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子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1-sull)的携带情况以及阳性菌株对碘伏、戊二醛、氯己定、"84"消毒液的抗性。方法对某院2007年12月-2008年1月连续分离的20株铜绿假单胞菌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qacE△l-sull基因,测定其阳性菌株对上述4种消毒剂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2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qacE△1-sull阳性株10株(50.00%)。碘伏、戊二醛、氯己定、"84"消毒液对qacE△1-sull阳性菌株的MIC范围分别为:8.0~128.0μg/mL、16.0~256.0μg/mL、1.0~16.0μg/mL、4.0~64.0μg/mL。结论 qacE△1-sul1基因普遍存在于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阳性菌株对碘伏、戊二醛、氯己定、"84"消毒液存在抗性差异,应合理使用消毒剂并增加作用时间,以有效控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播散。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院ICU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特征,检测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合理调整消毒剂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ICU病房送检的住院患者包括血、尿、痰、胸腹水及分泌物等各类标本,共获得不重复患者的菌株105株,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10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替坦、头孢唑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呋喃妥因耐药率高,均>95.0%;105株铜绿假单胞菌检测qac E△1-sul1基因阳性43株,阳性率40.95%。结论 ICU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已非常严重,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株的产生;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qac E△1-sul1基因携带率较高,医院常用消毒剂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灭菌效果良好,重症监护室应进一步加强耐消毒剂基因菌株的监控,并根据耐消毒剂情况合理调整消毒剂的使用,尽量避免应用季铵盐类和双胍类消毒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铜绿假单胞菌耐氯己定-磺胺耐药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E)耐药性和氯己定-磺胺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采用PCR检测qacEΔ1-sull基因,测定临床分离的6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66株PAE对6种抗菌药物的不敏感率在12.5%~87.5%之间,qacEΔ1-sull基因的阳性33株,阳性率5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具明显的多重耐药特征,qacEΔ1-sull基因携带率很高。  相似文献   

4.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进行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株中β-内酰胺酶耐药相关基因存在情况及耐药机制研究.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临床分离的22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的12种β-内酰胺酶基因(IMP、GIM、SPM、VIM、TEM、GES、VEB、PER、DHA、CARB、OXA-10、SHV).结果 22株菌中CARB基因全部阳性(100.0%),IMP基因阳性21株(阳性率95.5%),TEM基因阳性17株(阳性率77.3%),VEB基因仅3株阳性(13.6%),VIM基因1株阳性(4.5%),其余基因无阳性检出.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中CARB及IMP基因携带率高,常常同时携带其他耐药基因,导致菌株出现多药耐药性,给临床诊治和医院感染监控带来极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ICU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特征,检测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合理调整消毒剂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ICU病房送检的住院患者包括血、尿、痰、胸腹水及分泌物等各类标本,共获得不重复患者的菌株105株,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10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替坦、头孢唑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呋喃妥因耐药率高,均>95.0%;105株铜绿假单胞菌检测qac E△1-sul1基因阳性43株,阳性率40.95%。结论 ICU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已非常严重,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株的产生;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qac E△1-sul1基因携带率较高,医院常用消毒剂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灭菌效果良好,重症监护室应进一步加强耐消毒剂基因菌株的监控,并根据耐消毒剂情况合理调整消毒剂的使用,尽量避免应用季铵盐类和双胍类消毒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消毒剂、灭菌剂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调查6种消毒剂、灭菌剂耐药基因(smr、smr-2、qacE△1t、ehA、oqxA、merA)在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中的存在和变化情况。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009年5-11月分离自住院患者送检痰液标本的铜绿假单胞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6种消毒剂、灭菌剂耐药基因。结果 2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smr基因均有检出(100%),qacE△1基因和merA基因阳性株数分别为12株(60%)和11株(55%),而smr-2t、ehA、oqxA基因未检出;3种阳性基因以3种阳性模式存在,其中3种基因同时检出的模式:smr+qacE△1+merA检出率最高,共11株(55%);3号株merA基因与美国NCBI中已登录的序列均不同,为新亚型。结论该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消毒剂、灭菌剂耐药基因,且阳性率高,提示该组菌多数已耐消毒剂、灭菌剂,所以要严格控制对泛用消毒剂、灭菌剂的使用;铜绿假单胞菌进行6种消毒剂、灭菌剂耐药基因检测研究为国内首次,检出smr基因亦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1 sul1)的存在状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K B)法测定某院临床标本分离的3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qacE△1 sul1基因。结果30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qacE△1 sul1基因阳性13株,阳性率43.33%。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qacE△1 sul1基因携带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本结果为山东地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6,他引:17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方法自临床分离的39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TEM、SHV、OXA-1群、OXA-10群、PER、VEB、GES、CARB、IMP、VIM、SPM、GIM、OprD、DHA和OprD2)。结果39株PAE中TEM阳性1株(2.6%)、CARB阳性12株(30.8%)、VIM阳性9株(23.0%)、DHA阳性3株(7.7%),39株oprD2基因均为缺失(100.0%),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VIM及CARB基因携带率高,oprD基因缺失突变是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原因,检出CARB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目的 研究呼吸道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的存在现状.方法 K-B法检测细菌敏感性,改良三维实验法分析β-内酰胺酶类型,PCR扩增及序列分析检测耐药基因.结果 46株菌中29株产β-内酰胺酶,21株产AmpC酶,其中2株同时携带CARB-3基因,2株产TE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6株产其他类型的酶,有4株携带CARB-3基因且3株同时携带IMP基因;34株oprD2基因缺失.结论 呼吸道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产染色体介导的AmpC酶,其次是CARB-3型,oprD2基因缺失较普遍.  相似文献   

10.
铜绿假单胞菌耐消毒剂基因检测与对消毒剂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抗药基因(qacE△1-sul1)存在状况及对高中低效消毒剂抗性水平。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和定量杀菌实验检测qacE△1-sul1基因和对消毒剂抗性。结果30株铜绿假单胞菌检测qacE△1-sul1基因阳性13株(43.3%);消毒剂对其的杀灭率均为100%。结论我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qacE△1-sul1基因携带率较高。对临床常用消毒剂未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院内感染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现状及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细菌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和DNA测序分析耐药基因型。结果 37株PA中blaDHA阳性14株(37.84%);blaVIM阳性7株(18.92%);blaCARB阳性5株(13.51%);blaSHV阳性2株(5.41%);oprD2基因缺失26株(70.27%)。所分离的PA对第1代、2代和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率均高达70%以上,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达32.43%。结论 本院院感患者分离的PA呈多重耐药,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与携带blaDHA、blaVIM、blaCARB、blaSHV基因有关;oprD2基因缺失突变是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AE)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并探讨其耐药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对20株临床分离的PAE用微生物鉴定药敏仪检测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9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药敏表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TEM、SHV、OXA、PER、GES、AmpC、IMP、VIM、oprD2等9种耐药基因,并与相关药敏表型比较。结果20株PAE中,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阳性率:TEM、DHA的阳性率为15%;SHV和OXA阳性率为10%;VIM和IMP的阳性率为5%;oprD2缺失率为25%,而PER、GES基因检测均为阴性。结论携带TEM、SHV、OXA、DHA、VIM、IMP以及oprD2基因缺失,是导致本组PAE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及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分离自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PAE)中,Ⅰ类整合子及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对ICU分离33株PAE,采用PCR方法检测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intⅠ1和qacE△1-sul1基因)及22种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结果33株PAE中,oprD基因均存在缺失突变,其他23种基因intⅠ1、qacE△1-sul1、blaIMP、blaVIM、blaTEM、blaSHV、blaOXA-10群、blaCARB、blaPER、blaVEB、blaGES、blaDHA、blaOXA-1群、blaOXA-2群、blaBEL-1、blaCTX-M-1群、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catB和cml1均阴性。结论 临床分离的PAE中不存在Ⅰ类整合子、oprD基因缺失突变率很高,oprD基因缺失突变是其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特点,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与耐药性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6-12月医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的标本,采用K-B法对4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差异将其分成普通组23株(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和泛耐药组17株,对40株细菌利用PCR法扩增耐药相关基因,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普通组23株占57.5%,泛耐药组17株占42.5%,普通组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8.7%、0、8.7%、4.3%,泛耐药组耐药率分别为94.1%、52.9%、100.0%、100.0%、100.0%,两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VIM、aac(6′)-Ⅰb、aac(6′)-Ⅱ、ant(2′)-Ⅰ基因检出率分别为0、100.0%、100.0%、52.2%,泛耐药组基因检出率分别为47.1%、70.6%、70.6%、100.0%,两组基因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是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亚胺培南的主要机制之一,OprD2表达缺失与铜绿假单胞菌耐亚胺培南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不是细菌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决定性因素;医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季铵类、双胍类消毒剂耐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状。方法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常见耐药基因。结果 39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TEM、AmpC、VIM阳性率分别为84.6%、76.9%、17.9%,OXA基因扩增阴性。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头孢他啶耐药率均大于28.2%(11/39),耐药率最高为庆大霉素59.0%,对多粘菌素E最敏感92.3%,本组菌株中有25.6%(10/39)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研究表明,携带TEM、AmpC、VIM是导致本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重要机制,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均较严重。  相似文献   

16.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9,他引:16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的流行现状。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04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ATB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和K-B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16种)和多分子标志法聚类分析菌株的亲缘性。结果3个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依次为51.3%、80.0%和100.0%,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48.2%~100.0%,耐药基因oprD2缺失率为90%~100%;多重耐药基因标志的菌株显示存在克隆传播现象,但绍兴地区流行耐药株以oprD2的缺失为主,湖州地区则以TEM、oprD2缺失、aac(3)-Ⅱ、ant(3″)-Ⅰ、qacE△1为主。结论3个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呈多重耐药,并由克隆传播导致医院感染,但耐药的机制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RPA)中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及Ⅰ型整合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对34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用K-B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对庆大霉素等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法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TEM、SHV、OXA-10群、PER、VEB、GES、CARB、IMP、VIM、SPM、GIM、DHA、FOX、MOX、CTX-M9-群、CTX-M-1群和外膜蛋白oprD2基因及Ⅰ型整合酶基因等18种主要耐药基因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 34株MRPA(耐3类抗菌药物的菌株)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美罗堵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哌拉西林、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4.7%、29.4%、61.8%、67.6%、70.6%、73.5%、76.5%、76.5%、79.4%、91.2%、94.1%,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0%;检出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FOX、IMP、DHA和VIM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3.5%、11.8%、11.8%和5.9%,24株(70.6%)外膜通道蛋白oprDz基因缺失,而其他基因均阴性,34株Ⅰ型整合酶基因int Ⅰ 1均阳性.结论 临床分离的MRPA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oprD2基因缺失率高,Ⅰ型整合酶基因广泛存在于MRPA.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33株PDRPA 16S rRNA甲基化酶rmtB阳性14株(42.4%);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3)-Ⅱ阳性17株(51.5%)、aac(6')-Ⅰ b阳性14株(42.4%)、aac(6')-Ⅱ阳性19株(57.6%)、ant(3")-Ⅰ阳性1 6株(48.5%)、ant(2")·Ⅰ阳性21株(63.6%),共有32株查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1株PDRPA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阴性者查出16S rRNA甲基化酶rmtB基因,结论 PDRPA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与产16S rRNA甲基化酶和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万珊  莫非  蒋朝晖 《中国保健》2006,14(24):124-125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a)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探讨其耐药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对20株临床分离的Pa菌用微生物鉴定药敏仪检测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美洛培南、亚胺培南等9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药敏表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TEM、SHV、OXA、PER、GES、IMP、VIM、7种耐药基因,并与相关药敏表型比较.结果20株Pa菌中,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阳性率TEM、DHA的阳性率为15%;SHV和OXA阳性率为10%;VIM和IMP的阳性率为5%.而PER、GES基因检测均为阴性.结论携带TEM、SHV、OXA、VIM、IMP是导致本组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6,他引:21  
目的调查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35株临床分离的PAE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PCR方法检测7种ESBLs基因。结果35株PAETEM、OXA、PER、GES的阳性率分别为51.4%、42.8%、31.4%、22.9%,而SHV、VEB、CTX-M-1基因均阴性。结论我院临床分离PAETEM、OXA、PER、GES基因携带率高,检出GES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