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Ki-67蛋白表达与肿瘤增殖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生物学特性,以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搜集56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综合资料,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利用MIB-1检测Ki-67标记指数,了解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和增殖能力。结果:Ki-67的表达在侵袭性腺瘤组明显高于非侵袭性腺瘤组。各种类型的垂体腺瘤(PRL腺瘤、GH腺瘤、ACTH腺瘤、非功能性腺瘤)其侵袭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侵袭性腺瘤组和非侵袭性腺瘤组在肿瘤大小、瘤内出血坏死、囊变发生率等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多为大腺瘤,肿瘤出血、坏死、囊变发生率高,肿瘤增殖能力强。Ki-67标记指数可作为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泌乳素(PRL)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45例侵袭性PRL垂体腺瘤和67例非侵袭性PRL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内分泌学表现和影像学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大垂体腺瘤侵袭性发生率(50.8%)明显高于小腺瘤和微腺瘤侵袭性发生率(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侵袭性垂体腺瘤瘤卒中的发生率(24.4%)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瘤卒中的发生率(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复发性垂体瘤的发生率(40.0%)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瘤复发性垂体瘤的发生率(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全切除率分别为42.2%和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治疗复杂,术后需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深入了解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生物学特性,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对54例患者(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3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组23例)的临床、病理、细胞增殖动力学三方面资料作差异显著性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临床方面,两组在病程、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坏死、卒中、囊变发生率、手术全切除率、术后复发率等方而有显著差异(P<0.05)。病理学研究,两组在微血管定量方而有显著差异(P<0.05)。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PCNA指数和Ki-67指数),侵袭性腺瘤显著大于非侵袭性腺瘤(P<0.01)。 结论 侵袭性垂体腺瘤进展快,多为大腺瘤,肿瘤组织坏死、囊变、卒中发生率高,手术全切除率低,术后易复发,肿瘤血供较为丰富,肿瘤细胞增殖较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经蝶手术治疗的62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并结合同期78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大腺瘤和巨大腺瘤的侵袭性腺瘤发生率为67.5%,明显高于微腺瘤和小腺瘤的15.9%(P<0.01);功能性腺瘤和非功能性腺瘤中的侵袭性腺瘤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侵袭性腺瘤中垂体腺瘤卒中的发生率为22.6%,明显高于非侵袭性腺瘤的5.1%(P<0.01);侵袭性腺瘤中复发性腺瘤所占比例为16.1%,明显高于非侵袭性腺瘤的3.8%(P<0.05);侵袭性腺瘤的手术全切率(46.8%)明显低于非侵袭性腺瘤(88.5%,P<0.01).结论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术中所见和病理学检查来综合判定.术后复发率高,故治疗应采取手术治疗结合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中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表达与肿瘤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对 6 0例垂体腺瘤患者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 :PCNA的表达在侵袭性腺瘤组明显高于非侵袭性腺瘤组 ,复发组明显高于非复发组。临床方面 ,侵袭性腺瘤组和非侵袭性腺瘤组在肿瘤大小、瘤内出血坏死、囊变发生率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 :PCNA的高表达与垂体腺瘤的发生及生物学行为改变密切相关 ,可做为反映瘤侵袭性的参考指标。侵袭性垂体腺瘤多为大腺瘤 ,肿瘤出血、坏死、囊变发生率高 ,肿瘤增殖能力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人垂体腺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7)及其受体IL-17R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垂体腺瘤侵袭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5例人垂体腺瘤组织标本,分成2组:侵袭性垂体腺瘤组45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4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标本IL-17、IL-17R的表达。随机选取其中50例标本(分成2组:侵袭性组25例、非侵袭性组25例),采用RT-PCR法检测IL-17、IL-17R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IL-17、IL-17R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17、IL-17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强阳性及总阳性表达率分别38.0%和83.0%、49%和86.7%,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强阳性及总阳性表达率分别20.0%和52.5%、20.0%和62.5%。IL-17、IL-17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率,统计学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T-PCR结果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IL-17、IL-17R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IL-17、IL-17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可能促进了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Fascin和MVD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Fascin及MVD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24例侵袭性和21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Fascin蛋白表达水平,计数CD34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Fasicn蛋白的表达、MVD计数的差异,以及侵袭性垂体腺瘤中Fascin的表达与MVD计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Fascin蛋白表达及MVD计数均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增高。侵袭组中Fascin蛋白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与Fascin的高表达以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判断垂体瘤侵袭性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在垂体大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收集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40例,其中无功能腺瘤22例,生长激素腺瘤8例,泌乳素腺瘤10例。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垂体大腺瘤中PTTG表达。结合影像资料,分析PTTG的表达与大腺瘤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40例垂体大腺瘤中均发现PTTG的表达升高,PTTG在侵袭性垂体大腺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大腺瘤(P<0.01)。结论PTTG的表达与垂体大腺瘤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其表达程度可用作垂体大腺瘤预后的评估指标,为大腺瘤术后复发以及相应的辅助治疗提供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在垂体大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40例,其中无功能腺瘤22例,生长激素腺瘤8例,泌乳素腺瘤10例.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垂体大腺瘤中PTTG表达.结合影像资料,分析PTTG的表达与大腺瘤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40例垂体大腺瘤中均发现PTTG的表达升高,PTTG在侵袭性垂体大腺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大腺瘤(P<0.01).结论 PTTG的表达与垂体大腺瘤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其表达程度可用作垂体大腺瘤预后的评估指标,为大腺瘤术后复发以及相应的辅助治疗提供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微血管计数 (MVC)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5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4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进行检测 ,并计数肿瘤的微血管。 结果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MVC明显高于非侵袭腺瘤 (P<0.01) ;侵袭性腺瘤中复发腺瘤的MVC明显高于非复发腺瘤(P<0.05)。结论 垂体腺瘤的MVC与生物学行为有关 ,有可能作为临床评价肿瘤侵袭性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垂体腺瘤中CXCR4、VEGF的表达及其与侵袭性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霞  蒋开源 《广西医学》2010,32(4):408-412
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趋化因子-1(SDF-1)受体CXCR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腺瘤中表达水平,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9例非侵袭垂体腺瘤及39例侵袭性垂体腺瘤(Ⅰ级15例,Ⅱ级14例,Ⅲ级10例)瘤组织中CXCR4及VEGF水平。采用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分析系统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39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9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均可见CXCR4和VEGF的表达。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与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比较,CXCR4和VEGF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侵袭腺瘤的CXCR4及VEGF表达均高于Ⅰ级与Ⅱ级侵袭性垂休腺瘤及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侵袭性垂体腺瘤表达高于非侵袭垂体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4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653,P〈0.01)。结论 CXCR4及VEGF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且随着侵袭程度的加剧而增高,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相关;CXCR4与VEGF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对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评估有重要意义,并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预后判断及疗效评定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E、cdk2和p27kip1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7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和2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cyclin E、cdk2和p27 ki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cyclin E和cdk2的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均P<0.01),p27kip1的表达明显低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1);cyclin E与cdk2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1,P<0.01),两者与p27kip1的表达呈负相关(均r=-1,P<0.01);cyclin E和cdk2的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呈正相关(r=0.685,r=0.667,均P<0.01),而p27kip1的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呈负相关(r=0.659,P<0.01).结论 cyclin E、cdk2及p27kip1的表达情况可以作为判断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DJ-1和HSP27在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差异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垂体腺瘤中癌基因蛋白DJ-1、热休克蛋白27(HSP27)的表达是否与侵袭性相关。方法: 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各20例组织中DJ-1和HSP27蛋白的表达,并分析DJ-1和HSP27蛋白水平与侵袭性的关系。结果: 2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中DJ-1和HSP27蛋白表达的强阳性率分别为70%(14/20)和80%(16/20),2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DJ-1和HSP27蛋白表达的强阳性率均为10%(2/20),侵袭性垂体腺瘤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DJ-1和HSP27的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侵袭性之间均呈正相关(分别r=0.350,P<0.05;r=0.400,P<0.05)。结论: DJ-1和HSP27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异常表达可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和经蝶手术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蝶手术治疗的1 023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垂体腺瘤全切782例,全切率76.4%(782/1023);侵袭性垂体腺瘤361例,占35.3%,全切率为46.3%(167/361);非侵袭性垂体腺瘤662例,占64.7%,全切率为88.4%(585/662).结论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完全界定尚存在困难,其手术全切率低,术后复发率高,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该文报道30例经病理证实的侵袭性垂体腺瘤。作者认为侵袭性垂体腺瘤是界于良性垂体腺瘤和恶性垂体癌之间的肿瘤,共组织学形态属良性,但生物学特性却似恶性肿瘤。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的根源在于此瘤的侵袭率高,术中不可能将其侵袭生长于硬膜、结缔组织内的腺瘤全部刮除;术后早期辅以放疗可能有助于减少垂体腺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6.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的一个难题.近年来研究发现侵袭性垂体腺瘤与一些免疫相关分子关系密切.CD105对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和丰富血供有很好标记作用;CD147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可以作为肿瘤侵袭性的一项指标;CD31在复发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强度明显升高,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的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CD44s与血CD44V6浓度值与侵袭性垂体腺瘤密切相关.IL-17及其受体、IL-4Roα、IL-13Rα1、IL-2Rγ、IL-1Rα、IL-6、IL-2及趋化因子受体CXCR4都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关系密切.这些免疫相关分子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侵袭性垂体腺瘤MRI表现与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3)蛋白水平表达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26例侵袭性和23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Bcl-2与Gal-3的蛋白表达水平,并与MRI表现上垂体腺瘤最大径线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Bcl-2与Gal-3的蛋白表达均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增高(P〈0.05)。Bcl-2、Gal-3的蛋白表达与侵袭性垂体腺瘤最大径线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与Bcl-2与Gal-3的表达增高有关。Bcl-2、Gal-3可用于临床对于垂体腺瘤进行诊断及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侵袭发生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56例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组)32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非侵袭性组)24例]标本中HIF-1α、VEGF的表达。结果侵袭性组HIF-1α强阳性表达率、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1%、93.8%,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组的16.7%、50.0%(均P<0.05);侵袭性组VEGF强阳性表达率、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3%、96.9%,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组的12.5%、45.8%(均P<0.05)。侵袭性组HIF-1α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942,P<0.05),非侵袭性组HIF-1α与VEGF的表达无相关性(r=0.176,P>0.05)。结论HIF-1α、VEGF高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别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有效参考指标。HIF-1α、VEGF在肿瘤侵袭及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cell—derivedfactor-1,SDF—I)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情况,了解sD卜l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标本63例,采用Wilson改良的Hardy分类法将其分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transcripfionpoly—me:rflsechainreaction,RT-PCR)检测侵袭性垂体腺瘤(30例)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33例)中的SDF-1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然后进一步比较SDF—I在各种不同内分泌类型的垂体腺瘤之间以及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之间表达情况的差异。结果(1)SDF-I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在3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00%,在33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4.24%。X2检验分析表明有显著性差异(x2=9.042,P〈0.05)。(2)SDF-lmRNA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结论SDF-1是判断垂体腺瘤是否有侵袭性的指标,对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和复发的评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瘸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MEG3和MALAT-1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表达与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发展和侵袭的关系.方法 应用qRT-PCR检测MEG3和MALAT-1 lncRNA在正常垂体前叶、非侵袭性垂体GH腺瘤、侵袭性垂体GH腺瘤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差异.结果 MEG3 lncRNA在12例(30.8%)垂体GH腺瘤中表达缺失,在正常垂体前叶无表达缺失.MEG3 lncRNA在侵袭性垂体GH腺瘤(P<0.01)和非侵袭性垂体GH腺瘤(P<0.01)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垂体前叶明显降低.MEG3 lncRNA在侵袭性垂体GH腺瘤中的表达水平较非侵袭性垂体GH腺瘤明显降低(P<0.01).MALAT-1 lncRNA在侵袭性垂体GH腺瘤(P<0.01)和非侵袭性垂体GH腺瘤(P<0.01)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垂体前叶明显升高.MALAT-1 lncRNA在侵袭性垂体GH腺瘤中的表达水平较非侵袭性垂体GH腺瘤明显升高(P<0.01).结论 MEG3 lncRNA的表达缺失与MALAT-1的高表达可能与垂体GH腺瘤的发展和侵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