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体感诱发电位在小儿脊髓疾病中定位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农  兰兴惠  王莉  冯成功 《重庆医学》2003,32(6):732-733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在小儿脊髓疾病中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以180例0-14岁小儿刺激正中神经和胚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值为标准,对临床诊断脊髓疾病的71例年龄2个月-13岁小儿的体感诱发电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71例临床诊断脊髓疾病的小儿SEP总异常率95.8%(68/71),3例脊柱畸形SEP正常。其中周围神经SEP异常率为29.4%(20/68),脊髓SEP异常率为88.2%(60/68),皮层SEP异常率为75%(51/68)。表现为峰潜伏期记录延长或消失;68例异常SEP中,除1例颈椎外伤病人正中神经SEP异常外,其余67例患儿的正中神经SEP均为正常。结论 正确利用正中神经、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对小儿脊髓疾病定位诊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脑出血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与肢体瘫痪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EP)在预测脑出血患者瘫痪肢体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7 d内进行胫后神经SEP检测,比较健、惠侧胫神经P40波幅和潜伏期;在病初和发病3个月后进行Barthel指数评定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5例患者瘫痪侧肢体胫后神经P40未引出,其余45例患者健、惠侧体感诱发电位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发病后的3个月临床观察发现,5例未引出者与Barthel指数有相关性,即日常生活能力有重度功能障碍.其余45例患者患侧P40波幅、潜伏期与病初、3个月后NIHSS评分、病初Bathel指数有相关性;而与3个月后Rarthel指数未见相关性.结论:脑出血患者患侧的体感诱发电位改变明显,在预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 10 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双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LSEP)检测 ,同时记录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情况、头颅CT所示的梗塞灶部位和大小范围 ,对其中的重度异常的 2 0例经治疗后进行复查 ,分析和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72 %的患者SLSEP异常 ,2 8%正常。其中重度异常 (表现为引不出可辨认之波形 ) 2 0例 ,轻~中度异常 (表现为病侧半球SLSEPP4 0 ~N75波幅较对侧降低 5 0 %以上 ,或P4 0 潜伏期较健侧延长 2 .90ms以上 ,或SLSEP各波峰潜伏期延长超过正常对照值 ) 5 2例。临床查出有感觉障碍者 (40例 )SLSEP异常 3 6例 (异常率 90 % ) ,无感觉障碍者 (60例 )SLSEP异常 3 6例 (异常率 60 % )。 2 0例复查时SLSEP有改善者 12例 ,肢体功能恢复得较好 ;8例无变化 ,恢复较差。认为SLSEP异常可作为评价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客观电生理证据 ,特别是体感通路受损的客观证据。但部分病人肢体功能障碍与SLSEP无明显关联。动态观察SLSEP有助于对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体感诱发电位在脑梗塞早期的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洪全 《广西医学》2002,24(9):1360-1361
目的:探讨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EEP)在脑梗塞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急性期(发病24-48小时内)头颅CT平扫(HeadCT)阴性的脑梗塞患进行下肢SLSEP测定。结果:(1)患组SLSEP的皮层原发反应P40波潜伏期(PL)延长;波幅(Amp)降低。(2)患组SLSEP的异常率为76%。(3)有偏身感觉障碍患SLSEP异常率为100%,结论:SLSEP可作为脑梗塞患早期诊断的功能性客观指标,其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WD4000Ⅲ型神经系统诊断仪,对76例临床确诊为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结果 76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中有74例SEP表现为不同程度异常,即N9、N13、N20均消失有12例;N9、N13、N20波潜伏期延长或波幅明显下降24例;N9波正常或基本正常,而N13、N20潜伏期延长或波形消失有39例。结论 SEP检查对臂丛损伤具有临床诊断意义,值得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病人体感诱发电位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P对13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健、患侧的P15、P25、P40。结果:SEP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P<0.01)。SEP与治疗效果有关联(P<0.05)。结论:SEP客观反映脑梗死患者中枢感觉传导通路功能受损情况,并帮助预测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单一靶控输注异丙酚不同的血药浓度对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的影响.方法 20例ASA Ⅰ~Ⅱ级,择期神经外科手术进行术中监测患者,术前SEP检查无异常,均未给予任何的术前药物,单一靶控输注异丙酚,当血浆药物浓度稳定在3、4、5μg/mL时记录患者P15、N20、P25波的潜伏期和P15-N20、N20-P25波幅的改变.结果 P15、N20、P25波潜伏期随着异丙酚血药浓度的升高而延长,异丙酚血药浓度5μg/mL时,与清醒比较P15、N20、P25波潜伏期明显延长,与清醒比较N20-P25波幅明显升高.结论 体感诱发电位是监测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深度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在痉挛性双瘫患儿早期诊断与康复疗效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35例痉挛性双瘫患儿康复前以及康复治疗3个月之后分别进行SEP检测. 结果 经综合康复治疗后所有患儿P40潜伏期均明显缩短,但仍高于正常值. 结论 SEP检测可作为痉挛性瘫痪患儿早期诊断与康复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 摘要 】 目的 研究单一靶控输注 (TCI) 异丙酚不同的血药浓度对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 方法 20例ASA I~II级,择期神经外科手术进行术中监测患者,术前SEP检查无异常,均未给与任何的术前药物,靶控单一输注异丙酚,当血浆药物浓度稳定在3,4,5μg/mL时记录患者P15, N20, P25波的潜伏期和P15-N20,N20-P25波幅的改变。结果 异丙酚血浆药物浓度5μg/mL时,与清醒比较P15, N20, P25波潜伏期明显延长,P15, N20, P25波潜伏期随着异丙酚血浆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延长;异丙酚血浆药物浓度5μg/mL时,与清醒比较N20-P25波幅明显升高 。结论 体感诱发电位是监测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深度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视觉诱发电位(VEP)各方面变化特点。方法:对42例神经梅毒患者包括32例神经梅毒有症状(A组)和10例神经梅毒无症状(B组),以及20例正常对照(C组),分别均进行体感诱发电位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组的视觉诱发电位(VEP)中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N20)潜伏期(PL)分别与C组相比,均显著延长(P0.05)。结论:N20、P100等指标有利于神经梅毒早期诊断,为临床上治疗提供帮助,并且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无症状神经梅毒早期损害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体感诱发电位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体感诱发电位 (SEP)、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NCV)对糖尿病 (DM)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用表面电极刺激腕正中神经 ,使大鱼际肌产生明显收缩 ,用诱发电位仪描记出皮层、皮层下及周围神经的电位变化 ,检测了 91例DM患者 ,并与正常健康人比较。结果 SEP检查头顶波P1 N3异常率为 46 2 % ,N13 P15、N13 N2 0异常率为 2 4 2 %、18 7% ,NCV异常率为 5 2 2 %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SEP和NCV有助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体感诱发电位(SEP)对顶叶梗塞患感觉障碍的评估作用。方法:对36例顶叶梗塞患治疗前后SEP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顶叶梗塞患病灶对侧和其他脑叶梗塞患的病灶侧SEP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20PL、N20AMP及N13-N20IPL均无统计学意义。项叶梗塞患病灶侧SEP在治疗前后的异常率分别为75%和58.3%。其中治疗前无波形缺失或分化不清的18例患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20PL和N14-N20IPL延长,波幅降低(P<0.05);治疗后N20PL缩短,波幅稍增高,但均无显性差异,而N13-N20IPL基本无变化。有6例患治疗后SEP由异常转为正常。结论:顶叶梗塞伴有的感觉障碍可由SEP评价,主要表现为N20波幅降低或波形缺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P300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规律。方法:对肝硬化患者常规P300及本感诱发电位检查,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肝硬化各组P300潜伏期明显长于正常组(P<0.05-0.001),肝硬化肝功能B级组和C级组振幅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体感诱发电位N9-N13,N9-N20峰间期及P45,N60峰潜伏期较正常组延长(P<0.01),结论:P300及SEP检查可以为亚临床肝性脑病诊断提供帮助,P300优于SEP。  相似文献   

14.
兔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参考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正常成年日本大耳白兔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建立本实验室SEP正常值数据库,为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实验参数。方法选择日本大耳白兔30只,雌雄各半。选用英国牛津NHK30-Medelec Synergy肌电诱发电位术中监护仪。采用腹腔注射水合氯醛进行麻醉。测量日本大白兔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正向波(P1)、负向波(N1)的正常值。结果 30只日本大白兔均检测出清晰辨认的波形。在头皮记录到较一致的,由一个P1和一个N1组成的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为P1(12.32±1.73)ms,N1(21.95±1.88)ms;P1N1复合波波幅为(2.02±1.56)μV。结论 SEP测量值较稳定,为进一步研究SEP的病理变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 (SEP)对急性脑血管疾病 (CVD)患者神经功能的预后判定 ,发现脑梗死患者SEP表现正常者的神经功能评分 ,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 ,SEP表现缺如或异常者的神经功能评分 ,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SEP对脑卒中神经功能的预后判定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脊髓压迫症的经颅运动诱发电位(MEP)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对脊髓功障碍诊断的意义。方法:对39例脊髓压迫症的病人进行MEP和SLSEP检测。结果:所有病人的MEP和SLSEP检查的异常结果与临床脊髓压迫症的部位相关,无假阳性结果。EP和SLSEP的异常率分别为75.8%、74.3%,MEP出现波幅下降或缺失比SLSEP多见,而SLSEP更常见表现为潜伏期的延长。在临床上无运动或感觉功能障碍的病人中.分别出现25.0%的MEP异常(2/8)或66.7%的SLSEP异常(16/24)。结论:MEP和SLSEP均有助于脊髓功能障碍的诊断,甚至能先于临床表现提供一些亚临床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病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体感诱发电位(SEP)改变及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 PGE1)对其的影响. 方法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9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65)和对照组(n=28).治疗组静脉滴注Lipo PGE1,同时行其他传统治疗方法;对照组不使用Lipo PGE1,其余治疗措施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SEP及预后情况的改变. 结果 两组患者的N20峰潜伏期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延长(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N20峰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P<0.05);治疗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预后较佳. 结论 SAH患者存在SEP异常,Lipo PGE1能改善SAH后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面神经F波对于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应用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仪对53例早期(3d内)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患者分别检测健侧和患侧面神经F波。结果其中37例严重病变患者患侧面神经F波消失,健侧面神经F波存在。16例轻至中度病变患者患侧面神经F波存在,但患侧面神经F波的平均潜伏期、潜伏期最小值及潜伏期最大值和健侧相比明显延长,患侧F波出现率和健侧相比明显减少。所有53例患者的统计结果表明F波健侧与患侧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1),健侧明显高于患侧。结论面神经F波作为一种能准确评价面神经颅内段功能的简单、敏感的客观方法,为一种早期诊断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客观指标,将在面神经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4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的波形特征,临床价值以及手术和药物对TSEP的影响。方法:采用丹麦产DISA—2000M多导诱发肌电仪,对4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健侧和患侧的TSEP检查,以正常人TSEP数据作为对照,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健侧患侧比较,潜伏期N1、P3、N3及波幅N2P3、N3P4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与健康者比较,潜伏期P1、N1、P2、N2、P3及波幅P1N1、N1P2、P2N2、N2P3、N3P4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2)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TSEP高幅电位提前,潜伏期延迟。(3)手术后TSEP波形消失,药物对TSEP影响不大。结论:潜伏期N1、P3的延迟及波幅N2P3的升高,N3P4的降低可以作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委中穴对脑梗死后患者坐骨神体感诱发电位(P40)潜伏期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浅刺组25例(进针0.5寸)、深刺组25例(进针1寸)、过深刺组25例(进针1.5寸)及对照组25例。28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以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变化为客观评价指标,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患侧SEP的P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针刺组能使患者的P40潜伏期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的深度对患者体感诱发电位P40无明显影响。结论针刺委中穴能使中风患者肢体SEP的P40潜伏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