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第一磨牙缺失,采用双端固定桥修复,作为基牙的下颌第二磨牙倾斜不同角度时,基牙牙周膜等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为临床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与Marc软件结合的方式,分别建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下颌第二磨牙向近中倾斜时,行双端固定桥修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载荷计算并分析牙周膜支持组织中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当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24°时,其近中牙颈部牙周膜的应力值达到0°时的2倍,同时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周膜受力也呈现上升趋势。结论:固定修复时,当牙齿倾斜达到或超过24°时,应慎重作为双端固定桥的基牙。  相似文献   

2.
固定义齿倾斜基牙牙周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近中倾斜的下颌第二磨牙单独受力及作为固定桥基牙后受力时牙周支持组织中的应力分布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薄层CT扫描技术和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 3 0°、行双端三单位固定桥修复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施加载荷计算并分析牙周支持组织中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 :修复前 ,第二磨牙近中牙槽嵴顶、根尖处应力值较大 ,修复后 ,第二磨牙根周应力值减小 ,第二前磨牙颈部及根尖应力值增大 ,应力分布得到改善。结论 :在一定的倾斜角度内 ,从生物力学角度来评价固定修复有利于倾斜基牙的牙周健康。  相似文献   

3.
利用倾斜下颌第三磨牙作固定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利用倾斜第三磨牙制作固定桥,修复下颌磨牙缺失。方法 选择下颌第二磨牙或第一、第二磨牙都缺失且第三磨牙已有不同程度倾斜的病例11例,通过纠正第三磨牙长轴后,以其作为固位体修复缺失牙。结果 随访1-3年,所的缺牙修复咀嚼功能良好,基牙无牙体牙周病变。结论 本方法扩大了固定桥的应用范围,同时保存了第三磨牙,并有效地恢复其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缺失三基牙双端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其力学分析提供数字模型。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获得断层图像,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导入Ansys软件中建立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缺失三基牙双端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包括牙齿、修复体、牙周膜和牙槽骨,共4260835个单元和739986个节点。结论:该模型有较好的力学和几何学相似性,可用来进行固定桥修复的生物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用光弹性方法对固定桥基牙牙槽骨受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平面光弹性方法对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两基牙双端固定桥、半固定桥、三基牙双端固定桥、有邻牙的两基牙双端固定桥以及未修复牙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固定桥基牙垂直支反力的分配比例和各类修复体基牙牙槽骨的应力条纹图。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桩核冠固定桥修复第一磨牙缺失52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索第一磨牙缺失,近远中基牙为残根残冠者的固定桥修复并评价该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择第一磨牙缺失,第二双尖牙和第二磨牙为残冠残根的患者52例,完成残冠残根的桩核制作 ,行双端固定桥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双端固定桥修复前后基牙所能承受最大牙合力是否发生变化,并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对33名第一磨牙缺失的患者以第二前磨牙和第二磨牙为基牙行常规双端固定桥修复,采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分别记录修复前、修复完成时及修复后2个月、4个月、6个月于牙尖交错位最大牙合力时的咬合情况并分析。结果:患者经固定桥修复完成时的咬合情况分别与修复前及修复后2个月、4个月、6个月的咬合情况存在差异。结论:双端固定桥修复后基牙所能承受的最大牙合力将增加,其增加量在修复完成后2个月内明显,而修复完成2个月后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探索第一磨牙缺失,近远中基牙为残根残冠者的固定桥修复并评价该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第一磨牙缺失,第二双尖牙和第二磨牙为残冠残根的患者52例,完成残冠残根的桩核制作,行双端固定桥修复。结果经四年追踪复查,效果满意。结论该方法具有美观,舒适,方便,咀嚼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颌第二磨牙半切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基牙受力的影响,为临床修复设计提供依据。方法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分别模拟7近中根拔除、远中根保留和远中根拔除、近中根保留后固定桥修复,同时建立了司联冠修复和司缺失单基牙固定桥修复作为对照.比较载荷状态下基牙的受力状况。结果保留7远中根、固定修复6与正常情况下受力趋势相似。应力值较大;保留7近中根、单端固定桥修复司应力明显增大且峰值出现部位由颈部转移到根尖,但较司缺失、以6为基牙的单端固定桥受力合理。结论保留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较保留近中根与第一磨牙联合修复后基牙受力合理:只要选择好适应症,保留近中根也是避免下颌第二磨牙缺失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双端固定桥修复前后基牙所能承受最大殆力是否发生变化,并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对33名第一磨牙缺失的患者以第二前磨牙和第二磨牙为基牙行常规双端固定桥修复,采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分别记录修复前、修复完成时及修复后2个月、4个月、6个月于牙尖交错位最大殆力时的咬合情况并分析。结果:患者经固定桥修复完成时的咬合情况分别与修复前及修复后2个月、4个月、6个月的咬合情况存在差异。结论:双端固定桥修复后基牙所能承受的最大殆力将增加,其增加量在修复完成后2个月内明显,而修复完成2个月后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第二磨牙近中倾斜30°或45°时,用栓道附着体义齿或套筒冠义齿2种冠外固位体(extra-coronal retainer,ECR)义齿修复的基牙牙周组织应力分布。方法采用CT扫描技术和Mimics、Freeform、ANSYS软件,建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第二磨牙近中倾斜30°或45°及ECR义齿修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加载并计算分析基牙牙周组织应力的分布情况。结果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30°、45°模型,修复前第二前磨牙Von Mises应力分别是2.80 MPa、3.47 MPa,栓道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分别是19.26 MPa、25.18 MPa,套筒冠义齿修复后分别是19.47 MPa、24.48 MPa,ECR义齿修复后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周组织应力明显增大;修复前第二磨牙Von Mises应力分别是20.45 MPa、20.50 MPa,栓道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分别是15.02 MPa、11.84 MPa,套筒冠义齿修复后分别是18.04 MPa、12.18 MPa,ECR义齿修复后下颌第二磨牙牙周组织应力明显减小。结论栓道附着体义齿和套筒冠义齿均能改善倾斜基牙牙周组织的应力分布,当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角度过大或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周状况欠佳时,应该考虑增加近中端基牙数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双端固定桥基牙牙槽骨单侧吸收对基牙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获取健康人下颌骨、牙齿、牙周支持组织的二维图像,通过图像合成软件建立三维数字模型,并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生成下颌后牙三单位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在相同垂直和水平载荷情况下,分析基牙牙槽骨单侧吸收时固定桥各基牙的应力分布。结果:当前磨牙端基牙牙槽骨单侧吸收达25%、磨牙端基牙牙槽骨无吸收时,前磨牙端基牙开始出现应力集中;当磨牙端基牙牙槽骨单侧吸收达35%、前磨牙端基牙牙槽骨无吸收时,磨牙端基牙开始出现应力集中。结论:下颌后牙双端固定桥基牙应力分布与基牙牙槽骨吸收形式密切相关,但二者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存在临界区,基牙牙槽骨单侧吸收的程度对基牙应力分布的影响弱于多侧吸收。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斜向载荷下采用不同基牙数目时下颌后牙双侧游离缺损冠外附着体义齿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2005年选取一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的头部CT(取下颌牙槽骨部分)和离体尖牙、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的CT扫描图片。建立下颌KennedyⅠ类牙列缺损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在斜向载荷作用下采用不同基牙数目时,基牙牙周组织及缺牙区牙槽嵴的Von Mises应力分布。结果 斜向载荷下,末端基牙牙周膜应力集中区主要位于颊舌侧的牙颈部,随着基牙数目的增加,基牙牙周组织及缺牙区牙嵴的最大应力值都呈下降趋势,基牙由1颗增加至2颗时,应力明显下降,当基牙增加至3颗时,应力的下降量明显减少。结论 在下颌游离缺损修复中,斜向载荷下冠外附着体义齿支持组织应力的减少与基牙数目的增加不完全成比例,在临床上应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联合基牙的数目。  相似文献   

14.
牟雁东  樊瑜波  刘展  杨小民 《口腔医学》2009,29(10):519-521
目的探讨不同基牙牙周状况下,下颌后牙单侧游离缺损冠外附着体义齿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建立下颌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时基牙牙周健康和基牙牙周吸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垂直载荷下基牙牙周状况不同时,基牙牙周组织及缺牙区牙槽嵴的von Mises应力分布。结果基牙数目相同的条件下,与牙周健康的模型相比,牙周吸收的模型第二前磨牙的最大应力升高了约30%,牙周最大应力升高了约10%,缺牙区牙嵴的最大应力升高了36%和14%。对于牙周吸收的模型,基牙数目从两颗增加到三颗时,义齿支持组织的应力值无明显降低。结论在下颌单侧游离缺损修复中,末端基牙牙周部分吸收1/3即可导致基牙牙周组织及缺牙区牙嵴的应力明显增加,增加基牙数目并不能有效地降低义齿支持组织的最大应力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下颌前牙固定桥及其在牙周病状态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受力分析。方法: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建立包括牙齿、牙周膜、松质骨和皮质骨的下颌牙周病前牙固定桥模型,针对基牙不同牙周条件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分别计算不同牙周条件下基牙牙周组织的等效应力和第一主应力。结果:侧向力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较为明显;且随着牙槽骨吸收程度的不断增加,侧向力产生应力集中增大的程度明显高于垂直向力。随着牙槽骨吸收程度增加,牙槽骨吸收侧基牙应力值分布规律与修复前相似,但应力值大小比正常状态下皆有不同程度增大。结论:在一定的牙槽骨吸收程度内,可以从生物力学角度来评价固定义齿作为牙周病个别牙缺失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熊萍  林云红刘彦 《口腔医学》2015,35(10):858-860
目的 探讨改良内冠式套筒冠在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第二磨牙倾斜固定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改良套筒内冠改变倾斜基牙轴向,与另一侧基牙取得共同就位道,固定修复下颌缺失牙。结果 27个固定桥经过0.5~2年临床观察,固位稳定,基牙无继发龋,无牙龈炎症,无松动,咀嚼效果较好。X线片显示,倾斜基牙牙槽骨无明显吸收。结论 改良内冠式套筒冠可用于倾斜基牙的固定修复,扩大了固定修复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基牙牙周状况下,下颌后牙双侧游离缺损冠外附着体义齿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建赢下颌双侧67游离缺损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时基牙牙周健康和基牙牙周吸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垂直载荷下基牙牙周状况不同时,基牙牙周组织及缺牙区牙槽嵴的VonMises应力分布。结果:与牙周健康的模型相比,当第二双尖牙牙周吸收1/3时,远中基牙牙周膜和牙槽骨的最大应力值均增加了两倍多;当第一和第二双尖牙牙周均吸收l/3时,远中基牙牙周膜和牙槽骨的最大应力值是基牙健康时的四到五倍。随着牙周吸收的基牙数目的增加,缺牙区牙嵴的最大应力值增加了47%。增加基牙数目可显著降低远中基牙的牙周组织和缺牙区牙嵴的应力,使义齿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更为均匀。结论: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下颌双侧后牙游离缺损时,若两侧只有第二双尖牙牙周吸收1/3时,修复设计时可考虑增加基牙数目,若第一和第二双尖牙牙周均有吸收则不建议再选作附着体义齿基牙。  相似文献   

18.
不同角度后倾曲对下颌第二磨牙作用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0.018〞澳丝弯制的不同角度后倾曲对下颌第二磨牙作用力的情况。方法:应用CT扫描技术、Auto CAD及ANSYS相结合的建模程序,以中国人正常下颌骨为建模的实体参照,建立下颌第二磨牙及其牙周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同时建立用0.018〞澳丝弯制附5°、10°、15°、20°、25°、30°六个不同角度磨牙后倾曲唇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弯曲梁应变原理,计算出不同角度后倾曲作用下,下颌第二磨牙颊面管近中端及远中端力的大小及方向。结果:第二磨牙近中受到向伸长力,远中受到龈向压低力,其大小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近中力值大于远中力值。结论:后倾曲对第二磨牙产生远中倾斜力矩;随着后倾曲角度增大,磨牙呈现远中直立的趋势,同时牙冠舌向倾斜趋势加大。  相似文献   

19.
单端固定桥连接体部米塞氏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单端固定桥连接体米塞氏(Von Mises)的应力情况。方法:用三 维有限元方法,通过改变基牙牙槽骨高度、基牙数目和桥体长度进行分析和计算基牙与桥体间的连接体部Von Mises的应力情况。结果:较高的Von Mises应力集中在连接体部,降低牙槽骨高度或增加骨高度或增加桥体长度均会提高Von Mises应力,而增加基牙数目则会减小其应力。结论:为了减少单端固定桥连接体部的疲劳和断裂,应增加基牙数目,减短桥体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