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骨折患者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8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方案,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相比差异不大,但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更短,患者术后2h、12h、24h 的 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折患者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更好,缩短了麻醉起效时间和术后苏醒时间,减轻了术后的疼痛程度,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前尚无一种静脉麻醉药单独应用就能满足所有手术麻醉的需要。临床麻醉中往往同时使用几种不同的药物以满足手术的需要 ,通过相关药物的联合作用可以使麻醉效果增强、用量减少 ,这样可以在确保麻醉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麻醉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笔者比较了 6 0例丙泊酚 -芬太尼、丙泊酚 -氯胺酮两药联合、丙泊酚 -芬太尼 -氯胺酮三药联合应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的效果 ,探讨丙泊酚的合理配伍及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1.1 对象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病例 (2 0 0 1年11月~ 2 0 0 2年 6月 ) ,选择女性乳腺区段切除术 6 0例 ,ASA ~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骨折患者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8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方案,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相比差异不大,但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更短,患者术后2h、12h、2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折患者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更好,缩短了麻醉起效时间和术后苏醒时间,减轻了术后的疼痛程度,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硬膜外加蛛网膜下腔联合麻醉(简称腰硬联合麻醉,CSEA)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的麻醉方法,该方法因完全保留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阻滞的优点,同时减少或消除这2种麻醉方法单独使用时存在的某些缺点而逐渐应用于临床麻醉。笔者自2004年9月~2005年3月在妇科盆腔手术中采用CSEA,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邵昭明 《中外医疗》2008,27(25):62-62
目的 探讨硬腰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10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纽,观察组行硬腰联合麻醉和对照组行单纯硬膜外麻醉.分析麻醉后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局麻药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麻醉起效时间快,阻滞完全时间快,局麻药用量少,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相当.结论 硬腰联合麻醉是一种简易可靠易行的麻醉方法,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长,局麻药用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比较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骨科患者的相关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2012年2月进行骨科手术患者94例,根据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进行研究。其中采取硬膜外麻醉患者49例,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患者45例,分别对患者麻醉给药前、给药后10分钟、给药后20分钟和术后生命体征进行详细记录,比较麻醉起效时间、阻滞起效时间、用药量及患者满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在给药前后及术后生命体征变化无显著差异,无不良反应;但腰硬联合麻醉患者麻醉起效、阻滞起效时间及用药量与单独进行硬膜外麻醉患者相较具有显著差异,患者满意度较好。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时间短,用药量少,麻醉效果较为稳定,作为骨科手术患者安全、有效且经济的麻醉方式应在临床手术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不同锥管内麻醉在再次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并对比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行再次剖宫产的产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手术过程中采用的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三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腰-硬联合麻醉的产妇各有50例,对其麻醉的效果(起效时间、肌松效果)、手术牵拉反应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指标进行对照和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比较三组产妇起效时间、肌松效果等均可见,腰-硬联合麻醉组的产妇显著优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牵拉反应、术后恶性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指标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组产妇也显著优于其他两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再次剖宫产术中,连续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都是安全可行的麻醉方式,但是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相对于其他两种麻醉方式,具有起效时间快,阻滞完全,可控性强,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的特点,是三种麻醉方式中最为理想的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在胆囊切除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技术和连续硬膜外麻醉技术的麻醉效果,对二者的安全性与可行性进行客观评价。方法:以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实施胆囊切除手术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A、B 2组,其中对A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B组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2组患者给药后血压变化、起效时间、心率、血氧饱和度、并发症和局麻的药用量。结果:2组患者在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方面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在麻醉效果、起效时间和低血压发生率等方面显著优于B组患者( P〈0.05)。2组患者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和心动过缓等方面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均可在胆囊切除术中临床应用,但是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局麻用药量少和麻醉效果好等优势,因此为患者实施胆囊切除术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连续硬膜外阻滞加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以下简称硬全联合麻醉),具有镇痛完全、肌肉松弛满意、通气功能好、术毕苏醒迅速、全麻用药量少等优点,已成为一种常用的复合麻醉方法。但目前各地在实施这一方法时,具体麻醉方案和用药各不相同,由于应用不当发生严重呼吸循环抑制及术中知晓等并发症时有发生。为此,笔者根据以往的临床经验对35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并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应用2种麻醉方法与单纯使用一种麻醉方法在剖宫术中产生的不同临床效果,得出剖宫术临床使用最优的麻醉方法。方法: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并接受剖宫术的178例产妇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89例和对照组89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的麻醉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的硬膜外麻醉方法,对2组患者在麻醉时间、麻醉过程等相关临床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2组产妇患者在麻醉手术效果、麻醉有效时间、麻醉中出现低血压案例相比较差异明显,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产妇患者在发生不良反应比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相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方法具有麻醉效果显著、肌肉满意度高、镇痛效果良好的优质,有助于产妇和婴儿的安全,是剖宫术临床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椎管内联合穿刺麻醉方法进行腹部手术,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方法:选择下腹部手术病人38例,采用椎管内联合穿刺麻醉方法进行麻醉。结果:麻醉后6例(15%)患者出现血压下降,2例(5%)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经药物纠正后,术后均未发生头痛及其他并发症。结论:椎管内联合穿刺麻醉方法可以在临床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在无痛胃肠镜检查过程中麻醉方式的选择与运用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60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方式,针对试验组患者实施丙泊酚联合氯胺酮的麻醉方式,将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p O2、Bp、HR的变化情况与检查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加以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Sp O2、Bp、HR变化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丙泊酚联合氯胺酮麻醉方式运用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能够取得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避免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可以在今后的麻醉临床加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与全身联合麻醉在临床上的使用效果。方法:在同一手术中先后使用硬膜外麻醉与全麻两种方式。结果:两种方式的联合麻醉不仅可发挥各自单一麻醉方法的优点,且可有效地消除和弥补了各自麻醉方法的不足。结论:此方法合并症少,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临床麻醉中喉罩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并进一步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并进行的全身麻醉手术的9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成45例一组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这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气管插管与喉罩插管方式进行麻醉手术,并观察患者指标所发生的变化。结果:患者常规插管一次成功率为84%,喉罩插管为96%,两组结果的对比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在拔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状况的变化比对照组更加平稳一些(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1例声音嘶哑与2例咽喉疼痛情况,而实验组患者则没有出现类似症状,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对比率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插管在临床麻醉手术中操作便捷,并且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相对常规气管插管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也明显减少,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腰-硬联合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科腹腔镜手术在临床已广泛应用,本文应用腰一硬联合麻醉(CSEA)与连续硬膜外麻醉(CEA),分别对84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局麻药用量及手术中的不良反应进行前瞻性对比,旨在探讨CSEA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较CEA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谢琼 《求医问药》2014,(15):274-274
目的:探讨在进行阑尾炎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4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4例患者随机分为CSEA(腰硬联合麻醉)组和EA(硬膜外麻醉)组,每组各有42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时,我院对CSEA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EA组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在手术中出现牵拉反应的人数、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的评分、使用辅助麻醉药物的人数和发生麻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CSEA组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在手术中出现牵拉反应的人数、VAS的评分和使用辅助麻醉药物的人数分别为2±0.5min、4例、2±0.2分和7例。EA组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在手术中出现牵拉反应的人数、VAS的评分和使用辅助麻醉药物的人数分别为5±1min、16例、5±1.2分和20例。CSEA组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在手术中出现牵拉反应的人数、VAS的评分和使用辅助麻醉药物的人数均明显少于EA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手术期间,CSEA组患者中有8例患者发生了低血压的麻醉不良反应,有5例患者发生了心动过缓的麻醉不良反应。EA组患者中有17例患者发生了低血压的麻醉不良反应,有18例患者发生了心动过缓的麻醉不良反应。CSEA组患者中发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麻醉不良反应的人数均明显少于EA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进行硬膜外麻醉相比,对进行阑尾炎手术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起效的时间更快、麻醉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此麻醉方法可作为进行阑尾炎手术患者的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广生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4931-4932
目的:探讨小儿下肢手术的不同麻醉方式以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小儿下肢手术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给予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2组患儿麻醉效果,统计2组患儿麻醉用药量差异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麻醉优良率(93.8%)明显优于对照组(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整体手术麻醉用药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儿术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小儿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具有用药量少、安全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氯胺酮一直作为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和镇静,其右旋异构体艾司氯胺酮于2019年在我国上市,镇静、镇痛效果优于氯胺酮且不良反应更少。本文将针对艾司氯胺酮在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临床麻醉及急危重症等领域的临床应用及常见不良反应作一系统综述,以期对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2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200例产妇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100例产妇。我们对A组产妇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B组产妇进行传统的硬膜外麻醉。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产妇麻醉的优良率、麻醉起效的时间、麻醉前后的血压和心率、胎儿的Apgar(抢救指数)评分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A组产妇麻醉的优良率为98%,B组产妇麻醉的优良率为82%。A组产妇麻醉的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产妇麻醉起效的时间为5.25±1.68min,B组产妇麻醉起效的时间为11.16±2.44min。A组产妇麻醉起效的时间明显短于B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麻醉前,两组产妇的血压和心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麻醉后,两组产妇的血压和心率均较麻醉前有所下降,其中A组产妇麻醉后的血压和心率略低于B组产妇,但二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产妇胎儿的Apgar评分为8.57±1.36分,B组产妇胎儿的Apgar评分为8.42±0.69分。两组产妇胎儿的Apgar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产妇发生麻醉不良反应的几率为5.2%,B组产妇发生麻醉不良反应的几率为16.1%。A组产妇发生麻醉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B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地提高产妇麻醉的效果,缩短其麻醉的时间,降低其发生麻醉不良反应的几率,而且对产妇和胎儿的健康无损害作用。此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分娩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镇痛效果及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160例产妇,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80例,对照组行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组80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以及新生儿1、5min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胎儿分娩时间、局麻药量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最高阻滞平面差异显著(P0.05);两组新生儿1、5minApgar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选用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局麻药用量小,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低,对新生儿无不良的影响,是剖宫产术最佳的麻醉方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