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自身抗体及干扰素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了自身抗体和干扰素抗体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干扰素治疗时的检出情况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自身抗体的检测为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酶免疫法测定干扰素体之总抗体。结果;(1)与正常人相比,患身抗体及干扰素抗体阳性明显增高(P〈0.01),而且干扰抗体在慢乙肝及慢丙肝患中存在显性差异(P〈0.05);(2)自身抗体的存在与否与疗效无相关性(P〉0.05),干扰素抗体隧已阳性和治疗后才转阳  相似文献   

2.
3.
4.
解伟伟  张运斌 《右江医学》2002,30(5):420-421
目的 :研究病毒性肝炎与血清抗白蛋白抗体 (AAA)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对流免疫电泳法测定正常对照组 10 0例及肝炎组 187例的血清AAA ,并研究其结果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结果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抗白蛋白抗体检测阳性率为 81.8% (15 3/ 18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且AAA阳性率与转氨酶 (AST、ALT)的升高程度呈相关倾向 (r=0 .784 3)。结论 :检测血清抗白蛋白抗体对肝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云慧 《沈阳医学》2003,23(3):106-107
目的 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抗肝细胞膜抗体(LMA)、抗线粒体抗体(AMA),来探讨自身抗体检测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方法筛选出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阴性而谷丙转氨酶异常升高的病人血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自身抗体。结果38份血清中有9例存在一项或一项以上的自身抗体,其中ANA阳性5例,SMA阳性4例,LKM阳性4例,SLA阳性1例,LMA阳性2例,抗线粒体抗体阳性2例。结果 全为阴性的血清标本29例;而对照组健康人只有1例ANA呈阳性。结论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组以存在自身抗体为特点的肝损害疾病,通过检测自身抗体可对一部分AIH病人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报道我国病毒性肝炎患者抗微粒体自身抗体检测。抗微粒体自身抗体主要在慢性活动型肝炎(CAH)、慢性重型肝炎及慢性小叶型肝炎(CLH)中检出,其中以CAH检出率最高(18.9%)。在慢性迁延性肝炎(CPH)、急性肝炎患者中未能查出这种自身抗体。3例肝内HDAg阳性病例,2例出现抗微粒体抗体阳性。提示:抗微粒体抗体存在与部分慢性活动性肝脏病变及HDV二重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临床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本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了181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血清中抗CMV-IgM抗体。实验结果:检出抗CMV-IgMAb阳性占32.59%(59/181)。在排除RF因子干扰后,阻断试验证明所测的Ab确为IgM,同时,将含抗CMV-IgMAb阳性血清与EB病毒抗原做交叉反应试验,其抗EBV-IgMAb阳性占5.08%(3/59),提示用IFA法检测抗CMV-IgMAb可做为婴儿肝炎综合征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但不能排除其中少数阳性结果可能来自其它病毒具有相似抗原的交叉反应或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在甲型病毒性肝炎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58例正常献血员和39例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抗核抗体(ANA)的检测。结果:甲型肝炎中抗核抗体阳性率为77%(339),3例阳性均为甲肝急性期患者。结论:ANA存在甲型肝炎中,虽阳性率低,仍提示甲型病毒性肝炎中可能存在自身免疫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水平,探讨ACA与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对所有被检者进行ACA(IgGI、gAI、gM)检测,计算各组ACA结合指数及阳性率。结果:乙型病毒性肝炎ACA-IgG和ACA-IgM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型肝炎患者在治疗后最终死亡的病例中,ACA阳性率为94.4%,高于最终存活者的81.8%,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重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8例患者ACA均阳性;61例慢性肝炎患者中,ACA阳性的42例患者有11例分别于15~36个月发展为肝硬化,而ACA阴性的19例患者无肝硬化病例出现。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ACA阳性率明显升高。提示ACA参与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两者之间密切相关;乙型肝炎的病情发展及严重程度与ACA含量高低有关,阳性率越高,病情越严重,发展为肝硬化的可能性越高,死亡危险越大;年龄偏轻的乙型肝炎患者的发病可能有ACA这一致病因素的参与,对年轻患者应追踪检测ACA;对慢性肝炎是否发展为肝硬化,ACA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提前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0.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0 引  言谷氨酸脱羧酶 (GAD)是抑制性神经递质γ 氨基丁酸(GABA)的关键限速酶 ,1982年首次在胰岛细胞中发现。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抗 GAD)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重要免疫标志。临床资料显示 ,随着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的进展 ,其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因此 ,作者就抗 GAD抗体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关系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1997年至 2 0 0 0年住院的患者 ,包括肝炎后肝硬化 44例、药物性肝炎 2 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 36例、慢性轻度肝炎 2 4例、慢性中度肝炎 2 8例及慢性重度肝炎 2 8例 ,所选病例除药物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53例经临床与肝活检病理诊断为重症病毒性肝炎病例,采用美国Abbott试剂盒检测甲肝IgM抗体,乙肝表面抗原、抗体,e抗原、抗体,核心抗体及其IgM抗体;同时用英国“NOCTCH”试剂盒检测Delta抗原、总抗体及IgM抗体。发现甲肝病毒感染2例(4%);乙肝病毒感染最多,27例(51%);丙肝病毒次之,21例(39%);丁型肝炎病毒1例(2%);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及CMV病毒所致各1例。  相似文献   

12.
对12例病毒性肝病肾活检及37例肝硬化尸检肾病变,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1.肾活检中:急性乙型黄痘性肝炎的肾脏病变为系膜增生性肾炎;其余的乙型肝炎肾脏病变,分别为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硬化性/增生性肾炎及膜性肾炎;肝硬化的肾脏病变为系膜增生性肾炎。2.肝硬化尸检的肾脏主要病变为肝硬化性肾小球硬化,病变较轻,主要是基质硬化。  相似文献   

13.
总结160例60岁以上老年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毒类型,并与100例20~35岁年龄组肝炎进行对照。近年老年性肝炎组有以下特点:①仍以乙型肝炎为主(占33.8%);丙型及戊型肝炎各占23.2%及16.3%,较青年组多见;②重叠肝炎病毒感染多(28/160例,占17.5%),占老年组重症肝炎32.1%。重叠感染中慢性肝炎基础以乙型肝炎为主,丙型肝炎少见,重叠感染中急性肝炎以戊型及丙型多见;③临床类型以急性肝炎、慢性重症肝炎、肝炎肝硬化多见;急性肝炎中以戊型肝炎为主,而慢性重症肝炎、肝炎肝硬化以乙型肝炎为主。④丙型肝炎中86.4%及重叠感染中42.9%有输血制品或(和)手术史。  相似文献   

14.
94例重症病毒性肝炎病人,按全国肝炎诊断标准分别诊断为急性重症、亚急性重症及慢性重症肝炎,其中54例死亡,死亡率为57.4%。其预后与残存肝细胞数量,并发症,胆红素浓度,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酶活力,血清总胆固醇等有关。血清胆红素>34(?)mmol/L,胆碱酯酶活力<3000U/L,凝血酶原活动度<15%,胆固醇<1.8mmol/L。肝(?)迷Ⅳ级均为预后不佳的指征。感染、脑水肿、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则是该病致死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通过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病理和电镜观察,对有关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病理恶性特征诸因素进行了探讨。发现除肿瘤浸润和转移外,核分裂像数目(≥1/10HPF)和肿瘤大小(>6cm)、细胞异型性及肿瘤出血坏死是诊断平滑肌肉瘤的四个最重要的指标.认为平滑肌母细胞瘤与平滑肌肉瘤同源,故上述标准亦适用于平滑肌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肝炎患者补体抑制免疫沉淀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PO)作抗原,与相应抗体抗-PO混合后,加入血清,通过孵育、离心,取上清液加入邻苯二胺,以光电比色法对11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补体抑制免疫沉淀作用(IIPC)进行了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OD值0.507±0.069)相比,急性肝炎IIPC有所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重症肝炎IIPC均显著降低(P<0.001);肝硬化IIPC下降亦较明显(P<0.05)。上述各种肝脏病患者IIPC低下的发生率分别为32%、52%、71%、72%、28%。表明各种肝脏疾病IIPC均有所降低,并与其严重程度有关。因此认为IIPC的降低在肝脏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重症病毒性肝炎病原分型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84~1985年收治重症肝炎50例,根据临床资料、病理学检查及病原学分型诊断,发现甲肝病毒感染2例;乙肝病毒感染38例,居多;非甲非乙型肝炎10例。发现重叠感染、病理改变严重及e抗原阳性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时20例人体肝外胆管进行了组织学研究,主要观察各段管壁平滑肌和弹力纤维的分布,结果发现13例(65%)标本查见平滑肌束,其肌束大小,形态不一、排列不规则,呈散在、成簇或成层分布,从上到下肌束逐渐增多,变粗。其余7例(35%)未查见平滑肌层。管壁弹力纤维的结构,一般在粘膜固有层表面较密集,也可呈弥漫性分布,其分布类型与是否存在平滑肌束无明显关系。 管壁的平滑肌组织可证明是胆总管自主运动的形态学基础。而本文未查见平滑肌层者是受实验方法的限制或者不存在平滑肌组织,在这样的标本中如何解释胆总管的自主运动,有待从形态和功能的结合上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UrotensinII(U-II)isavasoactive“somatostatin-like”cyclicpeptidewhichwasoriginallyisolatedfromfishspinalcordsandwhichhasrecentlybeenclonedfromman(1,2).Ames,etal.recently(in1999)identifiedanorphanhumanG-protein-coupledreceptorthatishomol-ogoustoratGPR14andexpressedpredominantlyincar-diovasculartissue,whichfunctionsasaU-IIreceptor.HumanU-IIisfoundwithinbothvascularandcardiactissue,includingcoronaryatheroma.ThepotencyofvasoconstrictionofU-IIi…  相似文献   

20.
采用以重症病毒性肝炎(重肝)病人入院后首次实验室测定值为基线于病程中动态比较分析影响重肝病人预后的各顷指标的方法,对57例住院死亡的重肝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初步认为:胆红素量及其上升速度、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固醇、白蛋白和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胆凝交叉现象与重肝病情呈正相关。上述指标在病程中的升降对于预后判定意义甚大。GPT活性值,胆酶分离现象与重肝病人病情不相平行。白蛋白浓度对短期内死亡病例的预测意义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