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及蜕膜细胞周期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及蜕膜细胞周期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对23例正常早孕和24例口服米非司酮后吸宫流产物的绒毛及蜕膜组织,进行细胞周期动力学分析。结果 服用米非司酮后,绒毛滋养细胞G0,G1期细胞明显增加(P〈0.01),G2,M期明显降低(P〈0.01),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1),蜕膜细胞除G2,M期细胞上升(P〈0.05)外,其余各期无变化,结论米非司酮可阻断  相似文献   

3.
米非司酮对人早孕蜕膜和绒毛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从超微结构水平,研究早孕妇女口服米非司酮(25mg,Bid×2天)48h后,蜕膜和绒毛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表明:蜕膜中大蜕膜细胞皱缩,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肿胀,蜕膜颗粒细胞中高电子密度颗粒减少或消失,同时伴随着周围网状纤维的溶解;而绒毛功能活跃的合体滋养细胞则表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表明米非司酮阻断孕激素作用,对蜕膜的影响是直接的,而绒毛则主要是受继发性血供不足的影响。蜕膜中颗粒细胞及基质中网状纤维是米非司酮抗早孕重要的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4.
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蜕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胚胎d13—21绒毛逐渐形成,经初级绒毛、二级绒毛发展转变为三级绒毛。在妊娠d5中绒毛内血管形成,胎儿循环开始。孕卵着床后,子宫内膜致密层蜕膜样细胞继续增大,逐渐变成蜕膜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复方米非司酮的抗早孕作用及机理。方法 :采用光镜、电镜和放免方法观察复方米非司酮对人早孕绒毛蜕膜组织结构和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 :( 1 )服药 2 4h后 ,光镜观察发现 ,绒毛和蜕膜组织灶性、片状变性 ,复方米非司酮组改变尤甚。超微结构改变表现为绒毛合体滋养细胞表面微绒毛稀少 ,胞浆内细胞器退化 ,复方米非司酮组胞质内可见大量空泡 ;蜕膜颗粒细胞中的高电子密度物质减少 ,腺上皮细胞顶浆分泌突起少且小 ,溶酶体增多 ,出现大量空泡 ,蜕膜细胞病变较轻。 ( 2 )服药 2 4h,绒毛和 /或蜕膜组织中的h CG、PRL、E2 、P水平明显下降 ( P<0 .0 1或 P<0 .0 5) ,PGF2α明显增高 ( P<0 .0 1 ,P<0 .0 5) ;E2 / P比值增加 ( P<0 .0 1 ,P<0 .0 5)。结论 :复方米非司酮通过影响绒毛和蜕膜组织结构和分泌功能而终止早孕 ,双炔失碳酯和米非司酮在人类也有协同抗早孕作用 ,绒毛和蜕膜是其抗早孕时主要作用部位之一。  相似文献   

6.
杨静  孙永玉  李红发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7):433-434,W002
survivin是一种凋亡抑制蛋白 ,大多数人类的恶性肿瘤组织及人与鼠的胚胎组织中有表达[1 ] 。本研究通过检测早孕绒毛和蜕膜组织中survivinmRNA及其蛋白产物的表达 ,以证实绒毛和蜕膜中survivin基因的存在 ,并初步探讨米非司酮对其表达的影响。一、资料与方法(一 )研究对象收集 2 0 0 0年 2月至 2 0 0 0年 6月于本院妇产科门诊自愿终止妊娠的健康早孕妇女的绒毛和蜕膜组织标本。随机选取其中人工流产 15例 (人流组 ) ,药物流产 15例 (药流组 )。药流组的服药方法为 :第 1天清晨空腹口服米非司酮 5 0mg,当晚口…  相似文献   

7.
8.
米非司酮对早孕妇女血浆、蜕膜及绒毛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和内分泌激素的影响于俊荣,张凤娥,樊瑞琴,刘芳,齐惠(河北省计划生育研究所,石家庄,050071)王慧兰,闫华,彦秀芬,王振海(河北省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石家庄,050000)本研究观察了人工流产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及蜕膜中骨桥蛋白(OPN)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CG)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法检测米非司酮药物流产(n=20)和人工流产(n=20)的早孕绒毛及蜕膜中的OPN(骨桥蛋白)和β-hCG的表达。结果:OPN和β-hCG在早孕妇女绒毛组织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米非司酮组均显著低于手术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米非司酮可能抑制了早孕绒毛及蜕膜中OPN和β-hCG的合成,进而影响胚泡着床和胎盘的形成,使妊娠难以维持,最终流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麦胚凝集素(WGA)受体、蓖麻凝集素(RCA)受体和鸡冠珊瑚树凝集素(ECL)受体在米非司酮流产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米非司酮的抗早孕机理。方法:以生物素标记的凝集素WGA、RCA和ECL为探针,应用亲和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种凝集素受体在米非司酮流产组(实验组)和人工流产组(对照组)早孕绒毛及蜕膜组织上皮细胞及其间充质细胞的分布。结果:实验组WGA受体、RCA受体和ECL受体在蜕膜组织上皮细胞的表达比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ECL受体在绒毛上皮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WGA和RCA受体在绒毛上皮细胞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3种凝集素受体在绒毛及蜕膜的间充质细胞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可能通过下调蜕膜上皮组织中WGA受体、RCA受体和ECL受体的表达,阻碍胚胎发育而导致流产。  相似文献   

11.
米非司酮对早孕妇女血凝-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报道米非司酮四种抗早孕用药方案对孕妇血凝-纤溶系统九种参数(PT、KPTT、VⅡ:C、VⅢ:C、VWF、ATⅢ:C、ATⅢ:Ag 以及α2-MG、Pg 抗原水平)的影响。应用SAS 统计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四组间用药前每一种参数值均无显著差异,四组间相同时间PT、KPTT、ATⅢ:Ag 和α2-MG 水平无显著差异。组Ⅱ(50mg×6)作用较明显,VⅡ:C、VⅢ:C 分别明显低于组Ⅰ(50mg)和组Ⅲ(200mg)。此外,组Ⅱ和组Ⅳ(600mg)的VWF 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果提示米非司酮抗早孕时低剂量多次用药(50mg×6)对血凝-纤溶的影响比大剂量(600mg)一次用药明显,其综合效应是具有抑制凝血活性的倾向。但结合临床,这种作用并不是导致出血过多或时间过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早孕妇女六项生殖内分泌激素的血浆水平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研究测定了166例早孕妇女血浆中P、E_2、FSH、LH、hCG、β-hCG 的水平。根据孕周分为7组,结果P 水平在第10孕周明显升高,以后随孕周的进展逐步升高;E_2随孕周进展也呈逐步升高的趋势;hCG 第8周开始上升,9~11周达到高峰,12周开始下降;β-hCG 的变化趋势与hCG 基本相同;FSH 和LH 早孕期各组间无明显差异。本文结果为抗早孕研究和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米非司酮对人蜕膜与绒毛糖脂及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周剑萍  刘银坤 《生殖与避孕》1996,16(5):357-360,364
本文从糖脂与激素受体等方面观察了米非司酮抗早孕的作用机理。采用Ladisch微量分部、SephadexG-25柱层析及高效薄层定量分析(HPTLC),发现米非司酮引起蜕膜与绒毛糖酯含量及组分的变化;应用DCC法测定蜕膜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结果表明米非司酮使蜕膜组织中ER上升,PR下降,干扰了ER与PR之间的平衡。以上研究提示来非司酮抗早孕作用是多环节的,蜕膜是其重要的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和米非司酮对胚胎生长及EGF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6例不同孕龄的早孕妇女(研究组)血清及绒毛组织中EGF、血雌二醇(E2)和孕酮(P)及20例正常育龄妇女(对照组)血清EGF水平,并观察药物流产时米非司酮对绒毛组织中EGF含量的影响。结果早孕妇女血清EGF水平明显高于非孕妇女(P<0.01);随孕龄的增长,血清EGF、E2、P含量明显升高(P<0.05)。用米非司酮后,孕囊的增长幅度减小,血清中EGF和P含量均有轻度下降;药物流产的绒毛中,EGF含量明显低于人工流产者(P<0.05)。结论EGF对胚胎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米非司酮可能通过抑制EGF的作用对胚胎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米非司酮对人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周期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对正常早孕吸宫流产和顿服米非司酮150mg48小时后的吸宫流产物的绒毛组织各26例进行细胞周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服用米非司酮后,其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的DNA倍体水平无变化,而G0、G1期细胞明显增加、G2、M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后的胎盘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后的胎盘病理改变。方法 将20例引产指征为预防妊娠过期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例予米非司酮50mg每日2次口服,连服2天,每3天予米索25μg每6小时阴道塞置;对照组予蒂落安200mg每日1次静脉椎注,连用3天,第4天人工破膜后,静脉滴注催产素2.5IU加5%葡萄糖500ml,每分钟滴始,两组均于分娩后取胎盘及蜕膜标本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米非司酮在血液、蜕膜和绒毛中的浓度及其对流产结局的影响。服米索后6h内(4~6h)胎囊排出者为Ⅰ组,共38例;服米索后6h胎囊仍未排出即刻刮宫者为Ⅱ组,共20例。应用HPLC分析法检测Ⅰ组、Ⅱ组早孕妇女口服米非司酮后该药物在血液、蜕膜和绒毛组织中的浓度。结果Ⅰ组用药后不同时间血液米非司酮浓度均高于Ⅱ组(P<0.01);两组间绒毛组织中药物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蜕膜组织中,Ⅱ组药物浓度低于Ⅰ组;两组绒毛组织中米非司酮浓度均高于蜕膜组织(P<0.01)。实验结果提示米非司酮不但作用于蜕膜还可直接作用于绒毛组织,对流产结局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复方米非司酮对人早孕蜕膜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8,他引:25  
观察服用复方米非司酮片 (米非司酮 + AF-5 3)后早孕妇女蜕膜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变化。 6 0名孕 6~ 7周的妇女被随机分为 6组 ,A组 :对照组 ;B组 :米非司酮 40 mg/次 ;C组 :米非司酮 75 mg/次 ;D组 :复方米非司酮 1片 (米非司酮 2 0 mg+ AF-5 35 mg) ;E组 :复方米非司酮 1片 (米非司酮 30 mg+ AF-5 35 mg) ;F组 :复方米非司酮 1片 (米非司酮40 mg+ AF-5 35 mg)。以上各服药组 ,均为上述剂量每日 1次 ,连服 2日。服药 48h后手术终止妊娠 ,取蜕膜组织 ,放射性配体结合试验测定其胞浆、胞核雌、孕激素受体浓度。结果显示 :复方米非司酮各配伍组均显著降低孕激素受体 (PR) ,升高雌激素受体 (ER) ,改变 ER/PR,促进流产发生。 E组使胞浆雌激素受体 (Ec R)显著高于其它各用药组 ,可能有利于流产后雌激素尽快作用于 ER,促进内膜恢复。结论提示复方米非司酮中米非司酮与AF-5 3配伍具有协同作用 ,改变了雌孕激素受体比例 ,促进流产的发生 ,E组有利于子宫内膜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蜕膜细胞凋亡、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20例药物流产患者为研究组,以20例非意愿妊娠要求行人工流产负压吸引刮宫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收集绒毛和蜕膜标本,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bax、fas、fasL、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5种蛋白在绒毛和蜕膜中的分布与表达强度,同时应用原位杂交法测定fas与fasLmRNA的分布与表达强度。结果:凋亡细胞在正常早孕绒毛合体滋养细胞中少量存在,蜕膜中偶见;绒毛、蜕膜中bcl-2、bax、fas、fasL、PCNA均有表达。采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的绒毛合体滋养细胞及蜕膜间质及腺上皮细胞的凋亡显著增多,同时伴有促凋亡bax、fas、fasL蛋白及fasLmRNA含量的增加,而PCNA蛋白含量与C组比没有变化。结论:米非司酮不仅能促进早孕绒毛合体滋养细胞、蜕膜间质及腺上皮细胞的凋亡,而且主要通过Fas与FasL转录及翻译途径介导,bax表达增加也其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可能为其抗早孕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米非司酮对人早孕蜕膜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何丽霞  董武 《生殖与避孕》1999,19(4):216-219
细胞凋亡(apoptosis)同胚泡植入及胎盘发育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探讨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机制,本文随机选择要求人工流产的妇女25名,服药组13名,对照组12名。应用流式细胞仪对经碘化丙锭(PI)染色后的蜕膜组织细胞DNA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细胞DNA直方图上均出现细胞凋亡峰,其细胞所占比例(x±s)%服药组为6.82±3.09,对照组为3.43±2.13,服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二倍体峰细胞比例服药组为76.00±7.09,对照组为84.45±3.84,服药组低于对照组(P<0.05)。四倍体峰细胞比例两组分别为3.70±1.64、3.29±0.67,无明显差别(P>0.05)。结果表明人早孕蜕膜组织中存在着细胞凋亡,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拮抗孕激素作用促进蜕膜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