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莫建明 《现代医院》2011,11(8):16-18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中的一种,发现率仅次于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与其它IIP相比较,NSIP在发病机制、病理表现、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预后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特点,NSIP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和预后远较IPF好。  相似文献   

2.
姜斌 《中国卫生产业》2014,(25):155-156
目的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60例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在接受我院的治疗之后,病情均得到了缓解。60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在治疗前,动脉氧分压和肺活量分别是(48.9±9.0)mmHg、(2.0±0.4)L;而治疗后为(65.5±7.7)mmHg、(3.3±0.6)L,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60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有22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2例患者死亡。结论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进行治疗时,要保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确诊,并根据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对待,从而提高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毛静 《现代保健》2011,(8):141-142
目的 探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肺功能特点.方法对14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肺功能进行肺通气功能、肺弥散量、动脉血气检查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活量、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和PaO2显著减少,而FEV1/FVC%和PaCO2却增加.结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和肺弥散功能障碍,对肺一氧化碳弥散量的检测可动态评价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尘肺病合并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s)的影像学特点. [方法]对67例尘肺病合并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 [结果] 67例病例中并发59例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占88.06%;并发2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占2.99%;2例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占2.99%;1例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RB-ILD),占1.49%;1例急性间质性肺炎(AIP),占1.49%;1例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LIP),占1.49%;1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占1.49%.尘肺合并UIP小阴影以p为主者5例,占8.47%,以s影为主者54例,占91.53%,大阴影为主者1例,占1.69%,以s影为主的尘肺合并UIP较以p影为主的尘肺合并UIP的病例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尘肺合并IiPs胸片表现以磨玻璃影、网织结节影、蜂窝影等为主;尘肺合并IIPs高分辨率CT(HRCT)表现以磨玻璃影、蜂窝影伴牵引性支气管扩张、小叶间隔增厚等改变为主.HRCT显示,尘肺合并IIPs磨玻璃影、蜂窝影伴牵引性支气管扩张、小叶间隔增厚较胸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掌握尘肺病合并IIPs的影像学特点对正确诊断尘肺病以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影像、治疗反应和预后。 【结果】 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呼吸困难,胸部高分辨CT显示:磨玻璃阴影、斑片状模糊影、线条状、网状阴影及蜂窝状改变。肺功能有限制性通气功能和弥散障碍。以激素、甲氨蝶呤、乙酰半胱氨酸的综合治疗对大部分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有一定效果。 【结论】 激素是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首选药物,胸部CT显示病变呈磨玻璃样者激素疗效较好,而网格影或者蜂窝状改变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儿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因等,进一步认识此病。方法使用临床上常用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对37例小儿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小儿特发性介质性肺炎具有进行性呼吸困难、Velcro啰音、干咳及杵状指的典型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发现,患儿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小结节样、弥漫网状、磨玻璃样、纤维条样及蜂窝样改变,其中又以片状的改变为主。结论胸部的HRCT检查对早期诊断小儿特发性介质性肺炎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肺炎可按解剖学结构分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及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肺炎,顾名思义就是指发生在肺脏间质的炎症,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但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就表现为间质性肺炎。  相似文献   

8.
高勇 《中国保健》2009,(17):815-815
急性间质性肺炎(AIP)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一个亚型,呈急性病程,预后极为不良,临床及病理表现与ARDS几乎一致,AIP患者多在60d内死亡,现将我科于2008年2月收治的1例AIP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问质性肺炎(IIP)是一组原因不明的肺部间质性疾病.组织病理学分类在区别不同亚类的IIP及指导IIP的治疗和判断预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组疾病在组织学上的诊断要点包括:炎症、纤维母细胞增殖、胶原沉积和肺组织结构重建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张凤琼 《现代养生》2014,(10):43-43
目的:观察并分析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此探讨治疗方法。方法:从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中选取68例,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人数相等。对照组患者选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的治疗效果、肺活量以及动脉血氧分压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在临床表现、影像学上具有不同的特征,采用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体检人群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检出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1-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过高分辨率CT检查的5003例受检者的问卷调查、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体检人群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检出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体检人群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总体检出率为5.52%,男性(6.96%)略高于女性(4.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19.166,P<0.001),且IIP检出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XC小五号.EPS;P〗Cochran Armitage=647.520,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65,95%CI:1.145~1.186,P<0.001)、吸烟(OR=1.531,95%CI:1.101~2.129,P=0.011)可能为IIP的危险因素。结论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可能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吸烟。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S)为目前临床常见病,其包括一组影像相似而临床和病理类型不一的肺间质病变,各类型对糖皮质激素(GC)的疗效反应和预后不同,故各类型的鉴别深受重视,为提高临床的实用性,现将本病落足于临床应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整体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联合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s)为目前临床常见病,其包括一组影像相似而临床和病理类型不一的肺间质病变,各类型对糖皮质激素(GC)的疗效反应和预后不同,故各类型的鉴别深受重视,为提高临床的实用性,现将本病落足于临床应用进行论述。一、IIPs的病理类型IIPs是一组病因不明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总称,依据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2002年IIPs国际多学科协作分类分为7型:即特发性肺纤维化/隐源性纤维化性肺泡炎(IPF/CFA,又称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  相似文献   

15.
老年间质性肺炎病人血清中Zn、Fe、Se的监测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医院(150010)王静,彭景辰哈尔滨市卫生防疫站王玲目前,老年性间质性肺炎越来越多,并属临床上较难治疾病。本文通过对正常老年人、老年性间质性肺炎急性期病人血清中微量元素(锌、铁、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分析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从2010年8月—2012年7月共收治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116例,对于全部患者都给予基础支持治疗,每天给予药物甲泼尼龙和环磷酰胺以及长春新碱,治疗4~6d后,再改为甲泼尼龙口服,持续时间为3个月,待患者的病情基本稳定以后逐渐开始小剂量,并且维持1年以上的治疗。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间断的吸氧,以努力改善其缺氧的症状,如果存在有合并的感染,则依据所感染的病原菌开展对症的抗感染药物治疗。结果在经过治疗以后,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肺活量与动脉氧分压数值均显著地高于治疗以前数值,表明治疗前后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共43例,有两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针对特发性间质性的肺炎患者,应当尽量做到早期准确诊断,从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及时治疗,以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与预后。  相似文献   

17.
和丽玲 《现代养生》2013,(24):38-38
目的: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曾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支持治疗,即每天使患者服用甲泼尼龙与环磷酰胺及长春新碱,在治疗4—6d之后,再换用甲泼尼龙进行口服,持续3个月时间的治疗,等患者病情逐渐稳定之后将剂量逐渐减小,并且要进行1年以上时间的维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使患者间断吸氧,使患者缺氧症状得到改善,若有合并感染存在,根据合并病症来利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在完成治疗之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完成治疗之后,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十分明显的改善,患者肺活量以及动脉氧分压的数值均比治疗之前明显较高,在治疗前后存在显著差异。在治疗过程中,45例患者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其中有2例患者由于在住院期间有呼吸衰竭发生而死亡。结论:对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要尽早对其准确诊断,并采取有效方法来进行及时治疗,从而使患者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血清糖蛋白抗原12-5(CA12-5)、糖蛋白抗原15-3(CA15-3)、糖蛋白抗原19-9(CA19-9)水平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特质性间质性肺炎患者51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清糖蛋白抗原检测,对比分析血清蛋白抗原改变,总结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A12-5、CA15-3、CA19-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A12-5、CA15-3、CA19-9的血清浓度与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598、0.513、0.503,P<0.05)。死亡的患者血清糖蛋白抗原水平高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CA12-5、CA15-3、CA19-9水平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均有一定的相关性,是具有价值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鲍俊桥 《现代养生》2024,(5):346-348
目的 探究乙酰半胱氨酸联合低分子肝素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12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乙酰半胱氨酸+低分子肝素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提高,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O2水平提高,PCO2水平降低,但观察组PO2水平高于对照组,P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0.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合并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比分析10例DM/PM合并间质性肺炎及26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症状、体征、X线胸片、胸部高分辨CT(HRCT)、肺功能、动脉血气结果。结果:DM/PM合并间质性肺炎发病年龄较IPF年轻,发病至就诊时间明显较后者短。两组都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无二氧化碳潴留。肺功能检查:以限制为主,均有弥散功能降低。结论:DM/PM合并间质性肺炎发病年龄较IPF年轻,病程较短,存活时间短,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