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与离子束辅助沉积(ion beam assisted deposition,IBAD)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对钛种植材料表面微形态及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IBAD技术,在MAO钛材料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涂层,将钛种植材料按照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分为机械抛光组(S0)、MAO组(S1)和MAO与IBAD相结合组(S2),以S0作为对照组。利用表面形貌仪分析3组材料表面形貌及粗糙度,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黏附铺展状态;采用MTT法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检测不同处理方法对材料成骨活性的影响。所得数据利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S2组材料表面粗糙度略小于S1组;复合培养5d后,S2组细胞增殖水平显著高于其他2组;10d后,2粗糙组ALP活性显著高于S0组。结论:MAO与IBAD技术相结合,在MAO表面制备HA活性层,能够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促进成骨细胞的矿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表面微弧氧化 (microarcoxidation ,MAO)处理后的纯钛材料进行成骨细胞生物相容性检测 ,评价改进的MAO工艺应用于钛植入材料表面处理的可能性。方法 :纯钛材料经过 2种MAO处理后 (MAO 1和MAO 2工艺 ) ,采用MC 3T3细胞系对不同时间点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附着率、生长增殖情况以及ALP活性进行检测 ,以未经处理光滑纯钛表面作为对照 ,以SPSS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早期 (0 .5h、1h)细胞附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AO 1组 >MAO 2组 >纯钛组 ;2h后 ,MAO 1组与MAO 2组无差异 ,2组细胞附着率都显著高于纯钛组。细胞增殖及ALP活性测试中 ,MAO 1处理组在各时间点都显著高于另外 2组。结论 :MAO处理后的纯钛对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优于未处理组 ,改进的MAO 1处理工艺较一般工艺可以更有效提高成骨细胞的早期粘附、增殖及ALP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临床常用的3种钛种植体不同表面处理对口腔内常见菌群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anusgingivalis,P.gingivalis)、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ucleatum)及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nguis,S.sanguis)生物膜黏附的影响。方法:将钛片分成3组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分别为:电解沉积羟基磷灰石(HA)组、微弧氧化(MAO)组和大颗粒喷砂酸蚀(SLA)组,进行表面性能检测;在3组钛片上分别培养Pg、Fn及Ss 4 d,通过菌落形成单位(CFU)法、噻唑蓝(MTT)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探究细菌的黏附情况。结果:(1)SEM观察表面形貌可见HA组表面大量不规则的棒状结构;MAO表面“火山口”样结构,孔径在0.1~1μm之间;SLA表面为不规则凹陷,大小不一且边缘锋利。3组表面粗糙度Ra值:SLA组0.05);Pg生物膜在MAO组钛片上活性最高,与另外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3)利用SEM观察显示,细菌活性与种植体表面形态结构有关。结论:细菌在种植体表面黏附受到表面形貌影响,与粗糙度及物理构型有关。对于Pg、Ss和Fn 3种细菌,SLA在3种表面处理中细菌粘附量最少。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新型钛铌锆锡合金(Ti-24Nb-4Zr-7.9Sn,TNZS)表面经过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改性后对成骨细胞在其表面的附着计数,增殖特性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光滑纯钛表面作为对照,实验组为未作处理的钛铌锆锡合金和经微弧氧化处理的钛铌锆锡合金,然后对其粗糙度和表面能进行分析,并观察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在其表面的生长情况.结果:经MAO处理的TNZS表面粗糙度和表面能明显高于未处理TNZS和纯钛组;早期(0.5、1 h)细胞附着计数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2h后,细胞在MAO- TNZS表面的附着数高于其他2组;细胞增殖及ALP活性测试中,MAO-TNZS处理组在培养7 d和10 d后显著高于未处理的TNZS组,而Ti组最低.结论:钛铌锆锡合金表面采用微弧氧化法处理后表面形貌及表面能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促进了细胞在其表面的早期附着及细胞的生长和功能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不同涂层表面进行成骨细胞生物相容性检测,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纯钛微弧氧化组为对照A组、纯钛微弧氧化-碱处理-壳聚糖复合处理为实验B组、纯钛微弧氧化-碱处理-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处理为C组。通过CCK-8实验检测不同时间细胞黏附情况以及增殖情况,激光共聚焦检测早期细胞骨架形态,扫描电镜观察试件表面形貌,ALP检测其不同时间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激光共聚焦显示B组和C组表面细胞的生长和黏附均优于A组,C组优于B组。CCK-8和ALP的检测结果显示3组材料表面细胞的增殖、活性的顺序为C组>B组>A组,3组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组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纯钛微弧氧化--碱处理-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处理涂层细胞相容性最佳。[关键词]纯钛成骨细胞壳聚糖海藻酸钠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弧氧化联合溶胶-凝胶工艺制备钛表面复合生物涂层。方法钛片根据表面处理工艺不同分为5组:对照组,MAO(微弧氧化组),MAO+Sol/gel(微弧氧化+溶胶-凝胶组),MAO+Sol/gel-LowZn(微弧氧化+溶胶-凝胶低锌组),MAO+Sol/gel-HighZn(微弧氧化+溶胶-凝胶高锌组)。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涂层表面形貌,X射线能谱分析仪(EDX)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元素分布和成分,测厚仪测量涂层厚度;粗糙度测试仪测量表面粗糙度。结果 SEM下可见MAO组钛表面粗糙多孔,联合溶胶-凝胶处理后,钛表面更加平整紧密,EDX得出MAO+Sol/gel组钙磷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25.00%和15.49%,MAO+Sol/gel-Low Zn组和MAO+Sol/gel-High Zn组钙、磷、锌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22.87%、15.01%、1.82%与18.66%、15.60%、7.45%,XRD得出MAO+Sol/gel组、MAO+Sol/gel-Low Zn组和MAO+Sol/gel-High Zn组均可见特征性羟基磷灰石(HA)峰和Ca3(PO4)2峰,MAO+Sol/gel-High Zn组表面涂层厚度最高(10.40±0.49)μm(P<0.05),MAO+Sol/gel组表面粗糙度最高(1.17±0.10)μm(P<0.05)。结论应用微弧氧化联合溶胶-凝胶工艺,可在钛金属表面制备出HA涂层,并通过调节溶胶凝胶中Zn(NO3)2·6H2O的含量,制备出HA和不同含量锌离子的复合生物涂层。经过两种不同工艺联合处理后,钛表面涂层厚度逐渐增加,而粗糙度随着溶胶凝胶中锌离子的增加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表面喷砂和酸蚀(SLA)处理后羟基磷灰石(HA)涂层的钛种植体(HA-SLA-Ti),对骨髓源成骨细胞(MOOB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IBAD)在SLA处理的钛种植体(SLA-Ti)表面制备HA涂层,将MOOBs分别接种于HA-SLA-Ti和SLA-Ti表面,观察其生长情况,并对2组MOOBs增殖指数、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含量以及骨桥蛋白基因(opn)mRNA相对表达量进行比较。结果:MOOBs在HA-SLA-Ti表面生长良好,其细胞增殖指数、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骨钙素含量明显高于SLA-Ti组;且opnmRNA相对表达量是SLA-Ti组的3.25倍。结论:应用IBAD技术在钛种植体SLA表面制备HA涂层,可明显促进MOOBs的增殖及其成骨表型的表达,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种植体表面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在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和水热处理形成的TiO2/HA梯度涂层表面的粘附和增殖等情况,评价微弧氧化陶瓷膜表面的生物相容性及微弧氧化-水热处理工艺应用于钛植入材料表面处理的可行性。方法:将纯钛试件共60枚分为微弧氧化处理组(M组)、微弧氧化-水热处理组(M-H组)和纯钛对照组。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表面形貌并用X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对其进行成分分析。然后对不同时间点OB细胞在各组材料表面的附着、生长、增殖情况以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进行检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微弧氧化处理后试件表面呈现多孔状,主要为锐钛矿型TiO2,也包含金红石型TiO2。经过后续水热处理,从扫描电镜照片可以看到试件表面析出一层白色柱形结晶体,同时XRD谱线出现了羟基磷灰石的衍射峰。试件与OB细胞共培养后可见细胞在材料周围生长良好,培养5d后,改性两组的材料表面细胞增殖比纯钛组及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多。培养7d后,M组和M-H组细胞ALP活性大幅提高,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MAO及水热处理后的TiO2/HA梯度涂层表面能有效提高OB细胞的早期粘附、增殖及ALP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钛合金表面3种生物陶瓷涂层对成骨细胞黏附、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在钛合金(TLM)基体表面进行喷砂酸蚀和微弧氧化(MAO)技术处理,制备出喷砂酸蚀(SLA)、载银(MAO-Ag)和非载银(MAO)3种不同材料的表面生物陶瓷涂层;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EDX)仪观察分析膜层的表面形貌及元素构成;观察不同材料表面成骨细胞生长状况,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法和四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材料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微弧氧化制备的涂层表面多孔,能谱分析证实MAO-Ag涂层表面含有银元素;SLA、MAO和MAO-Ag 3种材料均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并随着时间延长,ALP含量及吸光度(A)值均逐渐升高。MAO组优于SLA组,MAO-Ag组优于MAO组和SLA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表面生物陶瓷涂层均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MAO-Ag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氮离子溅射和氮等离子浸没注入对纯钛表面细菌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制作纯钛试件288件,各随机选出96件,分别采用氮离子溅射和氮等离子浸没注入对其表面改性,纯钛组为对照组,氮离子溅射组为实验1组,氮等离子浸没注入组为实验2组。在实验1、2组和对照组试件表面粘附血型链球菌、粘性放线菌、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进行细菌体外粘附实验。用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统计分析氮离子溅射和氮等离子浸没注入对各种细菌粘附量的影响。结果:在细菌粘附24h、48h、168h后,上述4种细菌在氮离子溅射组和氮等离子浸没注入组表面粘附量较对照组表面粘附量显著减少(P〈0.001),其中4种细菌在氮等离子浸没注入组表面粘附量明显少于氮离子溅射组(P〈0.001)。结论:纯钛表面氮离子溅射和氮等离子浸没注入均可抑制细菌粘附,氮等离子浸没注入较氮离子溅射抑制细菌粘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微生物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慢性感染性疾病。牙菌斑生物膜是引发牙周炎的始动因子。近年来牙周致病菌通过代谢氨基酸、己糖或戊糖无氧酵解产生的代谢产物——丁酸,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丁酸浓度显著高于健康组,牙周炎患者口腔中高浓度丁酸可能破坏牙周上皮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在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丁酸对牙周炎的影响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王妤  温秀杰 《口腔医学》2012,32(11):671-673
目的 探讨青春期拔牙矫治对颅面生长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选择21例非拔牙及21例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的错牙合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比较分析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后的颅面生长变化。结果 与非拔牙组相比,拔牙组 SNA角、ANB角、Ptm-A、MP-SN角、ANS-Me 、N-Me、ANS-Me/ N-Me比值减小。结论 拔牙矫治对上颌骨及下面高的生长有一定影响,可能使下颌平面相对于前颅底平面逆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14.
派丽奥(PERIOCLINE)治疗牙周炎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目的 观察牙周炎局部治疗药物“派丽奥”(主要成份为盐酸二甲胺四环素,MINO)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瑚机将75名牙周炎病人共200个牙周袋分成“派丽奥”实验组和合氏液对照组。观察用药前后临床太和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附着水平、牙齿松动度的变化。结果 两组用药前牙周各项指数的平均值均无差异(P〉0.05)。用药后1周、停药1周、停药1月后均有差异或显著性差异(P〈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畸过程中尖牙后移阶段,采用稳定弓丝和弹性工作弓丝组合控制支抗的效果。方法:选择15例前牙严重拥挤的病例,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13.7岁,均拔除上、下颌第一前磨牙。应用0.018不锈钢丝和0.012NiTi圆丝,稳定弓丝依靠牙弓内多个牙的支持,发挥支抗力,同时利用弹性工作弓丝使尖牙后移入位。在矫治前、后模型上测量比较,判断支抗的控制效果。采用自身对照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牙弓长度和宽度在矫治前后未发生显著变化,后牙的尖窝关系也未丧失。结论:稳定弓丝和弹性工作弓丝结合使用,在移动尖牙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控制支抗。  相似文献   

16.
四环素类牙周缓释制剂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四环素类药物除了有广谱抗菌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其非抗菌特性——对宿主机体的调节作用,四环素族牙周缓释制剂在牙周炎联合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在临床的应用中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7.
18.
19.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对周围血管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1,自引:2,他引:6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的组织病理学依据。方法:选用健康成年家兔9只,任取1只作正常对照,其余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家兔双耳耳后静脉分别注射平阳霉素或鱼肝油酸钠,每天观察耳后静脉改变,并于注射后第2,7,14,21天处死动物,通过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家兔耳后静脉的组织学变化。结果:平阳霉素注入后,对血管内皮细胞及管壁组织产生非特异性损伤,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管壁增厚,管腔缩窄,最终闭锁,局部组织反应轻微,而鱼肝油酸钠注入后,血管腔内形成血栓,血栓机化,导致血管结构消失,局部组织反应严重,有坏死现象出现,结论:平阳霉素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或畸形)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