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携带式食管,胃24小时pH动态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食管24小时pH动态监测在胃、食管返流疾病中已广泛应用。近年来,对胃24小时pH动态监测亦引起临床界重视,目前主要用于判定抗酸药以及不同给药时间的抑酸效果,是临床药理及判断胃及酸相关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是胃、十二指肠的内容物自发性反流引起食管粘膜损伤,其发病与食道下端括约肌短暂和/或持久的松弛有关。其患病率在一定群体中随年龄而增加。临床表现多样且轻重不一。病史可提示诊断,但需做进一步检查。24小时食道内pH检查是诊断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最敏感的试验。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无效后可根据症状和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决定选用抗酸剂、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等。严重的难治病例可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3.
24小时食管pH监测插管56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桂丽  王桂华 《山东医药》2001,41(18):77-77
便携式 2 4小时食管 p H监测是诊断胃食管返流性疾病的重要指标 ,监测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问题影响了监测。本文旨在分析影响因素的产生及预防所采取的措施。资料与方法 :进行 2 4小时食管 p H监测的患者共 5 6例 ,男 3 5例 ,女 2 1例 ;年龄 2 7~ 70岁。其中 2 8例曾行胃镜检查。方法 :插管前患者禁食 6小时 ,取端坐位 ,湿润鼻腔 ,轻柔地将导管送入鼻腔 ,进管大约 15 cm时嘱患者头前倾 ,下颌贴在胸壁上 ,正常呼吸并做吞咽动作 ,术者缓慢送管 ,将导管插至所需要的深度后 ,用胶布妥善固定在鼻部及颊部。结果 :5 6例插管患者中 ,插管 1次 3 7…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运动功能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口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组织的损害。本文主要对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Transient Lower Esopageal SphincterRelaxation TLESR)、下食管括约肌(LowerEsopageal Sphincter,LES)高压及食管体部运动功能方面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不同pH阶段分析在食管24小时pH监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不同PH阶段分析在食道24小时PH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食道24PH监测,观察122例胃镜下确诊的反流性食道炎患者,并进行不同PH阶段分析,结果 按照Demeester计分大于或等于14.72分为异常(即PH小于4阶段分析),食道24小时PH监测与胃镜在诊断反流性食道炎方面的相符率为63.9%;而按Demeester不同PH阶段为正常的分析,在PH小于1、2、3、5、大于7和大于8阶段  相似文献   

6.
正常人和胃食管反流患者的昼夜食管pH和动力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常人和胃食管反流患者的昼夜食管pH和动力变化王智凤,柯美云,蓝宇作者单位:100730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上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下食管括约肌(LES)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7.
动态24小时食管pH监测对GERD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自行研制的动态24小时食管pH监测系统对16名健康受试者及45例GERD患者进行了检测.提出了初步的生理性GER标准.对病理性GER诊断.以总pH<4百分时间敏感性最高(87%).返流次数最低(62%).而各指标的特异性在93~100%.结果表明:该法是GERD诊断及研究的重要方法.我们推荐总pH<4百分时间作为GERD诊断的最好的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症状发生与酸及胆汁反流事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2例有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症状(烧心,反食,反酸)患者行24h食管内pH及胆汁同步监测。以DeMeester计分14.72为标准将患者分成无明显酸反流组及有明显酸反流组。分析两组患者所标记的症状发生的时间(餐时、餐后、直立位和卧位);是否与酸反流事件或胆汁反流事件或酸和胆汁混合反流事件有关。结果:32例患者监测中共发生症状272次(包括烧心、反酸、胸痛和反食)。第一组患者人平症状发生次数低于第二组(5.1vs11.3)。第一组仅28.6%的症状发生与酸反流有关,而第二组有65.8%的症状发生与酸反流有关。两组仅有8.5%的症状发生与胆汁反流有关。第二组与酸有关的症状指数计分明显高于第一组(P<0.05)。结论:反流症状的发生明显与酸反流事件相关而较少与胆汁反流事件相关。胆汁反流不是导致胃食管反流症状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患儿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病理性胃食管反流 (GER )的相关性。方法 :所有病例都作胃镜检查和粘膜组织学检查 ,诊断慢性胃炎HP阳性 2 6例 ,HP阴性 17例 ,采用便携式食管 pH自动记录仪 ,监测两组患儿的食管 2 4hpH值 ,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HP阳性的慢性胃炎发生病理性GER 6/2 6例 (占 2 3 0 8% ) ,HP阴性的慢性胃炎发生病理性GER 6/17例 (占 3 5 2 9% )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HP阳性组pH <4反流次数和最长酸反流时间小于HP阴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反流 >5min次数 ,pH <4总时间 ,pH <4时间百分比和食管清除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P感染与病理性GER的发生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1.
食管酸反流是困扰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主要原因,随着GERD发病率的逐年增高,食管pH值的测定方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此文主要介绍Bravo食管pH测定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概况及其与传统pH测定方法相比较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食管pH检测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断的金标准。目前国内广泛应用的是导管式食管pH检测,该方法是将带有电极的导管经鼻置入食管,检测食管pH,但它可能造成患者咽喉部不适,影响正常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导致检查结果存在潜在的假阴性等。近年来,无线食管pH胶囊检测法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它经口附着于食管黏膜,可以延长连续检测食管pH的时间,减少患者的不适,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此文主要介绍无线食管pH胶囊检测法的基本情况、操作方法、与导管式pH检测方法相比的优缺点及在GERD患者中应用的发展前景等方面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讨正常人和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病人昼夜食管运动规律以及食管运动与酸反流的关系。方法:45例GERD病人和10名正常人均接受食管测压和动态食管pH及压力同步监测。结果:(1)下食管括约肌压、远端食管蠕动压及有效食管蠕动百分比在酸反流DeMeester高计分组明显低于低计分组(P<0.05),在反流性食管炎组也明显低于非反流性食管炎组(P<0.05)。(2)有GERD症状或食管炎的卧位有效蠕动百分比明显低于立位(P<0.05)。反流性食管炎组80%有夜间或伴有夜间反流,而不伴反流性食管炎的GERD无1例出现夜间反流。结论:昼夜食管pH和压力动态监测有利于进一步探讨GERD的运动病理,除LES功能外,食管清除功能在GER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30例受试者分成2组,1组进标准餐,1组进除酸性食物和饮料之外的普通膳食。2组正常对照各5例,监测期ph<4的次数、pH<4累积时间及其占监测时的百分率无明显差别。如以各指标均值加二个标准差(X+2SD)为阈值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GER,则标准餐组病理性GER检出率比非标准餐组为高,因此要确定生理性和病理性GER的界限尚需统一饮食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含餐8h食管pH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意义,并以常规24hpH监测为标准验证其灵敏度及特异度。方法对2003年3月至2006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221例患者进行食管测压和pH监测。首先由系统计算24h DeMeester积分,≥14.72分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入选患者晚餐开始共计8h的监测数据,同样计算DeMeester积分,相同的标准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及积分的相关性。结果221例患者经常规24hpH监测诊断胃食管反流病124例,正常97例,含餐8hpH监测方法诊断胃食管反流病120例,正常101例。含餐8h的灵敏度为93.5%,特异度95.9%,经Kappa及Mc-nemar检验2种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部分结果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2种检测方式DeMeester积分的相关系数为0.929。结论含餐8小时监测法和24hpH监测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有望用于GERD特别是内镜阴性GERD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24小时食管pH监测和食管测压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80例患者同时进行食管测压和24小时pH值监测,探讨压力和24小时pH值与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 炎间的关系。方法:80例病人分为A组无反流症状;B组有反流症状,但内镜或X线检查无食管炎;C组有反流症状,内 镜或X线检查有食管炎。使用多导胃肠功能测定仪测定食管上、下括约肌及食管体静息和吞咽时压力及运动功能; 同时使用便携式24小时pH监测仪监测食管24小时pH值。结果:B、C两组的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低于A组(P< 0.05),且食管下段蠕动幅度低于A组(P<0.01);C组食管下段蠕动低于B组(P<0.05);24小时pH监测B、C两组各项 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P<0.001)。结论:胃食管反流与LESP降低、食管下段蠕动减弱有关,LESP低于11mmHg食管 炎的危险性增加。其诊断以24小时pH监测结果为准。  相似文献   

17.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损害,即患者不仅有胃食管反流(GER),食管还存在炎性损害.原发性食管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主要原因[1].食管运动功能与GERP密切相关,其中LES和食管的清除功能最为重要,其他如His角,胃斜行肌、隔肌食管韧带等也具有防反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国产食管pH胶囊与导管式24h食管pH监测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26例志愿者均先应用导管式24h食管pH监测系统检测食管酸反流,隔1d后再应用国产食管pH胶囊进行食管酸反流检测,48h后送回接收器;监测期间记录工作、饮食、活动、睡眠和不适症状等情况。食管pH胶囊检查结束12d后行胸片检查明确胶囊脱落情况。[结果]与导管式24h食管pH监测方法相比,食管pH胶囊监测方法对食管酸反流检测的敏感性为78.57%,特异性为91.67%,准确性为84.62%;食管pH胶囊监测方法主要不适症状为吞咽疼痛、胸骨后异物感,而导管式24h食管pH监测方法中,咽喉部不适、流涕和恶心较多见。食管pH胶囊监测方法对日常生活、饮食和运动的影响程度较小,生活满意程度较高。当需要重复检查时,更多的志愿者愿意选择应用食管pH胶囊监测方法。12d后食管pH胶囊的脱落率为96.43%。[结论]国产食管pH胶囊与导管式24h食管pH监测2种方法的有效性相当,但食管pH胶囊监测方法较导管式24h食管pH监测耐受性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测压与24小时pH监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52例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进行食管测压及24小时pH监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测压和pH结果,研究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多导胃肠功能测定仪及便携式pH监测记录仪,对52例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进行食管测压及24小时pH监测。结果: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发现,pH的百分比和腹段下食管括约肌(LES)的长度、LES静息压及远端食管的蠕动压明显相关。依据测压及pH结果,使用t检验方法,结果提示食管蠕动压不仅与pH<4的百分化相关,也与酸反流大于5分钟的时间、最长反流时间有关(P<001)。结论:腹段LES的长度及食管下段的蠕动收缩是重要的抗反流屏障。食管酸暴露时间延长减弱食管体部酸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20.
24 h食管pH监测在小儿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4h食管pH监测在小儿临床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对43例患儿进行24h食管pH监测,其中反复呕吐症状为主者29例和以反复呼吸道症状或哮喘发作为主者11例。并对12例诊断为病理性胃食管反流患儿经治疗后进行复查。以11例无消化道症状并排除消化系统疾病和肺支气管疾病儿童作为对照。监测指标有食管pH<4.0的次数、反流时间≥5min的次数 、最长反流时间、反流时间、立位和卧位pH值<4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以及Biox-0choa评分。结果:32例存在胃食管反流(GER),占74.4%。各项反应指标的监测结果与对照组的比较和治疗前后反流指标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24h食管pH监测判定反流类型,不仅提高了病理性GER的诊断率,而且不不同临床类型的反流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了根据,尤其是反复呕吐、反复呼吸道病变及新生儿呕吐的病因诊断和疗效观察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