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颅脑损伤后继发脑组织缺血、缺氧及炎症反应 ,可导致脑组织进一步损伤。白细胞介素 (IL ) 2、6和 16 ,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本研究中拟观察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 IL 2、6及 16的动态变化 ,旨在探讨其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1.1 颅脑损伤组 :选择本院住院的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 2 0例。其中男15例 ,女 5例 ;年龄 19~ 70岁 ,平均(39.5± 16 .7)岁 ;均经头颅 CT扫描明确诊断 ,其中脑内血肿 13例 ,明显脑挫裂伤 14例 ,颅骨骨折 10例 ;除 3例因血肿扩大而手术外 ,患者都予以保…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动态变化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患者经中药治疗前后及26名正常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上述2种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血清IL-2水平在急性发作期患者为(9.2±3.2)ng/m 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2.8±11.5)ng/m l,P<0.01],缓解期增至(19.9±5.4)ng/m 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IL-8水平在急性发作期患者为(1 055±506)ng/m 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96±72)ng/m l,P<0.01],缓解期降至(214±119)ng/m 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动态测定IL-2、IL-8是判断支气管哮喘病情变化的有益指标。  相似文献   

3.
王妹芳  王龙武 《检验医学》2006,21(3):259-26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动态变化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患者经中药治疗前后及26名正常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上述2种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血清IL-2水平在急性发作期患者为(9.2±3.2)n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2.8±11.5)ng/ml,P<0.01],缓解期增至(19.9±5.4)ng/m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IL-8水平在急性发作期患者为(1 055±506) 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96±72)ng/ml,P<0.01],缓解期降至(214±119)ng/m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动态测定IL-2、IL-8是判断支气管哮喘病情变化的有益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中sIL-2R,IL-2,IL-4,IL-13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哮喘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每例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均取空腹静脉血并即时分离血清1 m l,用EL ISA法检测血清中sIL-2R,IL-2,IL-4,IL-13的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医学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哮喘缓解组的患儿血清中sIL-2R,IL-2,IL-4,IL-13的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5)。其中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组、哮喘缓解组血清中sIL-2R,IL-4,IL-13的测定结果要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L-2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此外,哮喘急性发作组与哮喘缓解组血清中IL-2,IL-4,IL-13的测定结果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而sIL-2R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哮喘患儿血清中sIL-2R,IL-2,IL-4,IL-13的水平均存在显著的变化,说明它们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10/IL-6水平及NF-κB活性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20例非冠心病为对照者血清IL-10、IL-6水平;同时细胞免疫组化测定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结果:ACS组血清IL-6/IL-10比值及NF-κB活性均高于SAP组及对照组(ACS:1.69±0.53,0.32±0.12;SAP:1.06±0.38,0.13±0.07;对照组:0.92±0.41,0.11±0.09,均P<0.05)。结论:炎症介质及抗炎症介质分泌失衡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细胞因子在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白介素(IL)在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促炎、抑炎作用越来越重要。近期研究表明IL-12、IL-17、IL-22在急性GBS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炎作用,IL-35、IL-37起着重要的抑炎作用。本文对IL-17、IL-22、IL-35、IL-37、IL-9在急性GBS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7.
姜丽霞 《检验医学》2006,21(1):88-88
急性感染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发病机制不明了。鉴于白细胞介素(IL)-1、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感染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我们观察了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患儿IL-1、IL-6、IL-8和TNF—α水平的变化,以探讨细胞因子在感染性腹泻中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1(IL-11)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急性白血病(AL)诱导缓解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4例健康体检者及45例初诊AL患者化疗前及获完全缓解(CR)后的血清IL-11及IL-1β含量进行动态观察,同时观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 AL患者血清IL-1β含量[(84.63±16.74)ng/L]较正常对照组[(28.46±3.08)ng/L]高(t=-1.467,P=0.024),经诱导化疗获CR后又明显降至正常水平,且与外周血白细胞呈正相关(r=0.315,P<0.05),而IL-11[(23.64±2.04)μg/L]水平在初次诱导化疗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63.52±18.72)μg/L,t=-1.795,P=0.039),获CR后明显升高,并接近正常水平,且与外周血血小板数呈正相关(r=0.813,P<0.05).结论 IL-11和IL-1β是判断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3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3、7、14天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10、IL-8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IL-10在发病后第1、3、7、14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2.69±4.90)、(16.75±5.16)、(13.71±5.66)、(13.68±4.80)ng/L vs(8.76±4.22)ng/L;q1=4.32,q3=8.80,q7=5.45,q14=5.42,均P<0.01);IL-8在发病后第1、3、7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2.38±17.11)、(33.71±19.86)、(43.92±18.54)ng/L vs(20.25±12.17)ng/L;q1=3.93,q3=4.36,q7=7.67,均P<0.01);IL-10与IL-8不相关.结论 IL-10、IL-8 均参与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胰腺炎病情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基因多态性,探讨其与急性胰腺炎(AP)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74例AP患者[轻型急性胰腺炎(MAP)3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8例]及78例健康对照者的IL-1β基因511C/T和IL-6基因634C/G位点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IL-1β和IL-6的浓度;SAP按不同基因型分组,比较各组间病情程度评分.结果 AP组血浆IL-1β、IL-6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IL-1β:(13.16±2.82)ng/L比(6.21±1.57)ng/L;IL-6:(84.86±32.92)ng/L比(9.95±2.49)ng/L,P均<0.053.AP患者中,IL-1β基因511位点不同基因型血浆IL-1β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基因634位点C/G基因型血浆IL-6浓度高于C/C型[(97.23±35.49)ng/L比(72.14±24.55)ng/L,P<0.053.IL-1β基因511位点和IL-6基因634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AP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P组IL-1β基因511位点T/T型及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于MAP组(P均<0.05).SAP患者中,IL-1β基因511位点C/T+T/T型和IL-6基因634位点C/G型具有较高的病情程度评分.结论 IL-1β基因511C/T和IL-6基因634C/G位点多态性可能与AP的病情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572C/G、-634C/G的多态性,探讨IL-6的基因型及其血清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分析方法,检测了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145例健康对照者IL-6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6的血清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6-572C/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发现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急性心肌梗死的的相对风险度增加1·740倍(OR=1·740,95%CI=1·135~2·668)。携带G等位基因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P<0·01)。IL-6基因-634C/G多态性在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L-6基因-572C/G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其中G等位基因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IL-6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1(IL-11)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急性白血病(AL)诱导缓解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4例健康体检者及45例初诊AL患者化疗前及获完全缓解(CR)后的血清IL-11及IL-1β含量进行动态观察,同时观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 AL患者血清IL-1β含量[(84.63±16.74)ng/L]较正常对照组[(28.46±3.08)ng/L]高(t=-1.467,P=0.024),经诱导化疗获CR后又明显降至正常水平,且与外周血白细胞呈正相关(r=0.315,P<0.05),而IL-11[(23.64±2.04)μg/L]水平在初次诱导化疗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63.52±18.72)μg/L,t=-1.795,P=0.039),获CR后明显升高,并接近正常水平,且与外周血血小板数呈正相关(r=0.813,P<0.05).结论 IL-11和IL-1β是判断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IL- 6、IL -8水平变化与急性白血病(AL)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 6例AL患者血清IL- 6、IL- 8水平,2 8例正常健康者血清IL- 6、IL- 8水平。结果 AL患者血清IL- 6、IL -8水平明显增高,完全缓解后,IL- 6、IL -8恢复正常。结论 血清IL- 6、IL- 8的异常升高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检测AL患者血清IL- 6、IL- 8水平对判断疗效、估计预后、监测复发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急性感染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发病机制不明了。鉴于白细胞介素(IL)-1、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感染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我们观察了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患儿IL-1、IL-6、IL-8和TNF-α水平的变化,以探讨细胞因子在感染性腹泻中的作用及意义。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本组156例小儿感染性腹泻包括细菌性痢疾及细菌性肠炎共61例,病毒性肠炎95例,均做了粪便病原学鉴定和病毒抗原诊断。其中大便轮状病毒DNA阳性95例,福氏志贺菌28例,痢疾志贺菌18例,鼠伤寒沙门菌5例,致病性大肠杆菌10例。以同期查体健康、1个月内无感染史的儿…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IL-8及TNF-α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丙臣 《临床医学》2005,25(4):17-18
目的 探讨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30例COPD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患者血清,应用放射免疫法和液相竞争法分别测血清IL-8及TNF-α水平。结果 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IL-8及TNF-α水平分别为:(1 .9608±2.0304)ng/L、(4 .6170±2 .2745)ng/L;缓解期IL-8及TNF-α水平分别为(1 6648±1 6786)ng/L、(3 8916±2 0820)ng/L;正常对照组IL-8及TNF-α水平分别为:(0. 3738±0 .1448)ng/L,(0 .7056±0. 5223)ng/L,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IL-8 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1),且急性发作期IL-8 及TNF-α水平又高于缓解期(P<0. 05)。结论 IL-8、TNF-α共同参与COPD气道炎症的形成,在COPD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血清中自细胞介素-10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1 0 (IL 1 0 ) ,并探讨IL 1 0在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发病中意义。方法  41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和 2 0例健康人血清IL 1 0的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法。结果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入院时、术后第 1、3、6天血清IL 1 0浓度分别为 42 3 7± 3 1 6、3 51 2± 2 7 3、2 2 4 5± 2 3 6、1 0 3 6±2 1 7pg/ml,健康人血清IL 1 0浓度为 92 5± 2 1 6pg/ml。与健康人比较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入院时血清IL 1 0明显升高 (P <0 0 1 ) ,术后第 1、3、6天逐渐下降至正常。结论 IL 1 0增加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7.
IL-17和IL-21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和IL-21在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将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包括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9例和急性髓系白血病41例)分为未缓解组(A组,24例)和缓解组(B组,36例),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组)。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又分为合并感染组(32例)和不合并感染组(28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经刺激后培养上清液中IL-17和IL-21的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BMNC中CD4+IL-17+细胞的比例。结果发现,①A组和B组产生1L-17、IL-21的水平及Th17比例均低于C组(p0.05);②与B组相比,A组IL-17、IL-21的水平及Th17比例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合并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IL-17及Th17比例均低于不合并感染组。结论:Th17细胞可能通过分泌IL-17和IL-21参与了急性白血病发生及病情发展,其表达水平高低部分反映了白血病的疾病状态,并可用于评价白血病患者感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黄萱  热衣汗  刘健  孙岩 《中国临床康复》2013,(44):7693-7697
背景:单一细胞因子在移植前后两点的变化不具有诊断急性排斥的临床意义,联合监测细胞因子可更好地判断移植患者的体内免疫状态。目的:观察Th1/Th2细胞因子在肾移植前后的动态变化趋势,探讨其在急性排斥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肾移植前、肾移植后3,7,14 d时急性排斥组和非急性排斥组体内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进行动态的监测。结果与结论:在肾移植前,急性排斥组Th1(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2)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排斥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Th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细胞因子水平低于非急性排斥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肾移植后,非急性排斥组各时点的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变化;急性排斥组各时点Th1细胞因子迅速升高,在排斥前达峰值,各时点Th1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排斥组;Th2细胞因子水平缓慢升高,在排斥前达高峰,各时点Th2细胞因子水平仍低于非急性排斥组。结果可见,非急性排斥患者肾移植前后体内Th1/Th2细胞因子保持稳态,而急性排斥患者肾移植前后体内Th1/Th2细胞因子呈非稳态分布趋势,表现为Th1细胞因子在排斥前迅速升高,Th2细胞因子缓慢升高。  相似文献   

19.
哮喘患儿血清IL-18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目前,哮喘被认为是TH1/TH2免疫失衡性疾病,有研究认为白细胞介素(IL)-18是既可诱导TH1应答又可诱导TH2应答的特殊细胞因子,与哮喘的发病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IL-18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21例,慢性持续期患儿22例,临床缓解期患儿24例,健康对照儿20例,留取清晨空腹静脉血,应用ELISA法,测量其血清IL-18,IFNγ-,IgE的水平。结果血清IL-18的水平急性发作组(447.6±64.96 pg/ml),慢性持续组(311.60±48.17 pg/ml),临床缓解组(139.63±49.97 pg/ml),对照组(108.35±30.85 pg/ml),应用方差分析四组间有差别(P<0.001),四组间进行多重比较,除临床缓解组与对照组无差别(P=0.226)外,其余各组间差别显著(P均<0.001),且随哮喘严重度的增加,IL-18水平明显增高。IFN-γ的水平在各组间无差别(P=0.634)。血清IgE的水平急性发作组(411.36±113.70 IU/ml),慢性持续组(237.37±57.36 IU/ml),临床缓解组(170.09±57.70IU/ml),对照组(15.94±19.88 IU/ml),各组间亦差别显著(P<0.001),多组间再进行两两之间全面比较,两两之间均有差别(P均≤0.01),随哮喘严重度的增加,IgE水平亦明显增高。而且,血清IL-18水平与IgE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791,P<0.01)。但IFNγ-与IL-18、IgE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这些结果表明IL-18有比诱导IFN-γ产生更为复杂的作用机制,很可能是哮喘的危险因子,且与哮喘的严重度有关,可能反映了哮喘恶化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核因子(NF)-kB p65通路相关因子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89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和6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17、NF-kB p65、IL-6、IL-8浓度,并分析不同出血量、不同病情、不同预后的脑出血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IL-17、NF-kB p65、IL-6、IL-8对急性脑出血病情和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血清IL-17、NF-kBp65、IL-6、IL-8水平明显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大量出血组、中等出血组血清IL-17、NF-kB p65、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少量出血组,大量出血组血清IL-17、NF-kB p65、IL-6、IL-8水平明显高于中等出血组(P 0.05);重度组、中度组血清IL-17、NF-kB p65、IL-6、IL-8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重度组血清IL-17、NF-kB p65、IL-6、IL-8水平明显高于重度组(P 0.05);与无恶化组比较,恶化组血清IL-17、NF-kBp65、IL-6、IL-8水平明显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IL-17、NF-kB p65、IL-6、IL-8对脑出血病情程度和预后有明显的预测价值。结论IL-17、NF-kB p65、IL-6、IL-8与急性脑出血发病和进展有关,可以作为急性脑出血病情和近期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