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诊心脏介入(PCI)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梗死相关血管(IRA)植入支架48支,前降支25支,右冠脉18支,回旋支4支,左主干1支。结果28例术后血流达TIMIⅢ级,2例即刻达TIMIⅡ级,术后1例患者死于脑出血。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成功率高,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直接PCI的临床疗效。方法:125例发病12h内且无溶栓禁忌证的初发AMI患者根据处理措施分为溶栓加PCI组(47例),静脉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或尿激酶溶栓后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以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法评估,进行补救或延迟PCI;直接PCI组(78例),进行直接PCI。对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率、支架植入成功率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PCI后4周超声心动图测定的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结果:到达导管室时IRA已达TIMI3级血流者27例,其中溶栓加PCI组19例(40.4%)高于直接PCI组的8例(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IRA支架植入术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术后4周左心室功能溶栓加PCI组LVEF为(59.8±7.3)%,高于直接PCI组的(5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溶栓加PCI组PCI术前已达TIMI3级血流者4周后LVEF明显好于直接PCI者(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介入疗法治疗AMI早期IRA再通率高,更有利于保护左心室功能,并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是值得考虑的AMI早期再灌注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患者8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替罗非班+PCI组)40例,对照组(PCI组)40例.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TIMI血流情况以及患者7d内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及术后两组惠者的出血发生率. 结果:介入术后造影显示替罗非班组患者恢复TIMI 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替罗非班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而两组间术后出血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使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是有效并且安全的,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AMI后PCI患者420例,研究组为术中出现无复流或慢复流患者32例,对照组为术中未出现无复流患者388例。术中出现无复流或慢复流时,先给予硝酸甘油冠状动脉内注射,对无效者再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术后替罗非班静脉维持,术中2组患者肝素用量8 000~10 000 U。结果研究组梗死相关动脉(IRA)PCI术后TIMI血流Ⅲ级95.4%,与对照组TIMI血流Ⅲ级9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CI术后ST段完全回落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发病后第1周cTnI、CK-MB峰值水平及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研究组发生尿潜血阳性4例,经减用肝素后好转。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AMI急诊PCI术中无复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ST段抬高的AMI32例,发病时间在12小时内,前壁心肌梗死18例,下壁心肌梗死12例,侧壁心肌梗死2例,心源性休克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急诊PCI,并随访观察。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梗死相关动脉为前降支20例,右冠状动脉10例,回旋支2例;单支病变19例,双支病变11例,三支病变2例。植入支架29例,球囊扩张1例,冠状动脉内溶栓1例,植入IABP行急诊CABG术1例。术后31例患者症状缓解,恢复顺利,无心血管事件发生,1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高,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一旦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可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患者的病死率高.AMI后相关动脉(IRA)的早期开通能挽救濒死心肌,缩小AMI面积、改善心室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大规模研究证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能尽早、充分、持续地开放IRA,挽救濒死心肌[1].本研究主要探讨急诊PCI治疗对AMI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临床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主张积极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使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使缺血心肌得到充分再灌注,近年来许多文献研究发现冠状动脉造影达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3级血流的患者中有超过25%患者的心肌组织血流并未恢复[1],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应用抽吸导管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AMI患者24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均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梗死相关血管近中段完全或次全闭塞并可见病变处血栓影,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然后行支架植入治疗。结果:应用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后,16例即刻恢复TIMI3级血流,8例为TIMI2级血流,均存在75%~95%的狭窄。结论:在AMI患者行急诊PCI过程中应用抽吸导管可提高直接支架置入的机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丁志坚  王新  陈解中  孙勇  徐宇红  陈鸿  刘敏 《江苏医药》2004,30(10):733-734
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恢复梗死心肌血流灌注,挽救濒死心肌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主要措施,但再灌注损伤仍是普遍存在的并发症之一。同时经冠脉造影(CAG)发现某些成功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PTCA和Stent)开通的IRA仍存在无复流(no-re-flow)现象,冠脉前向血流障碍(TIMI≤2级),不能实现心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支持下对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急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5例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行急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同时给予IABP术支持治疗。结果:25例患者中,7例3支血管病变,12例双支血管病变,6例为单支血管病变。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前降支15例,回旋支7例,右冠脉2例,左主干1例。2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IABP,在IABP支持下完成了急诊PCI治疗,IABP使用持续时间3~7d。结论:AMI患者进行急诊PCI风险较大,特别是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手术效果更加不确定。在术前、术中应用IABP支持能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法 分析48例AMI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2~12 h行急诊PCI,观察急诊介入治疗中冠状动脉开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无复流现象以及住院期间再梗死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率100%,其中单支病变25例,双支病变15例,三支病变8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9例;无复流患者,7例因血压不稳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9例行临时起搏器,7例行冠脉内血栓抽吸术;9例术中使用替罗非班;所有患者IRA的TIMI血流均恢复至Ⅲ级;住院期间无急性闭塞或再发心肌梗死及死亡患者.结论AMI行急诊PCI即刻成功率高,近期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田青平  赵茹  吴建国 《天津医药》2001,29(11):665-666
目的:探讨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溶栓治疗失败后的24例AMI患者按常规方法施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进行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心功能Killip分级;Ⅰ-Ⅱ级21例,Ⅲ-Ⅳ级3例。结果:术后18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血流达Ⅲ级,4例达Ⅱ-Ⅲ级,残余狭窄≤50%。2例患者死亡;手术成功率90.3%,术中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无血流现象。经自体血液快速灌注后血流均迅速达到TIMIⅡ-Ⅲ级。结论:AMI患者溶栓治疗后临床判断IRA未再通者,尽早实施补救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可取得较好的即刻和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优化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即优化介入治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8例发病时间≤12h的首次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治疗+PCI组(74例)和直接PCI组(54例),对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梗死相关血管(IRA)通畅率、介入治疗成功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急性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及出院前左心室功能(LVEF)进行比较。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溶栓治疗+PCI组IRA通畅率(65.7%)显著高于直接PCI组(24.3%)(P〈0.05),前者介入治疗成功率为100%;两组IRA通畅率分别为96.9%和94.6%;住院期间两组均元严重出血及急性心脏缺血事件发生;出院前经超声心动图测得LVEF在溶栓治疗+PCI组为64.8%,明显高于直接PCI组的57.5%(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PCI治疗AMI早期再通率高,更有利于保护左室功能,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疗效。方法 35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12-24 h内行急诊PCI。其中急性前壁、广泛前壁、前间壁心肌梗死共23例,急性下壁、下壁右室、下壁右室后壁共12例。结果 35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左前降支(LAD)25例,左回旋支(LCX)4例,右冠(RCA)6例。35例患者均介入治疗成功,TIMI血流3级34例,TIMI 2级者1例。结论对急性STE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积极有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66个月期间对132例STEMI实施直接PCI,13例(9.8%)梗死相关动脉(IRA)出现无复流。冠状动脉内处理包括注射各种药物、生理盐水或动脉血冲洗和主动脉气囊反搏术。结果13例无复流患者中,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65.7岁(34-85岁)。6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其中5例IRA粗大。10例合并有高血压(其中9例还合并2型糖尿病),9例合并高脂血症。经过处理,9例IRA为3级TIMI前向血流,以后临床经过良好。3例TIMl2级血流,1例术后临床经过良好,1例在术后24h死亡。1例TIM10—1级血流,术中死亡。结论直接PCI的无复流发生率为9.8%,病死率达15.4%。无复流主要见于IRA为粗大右冠状动脉合并高血压病以及高脂血症的患者。无复流的处理应当是综合性的,但并非总是有效。  相似文献   

16.
骆金伟 《海峡药学》2010,22(9):119-120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68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PCI+替罗非班,28例)和对照组(PCI,40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术。PCI术前服用氯吡格雷300~600mg,阿司匹林300mg,术后各75mg.d-1,PCI术中均给予肝素8000~10000U。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脉内注入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1,静脉维持量0.15μg.kg-1.min-124~36h。观察两组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血管(IRA)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血流情况,术后30天内出血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TIMI3级血流96.4%(27/28),对照组82.5%(33/40)(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7.1%(2/28),对照组17.5%(7/40)(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评价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使用血栓抽吸导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符合急诊PCI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40例,平均分为两组(血栓抽吸组与单纯介入组),血栓抽吸组在PCI术中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单纯介入组实施常规PCI治疗。通过术后TIMI血流分级评价冠状动脉再通情况。结果 PCI术后抽吸组TIMI血流3级患者共18例,占90.0%,TIMI血流2级患者2例,占10.0%;对照组TIMI血流3级患者9例,占45.0%,TIMI血流2级患者6例,占30.0%。两组相比,术后TIMI血流3级血流患者抽吸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TIMI血流2级血流患者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中适宜的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能显著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能有效改善IRA的TIMI血流分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替罗非班联合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获益与风险。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发现的11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造影及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被随机分为PCI术前使用替罗非班组(A组,55例),对照组(B组,55例)。从而观察两组患者介入治疗中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血流情况、出血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分级TIMI和3级血流的比较,患者在术前、术中无明显差异(P〉0.05),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术后A组较B组患者TIMI血流3级明显增高,同时出血风险率上升,但出血风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早期使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时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复流获益大于风险,无明显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疗效。方法9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替罗非班+PCI治疗,对照组单纯PCI治疗。结果观察组梗死相关动脉(IRA)PCI术后即刻血流TIMIⅢ级及TIMI心肌灌注(TMP)3级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7d及9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降低术后MACE的发生,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0例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常规PCI+替罗非班,45例)和对照组(常规PCI,45例),均于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TIMI分级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术后30 d内出血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础临床情况、术前造影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TIMI 3级血流分别为95.6%(43/45)和88.9%(4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LVEF(58±8)%优于对照组(5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67%(3/45)和13.33%(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改善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情况,减少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