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left-to-right shun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L-RCHD)影响心脏手术术后肺高压危象的重要因素。方法对229例心脏手术同时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可能导致术后肺高压危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肺高压危象26例次,死亡6例,死亡率为23.08%。术前呼吸道感染、术前吸氧、术前卡托普利、手术时间、通气频率、再次插管和术后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治疗对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出现肺高压危象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呼吸道感染、手术时间和再次插管为危险因素;术前吸氧、术前卡托普利、通气频率和术后NO治疗为保护因素。结论术前呼吸道感染、手术时间和再次插管为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外科手术术后肺高压危象的危险因素;术前吸氧、术前卡托普利、通气频率和术后NO治疗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在临床并非罕见,此疾病是由于不明原因的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并进行性发展导致的慢性疾病。PAH的筛选、早期识别和诊断极为重要。心脏科临床上最常见的肺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肺静脉高压,PH常常与左心压力提高联系在一起,目前临床发现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也日趋增多。呼吸科最常见的PAH常和呼吸系统疾病联系在一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hnonary disease,COPD),缺氧可能是促成PAH的促进因素,在临床PAH的治疗非常棘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米力农对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病患者肺动脉压力、肺功能等的影响。方法测定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病患者雾化吸入米力农治疗前后的肺动脉压力(PAP)、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结果米力农雾化吸入能明显降低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病患者肺动脉压力,但对肺功能血气指标及体循环血压无影响。结论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肺动脉压力过高,肺功能差,血气指标异常的病人,雾化吸入米力农可作为新的术前治疗手段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疗法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动脉高压(PAH)的治疗在现代医学中仍然是一个难题,本文综述性地回顾了近十年来以中医活血化瘀疗法(单味药、复方汤剂)为主或联合西药治疗PAH所取得的进展,向我们展示了中医药治疗PAH较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李瑜辉  高兴林 《广东医学》1998,19(5):387-387
NO有强烈肺血管扩张作用而无体循环不良反应,临床研究已应用于各类肺动脉高压,但对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的治疗效果报道甚少。1995-1996年我们采用吸入NO治疗PPH12例,本文对吸入NO的血液动力学即时效应作如下探讨。1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12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对.67212.86岁;病史0.75-5年,均有劳力性气促。下肢水肿8例;咯血3例。均排除其它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压增高(收缩压>4ffe府张压>2.akPa),而肺毛细血管楔人压正常。1.2NO吸入方法:以氮气平衡的800ppmNO气体(广东佛山分析仪器厂配制…  相似文献   

6.
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华富 《广西医学》2005,27(12):1895-1897
肺动脉高压(PAH)是许多先天性心脏病与常见并发症之一,肺动脉高压是否存在肺血管病理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原发疾病PAH的临床表现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的可能性。目前,尽管我们不能治愈严重的肺动脉高压,但过去十多年来治疗PAH的药物和外科治疗经验的积累,已经使得各种不同类型PAH的患者预后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吸入疗法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对32例持续肺动脉高压和呼吸衰竭患儿,在呼吸机机械通气情况下,将NO气源加入呼吸机环路中,NO浓度从20ppm(1ppm=0.001‰)开始,每经15~30min无效者增加5ppm,达到50ppm,30min仍无效者停用。有效者,持续6h后,每15min降低NO浓度5ppm,降为6ppm,持续24~72h。治疗时观察体循环氧合情况、平均肺动脉血流速度、肺动脉压力、血压、心率、高铁血红蛋白(MHb)、血小板及出凝血时间。结果32例患儿中28例(28/32,87.5%)吸入NO后血氧饱和度迅速上升,吸入30min后,平均肺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增加(P〈0.001),以6ppm浓度维持24h后,氧合指数持续改善,肺动脉血流继续增加。停用后没有复发。而心率、血压、高铁血红蛋白未明显改变。结论吸入NO能显著降低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改善氧合。对肺动脉高压有显著疗效,且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与慢性缺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以及吸入NO和吸入氧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本项研究。方法:实验时将动物(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组Ⅰ)、缺氧组(组Ⅱ)、缺氧+吸氧组(组Ⅲ)、缺氧+NO吸入组(组Ⅳ)和缺氧+NO吸入+氧吸入组(组Ⅴ)。结果:组Ⅱ与组Ⅰ比较平均肺动脉压(mPAP)明显增高,氧分压(PO2)、血浆NO明显降低,血浆ET-1明显增高。析因分析处理间P<0.01,交互影响P<0.01,表明吸入NO同时吸氧有交互影响。结论:NO与ET-1参与了慢性缺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吸入NO同时吸氧能显著降低慢性缺氧性脉动脉高压,增强肺氧合。  相似文献   

9.
肺动脉高压(PAH)是指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mPAP)〉25mmHg(1mmHg=0.133kPa)或者运动时mPAP≥30mmHg,它是由肺小血管增殖、重塑引起的疾病,可导致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患者最终出现右心衰竭、死亡。2003年第三次世界肺动脉高压会议对PAH重新进行了临床分类:(1)原发性PAH;(2)与左心疾病有关的PAH;  相似文献   

10.
最近,WHO对6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分析,认为肺动脉高压(PAH)是造成COPD患者心脏损害的主要原因,COPD伴PAH则预后较差,5年存活率仅5%。还有研究表明,COPD患者的生存时间与mPAP(平均肺动脉压)及其变化有密切关系,当mPAP超过30mmHg时,COPD患者的存活率甚低。  相似文献   

11.
硝酸甘油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是新生儿时期的危重症之一,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活产儿中此病的发生率为0.1%~0.2%。目前除一些特殊治疗如高频通气、体外膜肺(ECMO)及NO吸入治疗外,常规治疗多为静滴扩血管药物,但由于副作用大且疗效不确定,因此对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治疗是亟待解决的热点课题。硝酸甘油(NTG)是NO供体,在体内通过释放NO而发挥血管扩张作用。本研究采用雾化吸入硝酸甘油(Neb—NTG)方法,通过呼吸道局部用药途径,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旨在探索一种简单、方便、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程影 《中国医学创新》2008,5(10):110-111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是新生儿时期危重症之一,其特点是持续肺高压和有向左分流。引起持续性肺高压的主要因素是肺血管痉挛,常见病因有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胎粪吸入和肺炎等。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并获得较好疗效。多年来国外临床及动物实验证实,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多种新生儿严重肺部疾病,如RDS、  相似文献   

13.
肺动脉高压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肺动脉高压(PAH)的早期诊断、临床特征、病因类型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收治的3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动脉性PAH24例,静脉性PAH4例,与呼吸系统疾病或缺氧相关性PAH3例,慢性血栓或栓塞性PAH1例。70%以上的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乏力,50%的患者出现心悸症状,65.63%的患者可查见P2亢进。结论PAH有多种类型,临床表现多样,不同类型预后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4.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临床较为常见且治疗困难的肺心血管疾病,WHO将PAH定义为持续性的肺动脉高压增高,在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mPAP)〉25mmHg(1 mmHg=0.133kPa),或运动时mPAP〉30 mmHg,同时伴平均肺小动脉楔压和左室舒张末压〈15 mmHg[1]。PAH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原发性极少。  相似文献   

15.
了解NO吸入治疗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效果以及不同模式吸入NO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给10条杂种犬吸入12%氧和88%氮混合气建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动物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吸入(25—30)×10-6NO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换用不同通气模式对以上各指标的影响。吸入12%氧和88%氮混合气30min后平均肺动脉压上升至基础值的206.13%,吸入NO1~2min内平均肺动脉压开始下降,5min后处于稳定状态,从(2.02±0.99)kPa降至(1.23±0.35)kPa(P<0.02),基本恢复至缺氧前的基础值。在此过程中心输出量从(1.35±0.62)L/min至(1.34±0.62)L/min(P>0.05)、体循环阻力从(1075.02±565.08)(kPa·S)/L至(1072.85±525.30)(kPa·s)/L(P>005)均无明显改变。此外,在不同通气模式中(间歇正压通气-IPPV、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压力释放通气-APRV、反比通气-IRV)配合吸入NO均可观察到以上现象,各模式之间相互比较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基本无差别。吸入NO可以选择性降低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而不影响心输出量、系统循环阻力,不同通气模式并不影响NO的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娟  丁毅鹏 《海南医学》2014,25(2):164-166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COPD合并PAH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观察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肺动脉平均压(PAPm)、肺动脉收缩压(PAPs)、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一氧化氮(NO)等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FEV1%和FVC较治疗前均升高,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Pm、PAPs、血清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清NO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显著,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能明显改善COPD合并PAH患者的肺功能,并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增加NO含量、改善内皮功能等机制降低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7.
杨亚斌  安跟会 《甘肃医药》2014,33(3):201-203
目的:川芎嗪主要通过干预一氧化氮、前列环素、血栓素A2、内皮素-1(ET-1)、降钙素、血浆抗凝血酶-Ⅲ相关因子来治疗肺动脉高压.是否通过对其他因子的干预以降低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 Hypertension,PAH)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Riociguat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肺高压是一种进行性、致死性疾病,其特征是肺动脉压升高,导致血管重构、右心肥大和心衰。研究表明,肺高压与内源性血管扩张剂NO的产生受损有关。Riociguat是首个新一类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激动剂,它直接刺激sGC,增强其对低水平NO的敏感度。目前应用本品对肺动脉高压(PAH)患者进行III期临床、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CTEPH)患者进行II期临床研究,表明疗效好,易耐受,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及中长期联合药物治疗效果.探讨其治疗规范。方法68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通过围手术期应用联合药物控制肺动脉压力并确定根治手术指征后,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根治手术,手术前、后对患者肺动脉压力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给予西地那非、前列地尔、NO吸入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钙离子拈抗剂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方案,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死亡1例,围手术期肺动脉高压危象6例均经治疗好转出院,除少数患者肺动脉压力反弹性升高外,多数患者经围手术期和长期不间断药物治疗后肺动脉压力控制满意,手术后中长期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围术期和术后中长期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方案,对于降低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死亡率和维持远期良好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肺动脉高压是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的难题之一 [1 ] 。临床上常用的硝酸甘油、硝普钠、钙通道阻断剂等降压药虽都能降低肺动脉压 ,但同时舒张体循环血管 ,严重时可导致低血压、心功能衰竭 ,限制了其有效应用 ,而使治疗效果不佳。 NO低浓度吸入后能降低肺动脉压 ,为了评价吸入 NO对肺动脉的影响 ,笔者于 1997年 12月~ 1999年 12月观察吸入 NO2 0× 10 6 对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 )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先心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 16例 ,男性9例 ,女性 7例 ,年龄 18.0 8± 10 .0 2岁 (6~ 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