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对脑卒中患康复结局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脑卒中患随机分两组,观察组采用药物治疗+早期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治疗,对照组仅用药物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定(FMA),日常生活力评价(ADL)的改变,结果:观察组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治疗能促进脑卒中患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
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对甲状腺术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对甲状腺手术病人术后循环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ASAⅠ。Ⅱ级拟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例。均采用C4一针法进行双侧颈浅神经丛及患侧颈深神经丛阻滞,所用药物为0.35%罗哌卡因。A组为单纯颈神经丛阻滞组(对照组);B组为颈神经丛阻滞辅以穴位粘电极HANS组,颈神经丛阻滞前使用HANS刺激20min,术中持续刺激,并且在术后4、8、12h再行电针刺激3次,每次20min。结幂B组术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各项生理指征平稳,疼痛及恶心呕吐评分与A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术后使用镇痛药的病人例数明显少于A组。结论甲状腺手术病人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可减轻术后疼痛,保持术后循环稳定。  相似文献   

3.
2007年以来,我们采用颈椎旁神经阻滞、枕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与HANS(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理疗相结合治疗颈源性肌痉挛患者60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韩氏刺激仪(HANS)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氏刺激仪(HANS)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临床观察金进宇兰化职工医院(730060)中图分类号R277.747.2我们采用国产LY257型袖珍HANS仪治疗23例口服药物无效,又不愿接受神经阻滞疗法的该病患者,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上述病例均经神经内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acupoint nerve stimulator,HANS)经皮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将61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ANS组31例(选用4对穴位,每天刺激1次)。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针刺手法。取穴相同,连续治疗20天。结果:HANS组痊愈21例,对照组痊愈11例,两组痊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穴位神经刺激仪治疗周围性面瘫,痊愈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神经阻滞疗法用于肩周炎的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肩周炎患者。ASAⅠ-Ⅱ级。均采用神经阻滞疗法,首选肩胛上神经阻滞。用0.25%利多卡因5-10ml,内含维生素B12 500μg,急性期加用氟美松2.5mg。根据病情不同辅用腋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痛点阻滞。结果 总有效率100%,其中治愈率62.5%,显效率30%。结论 采用神经阻滞疗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迅速确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万惠芬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0):158-159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穴位注药手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通过120例神经阻滞+穴位注药手法治疗,观察肩周炎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优63例,良48例,有效9倒,优良率92.5%。结论:神经阻滞+穴位注药手法治疗可明确止痛,解除肌肉痉挛,恢复功能,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臂丛神经阻滞下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肩周炎的快速有效疗法。[方法]肩周炎102例,随机分为臂丛神经阻滞下针刺配合推拿治疗组52例,单纯针刺组50例,对患者治疗前后自觉疼痛、肩关节活动情况进行评定。[结果]臂丛神经阻滞下针刺配合推拿治疗组与单纯针刺对照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下针刺配合推拿疗法可快速提高肩周炎疗效。  相似文献   

9.
刘红  刘跃森 《西部医学》2014,(12):1620-1622
目的 探讨膝关节以下手术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股神经加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98例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分别给予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股神经加坐骨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有效性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4% VS 22.45%,x^2 =9.496,P=0.002).结论 膝关节以下手术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股神经加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可靠,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实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拟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Ⅰ组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Ⅱ组采用异感定位,局麻药均为0.37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结果Ⅰ组30例中麻醉效果优良者28例(成功率为93.3%),Ⅱ组麻醉效果优良者21例(成功率为70%),两组麻醉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异感定位准确,阻滞麻醉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神经刺激仪在联合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上肢手术60例,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应用周围神经刺激仪行腋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B组行传统方法(盲探法)即联合臂丛阻滞.两组局麻药配比(2%利多卡因20ml + 1%罗哌卡因10ml +生理盐水10ml)一致.结果 A组神经阻滞满意度为100%,B组为8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7, P<0.05) A组并发症率为6.6%,B组为23.3%,B组明显高于A组.结论 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联合臂丛阻滞优于传统方式,且不良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观察周围神经刺激仪在临床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80例(ASAⅠ-Ⅱ)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n=40),应用周围神经刺激仪进行操作定位;Ⅱ组(n=49), 按常规阻滞方法进行操作。对比观察两组的臂丛阻滞成功率。结果 Ⅰ组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Ⅱ组,但操作时间和并发症并不增加。结论 周围神经刺激仪可提高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3.
神经刺激仪与外周神经阻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定位准确,效果可靠,在疼痛治疗和临床麻醉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介绍神经刺激仪的工作原理,常用的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外周神经阻滞,包括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后路腰丛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以及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效果评价、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并对近年来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4.
2/100Hz跨皮电刺激(多导HANS仪)对海洛因成瘾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观察多导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 acupoint nerve stimulator,HANS)对海洛因成瘾戒断症状、海洛因注射疤痕综合征及脱毒后复吸率的影响。方法:28例自愿戒毒随机分为丁丙诺啡(bupranorphine,BPN)组或HANS(选用4对穴位,每天刺激2 ̄4次)加低剂量BPN组(简称HANS组)。两组所用的BPN剂理匀以患不出现戒断症状为标准,连续治疗14d。结果  相似文献   

15.
李涛 《甘肃医药》2010,(1):69-70
目的:研究观察3%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使用效果。方法:将64例(ASA1—2级)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四组:A组(n=16),用3%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应用周围神经刺激仪进行操作定位;B组(n=16),用3%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按常规阻滞方法进行操作,C组(n=16),用2%盐酸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二者配比为2:1),应用周围神经刺激仪进行操作定位,D组(n=16),用2%盐酸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二者配比为2:1),按常规阻滞方法进行操作。4组局麻药容量在肌间沟阻滞中用量均为20mL,在腋路阻滞中用量均为30mL,对比观察两组的臂丛阻滞成功率。观察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问,疼痛和运动阻滞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以及麻醉前、麻醉后10、30、60min时的HR、SBP、DBP、RR、SpO2的变化。结果:各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统计学意义,而氯普鲁卡因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均较利多卡因复合布比卡因组短(P〈0.05),且运动恢复时感觉几乎同时恢复。认为3%国产新型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中起效快、阻滞效果好、恢复完全,用于上肢短程手术比传统阻滞中利多卡因复合布比卡因具有明显的优点。结论:①周围神经刺激仪可提高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②3%国产新型盐酸氯普鲁卡因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阻滞效果好、恢复完全,用于上肢短程手术比目前常用的2%盐酸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具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仪定位与传统异感法定位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2组,每组30例。Ⅰ组采用神经刺激仪进行定位操作,以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收缩反应其中之一出现作为穿刺针正确定位标志;Ⅱ组采用传统找异感法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阻滞药用0.25%罗哌卡因。观察并记录2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Ⅰ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优于Ⅱ组(P(0.05),而并发症低于Ⅱ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显著提高麻醉效果,且减少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小针刀疗法结合神经阻滞治疗肩关节周围炎6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是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常见病。特点是慢性发病,夜间疼痛较重,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笔者于2004~2007年采用小针刀疗法结合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定位技术与异感定位技术用于锁骨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拟行上臂远端、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Ⅰ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当刺激到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时分别予以阻滞;Ⅱ组采用异感定位。两组均采用垂直锁骨下入路,局麻药均为0.3%罗哌卡因。结果Ⅰ组对尺神经阻滞的有效率及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均短于Ⅱ组(P〈0.05)。两组在实施阻滞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刺激仪行锁骨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定位精确,阻滞成功率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神经阻滞方法。  相似文献   

19.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传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一般采用针刺寻找异感来判断定位,但并非每例都能引出异感且有损伤神经之可能。神经刺激仪通过发出刺激波刺激周围神经,诱发神经所支配的肌肉收缩,帮助正确定位,但是神经刺激仪发出刺激波对周围神经干有无损害,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很少,本实验以家兔为研究对象,通过光镜观察应用神经刺激仪前后神经干的病理改变,分析其对神经干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在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50例足部手术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刺激仪经臀下入路进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辅助神经刺激仪行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2组穿刺成功后均注入0.4%罗哌卡因25 ml,观察2组患者的穿刺次数(2.5±1.0)次、药物起效时间(14.2±6.1)min以及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穿刺次数、药物起效时间均明显小于神经刺激仪引导组(P<0.01),但2组麻醉阻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在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中,穿刺次数、药物起效时间优于单纯使用神经刺激仪麻醉,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