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若上述脏腑的功能一有不  相似文献   

2.
略论脾胃学说在临床上的指导作用彭带娣(广西钟山县中医医院钟山县542600)关键词脾胃学说;临床运用;治疗从现存的医学文献来看,《内经》是记载脾胃生理,病因病机等资料最早的一部书。“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相似文献   

3.
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有多个脏腑参与活动,其中肺、脾、肾三脏在津液的代谢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基本上概括了肺、脾、肾三脏在津液代谢中的作用。饮食物中的水谷精微被胃、小肠、大肠吸收后输送到脾,脾将其化为津液并直接向四周布散至全身,这一阶段如果脾失健运,水液停聚会形成水湿发为水肿,《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肺接受从脾转输的津液,通过宣发肃降布散于全身及肃降到肾,这一…  相似文献   

4.
蛋白尿是肾脏疾患病程中主要症状之一,往往久治不消,反复出现,相当顽固棘手。能否有效地控制蛋白尿对肾脏病的治疗极为重要。《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素问·上古天真论》又曰:“肾者主水,  相似文献   

5.
湿为阴邪而有内外之分,其为病乃以内湿多见。《内经》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经脉别论》)指出了人体内水液的代谢过程及其脏腑调节。在生理情况下参如果各脏腑功能正常,各司其职,升其清阳,降其浊阴,取其所需,排其所弃,升降出入有序,气化功能循常,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水湿自归于膀胱,由小便排出体外,何能聚湿成疾!湿的成因主要由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升降之机失常所致。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6.
水肿的发生,虽然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但是在治疗上决不应忽视养血之治法。《内经》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说明人体水液代谢必须赖于肺气的通调、脾气的输、肾气的开阖,三者协调,三焦方能司决渎之职,膀胱气化得以畅通,而小便才能之利,反之肺、脾、胃三脏功能障碍,三焦决渎无权,膀胱气化不利则造成水肿,故治疗水肿常采取发汗、利水、攻逐等方法。  相似文献   

7.
肺居胸中,为五脏之华盖,主肃降,通调水道,故曰“肺为水之上源”。水饮入胃经脾吸收运化上输于肺,经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滋养润泽全身。代谢多余的水液除由汗、呼吸、大便等排出一部分外,主要是经过肺气的肃降下归于肾,再经肾的气化下输于膀胱,化为尿液排出体外,从而保持着小便的通利,使水液代谢维持平衡,因此有“肺主行水”之说。“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相似文献   

8.
养阴生津与水、电解质平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电解质平衡问题是现代医学中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也是临床上经常碰到而又必须紧急处理的问题。在这方面,现代医学有一套丰富的理论知识及临床治疗手段。而祖国医学在与疾病斗争的漫长岁月中,亦提出了不少与此相关的理论。如《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这实际是关于水液代谢的粗浅描述,《伤寒论》提到“亡血家不可发汗”的治疗禁忌。  相似文献   

9.
气机升降是人体脏腑功能及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水谷精微在人体内吸收、转输、排泄的整个代谢过程,无不依赖气机升降来完成。一如李东恒所说:“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力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义《素闷·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正由于升  相似文献   

10.
王晖教授治疗高脂血症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晖教授学识渊博,精研歧黄,博采众方,屡起沉疴.笔者侍诊近两年,窥得王老师治疗高脂血症经验一斑,今撰小文,以飨诸位学友. 1 病因病机 高脂血症属于中医"痰浊"范畴,常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少劳过逸,脏腑功能失调,浊脂留滞于血脉所致.王老师认为高脂血症病机虽然复杂,但不外于"脾肾气虚,气机不利,清浊混杂,痰浊瘀阻"之根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于五脏和经脉,脾气不足,脾不布津,津聚为湿,湿聚成痰,痰浊成脂;脾不散精,精微不布,津凝为浊.肾为后天之本,主津液,肾气不足,蒸腾无力,脾失温煦.运化无权,膏脂不化,浊凝成痰,而成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11.
<正> 湿证的治疗,经历代医家的不懈研究,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然因湿邪重浊而粘腻,其致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至今仍令不少“医者病道少”。笔者在临床中注意到湿与食滞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因而临床治疗湿证时,合理用消导药,可加速湿证的治疗速度,防止复发。现仅就此加以探讨.以求正于同道。1 湿与食滞的病理联系 《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一方面,说明了脾胃有津液代谢中的重要作用.是津液代谢的中枢。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减退,必然  相似文献   

12.
五苓散所主之证既非脱水,也不仅是下焦膀胱蓄水和单纯的胃脘停饮.五苓散的适应证涉及胃肠之“游溢精气”功能、脾的升清布散水津功能、肺的输布肃降功能以及三焦水道的通调功能.五苓散可健运中焦、助脾散精、促进肺的布散,使津液得以濡润;并通利三焦水道,排出停滞废水,使其能够下输于膀胱.故五苓散对整个水液代谢过程具有促进与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肺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经脉别论》[1]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肺的生理病理来论述肺在水液代谢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归纳从肺论治水液代谢异常病证的证治方药。水液运行之升降出入,随肺气之宣发肃降而行。上归于肺之水液,通过肺的宣发,向上、向外输布,布散全身,外达皮毛,濡养鼻窍、皮毛,并将部分浊气从口鼻、汗孔排出。通过肺的肃降,水液向下、向内输布,清中之清者,若雾露之溉,濡养体内脏腑;清中之浊者,通过…  相似文献   

14.
顾展旭 《吉林医学》2010,(35):6542-6544
五苓散出自于汉朝张仲景的《伤寒论》。药物组成是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用以治疗太阳蓄水证。其原文记载“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本方以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白术补气健脾,燥湿以制水;桂枝化气以行水,兼解表邪。全方以淡渗通利,化气行水为其功效。苓散方解《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是对人体津液之生成、输布及排泄的水液运化过程概括性阐述。  相似文献   

15.
正胰岛素抵抗(IR)指靶组织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或丧失,是糖尿病要发病机制,也是其发生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主要标志是高胰岛素血症。因此,改善IR是防治2型糖尿病的关键。1中医对脾脏的认识1.1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相似文献   

16.
<正> 近一、二十年来,由于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不仅使现代医学产生着一系列巨大革命,也为祖国医学中被看为是古奥难懂的朴素理论,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可谓“千年文化原相重”。如果我们重视把这些近代关于生命奥秘的研究成果,正确的运用于祖国医学的研究中去,必将收到“木经移接花加茂”的硕果。笔者以这一观点为指导,对祖国医学中肺“通调水道”的机理进行了比较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初步研讨,整理于后以求批评指正。祖国医学中有关肺“通调水道”的主要论述《内经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  相似文献   

17.
《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灵枢·营卫生会篇》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指明五  相似文献   

18.
一、饮停上焦麻桂和之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营卫之气又为太阳所摄,故心、肺、太阳皆主上焦。倘若上焦阳气不振,营卫不和,气化不行,则饮邪内停。故当以麻黄宣肺肃肺祛水饮,桂枝温通心阳散水饮,温通太阳化水饮,调和营卫蠲水饮。二、饮停中焦姜术和之中焦脾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主运化水谷,输布津液。若饮停中焦,肌肉者,则为脾胃乖戾,不得“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之故也。故当以生姜温胃散水饮,干姜温脾化水饮,白术健脾运化水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茯苓作用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中茯苓应用广泛,功效卓著,体现了茯苓的诸多作用。1 利水通阳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说明水的转输运化与上述脏腑有密切关系。水性属阴,赖阳气的温通宣化而流溢全身,营养脏腑组织。一旦外寒内侵,脏腑失调,水气凝敛,生痰化湿,则变证蜂出。水液化湿以后,最易壅遏阳气。《伤寒论》中以茯苓配生姜、甘草利水以通胃阳,如73条茯苓甘草汤证;以茯苓配桂枝、白术、泽泻、  相似文献   

20.
小便是人体内水液代谢后的产物,对于其代谢过程《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说明水液代谢与人体的肺、脾、肾、膀胱、三焦等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小便属水液代谢的产物,从小便的情况可以察知人体内肺、脾、肾等脏腑的生理状态,反之,人体各脏腑在出现病理状态时,小便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通过观察小便量、色、质及利与不利等情况对辨证疾病有着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