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分析伴ST段改变42例,不伴ST段改变72例高血压病患的24h动态心电图(DCG)心律失常特点。结果显示伴ST段改变组总房性心律失常和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97.6%和64.3%,不伴ST段改变组分别为86.5%和35.1%,差异显(P<0.01);伴ST段改变组左室肥厚(LVH)(29例),其总室性心律失常和Lown′s分级≥3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是79.3%和31.0%,均高于无LVH(13例)的30.8%和7.7%(P<0.01)。提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缺血和LVH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特点及其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226例(老年组139例,非老年组87例)和8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心律失常。结果示总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在高血压老年组为97%和77%,非老年高血压组为85%和53%,对照组为89%和59%;其中阵发房速、房颤和Lown's分级≥3的室性心律失常在高血压老年组达47%和40%,非老年组21%和22%,对照组30%和11%(P<0.05~0.001)。在高血压老年组中62例伴左室肥厚(LVH),其总室住心律失常发生率和town's分级≥3者达92%和57%,均高于无LVH者的65%和27%(P<0.001)。提示其发生与LVH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观察223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特点,分析两者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结果显示,119例伴LVH者总室性心律失常、Low n's分级≥3级室性早搏和心肌缺血发生率分别是84.9%、36.1%和43.7%,均高于104例无LHV者(64.4%、14.4%和17.3%),P均<0.01。提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发生与LVH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分析老年前期82例、老年期124例高血压病患者和健康老年前期46例、老年期63例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特点。结果显示老年前期高血压组总房性心律失常和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90.2%和59.8%,老年高血压组分别是98.4%和75.0%,差异显著(均P<0.01);老年前期对照组分别为80.4%和45.7%,与同期高血压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均P>0.05);老年对照组分别为87.3%和52.3%。与同期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1)。老年高血压组中伴左室肥厚(LVH)者(66例)其总室性心律失常和Lown’s分级≥3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是84.8%和36.4%,均高于不伴LVH者(58例)的63.8%和13.8%(P<0.01)。在老年前期高血压组中伴LVH者其Lown’s分级≥3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9.0%,高于不伴LVH者的2.5%(P<0.05).提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LVH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对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 2 0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明显狭窄病变的高血压左室肥厚 (LVH )者 ,经尼群地平和巯甲丙脯酸治疗 1~ 2年 ,LVH逆转后对心肌缺血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表明 ,治疗前休息或运动时心电图ST段缺血性压低的 14例中 ,有 9例(6 4% )治疗后心肌缺血消失 ;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无变化 ,但Lown氏分级程度有减轻趋势。结果提示 ,逆转高血压LVH是改善心肌缺血的一个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左心室肥厚(LVH)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DCG)、超声心动图(UCG)对156例EH病人进行检查并分组分析.结果LVH组室性心律失常和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LVH组(P<0.01);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室性心律失常(P<0.01).结论左心室肥厚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关系。方法60岁以上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63例,平均年龄77.67±5.67岁,其中男性49例,女性14例,排除其他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心脏彩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计算BMI、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结果分为左室肥厚组(LVH)及非左室肥厚组(non-LVH),分析其心律失常情况。63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检出左室肥厚患者20例,占31.75%;非左室肥厚患者43例,占68.25%。结果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在年龄、血脂水平、BMI、房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等各项指标上无统计学意义。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Lown3-6级)的发生率与非左室肥厚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左室肥厚可能是引起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90例老年 (≥ 6 0岁 )高血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质量指数 (LVMI) ,分为左室肥厚 (A组 )和非左室肥厚 (B组 )。经2 4h动态心电图测定 2 4h室性早搏总数 (VPCs)、Lown’s分级、ST段压低程度、持续时间及 2 4h发作次数。结果 A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P <0 .0 5 ) ,室性早搏 :75 %比 5 4% ,Lown’s 3~ 4级 :2 6 %比 4%。A组发作性ST段压低的发生率高 ,缺血持续时间长 (5 0 %比 15 % ,P <0 .0 5 )。所有缺血发作均为无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的昼夜节律变化基本相同。结论 无冠心病临床证据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增加 ,两者的昼夜节律变化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303例老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左心室肥厚分为2组,检测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及超声心动图,观察两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老老年高血压合并LVH组较不合并LVH组房性、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NN50、RMSSD、SDNN、SDANN的P值分别为0.573、0.198、0.110、0.812,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老老年高血压合并LVH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老老年高血压合并LVH和不合并LVH患者心率变异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心脏病动态心电图监测38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监测心脏病患者 2 4h时心电图的变化。方法 比较分析 386例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诊断。结果 各种心脏病中最为常见的是出现房性心律失常 ,而冠心、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 ,但心衰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15 ) ,说明室性心律失常与左心功能减退无相关性。Lown分级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易引发猝死。心房颤动 (Af)多见于风心 ,其次为冠心和肺心 ;房室传导阻滞则多于病毒性心肌炎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在冠心病、心绞痛中发生率较高。结论  2 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心律失常评估有着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