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的 评价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单次剂量加巴喷丁对术后丁丙诺啡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根据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巴喷丁组和安慰剂组,每组3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口服加巴喷丁1200mg或匹配的安慰剂.患者均接受丁丙诺啡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共53例完成本研究,安慰剂组28例,加巴喷丁组25例.观察两组术后静息和动态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恶心呕吐(PONV)分级、焦虑程度评分、Ramsay镇静评分、镇痛泵丁丙诺啡用量、第一次患者自控性镇痛时间等.结果 加巴喷丁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动态VAS低于安慰剂组(P<0.05).加巴喷丁组镇痛泵丁丙诺啡用量(506.1±37.9)μg、第一次患者自控性镇痛时间(21.1±2.3)min、PONV发生率为40.0%(10/25)、需追加镇吐药率为12.0%(3/25)、焦虑程度评分(28.5±12.1)分,安慰剂组分别为(699.8±87.8)μg、(4.3±0.8)min、64.3%(18/28)、32.1%(9/28)和(66.3±15.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口服单次剂量的加巴喷丁1200mg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少丁丙诺啡用量、降低PONV的发生、缓解焦虑.  相似文献   

2.
探讨丁丙诺啡用于术后镇痛时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表明 ,丁丙诺啡组VAS评分 ,BCS舒适评分 ,镇静程度记分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 (P <0 0 5 ) ,且副作用相对较少 ,而三组病人术后镇痛满意度基本相似 ,满意率均达 90 %以上。由于丁丙诺啡镇痛效果较强 ,副作用相对较少 ,在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上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时捷  马长星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9):1282-1283
目的:丁丙诺啡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对新生儿的影响观察。方法:随机抽取100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其中实验组(A)500例,对照组(B)500例。实验组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使用丁丙诺啡配伍小剂量氟哌利多、布比卡因。对照组不用。结果:两组比较镇痛效果,A组较B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生命体征均稳定,不良反应、初乳时间、乳量大小及新生儿每日睡眠时间、反应能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丁丙诺啡用于剖宫产术后PCEA有显著镇痛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适于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术后镇痛方法 对胸外科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Ⅱ级,年龄35~65岁行肺癌根治术或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Ⅰ组,20例)和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E组,20例),术后分别行PCLA和PCEA48h.Ⅰ组药物配伍:舒芬太尼1μg/ml和托烷司琼0.05 mg/ml,背景剂量2 ml/h,自控镇痛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E组在麻醉诱导前于T4-5间隙行硬膜外置管,注射0.33%罗哌卡因6 ml后行PCEA,药物配伍:罗哌卡因2 mg/ml.术后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后2h、1 d、3 d、7 d测定患者皮质醇、白细胞介素(IL)-2浓度,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水平.结果 术后2 h I组VAS镇痛评分为(1.8±0.3)分,与E组的(1.8±0.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 E组的Ramsay镇静评分均较Ⅰ组降低(P<0.05);术后2 h、1 d、3 d、7 dE组的皮质醇浓度低于Ⅰ组(P<0.05),IL-2浓度、NK细胞水平、CIK细胞水平均高于Ⅰ组(P<0.05).结论 术后PCEA可增强胸外科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效果优于术后PCIA.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术后镇痛方法对胸外科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年龄35~65岁行肺癌根治术或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I组,20例)和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E组,20例),术后分别行PCIA和PCEA48h。Ⅰ组药物配伍:舒芬太尼1ug/ml和托烷司琼0.05mg,/ml,背景剂量2ml/h,自控镇痛剂量2ml,锁定时间15min;E组在麻醉诱导前于T4-5,间隙行硬膜外置管,注射0.33%罗哌卡因6ml后行PCEA,药物配伍:罗哌卡因2mg/ml。术后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后2h、1d、3d、7d测定患者皮质醇、白细胞介素(IL)-2浓度,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水平。结果术后2h Ⅰ组VAS镇痛评分为(1.8±0.3)分,与E组的(1.8±0.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d E组的Ramsay镇静评分均较Ⅰ组降低(P〈0.05);术后2h、1d、3d、7d E组的皮质醇浓度低于I组(P〈0.05),IL-2浓度、NK细胞水平、CIK细胞水平均高于Ⅰ组(P〈0.05)。结论术后PCEA可增强胸外科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效果优于术后PCIA。  相似文献   

6.
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得到了临床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麻醉学的不断发展,术后疼痛的治疗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患者自控镇痛的使用,也得到了迅速普及。术后镇痛减轻患者疼痛,有利于伤口恢复,减轻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等优点,已日益被临床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患者在外科术后往往出现手术部位较剧烈的疼痛,可引起患者呼吸、循环、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变化[1],甚至引起一些并发症,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可对患者术后恢复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延缓术后的病情恢复.传统的临时针剂镇痛,时间短,需反复用药,效果不完善.随着镇痛技术的进步,目前已逐渐被自控镇痛泵术取代,但术后需系统护理以防止并发症,达到最佳镇痛效果.本文总结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丁丙诺啡含片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 与丁丙诺啡针剂比较 ,将 60例晚期癌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对两组各 3 0例进行双模拟双盲试验。结果 该药两种剂型的镇痛强度和疼痛缓解度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片剂小于针剂 (P <0 0 5 ) ,恶心、头晕、出汗和嗜睡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片剂与针剂对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丁丙诺啡含片为良好的强效镇痛药 ,服用携带方便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但应注意监测可能出现的依赖性倾向  相似文献   

9.
王大妈身体偏胖,体重超过90公斤,左邻右舍都喊她“胖大妈”。王大妈既往患有高血压病、陈旧性心肌梗塞,平时一直服用降血压药,血压倒也维持在正常水平,可一遇情绪激动,血压就波动,少不了头疼头晕,有时还要住院治疗。事不凑巧,近2个月来,王大妈进干食梗噎,经医生检查诊断为食管下段癌.病变2~3公分。医生动员王大妈手术治疗。开始王大妈满口答应,可到了第二天,王大妈又变卦了。儿女们劝说了半天,可王大妈就是不同意,不但血压升高,还喊着要出院。是啥原因使王大妈改变主意了呢?医生从王大妈女儿那里了解到王大妈“临阵脱逃”的原委。原来,王大妈听人说,开胸手术后胸部切口一尺多长,还要切除一根肋骨,而她生来就害怕疼痛。为此,医生在术后为王大妈使用了自控式镇痛,所以术后她一点都没觉得“疼”。那么,自控镇痛是怎么回事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丁丙诺啡、吗啡两种方法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比较。方法选择20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B、M两组,每组100例,术毕时通过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行硬膜外自控镇痛,镇痛采用LCP(负荷量+持续输入+PCA)模式,B组负荷量丁丙诺啡0·15mg,持续输入量为2ml/h(含丁丙诺啡4·5μg/ml+0·125%布比卡因+氟哌利多25μg/ml),PCA为2毫升/次。M组负荷量吗啡2mg,持续输入量为2ml/h(含吗啡0·05mg/ml+0·125%布比卡因+氟哌利多25μg/ml),PCA为2毫升/次。术后观察病人恶心、呕吐发生率、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B组术后第1天拔除尿管后记录尿潴留发生率。结果B组和M组VA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M组镇静评分、恶心及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次肛门排气时间M组比B组延迟。B组术后第1天拔除尿管后无1例尿潴留发生。结论丁丙诺啡用于剖宫产硬膜外术后镇痛能够达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吗啡少,是一种安全性高、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酒石酸布托啡诺组(B组)和低剂量右美托咪定与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用药组(DB组),每组35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0~10分)比较两组术后24、48 h患者的疼痛评分,记录各时间段患者Ramsay镇静评分、酒石酸布托啡诺消耗量、哌替啶肌肉注射次数及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VAS评分均小于4分,且DB组患者术后24、48 h VAS评分均低于B组[(3.2±0.3)分比(3.8±0.4)分、(2.7±0.3)分比(3.2±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48 h 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组患者酒石酸布托啡诺消耗量、哌替啶肌肉注射次数均少于B组[(6.2±1.3)mg比(7.8±1.6)mg、(2.3±1.8)次比(5.3±2.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可提高乳腺癌根治术后酒石酸布托啡诺的PCIA效果,并有助于减少酒石酸布托啡诺消耗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康复新液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02月—2017年02月我院收治的5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术后1周引流量仍>20 ml/d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行康复新液腔内注射联合加压包扎和负压引流,对照组行加压包扎和负压引流。对比两组患者皮下积液的引流量、治愈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术后第7天引流量没有统计学差异(44.32±11.54、44.36±11.68,P>0.05);实验组用药1周后引流量、治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10.48±10.70、18.24±11.19,7.96±2.49、11.16±3.99),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皮瓣坏死及感染;对照组、实验组分别有7例、9例病人发生轻微疼痛,疼痛发生率为(7/30、9/30),二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随访,所有患者未发生迟发性不良反应。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局部应用康复新液可有效减少皮下积液的生成,缩短治疗时间,安全、简单易行,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氯诺昔康联合吗啡用于全麻乳癌根治术后自控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联合吗啡用于全麻乳癌根治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限期乳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L组)和曲马多组(T组),每组20例。L组:氯诺昔康40mg+吗啡10mg;T组:曲马多800mg+氟哌啶5mg,将以上药液加生理盐水至100ml。术毕前30min静注相应负荷药液后开始静脉镇痛治疗,采用持续背景剂量(2ml/h)配合单次按压剂量(1ml),锁定时间30min。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静度评分,记录每个患者术后的疼痛和镇静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镇静度评分:12h以后T组高于L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L组低于T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联合吗啡用于全麻乳癌根治术后自控镇痛安全有效,满意度优于曲马多,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诱发放射性肺炎(RP)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20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实施术后放射治疗。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绝经状态、肿瘤位置、临床分期、放疗前化疗、放疗总剂量、双肺V5、V20及平均耐受剂量(MLD)对放射性肺炎的影响。结果12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后患者中23例出现急性或慢性放射性肺损伤,17例发生RP,RP发生率为14.17%。单因素分析显示血红蛋白正常的乳腺癌患者RP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贫血患者(χ2=8.038,P<0.05),放疗前接受过化疗的乳腺癌患者RP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接受过化疗的患者(χ2=6.397,P<0.05),而不同年龄、绝经状态、分期、放疗前内分泌治疗与否、放疗模式、放疗技术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003~0.473,均P>0.05)。发生RP的乳腺癌患者的PTV1肿瘤体积、PTV2肿瘤体积、V5、V10、V20、全肺MLD的照射剂量显著高于未发生PR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4.678、3.907、2.576、3.754、2.903、3.115,均P<0.05),而发生RP乳腺癌患者的V30、V40、V50与未发生RP乳腺癌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25、0.216、0.307,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5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放疗后发生RP的独立预后因素(RR=1.343,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术后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应该考虑双肺的放疗剂量,设定合理的放疗计划参数,可能可以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高负压持续吸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浙江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高负压持续吸引,对照组行常规低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感染、皮下积液以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期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72、3.072、3.024,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皮下积液发生率、皮瓣坏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9.698、6.987、9.699,均P<0.05).恢复期观察组患者疲劳、恶心与呕吐、疼痛、气促、失眠、食欲丧失等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033、3.072、4.871、3.829、3.976、4.858,均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高负压持续吸引能够减少创面愈合时间、置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患者术后感染、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少,且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恢复期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联合用于乳癌根治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30例30~70岁拟行乳癌根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及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联合用药组(B组),每组15例。术毕使用PCIA,并分别记录患者苏醒后2h(T1),5h(T2),和24h(T3)3个时间点的疼痛程度(PI)、疼痛缓解程度(PAR)、镇静评分(SS)、24h用药量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在所有时间点,PI值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PAR值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的镇静度和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联合用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联合用于乳癌根治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可减少用药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联合用于乳癌根治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30例30~70岁拟行乳癌根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及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联合用药组(B组),每组15例。术毕使用PCIA,并分别记录患者苏醒后2 h(T1),5 h(T2),和24 h(T3)3个时间点的疼痛程度(PI)、疼痛缓解程度(PAR)、镇静评分(SS)、24 h用药量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在所有时间点,PI值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PAR值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的镇静度和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联合用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联合用于乳癌根治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可减少用药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8.
皮瓣外加压补丁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2000年1月~2009年1月收治女性乳腺癌患者265例,比较皮瓣外加压补丁(A组)与传统纱布加压(B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A组130例患者皮下积液12例,发生率9.2%;B组135例患者皮下积液30例,发生率22.2%;A组与B组比较皮下积液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瓣外加压补丁有助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淋巴引流液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7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39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淋巴引流液管理中应用常规护理模式,PDCA组患者在术后淋巴引流液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住院天数、创面愈合时间;患者伤口出血、感染发生率、皮下积液回抽率.结果:PDCA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住院天数、创面愈合时间、伤口出血、感染发生率、皮下积液回抽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模式的使用可有效加速伤口愈合,减少伤口出血、感染、皮下积液回抽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