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63岁.因大便带血4个月余,肠镜活组织检查诊断为直肠腺癌于2009年4月入住我院.该患者30年前双髋关节相继出现僵硬疼痛,最终发展为全脊柱屈曲强直,伴有鼾症、慢性支气管炎.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9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87/70 mm Hg(1 mm Hg=0.133 kPa);脊柱严重后凸畸形,约100°,剑突下距耻骨联合仅10cm,颈、胸、腰椎均屈曲强直,双髋关节呈屈曲位约15°强直;肛门指诊距肛缘5 cm扪及可活动的包块,下缘呈菜花状,占肠周径1/2.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3岁.因大便带血4个月余,肠镜活组织检查诊断为直肠腺癌于2009年4月入住我院.该患者30年前双髋关节相继出现僵硬疼痛,最终发展为全脊柱屈曲强直,伴有鼾症、慢性支气管炎.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9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87/70 mm Hg(1 mm Hg=0.133 kPa);脊柱严重后凸畸形,约100°,剑突下距耻骨联合仅10cm,颈、胸、腰椎均屈曲强直,双髋关节呈屈曲位约15°强直;肛门指诊距肛缘5 cm扪及可活动的包块,下缘呈菜花状,占肠周径1/2.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以重建强直性脊柱炎(AS)后凸畸形矢状面平衡为目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18例AS患者,男16例,女2例。根据全脊柱侧位X线片分段测量矢状面不同部位的后凸角度进行分析,明确截骨部位;测量C7铅垂线与S1后上角的距离,了解矢状面不平衡情况;测量颏眉垂线角,确定截骨角度;在纸样上模拟截骨,观察矫形效果。行多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和椎弓根钉内固定。结果患者身高平均增高7.3cm,术后颏眉垂线角-5°~10°,术后C7铅垂线距S1椎体后上角0.5~5cm(平均2.4cm),平均改善率为88.8%。经10~38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均达骨性融合,矫正度无丢失,无一例脊髓神经损伤,外观改善满意。结论测量脊柱矢状面不同部位的后凸角度,根据颏眉垂线角,确定截骨部位和后凸角度对于重建矢状面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多节段保留上1/3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并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新的分型方法———301分型,并对其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进行检验分析。方法:根据后凸顶点位置不同将AS后凸畸形分为4种类型:腰椎型(Ⅰ型)、胸腰椎型(Ⅱ型)、胸椎型(Ⅲ型)及颈椎或颈胸交界型(Ⅳ型),除Ⅰ型外其他各型分为2个亚型:腰椎尚存在前凸为A亚型,腰椎出现后凸为B亚型。依据该分型方法对309例在我院接受脊柱截骨术治疗的AS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分型,统计各型所占比例。由5位脊柱外科医生分别根据该分型标准对随机抽取的30例AS后凸畸形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型,2周后此5位医生对打乱秩序的相同资料再次进行分型,收集分型结果,计算Kappa值检验一致性。结果:按照301分型方法将AS后凸畸形分为4型共7个亚型,309例患者中,Ⅰ型52例(16.8%);Ⅱ型223例(72.2%),其中ⅡA型153例,ⅡB型70例;Ⅲ型33例(10.7%),其中ⅢA型25例,ⅢB型8例;Ⅳ型1例(0.3%),为ⅣB型。观察者间可信度为73.3%~86.7%,Kappa系数为0.761~0.847,可重复性为83.3%~93.3%,Kappa系数为0.821~0.925。结论 :应用301分型方法对AS后凸畸形分型简单易行,其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主要累及中轴骨及关节,常从骶髂关节向头侧逐渐进展,晚期常易出现胸腰段后凸畸形。部分AS患者常常累及整个脊柱的强直,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的强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颈椎畸形多为颈椎后凸畸形,如颌-胸畸形(chin-onchest deformity),而颈椎过伸畸形相对较为少见,畸形不严重者多无需外科干预。我们在临床中可以遇到某些极特殊的病例,胸腰段后凸畸形很大,但颌眉角(chin-brow vertical angle,CBVA)增大幅度不大,甚至仍然在正常范  相似文献   

6.
<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以全身广泛关节韧带骨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疾病[1]。疾病后期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腰前凸减小甚至变为后凸,胸腰段后凸,颈胸段后凸)[2],部分患者伴有髋关节强直,严重影响患者平视、平卧、行走等功能,脊柱后凸严重时会导致消化及呼吸功能受损[3、4],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往往需要进行手术矫正。近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三种截骨方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严重胸腰椎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共37例,男35例,女2例;年龄23-52岁,平均35岁。其中多节段经关节突“V”形截骨15例(A组),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13例(B组),组合式截骨:即椎弓根截骨加经关节突截骨9例。结果:术后无感染、死亡发生;术中硬脊膜破裂2例(A组和C组各1例);术后下肢痛觉过敏1例(C组)。术后平均矫正度:行多节段经关节突“V”形截骨者为61°,双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者为63°,组合式截骨为85°。随访16~48个月,平均37个月,A组矫正度丢失平均为5°,B组为2°,C组为4°,没有假关节发生机内固定失败。三组患者主观满意率分别为96%、94%、98%。结论:对需要纠正60°左右的后凸畸形可以采用多节段经关节突截骨或者双节段的经椎弓根截骨,当纠正的度数更大时,可以应用组合式截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全脊椎楔形截骨矫正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正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例患者,经去除应激因素、胃肠减压、全身支持等综合治疗后,均得到了临床治愈.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正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对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患者,围手术期应预防性使用胃粘膜保护剂及抑制胃酸分泌药物,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全脊椎楔形截骨矫正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正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例患者,经去除应激因素、胃肠减压、全身支持等综合治疗肝,均得到了临床治愈。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正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对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患者,围手术期应预防性使用胃粘膜保护剂及抑制胃酸分泌药物,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采用蛋壳技术经椎弓根行单节段三柱闭合截骨矫治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外科疗效。方法自1998年1月-2006年5月利用可调式弓形脊柱手术托架辅助术中调节体位、采用蛋壳技术,行腰后路经k或L3椎弓根单节段三柱闭合截骨,并辅以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矫治强直洼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38例,观察术后症状缓解、后凸畸形矫治、骨性融合及脊柱椎节稳定性情况。结果随访18-64个月,平均35个月。所有患者局部疼痛、不能平卧、俯视等症状术后明显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无损伤。术后影像学检查提示:脊柱内固定物在位,腰椎前凸恢复,矫形椎截骨面闭合良好,达骨性愈合。术后后凸成角12.1°-35.2°,平均26.5±8.3°(后凸矫正31.2°±8.5°),随访后矫正度丢失2.3°±3.80°结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利用蛋壳技术经椎弓根行单节段三柱闭合截骨并内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男,36岁,ASA Ⅲ级,Mallampati IV级,因"双膝、双髋、腰背痛20余年,脊柱后凸伴活动障碍16年,身体屈曲折叠4年"入院。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前体格检查:身高66 cm,臂展175 cm,体重35.5 kg,呈胸腰背部过伸度屈曲体位,头部埋于双膝之间(图1),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下颌关节前伸受限,头颈活动受限,开口度约两横指,屏气试验约60 s。肺功能提示:极重度混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后路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AS并后凸的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25~54岁,平均33岁;身高148~172 cm,平均身高162.3 cm.矢状面不同的Cobb's角:T5~T12 70°~120°,平均83°;T11~L4 5°~51°,平均37°;胸腰段后凸Cobb's角(多集中在T10-L2)35°~97°,平均48.6°;L1~L5 32°~-8°,平均4°.颌眉垂线角41°~84°,平均53.3°.均无明显神经症状.分别采用顶椎区Smith-Petersen脊柱截骨、改良式多个节段Smith-Petersen脊柱截骨、"三明治"式截骨、Thomasen经椎弓根截骨、椎体切除5种不同的截骨方法来矫正后凸畸形.内固定全部选用椎弓根螺钉技术.其中,顶椎区Smith-Petemen脊柱截骨12例;改良式多个节段Smith-Petersen脊柱截骨28例;"三明治"式截骨5例;Thomasen经椎弓根截骨lO例;椎体切除5例.结果 术后患者平均身高增长8.7 cm,矢状面不同的Cobb's角:T5~T12 30°~60°,平均43.2°;T11~L2~2°~11.3°,平均3.8°;胸腰段后凸畸形Cobb's角(多集中在T10~L2):-2°~12.7°,平均5.6°;L1~L521°~-38°,平均32.8°.颌眉垂线角-8°~15.8°,平均8.3°,均无明显神经症状.随访2~10年,截骨部位均在6~12个月时,出现椎体间和椎板的骨性融合.术后外形明显改善,心肺功能好转.结论 治疗强直性脊柱后凸,对于不同程度的后凸应当采用不同的截骨方式.椎板截骨多适用于后凸较轻、椎体前缘无明显骨性融合的患者,对于骨质疏松明显、椎体前方骨桥明显的患者应当选择三柱截骨,对于后凸角度较大,顶椎有楔形变的严重AS患者应当采用顶椎区一个或多个椎体切除.  相似文献   

13.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侵犯中轴脊椎关节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疾病.约有66%的患者进展为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整个脊柱会在头颈前倾的姿势形成骨性强直,直接导致了脊柱矢状面的失衡及水平视角的缺失,不但限制了患者日常生活和活动.而且会对患者身心方面产生影响。在严重的病例,会因内脏受压而造成腹腔并发症。通过传统的物理治疗或者矫形器治疗疗效有限,手术截骨矫正仍是治疗该畸形的主要手段。笔者专门就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截骨手术治疗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4.
强直性脊柱炎(anylosing spondylitis,AS)的发病率约为0.1%~1.4%,是以中轴脊椎关节韧带骨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部分AS后期可进展为重度脊柱后凸畸形,导致脊柱矢状位失衡以及水平视角受限,影响呼吸及消化功能,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3].在AS脊柱关节骨化过程中,胸腰段最...  相似文献   

15.
16.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并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椎管减压术和后凸畸形矫正术的联合术式,共治疗16例。结果:平均随访8.6年。后凸外观显著改善,11例无疼痛,运动、感觉近正常,3例运动、感觉及括约肌功能有明显改进;术后无改善和症状加重各1例。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后凸并椎管狭窄症的椎管减压和截骨矫正手术可同期完成。  相似文献   

17.
强直性脊柱炎颈胸段后凸畸形截骨矫正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作者自1961—2002年,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后凸560例,其中颈胸段后凸截骨矫正手术仅作了3例,其余病例均为胸腰段和腰段的截骨术。560例患者中合并明显颈胸段脊柱后凸的患者17人,但由于该节段截骨的危险性大,想来想去未敢大量开展这项工作,只是近10a来在应用田氏脊柱骨刀作全脊柱截骨术的基础上,才着手这项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的经验,愿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截骨矫形后固定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早在1961年就遵照Smith Petersen的方法做了第1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ankylosing spondylitis kyphosis,ASK)截骨矫形术,当时只是在后凸顶点以下相当于L<,2、3>之间的部位做了椎板横断型截骨楔形切除,发现截骨间隙自动变窄,稍加压力截骨间隙合拢,其后凸畸形明显改善,术后给予石膏床外固定,10 d后拆线更换过伸位石膏背心外固定,半年后复查见椎板后植骨愈合良好.病人对外形和自觉症状均感满意.  相似文献   

19.
强直性脊柱炎后期造成的特征性畸形主要发生在矢状面上,表现为腰椎前凸减少或胸椎后凸增加,抑或两者兼而有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主要影响生活质量和造成外观失美,因此没有绝对的后凸畸形角作为手术指征,只要病人存在不能接受的背部外观、不能满意平视和生活质量降低或自信心严重受损就可考虑行截骨矫正术[1].……  相似文献   

20.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矫正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强直性脊柱炎后期造成的特征性畸形主要发生在矢状面上,表现为腰椎前凸减少或胸椎后凸增加,抑或两者兼而有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主要影响生活质量和造成外观失美,因此没有绝对的后凸畸形角作为手术指征,只要病人存在不能接受的背部外观、不能满意平视和生活质量降低或自信心严重受损就可考虑行截骨矫正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