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临床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及青少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儿科医生非常关注MP感染带来的诸多临床问题.本文对MP感染相关的一些临床问题,如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影像学改变、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实验室诊断及治疗等进行系统阐述,旨在提高儿科医生对MP感染的认识及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60,自引:6,他引:54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并与哮喘发作关系密切.MP感染以年长儿童为高发人群.尽管年幼儿童MP感染率略低,但常更为严重,气急、三凹征更易发生,年长儿则以高热和咳嗽为特征.血清学检查是诊断MP感染的标准实验室手段,PCR方法则更适用于年幼和免疫损害患儿MP感染的早期诊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仍是目前儿童MP肺炎的标准治疗药物,但如何处理难治性MP肺炎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 CAP)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探讨MP感染的快速诊断途径.方法 应用前瞻性、连续性、单中心研究方法,对369例CAP住院患儿在入院后24 h内留取血清、鼻咽分泌物标本,4~6周后采集恢复期血清,MP感染的病原学诊断主要依靠间接免疫荧光法(IFT)、荧光定量PCR(FQ-PCR)、血清学检测3种方法.比较不同年龄MP CAP患儿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胸部X线表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MP CAP发病年龄以2~5岁为著(占37.7%).发热、咳嗽是主要临床症状(各占100%),喘息占30.9%;肺部湿罗音占57.2%,干罗音占45.5%.>5岁组与≤5岁组相比,两者在发热程度、热程、喘息发生情况、肺内罗音性质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45例(93.5%)患儿显示异常X-线影像,X-线表现呈多样化的.血清学诊断MP CAP 104例(占28.2%),其中单份血清MP-IgM(+)65例(17.6%).双份血清MP-IgG呈4倍升高或下降为原来的1/4者39例(8.9%).FQ-PCR 172例阳性(占46.6%),IFT 141例阳性(占38.3%).FQ-PCR与IFA高度一致(Kappa=0.725),FQ-PCR与MP-IgM一致性差(Kappa=0.398),与MP-IgG一致性好(Kappa=0.539).结论 不同年龄儿童MP CAP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及胸部X线表现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临床须结合快速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查和PCR方法才能帮助早期诊断;联合应用PCR、血清学等方法进行MP的临床诊断,更符合从基因组学角度诊断MP感染的观点,也有利于进行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10月-2007年9月本院呼吸病房经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MP)IgM结合PCR方法确诊的161例MPP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所有患儿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3岁)、学龄前组(〉3~6岁)和学龄组(〉6岁)。比较不同年龄儿童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胸部X线表现、肺外并发症情况及合并其他病原体方面的差异。结果婴幼儿组MPP起病相对急,咳痰及喘息症状相对明显,肺部干湿啰音多,体温相对低,平均热程短;学龄组儿童多表现为高热,干咳症状重,肺部体征轻,平均发热时间长。MPP患儿胸部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小叶实质浸润是各个年龄组最常见的胸部X线征象,学龄前组及学龄组肺段实质浸润明显多于婴幼儿组。消化系统、心脏、肾脏、皮肤等是MP感染常累及的肺外部位,其中除消化系统损伤学龄儿童少于其他二组儿童外(P〈0.01,0.05),其他方面各年龄组均无明显差异。胸膜受累在年长儿相对多见,多为胸膜增厚或少量积液,少数引起大量胸腔积液,是重症MPP的主要表现之一。各个年龄组均易并多种病原感染。结论不同年龄儿童MPP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及胸部X线表现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须结合血清学等检查才能帮助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MP感染可导致呼吸道慢性炎症,进而导致呼吸道高反应性。MP直接损伤上皮细胞,影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及IgE释放,调节黏液分泌;使呼吸道上皮内神经调节机制出现紊乱,对刺激因子呈高反应性。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也取得一定疗效。本文就二者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支原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根据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发现,反复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直接损伤气道上皮。增加气道反应性,促进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聚集、释放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引起气道的慢性炎症。同时肺炎支原体还参与神经介质及其相关受体和酶的改变,引起气道狭窄及炎症。其他支原体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及支原体与嗜酸性粒细胞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探讨。应用红霉素治疗,在杀灭支原体、改善气道高反应性和慢性炎症方面已取得良好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7.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在儿童中的发病率日益升高,其临床症状严重、病程长、肺内外并发症多、常规治疗欠佳.目前认为,机体免疫清除功能障碍、免疫应答功能紊乱以及病原体免疫逃逸在该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该文就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儿童坏死性肺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住院确诊为MP感染致坏死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26例患儿,男10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6±2.60)岁。所有患儿均表现为发热、咳嗽,高热(≥39.0℃)23例(88.5%),总热程为(16.88±7.42)d;肺部听诊均为呼吸音减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0~36.8)×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峰值平均(69. 2±13. 2)%,C反应蛋白(CRP)(1~202.5)mg/L;乳酸脱氢酶(LDH)平均(448±247)U/L。病初胸部影像学均表现为整叶以上均一的实变高密度影,20例(76.9%)合并胸腔积液;后期复查肺CT示均在肺实变基础上出现薄壁空洞或多发含气囊腔。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3例(88.5%)表现为黏液栓堵塞管腔。所有患儿均使用甲基泼尼松龙,21例2 mg/(kg·d)有效,5例调整为4 mg/(kg·d)后发热好转,平均激素应用时间为(13.08±8.38)d。中位住院天数为[16.5(7~32)]d。2例失访,24例随访半年,复查肺CT,16例肺部几乎完全恢复,5例遗留胸膜肥厚,1例支气管扩张,2例闭塞性支气管炎。结论 MP感染致儿童坏死性肺炎常表现为持续高热、呼吸音减低、肺部实变、黏液栓堵塞管腔;经积极抗感染、激素综合治疗,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9.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73,自引:1,他引:73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确诊MPP的住院患儿11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将所有入选患儿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 3岁)20例、学龄前儿童组(3岁~)41例、学龄儿童组(6~15.2岁)51例。比较不同年龄段儿童MPP的临床表现、肺部体征、全胸片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婴幼儿组MPP患儿咳痰与喘息症状相对明显,发热多以低热为主,肺外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肺部体征较明显;学龄儿童组MPP患儿多表现为高热,干咳明显,多不伴喘息,肺外表现以皮损多见,肺部体征轻;学龄前组患儿临床表现介于两者之间。婴幼儿组、学龄前儿童组MPP患儿全胸片以支气管肺炎为主要表现,而学龄儿童全胸片以肺段实质浸润为主;婴幼儿组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学龄儿童组,学龄儿童组血CRP水平高于婴幼儿组。结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MPP临床特征不同,尤其是婴幼儿与学龄儿童之间差异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儿童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临床表现多样,除呼吸系统外,可累及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引发多种肺外并发症。本文就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的一些少见并发症进行阐述,提高对少见肺外并发症认识,便于早期识别,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损害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8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8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81例出现肺外损害的表现,发生率为21.15%.结论 MP感染后导致多脏器损害发生率较高,少数患儿以肺外损害为首发表现,易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3.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肾脏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时尿微量蛋白包括尿IgG,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的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4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尿微量蛋白的变化,并对其中36例患儿恢复期进行复查,与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 急性期尿IgG,Alb,β2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与病情轻重成正比。恢复期尿IgG首先恢复(P>0.05),尿Alb,β2M虽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时肾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在治疗肺炎同时应注意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媒体医学显微诊断仪(MCMDI)用于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及其准确性。方法取患儿末梢血20μL置玻片上,不加任何试剂,在MCMDI下直接观察粘附在宿主红细胞膜表面的MP形态及运动。同时进行血清MP特异性抗体IgM(MP-IgM)测定。疾病组108例,健康组30例。结果MCMD对MP检出率为80.6%,血清MP-IgM检出率为62.0%,并发现前者与血清MP-IgM检出结果存在高度相关关系(P<0.01),末梢血MP检出率与病程无关(P>0.05)。结论MCMDI可用于小儿呼吸道MP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5.
肺炎支原体感染实验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了小儿的身体健康.因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不易诊断,故寻求早期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的实验室指标非常重要.本文就有关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测诊断方法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肺部和肺外感染与损害的分布情况。方法微量颗粒凝集法检测3 773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与632例成人进行对照,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童与成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1.8%和25.2%,两者比较差异显著。5~14岁为高发年龄组。78.1%的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为呼吸系统感染,36.8%有肺外感染和损害。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发生在年长儿。除肺炎外,对肺外感染和损害应引起重视,及时进行检测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昆明地区5年中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及MP病原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J)住院患儿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中MP-IgM抗体;分析儿童MP感染的年龄、性别分布特点,对5年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3至2007年昆明地区ALRI儿童MP感染率分别为20.9%、14.3%、17.5%、15.7%、19.5%,感染率各年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各年龄组MP感染率分别为~1岁10.7%、~3岁20.5%、~6岁21.5%、~14岁21.7%,婴儿组低于其他年龄组;女性MP感染率高于男性;儿童MP感染存在年龄、性别差异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昆明地区2003年、2007年MP感染率高于其他年份,不同年份MP感染率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2003年4至9月、2007年7至12月出现MP感染流行趋势.5年问夏、秋、冬不同季节MP感染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除2005年外,每年中不同季节MP感染率均存在季节差异性.结论 MP是昆明地区1岁以上儿童ALRJ的重要病原,病原流行无季节规律,5年间出现两次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8.
细胞因子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细胞因子及细胞免疫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感染时,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干扰素-γ、IL-6、IL-13浓度增高,IL-10浓度降低.IL-2、IL-8、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变化各研究结果仍有分歧,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通过临床监测多种细胞因子的浓度改变,能够为明确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判断感染轻重、预测预后提供依据,为今后肺炎支原体肺炎开展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