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功能不全门脉高压病人罗库溴铵的肌松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罗库溴铵在肝功能不全门脉高压病人中的肌松效应。方法 70例ASA I-Ⅱ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分为两组:门脉高压组(M组,n=36),对照组(C组,n=34),其中门脉高压组肝功能均属Child-Turcottee分级法Ⅱ级,对照组肝功能正常。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均为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2 mg·kg-1、异丙酚1.0 mg·kg-1、芬太尼5μg·kg-1和罗库溴铵0.6 mg·kg-1,同时进行肌松监测。麻醉维持采用吸入异氟烷及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罗库溴铵微量泵持续静注维持肌松,维持T1在10%-20%直至手术结束。记录罗库溴铵起效时间,TOF无反应时间,首次给药后,T110%恢复时间,停药后T125%恢复时间,恢复指数以及每30 min罗库溴铵维持用量。结果 M组病人肌松药起效时间、TOF完全阻断时间、首次给药后,T110%恢复时间、停药后T125%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比C组病人延长(P<0.01)。M组病人持续输注罗库溴铵用量明显小于C组病人(P<0.01)。结论 肝功能不全的门脉高压病人罗库溴铵起效、维持时间和肌松恢复时间明显延长,维持用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雷米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全麻在腹腔镜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全麻在腹腔镜手术的应用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5例全麻下腹腔镜胆囊或妇产科手术病人,男6例,女29例,ASAⅠ或Ⅱ级,以雷米芬太尼1μg/kg、咪唑安定2~3mg、丙泊酚1~2mg/kg、维库溴铵8mg作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为雷米芬太尼0.2μg·kg-1·min-1、丙泊酚2mg·kg-1·min-1微量输注泵恒速输入,吸入1%~2%七氟醚,间断追加维库溴铵4mg。记录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注入雷米芬太尼后BP和HR明显下降,注入丙泊酚后进一步下降,气管插管后明显回升,切皮时较插管后下降。气腹后CO、每搏量(SV)和心脏指数(CI)均明显下降;随后逐步回升,放气后恢复或高于基础水平。结论雷米芬太尼和七氟醚均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无蓄积,适用于腹腔镜下的短小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全麻患者术中知晓发生情况,探讨术中知晓的预防措施.方法 根据手术中麻醉维持方法的不同,539例全麻下行择期外科手术患者分为三组:A组278例,采用分次静注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铵维持麻醉;B组119例,术中以微泵持续静注丙泊酚2~4 mg·kg1·h-1,间断静注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铵;C组142例,在A组静脉复合全麻基础上,持续吸入0.5%~2.5%异氟醚.分析术中知晓发生情况,计算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 539例全麻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发生术中知晓28例,发生率为5.20%.其中,A组发生术中知晓19例(6.84%),明显高于B组的5例(4.20%)和C组的4例(2.82%)(P<0.05).结论 用微泵持续静注适量丙泊酚的全凭静脉复合全麻或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可有效降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Ebstein畸形矫治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Ebstein畸形矫治术的麻醉处理19例。成人患者术前口服安定10mg,肌注东莨菪碱0.3mg,吗啡10mg;而12岁以下小孩诱导前肌注氯胺酮6~7mg/kg、东莨菪碱0.01mg/kg。全麻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1—0.03mg/kg,依托咪酯0.1~0.3mg/kg,芬太尼5-10μg/kg,哌库溴铵O.1mg/kg麻醉诱导,吸入1MAC异氟醚。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0.8—2μg/ml;间断给予芬太尼5~10μg/kg,哌库溴铵0.05mg/kg。结果麻醉平稳,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围术期无一例死亡。结论采用复合麻醉药物的处理.对Ebstein畸形矫治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5.
罗库溴铵对肾功能正常和肾衰患者的药效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罗库溴铵在肾功能正常和肾衰患者单次及重复静注的肌松效应。方法终末期肾衰行肾移植术的患者12例,ASAⅢ级,另以下腹部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12例为对照。麻醉诱导以咪达唑仑0.02 mg·kg-1、芬太尼1μg·kg-1、异丙酚1.5~2mg·kg-1静脉注射,其后在10s内静注罗库溴铵0.6 mg·kg-1,待T1完全消失时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以吸入50%N2O-O2,间断静注芬太尼,待T1恢复至对照值的25%时追加罗库溴铵0.15 mg·kg-1。结果 诱导剂量的罗库溴铵对肾功能正常和肾衰患者起效时间、无反应时间和T1 25%恢复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各次追加药之无反应时间和T1 25%恢复时间随追加次数增多有逐渐延长的趋势,相对应的时间女性比男性长。用新斯的明拮抗罗库溴铵明显缩短T1 75%恢复时间。结论 罗库溴铵在肾功能正常患者和肾衰患者的首次应用和维持追加作用时间差异无显著性;随追加次数增多,有作用逐渐延长趋势;女性比男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QT间期延长综合征(LQTS)患者全身麻醉的经验.方法 LQTS患者36例,采用咪唑安定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芬太尼5μg/kg、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诱导,插管后吸入60%N2O和1%~2%异氟醚,并间断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持续监测BP、HR、SpO2和PETCO2.记录麻醉前和术中FCG,测量Q-T值并计算出Q-Tc值.术后应用芬太尼、咪唑安定静脉镇痛镇静.结果 所有患者各时点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麻醉前相比,个别患者麻醉诱导后Q-Tc值有轻微下降,但Q-T间期无明显延长;术中无心律失常等心血管意外发生.结论 此种麻醉方式及用药对LQTS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重症患儿心脏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34例重症心脏病婴幼儿.男17例,女17例,年龄5~35个月,体重5~15 kg.随机均分为F、S两组.两组均用咪唑安定和哌库溴铵诱导麻醉.F组诱导用芬太尼10 μg/kg,继之泵入芬太尼20~30μg/kg-1h-1;S组用舒芬太尼1μg/kg,继之泵入舒芬太尼2~3μg/kg-1·h-1维持麻醉.两组均间断应用咪唑安定和哌库溴铵.应用肺动脉漂浮导管技术测定心肺转流结束后15 min(T1)、手术结束(T2)和手术后24 h(T3)的心脏指数(CD、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结果 F组CI在T2、T3时明显低于T1时(P<0.05或P<0.01),且显著低于S组(P<0.05);两组SVRI均逐渐升高,T3时明显高于T1时(P<0.05);F组SVRI、PVRI在T2、T3时均高于S组(P<0.05).结论 在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心脏手术中.舒芬太尼复合麻醉稳定血流动力学优于芬太尼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8.
本院2004年3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Ebstein畸形患者22例,男女各11例,年龄3个月-52岁,体重5-80kg。16岁以下患者诱导前肌肉注射氯胺酮6-7mg·kg-1、东莨菪碱0.01 mg·kg-1,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μg·kg-1、泮库溴铵0.1-0.2 mg·kg-1麻醉诱导;16岁以上患者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吗啡10mg、东莨菪碱0.3mg,口服安定10mg,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0.05 mg·kg-1、依托咪酯0.2-0.3 mg·kg-1、舒芬太尼1-2μg·kg-1、哌库溴铵0.08-1.0 mg·kg-1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0-35mm Hg。吸入1.0%-1.5%异氟醚,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和哌库溴铵维持麻醉。连续监测心电图、有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PETCO2、中心静脉压、体温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术中麻醉管理要点为减轻右心室前、后负荷,避免肺血管阻力增加,保护心功能,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低于术前,围术期无1例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异丙酚-芬太尼麻醉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 Ⅱ)、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方法颅内动脉瘤破裂后2周择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43例。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1、维库溴铵0.1 mg·kg-1、异丙酚2 mg·kg-1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持续输入异丙酚6 mg·kg-1·h-1维持麻醉,并间断追加芬太尼2 μg·kg-1和维库溴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剪硬膜(T2)、夹闭动脉瘤(T3)和动脉瘤夹闭后30 min(T4)时采集动脉血,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浆AT-_Ⅱ、ET和CGRP的浓度,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血浆AT-Ⅱ浓度和HR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在正常范围内。与T1比较,血浆 CGRP和MAP在T2-4明显降低(P<0.05或0.01),但MAP仍在正常范围内。与T2比较,血浆ET浓度在T3时升高(P<0.05)。结论在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下,动脉瘤夹闭术中患者血液中收缩血管的物质升高,舒张血管的物质降低,应注意预防急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丙泊酚为对照,观察1.3 MAC的七氟烷对罗库溴铵、维库溴铵及阿曲库铵临床药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人.七氟烷罗库溴铵组(sR组)、七氟烷维库溴铵组(SV组)及七氟烷阿曲库铵组(SA组)分别吸入1.3 MAC的七氟烷及静注芬太尼维持麻醉,丙泊酚罗库溴铵组(CR组)、丙泊酚维库溴铵组(CV组)及丙泊酚阿曲库铵组(CA组)以丙泊酚6 mg·kg-1·h-1~8 mg·kg~·h-1及芬太尼维持麻醉.监测起效时间、最大抑制程度、作用时间、维持速率、恢复时间、恢复指数.结果 七氟烷组与相应的对照组在最大抑制程度、恢复指数方面的无统计学差异,起效时间、作用时间、维持速率、恢复时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七氟烷能明显延长罗库溴铵、维库溴铵以及阿曲库铵的作用时间和恢复时间并减少其起效时间、维持剂量,但对最大抑制程度和恢复指数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全身麻醉时机械通气对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物实验[1]提示,机械通气可能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改变。本文通过测定全麻机械通气前、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中不同活性PS所含磷脂酰胆碱(PC)的量,并比较非活性PC与总PC的比值,以探讨全麻机械通气对PS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 ASA~级,心肺功能正常,无吸烟史,需全麻下行腹部及胸壁手术的患者8例,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24~52岁,体重55~70kg。2.麻醉方法 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以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5mg/kg、芬太尼3μg/kg行全麻诱导,硬膜外间断注入2%利多卡因,静脉泵入咪唑安定150μg·kg-1·h-1,间断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和咪唑安定辅助局部麻醉手术镇静镇痛的输注方式。方法172例局麻择期手术成年患者随机分为R0.0375、R0.05、R0.0625、R0.075四组,分别输注雷米芬太尼0.0375、0.05、0.0625和0.075μg·kg-1.min-1,并接受咪唑安定0.025mg·kg-1.h-1输注。如果术中患者疼痛的11点数字评分(NRS)>3,单次注射雷米芬太尼10μg;如果术中患者改良的OAA/S镇静评分<2,单次注射咪唑安定0.5mg。结果与R0.0375、R0.05组相比,R0.0625、R0.075组患者因呼吸抑制需减慢或暂停雷米芬太尼输注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无一例患者发生过度镇静。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与雷米芬太尼的持续输注剂量成反比,但R0.05、R0.0625、R0.07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给予负荷剂量的咪唑安定0.025mg/kg和雷米芬太尼0.5μg/kg后,最好以咪唑安定0.025mg·kg-1.h-1和雷米芬太尼0.05μg·kg-1.min-1的剂量输注,然后根据镇静水平或疼痛程度给予单次剂量的咪唑安定0.5mg或单次剂量的雷米芬太尼10μg。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的对我院122例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麻醉与治疗进行总结。方法:全部病例术前30min肌注哌替啶1mg/kg,东莨菪碱0.01mg/kg,采用安定0.4ms/kg,芬太尼5~8μg/kg,维库溴铵或潘库溴铵0.12mg/kg诱导插管。采用芬太尼、潘库溴铵维持麻醉45例,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77例,68例采用安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常规连续监测ECG、CVP、SPO_2,桡动脉管置管连续监测SBP、DBP、MAP,同时测咽部温度、电解质、动脉血气、尿量、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体外循环转流后及早给体外循环机内加1~5μg/kg/min的硝普钠,心跳复跳后用1~5μg/kg/min多巴胺增强心肌收缩力。结果:血流降温18.9℃~30℃,主动脉阻断时间10~134min,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68例,电击复跳54例,自动复跳率为55.7%,全部病人麻醉平稳,心血管系统基本稳定,无发生麻醉死亡。结论:采用芬太尼、潘库溴铵,芬大尼、维库溴铵或静吸复合麻醉,均能维持麻醉平稳,心血管系统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4.
测定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内皮素 (ET)、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 MB值 ,以了解其动态变化规律 ,并观察主动脉阻断对心脏局部及全身释放内皮素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2 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 ,男 12例 ,女 14例 ,年龄 2 0~6 0岁。术前半小时肌注哌替啶 1mg/kg、东莨菪碱 0 0 0 6mg/kg。以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及异氟醚吸入慢诱导 ,芬太尼、维库溴铵间断静注及异氟醚间断吸入维持麻醉。体外循环用Sarns740 0型人工心肺机 ,灌注方式为非搏动性血液灌注 ,中度血液稀释 ,中度低温 ,主动脉阻断时间 …  相似文献   

15.
全麻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胃癌手术应激反应抑制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发现应激反应以来,有诸多方法用来克服麻醉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包括采用适当的药物和麻醉方法等,但效果不一^[1]。本研究拟采用依托咪酯、咪唑安定、芬太尼和哌库溴铵或泮库溴铵作单纯全麻诱导及联合硬膜外阻滞两种方法,对胃癌手术应激反应的抑制效果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咪唑安定、异丙酚对CPB心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20例择期行CPB心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咪唑安定组(M组)和异丙酚组(P组),每组10例。M组用咪唑安定0.06-0.1 mg·kg-1,P组用异丙酚1.0-1.5 mg·kg-1静注,然后两组均用东莨菪碱0.6mg、芬太尼4-10μg·kg-1、维库溴铵0.1 mg·kg-1、利多卡因1.5 mg·kg-1诱导,麻醉维持用芬太尼、维库溴铵间断静注外,M组分次追加咪唑安定0.04-0.1 mg·kg-1,P组静注异丙酚3-5 mg·kg-1·h-1。分别于麻醉前(T1)、腔静脉插管时(T2)、主动脉阻断后30 min(T3)、主动脉开放后10 min(T4)、1h(T5)、2 h(T6)、4 h(T7)、24 h(T8)采桡动脉血,测定Hct及血浆IL-6、IL-8、IL-10的浓度。结果 与T1相比,两组T4-T7时IL-6、IL-8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1=;P组T7时IL-8水平明显低于同时点的M组(P<0.05=;T4-T6时IL-10水平显著高于同时点的M组(P<0.05或0.01)。结论 异丙酚调节细胞因子反应平衡的效应好于咪唑安定。对于没有发生并发症的CPB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其促炎症-抗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处于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腹部大手术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全麻诱导用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复合组于诱导前在T_(8~9)或L_(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2%利多卡因5ml,平面确定后进行全麻诱导。全麻维持用丙泊酚2mg.kg~(-1),h~(-1)持续泵入,间断静注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并吸入安氟醚。用多功能监测仪监测心血管功能,记录术后躁动及药物用量。结果:复合组插管、切皮、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上升幅度较对照组少。术后躁动率、药物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腹部大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全麻药用量和手术后躁动减小。硬膜外术后镇痛有利于患者创口愈合、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69岁,体重55 kg,拟在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一般情况较好,否认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史.入室后给予芬太尼0.05 nmg、氟哌利多2.5mg、丙泊酚100mg、琥珀胆碱80 mg静注,快诱导气管插管顺利.插管后静注维库溴铵4mg,术中静滴10%葡萄糖+丙泊酚300mg+芬太尼0.3 mg+维库溴铵8mg,并间断向呼吸回路中注入安氟醚2~3 ml加深麻醉(此麻醉机蒸发器已坏).  相似文献   

19.
作者用激光多普勒(LDF)测定技术,探讨微循环对纠正酸中毒的反应。方法:以BE低于-10mmol/L、无糖尿病、肾功不全及外周血管疾病的15例CABG病人为研究对象。麻醉诱导用药为芬太尼15μg/kg,咪唑安定5mg,潘库溴铵0.1mg/kg。体外循环(CPB)中每30min追加芬太尼0.2mg和咪唑安定5mg。以膜肺、常温(35℃)、非搏动性灌注、流量2.4L/m~2维持CPB。当BE低于-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29岁,左腰疼痛1月余入院。因“左肾积水”拟行左肾输尿管探查术。术前检查:体重40kg,身高153cm。胸片示胸廓对称,双侧肺纹理增多。麻醉相关病史:本次术前1月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术后持续咳少量黄色脓性痰,于入院前好转。麻醉过程:静吸复合麻醉。依次静注芬太尼0.1mg、地塞米松10mg、咪唑安定3mg、依托咪酯15mg及维库溴铵4mg后经口腔明视下插入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