行皮瓣切取术后,不对腓肠神经进行处理;神经切断组则在皮瓣掀起后将腓肠神经在其起点处切断。在相应时间点处死两组动物,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束行乙醛酸染色。利用红外热像仪对上述两组皮瓣术后24 h皮瓣的平均温度进行测量。 结果 神经切断组术后3、5及7 d 3个时间点腓肠神经内荧光点及其伴行动脉外膜荧光出现高度一致性的下降,组间荧光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F=13.563, P=0.004)。神经保留组在术后整个过程中荧光强度未出现明显改变。术后2 h起,神经保留组皮瓣平均温度低于神经切断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腓肠神经有发出交感纤维至其伴行血管,调节其伴行血管张力。腓肠神经切段后,近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微循环会出现相应改善,皮瓣存活率有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7.
腓肠神经及其血管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50例成人下肢的腓肠神经、腓肠内侧皮神经、腓神经交通支及其血管作了观察。腓肠神经的营养动脉来自腓动脉的肌皮支。腓肠内侧皮神经中间部及远侧部的动脉来自邻近细小肌皮血管。腓神经交通支中间部及远侧部亦由邻近的肌皮血管供给。腓肠神经的部分静脉直接注入小隐静脉。  相似文献   

8.
9.
<正> 作者为1例左上臂桡神经缺损长达13.5cm的患者采用了静脉供血的带小隐静脉蒂的腓肠神经游离移植修复,把蒂小隐静脉蒂的腓肠的神经游离移植于上臂,把腓肠经神嵌于桡神经缺损之间,两端作束膜外缝合,小隐静脉蒂两端分别与头静脉的两断端作端端吻合。作者认为吻合静脉的神经移植,其营养供给主要依靠静脉—筋膜蒂内静脉血维持,这样可以避免在移植中牲牺肢体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顺行转位修复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逆行转住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皮瓣转位面积及血管蒂部的处理方案。方法 在小腿后侧以腓肠神经体表投影为轴心线,设计及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顺行转位修复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6例,逆行转位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51例。结果 54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皮下组织成活,经植皮愈合,经随访皮瓣外观、质地、功能良好。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可以修复胫前区、踝部及足部跖骨中段近侧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2.
足踝部和小腿是常见的损伤部位 ,损伤后常有骨和肌腱组织外露 ,因局部软组织少 ,使得伤后修复困难。过去常需要用比较复杂和牺牲主要血管的游离皮瓣、岛状皮瓣或病人极难适应的交腿皮瓣修复。1992年Masquelet[1] 和Bertelli[2 ] 首次报告了皮神经伴行血管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吻合腓血管腓肠神经移植的解剖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51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腓动脉分支供养腓肠神经的血供情况,腓动脉平均发2.7支营养动脉至腓肠神经,以腓动静脉为蒂,可设计成有血供的腓肠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4.
外踝术中腓肠神经和腓浅神经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踝术中腓肠神经和腓浅神经损伤的风险 ,并分析损伤后感觉缺失情况。方法 在解剖显微镜下对 5 0侧常规防腐固定成年尸体的腓肠神经和腓浅神经及其分支作解剖 ,观测和绘图。结果  2 4 % (12侧 )的腓浅神经或足背中间皮神经浅出点在外踝前缘水平 ,10 % (5侧 )的腓肠神经横切过外踝尖 ,78% (39侧 )的标本可识别来自这两条神经的踝支 (其中 2 8%同时具有两个来源 ) ,腓肠神经管理 38% (19侧 )标本的足及足趾的外侧半。结论 外踝术中很容易损伤来自腓肠神经和腓浅神经的踝支 (可能性为 78% ) ,损伤神经主干的风险较小 ,但有 2 4 %的可能损伤在外踝前缘浅出的腓浅神经或足背中间皮神经 ,10 %的可能损伤外踝尖处的腓肠神经 ,而且损伤后感觉缺失范围差异很大 ,腓肠神经具有比解剖学以往描述的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解剖特点,为临床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人体标本全身动脉灌注填充剂和局部解剖血管铸型方法,观察测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来源、吻合情况及相关数据。结果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来源于腓肠内、外侧皮神经的营养动脉、胭窝内、外侧皮动脉及胭窝中间皮动脉。此动脉在小腿下1/3段与腓动脉肌间穿支吻合成血管网。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有多源性、吻合丰富的特点,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设计逆行皮瓣,血供较好,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能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腓肠神经营养动脉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动脉的数量、发出位置、血管的直径,小隐静脉与腓肠神经的关系,为确定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红色明胶经股动脉灌注的尸体20具(40侧),在手术显微镜下对腓肠神经营养动脉和小隐静脉进行解剖观察测量。结果腓肠神经营养动脉2~4支,各营养动脉形成血管网相互吻合,其中三支发出较为恒定。腓肠神经的上、中、下三段营养分别由上述三支动脉提供。在小腿下1/3段,小隐静脉与腓肠神经之间距离为1~5mm。腓肠神经旁组织含有与神经伴行的营养血管,其分支与皮下血管网相吻合,供应相应区域的皮瓣。结论手术时带少量神经旁筋膜组织可保证蒂部神经营养血管不被破坏。此皮瓣不损害重要血管和神经,供区比较隐蔽,可用于修复下肢远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7.
<正> 男伤员被炮弹炸断右迷走神经,平颈总动脉叉处缺损6cm,用8cm 的腓肠神经修补。术后,进食致咳的症状消失,声嘶好转,喉镜下声门关闭较好。  相似文献   

18.
杨新佑  王镖  刘荆陵 《医学信息》2007,20(5):879-880
足、踝及小腿下段是常见的损伤部位,由于局部软组织少,损伤后常伴有骨或肌腱外露,易并发感染,给修复带来一定困难,常需采用小腿内侧皮瓣、游离皮瓣或交腿皮瓣,游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测人腓肠神经的构成类型,长、宽以及构成腓肠神经的两根的位置、长度、宽度,以补充国人腓肠神经的解剖学资料为临床腓肠神经的移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直尺及游标卡尺(精确度0.02mm)对腓肠神经,腓肠内、外侧皮神经的长、宽进行测量,对腓肠内、外侧皮神经位置及腓肠神经的组成型式进行观测统计。结果腓肠神经的构成型式较前人的观察更为复杂,因此本文采用了新的分型方法。腓肠内、外侧皮神经的发出位置多变,腓肠神经起始部、中点及外踝平面宽度不同。结论腓肠神经及其两根型式复杂,临床选择移植体时应充分考虑其型式及长度、宽度,以便更加适应受区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16具(32侧)成人尸体观测了腓肠神经及其营养动脉。吻合型腓肠神经占71.9%,非吻合型占28.1%。神经长度均值为16.6cm。腓肠神经的营养动脉来源于腓动脉占84.9%,源于胫后动脉占15.1%。营养动脉起始外径平均为0.79mm。还分别观测了营养动脉起始点和穿筋膜处至外踝最突点和至腓肠神经的距离。作建议腓肠神经移植时,可选择腓肠神经的营养动脉为蒂,行血管吻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