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晓航  刘秀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9):2641-2642
目的:培养出生缺陷监测管理队伍,稳步提升监测质量,迎接"人群监测"的开展。方法:以现有监测单位的技术专干为基础,进行监测质控管理培训,以三级医院技术专干为骨干,按照北京市妇幼保健院制定的统一质控要求,完成各监测单位的自查、互查和区级质控。结果:出生缺陷漏报率由原来的7.4%,下降至1.3%。结论: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确定之后,培养和发挥基层专干的管理职能,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和全局观念是提高朝阳区监测管理水平、提升监测质量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
金英华  麻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9):4531-4532,4555
目的:分析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的动态变化,制定干预措施,提高人口素质。方法:按照吉林省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001~2006年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先天性心脏病顺位由2001年最后位,逐渐上升至近两年首位。结论:监测质量提高,监测制度完善,监测人员素质提高,可以使各种数据的漏报减少,继续加强儿科上报制度,减少漏报。采取干预措施,将出生缺陷预防模式从产前—围产保健预防模式转向孕前—围产保健预防模式。  相似文献   

3.
周小葵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674+4677
目的 了解宜昌市城区2008~2010年医院出生缺陷漏报及报告卡质量情况.方法 根据《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对出生缺陷监测质量的要求,对城区各助产机构出生缺陷漏报及报告卡质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008~2010年宜昌市城区医院出生缺陷漏报率平均达7.49%;表、卡填写差错率平均达1.26%.漏报率和差错率都有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加强管理,坚持督导,提高医务人员责任心,是提高出生缺陷监测质量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阜宁县自 2 0 0 0年 7月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出生缺陷监测 ,通过两年多监测资料的分析 ,阜宁县出生缺陷发生率 2 0 0 0年、 2 0 0 1年、 2 0 0 2年分别是4 5 8‰、4 0 1‰和 4 4 1‰ ,低于本地区其他区县水平 ,也不符合本县的实际情况 ,存在着严重漏报现象。为此 ,我们于 2 0 0 3年 1月进行了漏报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1 漏报情况根据《阜宁县出生缺陷监测方案》要求 ,每年随机抽取 1/ 4乡镇进行出生缺陷监测漏报调查 ,发现出生缺陷监测漏报率 2 0 0 0年、 2 0 0 1年、 2 0 0 2年分别为5 0 . 0 0 %、 36 36 %和 2 5 0 0 %。2 漏报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江苏省出生缺陷人群监测点的质量管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信息的采集、上报和质控等成功管理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出生缺陷人群监测质量管理水平。方法:选取2006~2013年江苏省出生缺陷人群监测年度分析报告及质控督导报告等,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江苏省通过加强信息管理和基层督导、提高出生缺陷监测人员素质和完善漏报调查等途径,逐步提高了出生缺陷人群监测工作质量,确保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结论:出生缺陷人群监测工作存在诸多困难,江苏省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与国内部分省份和国际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对人群监测系统的投入,加强信息网络共享方面的建设,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完善人群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的平定县、昔阳县、太谷县和泽州县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的可靠性。方法 2004年每个县各选取1个乡(镇),由统一培训的乡村级调查员于2004年2—3月人户对2003年该地区的出生情况和出生缺陷病例进行调查与核实。调查获得的出生数、出生缺陷数与监测系统上报的结果进行比较。各县的监测出生数还要与当地其他部门收集的资料进行比较。漏报评价标准为:抽样地区出生漏报应≤5%,重大体表畸形漏报≤10%。此外,北京大学医学部项目人员对部分监测点的基础卫生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结果 4个乡镇通过人户调查得到的出生数为1043人,而监测系统上报的出生数为997人,漏报46人,漏报率为4.4%。调查共核实30例体表先天畸形病例,而通过监测系统上报的先天畸形数为29例,漏报1例,漏报率为3.3%。4个县监测系统的出生数与当地出生人口资料估计的出生数相差1.2%。对部分监测点的工作情况调查发现,各监测点均有较为完善的卫生常规登记资料,有专门负责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的人员。结论 山西省4个县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尽管存在一定的出生和畸形病例的漏报,但漏报率很低。基层监测点具有较为完善的出生和畸形登记、上报和管理机制,监测人员对于出生缺陷监测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并且具备对于出生和畸形的记录和报告意识,因此监测资料的来源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7.
轩水丽  底秀娟  李少芳 《现代预防医学》2014,(7):1321-1322,1325
目的了解河南省死因监测系统死亡病例报告工作的漏报情况,为今后死因监测工作提出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全省死因监测系统的47个行政村(居委会),收集其2006-2008年内户籍人口资料,开展死亡病例漏报调查,覆盖人口299 565人。分年龄、性别和地区对漏报率进行估计。结果调查地区3年共死亡1 649例,校正后年平均死亡率5.50‰,漏报个案238例,总漏报率为14.43%;城市漏报率18.95%高于农村10.91%,年龄以占全部漏报病例65.13%的65岁及以上老年组为主;0~4岁组漏报率最高36.00%。结论河南省死因监测系统死亡漏报情况不容忽视,在今后死因监测中应加强常规工作质量管理,同时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报告意识和责任心,提高死因数据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8.
通化市2008年妇幼保健监测及年报质量控制督导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通化市妇幼保健监测及年报进行质量控制,监测新生儿出生与死亡漏报情况。方法在抽查的4个县(市、区)中,以随机抽样和重点线索结合,进行活产漏报、死亡漏报和两个系统管理的全面质量控制。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活产漏报率为6.84%;出生缺陷中围产儿死亡漏报率为1.67%,双胎(或以上)漏报率为3.57%。结论加强县、乡、村三级网络建设,增加妇幼工作投入,保证基层人员劳动报酬,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是保证妇幼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济源市死因监测工作漏报情况。方法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收集2010-2012年坡头镇、梨林镇死亡个案信息,与《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进行核对。结果我市死亡病例报告漏报率为16.43%,0~4岁年龄组漏报率最高。结论我市死亡病例报告漏报率较高,主要为乡村医生漏报,需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死因监测报告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4-2010年郑州市孕产妇死亡漏报发生的环节及影响因素,为保证今后孕产妇死亡监测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提供指导性帮助。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和重点线索追踪相结合的方法,对郑州市孕产妇死亡监测进行质量控制;对孕产妇死亡漏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4-2010年郑州市孕产妇死亡共漏报20例,漏报率为10.75%,其中城市漏报率为7.69%,农村漏报率为11.56%,漏报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计划外孕产妇、有过转诊、妊娠合并症及医院内发生在妇产科以外科室死亡的孕产妇易发生漏报。结论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与协调作用,加大监测经费投入,加强对监测人员的业务培训,完善监测技术规范,改进质量控制方法,建立健全奖罚制度,是减少孕产妇死亡漏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周萌泥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1):2085-2086,2089
目的:了解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运行状况.方法:核实上报数据,检查漏报,发现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当地对监测工作的意义和建议,同时对当地监测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结果:各县(市)、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报现象,且有上升趋势.有一县(市)漏报率高达55.81%,数据可信度较低,直接影响了全市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主要原因是:领导不够重视,市、区、县(市)级监测人员更换,县(市)妇幼保健院对被监测单位管理脱节,三级保健网络不健全,质控流于形式.结论:切实引导各级领导重视妇幼保健工作,严防妇幼保健工作滑坡,加大市级质控力度,强化管理,注重培训,采取各项措施尽快扭转现状,不断提高监测工作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某综合医院传染病漏报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6~2007年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传染病漏报原因,探讨防止漏报对策.方法:对2006~2007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工作记录和传染病报告登记本等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共查出应报传染病8 425例,漏报363例,漏报率为4.31%.其中,门(急)诊部漏报率为1.78%,住院部漏报率为7.46%;2006年漏报率为5.48%,2007年漏报率为3.32%.住院部中,内科漏报率为6.75%,外科漏报率为8.85%.结论:住院部是传染病报告的薄弱环节;输血前和手术前筛查发现的传染病容易漏报;重点监测的传染病漏报较少.减少漏报,强化意识是根本,科学管理是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6~2007年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传染病漏报原因,探讨防止漏报对策.方法:对2006~2007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工作记录和传染病报告登记本等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共查出应报传染病8 425例,漏报363例,漏报率为4.31%.其中,门(急)诊部漏报率为1.78%,住院部漏报率为7.46%;2006年漏报率为5.48%,2007年漏报率为3.32%.住院部中,内科漏报率为6.75%,外科漏报率为8.85%.结论:住院部是传染病报告的薄弱环节;输血前和手术前筛查发现的传染病容易漏报;重点监测的传染病漏报较少.减少漏报,强化意识是根本,科学管理是保证.  相似文献   

14.
利用信息网络监测医院感染控制漏报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漏报情况,提高医务人员自报医院感染的意识,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及漏报率.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网络对医院2007年11月-2008年12月13 346例住院患者,搜索体温≥37.5℃的6563例发热患者进行前瞻性、回顾性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分析.结果 400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6.09%,其中漏报率为26.25%;外科漏报率居首位29.52%;漏报肺部感染构成比42.85%占首位;2007年11月与2008年12月医院感染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8,P<0.05),不同月份医院感染漏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45,P<0.05);不同月份医院感染督报、自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45,P<0.01),自报明显高于督报.结论 利用医院信息网络结合发热症状监测系统,前瞻性监测发热病例及时督报医院感染,大大地降低了医院感染漏报率,同时提高了医务人员自报医院感染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准确的监测资料,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为实现<九十年代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吉林省于1990年开始参加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工作,1991~1995年在全省开展了孕产妇死亡动态监测科研项目,1996年至今在全省全面开展孕产妇死亡监测.目前孕产妇死亡监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已在全省全面开展,已建立了一整套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的管理、检查、评审制度,大幅度地减少了漏报,确保了监测质量,使监测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奉化市死因监测工作的漏报情况,准确估计人群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方法]根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漏报调查方案》要求,采用捕获-标记-再捕获的原理,对样本乡镇2009—2011年的全部死亡病例进行回顾调查,通过"死因漏报系统"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死因报告登记系统进行比较,确定漏报率。[结果]样本镇经漏报调查确定死亡者共855例,经死因报告登记系统确定死亡者共853例,漏报2例,漏报率为0.23%。漏报调查死亡率为7.10‰。死者生前最高诊断单位为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比例为96.61%,未就诊比例为0.58%。编码不准确率为3.51%。[结论]奉化市2009—2011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的漏报率较低,完整性较好,死因诊断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三亚市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为制定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工作方案,对三亚市2001~2007年在3家监测医院出生的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近7年来监测医院中共出生21856例围产儿,其中出生缺陷儿248例,死亡138例,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113.5/万,死亡率达556.45‰;前3位出生缺陷分别为先天性脑积水、肢体短缩、唇裂合并腭裂。神经管畸形占248例出生缺陷的25.00%;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婴;孕母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出生缺陷发生率越高。结论:做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积极探讨致畸原因,加强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可减少残疾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朝阳区出生缺陷监测管理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出生缺陷的监测了解出生缺陷的发生及管理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朝阳区2001~2007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朝阳区出生缺陷监测管理力度的加强,监测水平一直稳步提升。结论:有力的管理和业务人员的技能提高是出生缺陷监测的基础,是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真实数据的保障,更是为卫生行政部门更好制定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漏报原因,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2年1-12月全院21 750份出院病历资料,采用STATA 7.0软件对医院感染率、漏报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 750例出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19例,感染率为1.9%,抽查4 596份病历,医院感染440例,漏报21例漏报率为4.8%;医院感染漏报较高的科室分别为ICU、呼吸内科、神经内科、产科以及心血管科,分别占28.6%、23.8%、14.3%、14.3%、9.5%;医院感染漏报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软组织,分别占33.3%、23.8%、19.1%、14.3%;医院感染漏报原因与诊断标准掌握不准确、病原体送检率低、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方法问题以及管理机制等有关。结论医院感染漏报与多种因素有关,医院感染学知识水平与监测方法的提高以及管理机制的完善是降低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的关键,医院感染漏报的监测是评价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医院感染病例前瞻性监测与漏报控制方法,分析其实施效果,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监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6月运用品管圈(QCC)方法,前瞻性监测住院患者中的医院感染病例,对医院感染漏报进行控制。结果建成"信息化系统智能筛查+移动通讯短信提醒+院感督导"三位一体的前瞻式医院感染病例堵漏监控模式,第一轮PDCA循环后医院感染漏报率由QCC活动前的79.16%降至5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821,P=0.000);与第一轮PDCA循环后的医院感染漏报率相比,第二轮PDCA循环后医院感染漏报率降至2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75,P=0.002)。结论在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发生前,采取积极前瞻性的防控,可有效避免医院感染病例漏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